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國人的端午節(大班)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3.11W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國人的端午節(大班)

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國人的端午節

方案設計與實施的基本概況

一、有關背景:

1、課題來源:

根據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大班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大班

活動一:話説端午節

重點領域:(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

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鹹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説)

2、説説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

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

(幼兒討論並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

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

活動反饋:

幼兒對於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吳德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説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説一説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三.户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更多有關“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的精彩內容,請關注2012年專題——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縱觀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感知、操作、分類、思考、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和技能學習。在他們眼前、手中,所看到、做着的每一個都與“端午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或間斷地從不同角度上探索、獲得。抓住幼兒興趣,把握教育契機。

一、內容來源。

端午節那天,孩子們來到幼兒園裏,興高采烈地談論着粽子的味道,有的還悄悄地把鴨蛋帶到幼兒園,互相比較誰的蛋美……。於是,端午節成了幼兒交談的焦點,他們還向我提出了有關端午節的一系列問題,讓我在一時之間也難以招架。心想與其一一解説,還不如設計一個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探索、獲得體驗、尋求答案,也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説説、做做中主動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來歷。

二、探究過程。

第一次活動:

主要環節有:

回憶端午節,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講講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欣賞端午節人的傳説,表達自己的感受,畫畫端午節人們的活動等,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並要求: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但從幼兒的反應及畫面來看,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很難體現,小朋友參與的機會及孩子們的興趣點沒能抓住。且在這次活動前由於沒有創設環境,如:佈置一些端午節的圖片、粽子、賽龍舟的圖片或者一些蘆葦葉、大米、讓幼兒親手包一包等,環節比較單一,活動下來效果不是太好。

第二次活動:

通過第一次活動情況,我們年級組對第二次活動及時作了調整。主要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1、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在這環節中老師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並介紹了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划龍舟的意義。讓幼兒對端午節的來歷有個瞭解。

2、包粽子、吃粽子。活動中幼兒通過包粽子、吃粽子知道了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3、製作龍舟。這裏讓幼兒欣賞了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4、划龍舟。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裏,按鑼鼓節拍作划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5、活動延伸。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

本次活動我們克服了上次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活動通過包粽子、吃粽子、製作龍舟、划龍舟大賽等活動讓幼兒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端午節的樂趣。但也發現,幼兒的需要沒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既然幼兒多粽子感興趣,那麼我們不妨把“粽子”作為重點,讓幼兒來發現粽子的種類、包粽子的方法有哪些,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第三次活動:

我們年級組針對上次活動的情況對第三次活動作了設計,還利用了家長資源,主要是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幼兒觀察粽子;知道了粽子有很多種;吃粽子,把吃粽子的感受用語言完整、流暢地與同伴交流;包粽子。請幼兒講講媽媽、奶奶的包粽子的方法。然後自己看圖片,學習包粽子的方法,最後每位幼兒介紹自己包粽子的體會;(如怎麼成功地包一個粽子,有沒有想出其它的包粽子方法等等)然後把自己包的粽子送到廚房。在本次活動中,整體感覺是很流暢,各個環節都是在很自然、輕鬆的狀態中進行着的, 通過活動,我們有以下體會:

1、師幼互動好。

在組織活動時,各環節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幼兒主體的關係。教師對孩子的啟發引導方面把握的很好,切合幼兒的實際水平,讓孩子敢説、敢做,探索欲強,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

2、幼兒參與活動情緒高。

在這次活動中,“包了粽子想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的情緒始終圍繞着他們。教師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探索粽子的種類上,興趣很高。他們觀察的很投入,很仔細。以至於在幼兒這一環節中用了很長的時間。

3、活動效果好。

通常一個活動是否成功,活動效果是最有説服力的。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幼兒包粽子畫看出,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包的粽子還比較好。

三、實施效果及評析:

本次活動是以“端午節”為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之一,源於幼兒對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節”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為幼兒的好奇、興趣而及時調整、修正、設計的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為主。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幼兒對粽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又通過看、嘗、包、製作等活動,幫助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經驗,在個人、小組、等不同環境中,進行操作活動,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操作、理解,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展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向媽媽、奶奶學習包粽子的方法),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

1、注重幼兒的活動。

在活動中教師創設了一切讓幼兒“活動”起來的條件,調動感官,促進各自發展。教師拋棄了經驗主義以及一些文化傳遞理念的觀念,滲透了新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如從教到建構的轉變。如在活動中,端午節人們的活動幼兒能自己體驗到,而端午節的來歷除非家長曾告訴過幼兒,不然他們從哪裏獲得這些概念呢?這裏教師改變了過去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師生單向信息傳遞模式,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課件、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通過嘗粽子、包粽子等活動,讓幼兒再次體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注重教育的整合。

(1)教育內容的整合。

該活動的內容已涉及到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和語言領域,把幼兒的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的系統,汲取各領域的經驗。同時,由於內容和對象是從前次活動中衍生出來的,幼兒比較熟悉,從幼兒的角度看它不僅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而是身邊的熟悉事物。而且“新活動”和“舊活動”都變成了“小步距”的新學習,幼兒既不會因為“新”而“疲勞”,又不會因為“舊”而“疲塌”,興趣油然而生。正如學習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所説:幼兒在與較為熟悉(即不完全陌生)的對象相互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主動的學習。

(2)教育方式的整合。

有自由的談話活動,有熱烈的討論活動,有愉快的郊遊……。從談話活動到品嚐、製作活動,到繪畫活動,無一不是幼兒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這種做法的益處是,當教師有意識地向幼兒提供了發現和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玩、好奇、探索)的機會,就會使幼兒的自身發展得到了滿足,這種滿足反過來又進一步激發起幼兒的愉快情緒和繼續活動家的願望,從而得到了發展。

3、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縱觀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感知、操作、分類、思考、討論、表達、創造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和技能學習。在他們眼前、手中,所看到、做着的每一個都與“端午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或間斷地從不同角度或在不同層次上探索、獲得,並不同程度地獲得發展。瞧,有的孩子用語言大膽地表達,有的孩子創作出了熱烈歡快的圖畫。從每個子的表現中你會發現他們獲得了許多,這絕對不是教師三言兩語所能替代的。正因為教師沒有作為 “講述者”、知識的“傳聲筒 ”,幼兒才能學得如此輕鬆,收穫如此豐厚。正因為注重了幼兒的活動和形式的多樣化,才使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欣賞體驗到了祖國民族文化的古、美、趣,獲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設計??端午節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二、主題活動目標

更多有關“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的精彩內容,請關注2012年專題——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三)大班

活動一:我知道的端午節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討論等形式,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豐富相關經驗。

2.能積極、大膽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

3.知道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進行過端午節的調查。

活動建議:

1.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製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活動二:包粽子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指導語: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2)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閲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説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着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説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着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説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 長命縷

目標:

1、 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 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着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 包粽子

目標:

1、 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 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説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嚐,成功的喜悦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乾淨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熱鬧的端午節——提高孩子符號關係認知能力的遊戲

符號關係認知能力是對符號關係的理解能力,最常見的符號關係是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對於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説,對符號關係的理解包括理解數的順序、理解數之間的相鄰關係等,這種對數關係的理解是數學學習的基礎。符號關係認知能力發展不足將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數學學習,導致孩子不能發現抽象信息之間的關係,學習中不能舉一反三,推理能力比較差。

序數是用來表示物體次序的自然數,對序數的理解是符號關係認知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們為4歲左右的孩子設計了幾個小遊戲,引導孩子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理解序數,發展符號關係認知能力。

情境引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一天森林裏可熱鬧了,不但有雜技、歌唱等表演,還有個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小朋友們快點一起去看熱鬧吧!

遊戲1:歌唱表演

指導語:小鳥們正在動情地演唱,從左到右,他們排隊的次序是什麼樣的呢?

(家長任意指一隻小鳥)這隻小鳥在從左到右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家長任意指一隻小鳥)這隻小鳥在從右到左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哪個演員在從左到右的排序和從右到左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圖上的某隻小鳥,引導孩子説出這隻小鳥在隊伍中的排序: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排在第幾個。2.請孩子判斷哪隻小鳥在兩種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通過遊戲,家長要引導孩子理解:數不僅能表示事物的數量,還能表示事物的次序;可以從不同方向確定事物的排列順序,如,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遊戲2:雜技表演

指導語:蝴蝶正在空中吊繩上進行雜技表演呢。

(家長任意指一隻蝴蝶)這隻蝴蝶在從上到下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家長任意指一隻蝴蝶)這隻蝴蝶在從下到上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哪隻蝴蝶在從上到下的排序和從下到上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圖上的某隻蝴蝶,引導孩子説出這隻蝴蝶在隊伍中的排序: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排在第幾個。2.請孩子判斷哪隻蝴蝶在兩種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家長可以指一隻蝴蝶讓孩子説出排在第幾,也可以説出次序讓孩子指出是哪隻蝴蝶。在提出要求的時候,都要注意明確排序的方向:是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

遊戲3:點將

指導語: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點將的遊戲吧。

(家長任意指一隻熊貓)這隻熊貓是第1,請你按順時針的方向找到排在第3(第5)的熊貓。

(家長任意指一隻熊貓)這隻熊貓是第1,請你按逆時針的方向找到排在第4(第6)的熊貓。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一個熊貓為“第1”,引導孩子按順時針的方向找到家長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貓。2.家長指定一個熊貓為“第1”,引導孩子按逆時針的方向找到家長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貓。

温馨提示:這個遊戲的難度有所提高,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理解順時針和逆時針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判斷熊貓的排列次序。如果孩子理解有困難,家長可以用手示意孩子朝哪個方向逐個數就可以了。家長可自行設計尋找的要求,反覆進行。

遊戲4:龍舟比賽

指導語:划龍舟比賽開始了。各隊的小猴子們正在奮力划船。快到終點了,各隊的名次也很明顯了。你來公佈一下吧。

每個隊員都在奮力地划船,你能找到1號隊從龍頭到龍尾排在第5名的隊員嗎?請指出來。

4號隊從龍尾到龍頭排在第5名的又是哪個運動員?請指出來。

遊戲玩法:1.家長引導孩子觀察畫面上的各隊龍船,判斷並説出各隊的名次。2.教師隨意發出指令,描述某個運動員所在的隊和在隊伍中的次序,孩子指出該名運動員。

温馨提示:這個遊戲主要是讓孩子通過對排列次序指令的理解,找出某個隊員。家長可以創編更多的指令,組織孩子反覆進行,並引導孩子不斷提高尋找的速度。

遊戲中,孩子對指令的認真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提示孩子關注指令中的要素:①哪個隊;②排序的方向,是從龍頭到龍尾還是從龍尾到龍頭;③排列的次序是“第幾名”。孩子只有對這幾個要素都清楚了,才能快速正確地找到答案。

家長可在生活中繼續引導孩子關注和次序有關的事物和活動(如比賽、排隊等),進行類似上面的活動,拓展孩子對序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