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24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划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划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划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麼划龍舟的?

人們在划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並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遊戲:划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不過僅侷限於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於是,活動圍繞着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瞭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划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划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後,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端午節教案 篇2

一、選題背景

羣龍飛渡,百舸爭流,萬粽飄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再次向我們走來,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端午並不是非常瞭解,對端午習俗中的文化現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問題提了一大堆,多數學生提到端午節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適時組織這次“粽情飄香話端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合作調查、採訪、參與實踐、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探索活動,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安排

整個活動從20xx年4月開始到5月結束,歷時6周。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

1、宣傳發動階段(一週)

2、活動實施階段(兩週)

3、活動階段小結(兩週)

4、成果展示階段(一週)

四、活動目標

(一)活動總目標:

端午節快要到了,開展關於“端午”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蒐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亦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孩子們形成樂觀合羣的心理並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具體目標:

1、認知目標:

(1)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由來、美食、習俗、慶祝活動、以及端午節的詩詞、歌謠等有更全面的瞭解。

(2)通過活動,對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步驟有進一步的瞭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求各種途徑處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小組合作調查、採訪、彙報交流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相互欣賞的意識的生成以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標:

(1)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課題研究,增強學生對家鄉、對人民以及淵源歷史的端午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文化傳統知識的探究心理,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五、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一階段 活動準備階段(1周)

(一)活動目標:

選定主題,生成子課題,設計並完善方案,為實施研究作好設想。

(二)活動過程

1、產生主題,展開討論

聽聽端午歌謠、欣賞端午漫畫視頻、説説過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大家紛紛講述以往過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粽情飄香話端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提出了一大堆問題,如:端午節具體指哪一天?有多長的歷史了?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端午的傳説故事?人們過端午有哪些風俗習慣等。

2、歸納指導,將相關或相近的問題歸在一起,生成子課題

① 端午節具體指哪一天?它是怎麼來的?有多長的歷史了?為什麼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相關的傳説故事……

② 端午節食品的種類、所食東西與端午節的關係、端午節食品的製作材料、端午節食品的製作過程、端午節的食品是否受人歡迎……

③ 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學習包粽子和製作香囊。

④ 古時候人們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現在過端午又有哪些習俗?保留了哪些,為什麼會這樣?……端午節的習俗引申出:掛菖蒲艾草、掛鐘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龍舟等。

⑤ 歷朝歷代有哪些跟端午節有關的詩詞、歌謠;誰寫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

根據學生的討論內容,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分類,生成子課題,並引導學生根據研究的內容分別取出好聽的名稱:

子課題一:端午由來大探祕

子課題二:端午美食大薈萃

子課題三:端午才藝大比拼

子課題四:端午活動大搜索

子課題五:端午詩詞大傳唱

3、建立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

①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89人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兼顧同組異質。

② 以小組為單位,初步討論、設計子課題的活動方案。(教師隨即以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各小組的活動,重點指導選題要近而小,既貼近生活,切入口小,易於實踐。)

4、交流課題方案,指導完善。

a、各小組組長介紹自己的課題研究方案

b、其他小組成員評價並提建議

c、教師指導評價

d、小組修改、完善,確定課題研究方案

5、教師強調實踐活動要注意的問題及事項。

① 要注意實踐活動的安全;

② 準備好一些必要的設備;

③ 調查、採訪或拍攝時要注意提前預約時間,使用文明禮貌語言,同時需提前設計好採訪提綱;

④ 各小組需依據制定的計劃,團結合作,共創佳果。

附1:小課題研究方案兼結題報告,方案設計只填寫前半部分

第二階段 活動實施階段

一、活動時間:課外2周

二、活動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一起收集有關資料、參與相關

的實踐活動、採訪調查有關人員、或親身體驗實踐。

三、活動過程:

1、實踐過程的指導

上網查找資料、去圖書館翻閲圖書以及問卷調查的方法學生基本掌握,教師只需提出一些活動要求。本次實踐活動的指導重點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採訪實踐活動。

要求學生明確採訪的目的,按照預定的方案採訪有關人員,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a確定採訪內容,設計好採訪問題;

b確定採訪記錄形式;

c提前與被採訪的人預約時間;

d小組內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一起參加。

2、學生實踐活動具體情況:

⑴ 5月6日 學生到辦公室採訪學校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卞老師:

採訪的主要提綱:(端午節由來大探祕組)

①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聽説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怎麼和屈原有關係呢?除了屈原説之外還有其他的傳説嗎?

② 端午節有重五節,端陽節之稱,還有其他的別稱嗎?

⑵5月6日 學生到辦公室上網搜查關於端午節的傳説、相關視頻及端午節的別稱 (陳宇交其他學生怎樣上網查找資料)

⑶ 5月7日 一組學生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學校部分學生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然後去學校圖書館翻閲圖書,查找關於端午節的美食,瞭解粽子的品種、形狀等。

⑷ 5月10日 在學生家採訪學生戴超羣的奶奶

採訪的主要提綱:(端午節活動大搜索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您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啊?

② 奶奶,您説的這些習俗,現在怎麼不見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節的時候

會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習俗難道人們忘記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組學生來到學生的鄰居家,學習包粽子,認識葦葉,瞭解包粽子的方法與步驟,親手學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組學生先去圖書館查找端午節的詩詞童謠,後回到教室內舉行童謠賽,並製作端午節的手抄報。

⑺ 5月14日 學生邀請美術老師在教師內指導學做香囊,瞭解香囊的製作過程和製作材料,親手製作並在小組內展覽。

第三階段 階段小結

一、活動時間:2周

二、活動目標:整理並完善資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準備工作。

三、活動過程:

1、各小組組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結論。

2、學生對實踐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

3、進一步完善好子課題研究的活動方案。

4、各小組討論彙報展示的內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彙報時的人員分工,並認真做好彙報展示的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 成果彙報階段

一、活動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協調精神,以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一課時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明確標準

同學們,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我們共同進行了《粽情飄香話端午》的研究性學習,今天是我們展示彙報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佈:《粽情飄香話端午》實踐活動展示會現在開始!有請主持人!

(二)小組彙報 展示成果

各組選出一名組長,組織彙報

第一小組:端午由來大探祕

1、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彙報:端午節的別稱

端午節的傳説

走近屈原

2、學生評價

第二小組:端午美食大薈萃

1、學生彙報:説明調查結果 瞭解五黃餐

瞭解粽子的發展變化及其形態、品種、營養

粽子贊

2、學生評價

第三小組:端午才藝大比拼

1、學生彙報:認識葦葉 打葦葉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動日記

送祝福

2、學生評價

第四小組:端午詩詞大傳唱

1、學生彙報:詩詞朗誦

童謠傳唱

手抄報欣賞

2、學生評價

第五小組:端午活動大搜索

1、學生彙報:採訪瞭解端午習俗

認識艾葉和菖蒲

賽龍舟

2、學生評價

(三)收穫感言 點評小結

1、同學們在今天的展示彙報課接近尾聲的時候,你能用一兩句話説説自己的收穫嗎?

2、師總結談話:

同學們,看到你們出色的表現,老師真為你們而感到自豪!因為我們參與了,體驗了,從而提高了,成長了。在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過程永遠比結果更重要!所以,這節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端午文化已經帶領我們邁入了中國節日文化的大門,裏面還有更精彩的內容等着我們繼續去探究,讓我們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吧!

(四)作業設置 課外延伸

繼續進行其他傳統節日的研究。

(五)板書設計

粽情飄香話端午

四 活動評價

1、綜合評議活動的實施情況,評選各類先進個人。反思活動的得與失,提出改進意見。

2、評價的主體:學生、教師、家長

完成評價表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端午節傳説和習俗;

2、瞭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願意動手嘗試,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準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説,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彩線;

2、 老師帶着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着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裏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説一説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 《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 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 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 品嚐粽子。

幼兒邊品嚐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節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節傳統校本課。 好,在學習之前,我給大家提幾個小要求。1我們以座位為標準自覺分為一個小組,小組內各成員要相互幫助。2課堂上當需要討論時,小組討論要輕輕地小聲進行,全班討論時,需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要坐好舉手示意老師,別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其他同學要坐直身板,認真傾聽。

導入新課

看來大家準備好了,上課。

同學們,咱們國家歷史悠久,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哪些傳統節日?那麼咱們剛剛度過了哪一個傳統節日?那麼咱們就來討論一下接下來的兩個問題:1 .好,誰能幫我噹噹小老師,介紹一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説法,我們更多的人認為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 .你們家是怎樣過的端午節。老師:同學們的端午節過的真是豐富多彩。老師,也想與同學們共同回顧一下傳統的端午節是如何度過的,讓我們原汁原味的過一個端午節好不好?

講授新課

大家閉上眼睛,時光大門即將打開,我們回到了20xx年的五月端午。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對,現在是7:30.大家先猜一猜老師早上起牀後先做了什麼?大家看,這是什麼?有沒有同學今天佩戴了五素?五素也叫

五色線也叫長命縷。家裏的老人也叫五鎖。(五素)好看嗎?好乾什麼?想學嗎,只要同學們這節課認真學,那麼老師就交給大家,好嗎?

接着老師請這位同學為我們繼續打開時光大門,老師掐指一算,覺得一個重頭戲即將登場,大家看看是什麼?對包粽子。同學們有沒有會包粽子的?你是跟誰學的包粽子?老師這裏有個視頻大家一起跟着視頻學一下包粽子。視頻播放完了,相信大家已經躍躍欲試啦。明年端午節,我們一起包粽子好不好?老師繼續打開時光之門。

大家看,這是什麼?有沒有同學認識?艾蒿。這是把艾蒿綁在哪裏?為什麼要綁在門上。同學們説得真好。老師在給大家準備的材料包裏也準備了艾蒿。大家打開材料包,看一看,聞一聞。艾蒿是不是有一股天然的清香。我在這裏還想問問同學們,有沒有同學采采過艾蒿?在哪裏採的?大家都知道艾蒿都有哪些作用?古代人就知道艾蒿有很多用處,我們現在人還用不用艾蒿?對,這位同學説的艾灸條,就是圖片上的這種,就是艾蒿的葉子陰乾後三年後,捻成條。用於人們日常的保健,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第二幅圖,這就是中醫艾灸。老師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就是將艾條點燃,薰烤身體穴位或某一部位,用來以疏通經絡,達到艾灸養生祛病法、治病、中醫艾灸養生的效用。艾蒿是不是個大寶貝啊。那麼明年讓你的父母帶着你在端午節的的時候一起去採艾蒿,並給他們講講艾蒿的好處。好不好?

那老師繼續開門。12:00,是不是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來看看我們中午包的粽子煮熟了沒有?好,讓我們一起吃粽子啦。 吃什麼口味的? 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粽子吃完了。 時間到了下午的2;30,

看看這是在幹什麼? 視頻裏各位選手你爭我趕,真是熱鬧。老師這裏就有了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划龍舟?學生

那麼為什麼過了這麼長時間人們每年還要紀念屈原? 對,因為屈原對祖國忠誠,受人民愛戴。同學們我們要不要做屈原這樣的人啊。只有熱愛祖國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師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顆愛國之心。 讓我們一起懷着一顆愛國之心, 一起開啟下一扇門,下午六點,是不是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啦。我們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的晚宴上我們吃點什麼?吃五毒餅。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五毒都指得什麼 ?我們吃五毒餅是為了什麼?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的時光之旅即將結束。時光大門關閉。請睜眼。大家看這是什麼?對,五素,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師之前賣過一個小關子,老師説過同學們表現的好,就教大家制作五素。老師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這種積極認真的狀態來學習。請看大屏幕 1 2 好,我們先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簡單的講解一下。1 2 3 4 好,請打開材料包,取出材料。老師給大家7分鐘時間。咱們分小組完成。同學們都完成了吧。那就到了展示的時間啦,小模特們,準備好了嗎?帶上你們的微笑,伴隨着音樂,讓我們盡情展示吧!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結

同學們,伴隨着兒歌,讓我們結束這節課吧。謝謝同學們的精彩表現。同學們跟下面的老師説聲再見。學生揮手再見

端午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2. 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3.培養熱愛傳統節日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教學難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實施與研究、成果與交流。

教學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Flash動畫視頻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啟談: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那些傳統節日嗎?(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元宵節)

2.誰能説一説這些傳統節日裏我們都在吃什麼?(新年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

3.剛才有同學説端午節吃粽子,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一下端午節吧!(板書:二、端午節習俗研究)

二、新課教學:

1.談話:①誰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間?(農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節是公曆的什麼時間?(六月六日)

②你們每個小組都確立了本組要研究的課題了嗎?請同學們説一説吧!(小組彙報)

③噢!同學們收集了這麼多豐富的資料呀!那就隨老師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們收集的資料吧!

2.彙報:實施與研究(端午節食粽)

㈠歷史記載: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㈡民間傳説: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①學生彙報。

②觀看課件。

㈣南北名粽:觀看課件,教師配樂講解各地粽子的特點。

師:我們為什麼要研究粽子哪?(因為飲食與節日之間藴涵的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賽龍舟)

學生彙報,教師講解:

傳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 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 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 舟競賽。

(家鄉的習俗)

講述;今年端午節即將到了,説一説我們家鄉有什麼樣習俗活動?

學生彙報,把收集的圖片拿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並講一講。

3.討論:完成書中9頁的(成果與交流;反思與評價)指名彙報完成情況。

4.活動拓展:書中9頁的活動拓展就是我們今天的作業,大家繼續對其他節日進行研究吧!

5.總結:我們輕鬆一下,觀看Flash動畫短片《端午節》來結束我們的這節課。

篇二:端午節民俗文化教案

活動目標:

1、 介紹端午節溯源,讓學生認識到端午節最初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為尋求保護而進行的盛大的對龍圖騰的崇拜。從端午節代代相傳的傳承性,使學生認識到龍的圖騰、龍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黃子孫的血脈中了。

2、 學習和了解與端午節的有關傳統民俗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交流、感悟中認識到:端午節不僅與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緣,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的對龍的圖騰的崇拜,寄託了人們對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 組織學生蒐集端午節相關資料,採集艾蒿實物,講述自己所知所聞的端午習俗,以及參加包粽子活動等行為,鍛鍊學生蒐集加工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4、 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現在端午節的賽龍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動已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節日了,從深層次看,它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成為聯繫中華民族的紐帶。 活動內容和步驟:

端午節的溯源

(一) 端午節與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關係

師:今天我們活動課的主題是感知端午節民俗文化。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傳唱的民謠,請大家齊聲朗讀。

(大屏幕出示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片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師:這首民謠反映的是中國哪個傳統節日的習俗?

生:回答。

師:這個節日還有哪些別稱?

生:這個端午節其實有很多名稱,又被稱為端陽節、重五節、天長節等。

師:這個節日是在什麼時間?

生:回答。

師:具體的日子是在“農曆五月初五”。

師: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這三大傳統節日都帶有明顯的農業文化特色,節日本身就反映出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預祝豐收——? ——慶祝豐收(大屏幕出示)

師:你猜測一下:處在春節和中秋節之間的端午節又有何涵義呢?

生:回答。

師:人們最希望的是什麼?

生:回答。

師:這時人們希望風調雨順,使糧食有個好收成。所以端午節就是人們企盼風調雨順、企盼豐收的節日。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預祝豐收—— 企昐豐收 ——慶祝豐收(大屏幕出示

(二)端午節的起源

師:剛剛我們瞭解了,端午節就是人們企盼豐收的節日,那人們在向誰企盼呢?在神話傳説中,誰又擁有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威力呢?

生:龍!

師:在現實中有龍這種動物嗎?

師:龍實際上是我們祖先創造幻想出來的。

師:在遠古時代,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的現象,如:天災、人禍、生死都懷有難以名狀的恐懼,所以他們就希望有一種偉大的力量能保護自己,所以,我們的祖先就幻想出了一個保護神——龍。

師:其實龍的形象來源於我們生活中的動物,你能説説來源於哪些動物嗎?

生:

(屏顯:龍及下列文字:它的角似鹿,頭似駱,耳似牛,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尾似馬。龍威力無比,“能幽能明,能吸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師:在古人看來,龍能消災降幅,是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的象徵;龍還能呼風喚雨,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保證。所以人們對龍充滿了無限的崇敬和熱愛。為了表達這種敬意,我們的祖先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祭拜龍的活動,祈求平安如意,風調雨順。

在這一活動中,人們划龍舟,向水裏投放裝在竹筒中或包在樹葉裏的食物給龍神吃。人們懷着無比虔誠之心,祈求龍神對自己的生命給予充分的保障。

而這其實就是最初意義的端午節,即:進行盛大的對龍的祭拜活動。

師:平民百姓把龍當作自己的神靈,表示出極大的虔誠。而封建帝王也把龍當作自己的真身,自稱是“真龍天子”,以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他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龍,你能舉例説明嗎? 生:回答。

師:他們穿龍袍,居龍庭,坐龍椅,乘龍車,裏裏外外一幅龍的包裝。其實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都能處處看見龍的身影,你能列舉一二嗎?

生:回答。(人的屬相中有龍的身影、繪畫、書法、雕塑、服飾、建築等)

師:從這個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龍的形象、龍的文化,已經深深地注入到炎黃子孫的血脈中。中華海內外的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龍的傳人”。

師:在今天,我們聽到的有關端午節的起源傳説大多都和一個人有關,他是誰? 生:回答。屈原。

師:其實,紀念屈原只是端午節起源的一種説法。端午節還有其它起源如:紀念伍子胥、紀念越王勾踐、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既然説端午節最初的意義就是進行盛大的對龍的祭拜活動。那人們為什麼又把這些歷史人物串演進端午節的傳説中呢?

生:回答。

師:完成這種串演傳説的時代是春秋戰國之後。我們學過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 生:回答。

師: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掠奪拼殺,使人們又驚訝的發現,擺在他們面前最強的敵人,不是自然,而是人類自身:人性的假、惡、醜,時時刻刻向真、善、美髮出挑戰。後來人們發現,即使在這樣的年代,也有勇武的伍子胥,發憤的越王勾踐,忠義的賢臣介子推,愛國的詩人屈原等,他們成為反思歷史真善美的代表,他們又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有着或多或少的牽連,因此人們便自然而然的把他們變成龍的聖典——端午節的新的紀念對象,這樣就形成了因地而異的端午節的傳説故事了。

師:但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傳説經時代的演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曾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為什麼這麼説?首先我們要了解屈原。

生:一生講關於屈原的故事。(一生古箏伴奏,大屏幕展示有關屈原的連續的畫面) 師:屈原曾作《橘頌》來自我表白。(大屏幕出示《橘頌》,配聲)

師:這反映了屈原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生:回答。

師:通過《橘頌》屈原的愛國、忠於國家的思想表露無疑。他的生不能為國為民造福、不如壯烈地死地人生抉擇和信念是非常可貴的。

師: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社會安定,因而對這位古代卓越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的懷念,所以在當時五月初五端午節紀念屈原成為南北各地廣大人民羣眾一致認同的説法。到了北宋,朝廷經常受到遼、西夏等國的侵擾,為了激發人們的愛國思想,北宋皇帝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正式規定端午節為全國性的紀念日,自此後,端午節就成為緬懷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和驅瘟避邪防病衞生的綜合性的盛大節日。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各國都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而他家鄉的人民更是懷念他,還修建了屈原祠來供奉他。(大屏幕展示圖片)

端午節習俗面面觀

師: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你往年的端午節是怎樣過的,都有哪些習俗?

生:介紹。

(一)插掛艾蒿

師: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的確很多,看,這教室黑板兩邊掛的是什麼?這是咱同學親自採集來的艾蒿。農曆五月初五插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生傳看)為什麼在端午節那天要插掛艾蒿?在民間有一段美麗的傳説。

生:簡單講述插掛艾蒿的傳説。

師:從這個傳説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古時,人們把插艾蒿當作一種避災驅邪的活動。 而實際上插艾蒿的確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你知道嗎?

生:交流。出示艾蒿的醫用價值。

師:原來艾蒿的用途這麼多。。

師:與我們插艾蒿的習俗相仿,我國有些地區有掛菖蒲的習俗。但無論是插艾蒿還是掛菖蒲,都表達了中國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二)賽龍舟

師:端午節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是什麼呢?

生:回答。

師:龍舟競渡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現在大凡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活動。

師:賽龍舟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全民健身的活動。

(三)吃粽子

師:提到過節,就不能不説到吃。端午節必須要吃的食品是什麼?

生:粽子。

師:端午節為什麼必須吃粽子?有哪位同學瞭解?

生:講述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師:其實,粽子的產生比屈原活着的年代還要早。最初只是民間普通食品,而且也不固定在端午節吃。到晉朝時,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唐宋時,粽子成為端午節必備的食品。到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也要吃粽子,當然在這幾千年的發展中,粽子也不斷的演變着。 師:你吃過的粽子都有什麼口味的?

生:交流。

師:現在粽子的口味,有甜、香、鹹、辣之別,我國廣州潮州一帶的人還喜歡吃一頭用甜料,一頭用鹹料做餡的一粽兩味的“雙拼粽”。從外形上,有角粽、錐粽、稱錘粽、小腳粽、枕頭粽、筒粽之分;品種有桃花粽、八寶粽、火腿粽等類型。這小小的粽子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包粽子也成為一家人享受團聚的時刻。咱同學中有沒有會包粽子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咱們一起動手包粽子,把端午節的祝福送給你的父母、朋友。(大屏幕展示,教師示範,部分學生動手包粽子,部分學生系五色絲,配古箏)

小結:

師:(大屏幕展示小結)現在端午節的賽龍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動已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了,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之列。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節日了,從深層次看,它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成為聯繫中華民族的紐帶。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端午節將良好的中華民族傳統,慢慢地,一點一滴地注入中國人的血脈中。

端午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我國端午節的習俗,由來與時間,嘗試查找日曆中的農曆.

2,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

活動準備:1,孩子前期經驗:用各種方式收集信息與調查記錄傳統的節日,來歷與習俗.在前期活動中,認識日曆.2,環境材料創設:多媒體設備以及課件"端午節"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憶:引出端午節

1,在一年中,有許多節日,你知道哪些節日是隻有人才有的節日

:只有人才有,別的國家沒有的,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節日,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傳統節日(出示字卡: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2,最近,要有一個傳統節日,猜猜看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

二,交流分享:端午節的習俗與由來

1,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有什麼快樂的事情

: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吃粽子,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龍舟比賽,這是遊戲;戴香包,香香的;戴紅絲帶,這是用的.端午節有許多開心的事情.

對於端午節你還知道些什麼

插艾葉,戴香包,畫藥酒通常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是良好的祝願,祝願小朋友身體健康,夏天不生病.

:

端午節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還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請幼兒説説看,個別零散經驗的交流.

播放多媒體"端午節的來歷",給幼兒完整的認識,梳理,豐富經驗.

聽了故事就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扔粽子,為什麼划龍舟了.

:

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與來歷.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屈原先生,希望後人能夠記住他,學習他那麼愛國的.

三,操作,探索:端午節的時間

瞭解端午節的時間,感受農曆為所特有的

剛才小朋友對端午節説了那麼多,老師這裏有一個疑問,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嗎 這裏有一張今年的日曆,我們來找找看,為什麼端午節有兩個時間呢 (一個公曆,一個農曆)找一找日曆上的5月初五.

: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原來端午節是按照農曆的時間慶祝的,是我國特有的節日.以後我們再來找一找傳統節日是什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