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4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那天,人們就會吃好多美味的粽子,喝雄黃酒……奶奶告訴我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在戰國時期,楚國與秦國爭權奪霸。屈原很受楚王重用,而屈原被重用的時候引起了朝堂上的人的嫉妒,他們就聯合起來詆譭屈原,楚王由於輕信上朝饞臣,把屈原貶到了一個既荒涼又偏遠的地方。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的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知道了這件事,就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後來楚國滅亡,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便抱起石頭投江。

江上的漁夫和百姓聽説屈原投江自盡,都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雞蛋,粽子,讓魚吃了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還有的人把雄黃酒倒到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過了不久,江面上就浮起了一條藥昏蛟龍,龍鬚上還沾着一片屈原的衣襟。百姓們便把龍筋抽出來纏在孩子們的手上,又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讓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傷害他們。

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今天的端午節,人們會在江上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但是我所過的端午節一定與你們有不同之處,讓我來為你們講一講吧!

上午,我和媽媽擠進菜市場買回了艾草,插在門縫裏,放在窗户上,立在院子前、大門前。全小區的人都買了,放眼望去,就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巾正隨風搖擺呢,那艾草能驅蚊除蟲、驅災辟邪,發出一陣陣清香,使人們沉浸在奇特的香味之中。

正午,大人會給孩子繫上五色繩,有的叫長命繩,辟邪繩和快樂繩。據説,穿上這種繩子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呢!

到了兩點鐘左右,家家户户開始洗澡了,這洗澡水很特別,是由十多種草熬成,説是用這種水洗過後,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要吃晚飯了,哇好豐盛的菜啊!不僅有白菜,還有雞鴨魚肉蝦,魚代表以後會年年有餘,雞、鴨寓意着來年家畜興旺等等。

這個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3

大家好,我是青年旅社的導遊,高研蕙。今天我將帶領你們一起去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年初五,傳説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楚懷王是昏庸的國君,正是因為他很昏庸,所以楚國被秦國打敗,楚懷王也變成了秦國的俘虜,都城被秦國佔領了,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悲痛萬分,便投江自盡。

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準備了很多活動,大人們會忙着包粽子、釀雄黃酒,小孩子們忙着戴香囊和五彩線,當然也少不了熱鬧好玩的賽龍舟比賽。

“咚咚咚!”熱鬧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廣闊的江面上停着幾條龍舟,像模擬軍隊路線圖一樣,只聽裁判一聲槍響:“啪!”所有的龍舟就像離了弦的劍一樣衝了出去。

船頭的一個人像一隻小猴子一樣為人們加油鼓勁,中間的人在大聲喊號子,船尾的人在敲鑼給水手們帶來了高亢的節奏,於是水手們像發瘋了一樣拼命划船。有的水手卯足了勁像發條一樣飛快地轉動,就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旋轉,有的咬緊牙關,流了滿頭大汗,還有的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們沒有停止手上的搖動。於是船槳就像小鴨子的蹼一樣飛快地轉動,龍舟也飛快地航行。

中國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有意思,記得要常來哦!我們非常歡迎你們!

端午節的作文4

五月五,是端午。一説起端午這個傳統節日,人們立馬會想起粽子,粽子是端午節的代表、象徵,沒有粽子的端午節也是沒有意義的。

一陣微風拂過,粽子的香味裊裊襲來,空氣中不時瀰漫着艾葉的縷縷芬芳。

當剝開粽子,放進嘴中時,我又不由得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出生於楚國丹陽,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頭投河自盡。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河邊往江中投放粽子,防止魚兒吃屈原的肉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中,説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漁夫們則划起船隻,在江上劃來劃去,想要撈回他的真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xx年的中華文明瞭,是我們的祖祖輩輩世代流傳下來的,我們不能將它忘懷。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早已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更愛過那些所謂的洋人節。我想告訴他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我們要過自己的節日,不過洋人節!”

讓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繼續把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端午節的作文5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佔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後來秦國果然侵佔了楚國。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懷沙》,然後抱着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划着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用那棕葉包着糯米紮好扔進水裏,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後,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作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於是,我拉着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説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懇求,奶奶才答應了我。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把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裏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衞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着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奶奶耐心地指導我。我按照奶奶説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後放在手心,放入餡。”奶奶不厭其煩地講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麼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

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後,我將餛飩皮捲成圓柱形。用水乾什麼?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雖然只包了一隻餛飩,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着我去曾國藩詩文島看龍舟比賽。到了漣水河邊,我看到四面八方早已人山人海了,突然,河面上一架紅色龍舟快速地飛馳而來,激起人羣的一片吶喊聲。而在不遠處,有個黃色龍舟卻呆在那兒一動也不動,我很奇怪,爸爸説:“紅色的龍舟那是在熱身,而黃色龍舟在休息”,哦,原來如此。過了一會,黃色龍舟慢慢地游到起點,好!只聽到一聲炮響,比賽開始了,很快,紅龍一下就把黃龍遠遠地給拋在後面了,當黃龍遊到我們面前時,隨着站在岸邊上的我們大聲呼喊,黃龍不知哪來的勁,飛快地向終點駛去,黃龍最終超越了紅龍,一開始就拿了第一名。第二場比賽很快又開始了,紅龍還是在前面,不知是為什麼,站在岸邊的我們只要大聲喊加油,黃龍就跑得得非常快速,但我們沒有呼喊時,黃龍就又在紅龍後面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搶先,太過癮了。最後,紅龍贏了,它們就這樣打成了平手。看完比賽,依依不捨的回家後,我的腦海還仍就記得那激烈的龍舟比賽!真的很棒!

端午節的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我就想起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又稱重五,在我的家鄉,許多端午節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一到中午,我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餐桌上都要放上“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看了就讓人流口水。

每到端午節,家長都要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那時候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都撒上雄黃水,可以殺死毒蟲。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我期望着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叫我們起牀,要帶我們去市場,我問媽媽:“我們幹什麼去呢?”媽媽説:“今天是端午,正好是集市,帶你去趕集。”趕集可是件新鮮事,據説在集市上人山人海,什麼叫賣聲都有,人多的就像所有的商品都是免費的一樣,我真想見識一下這樣的場面,於是我們立即出發了。

真是名不虛傳,叫什麼的都有“好吃的西瓜,八毛錢一斤,不甜不要錢啊!”、“快來看,快來買,廠家大直銷”……真的是人聲鼎沸,商品也是玲琅滿目。因為今天是端午賣粽子的也不少,所以市場上到處散發着噴香的粽子味,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我和媽媽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我們買了2個粽子,坐下來就開始吃。粽子外皮包裹着綠綠的粽竹葉,看上去形狀就像一座金字塔,打開竹葉一看,青青的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好誘人啊!我咬了一口,嗯,真是人間的大美味啊!逛完市場,我看到了幾個夥伴,我們又在一起捉迷藏,我選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找到我。我偷偷探出頭,用眼一瞄,看見其他人都被一網打盡了。我仍然默不作聲,他們着急了,發動所有的夥伴把整個停車場搜了一遍,最後我被抓住了。

這個端午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還和小夥伴們玩的這麼盡興,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0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今天,我懷着快樂的心情,來做端午節香包。

制香包的材料有桃木球、香包袋、艾草、皮繩、流蘇、針、線。準備開始做了,先把桃木球穿進皮繩裏,把香包袋用針線縫好,記住要留一個口,要不然艾草就不能裝在香包袋裏了。可艾草裝進去以後,把皮繩穿進桃木球,放進香包袋裏一起縫,最後把流蘇掛在皮繩的上面一個小香包就完成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香香的很好聞,又香又清涼,怪不得叫香包。

以前我總以為香包都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今天,我知道了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這個香包我一定要送給媽媽,因為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現在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1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粽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粽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濕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粽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粽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眾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2

提到端午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粽子。但是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制香包。

今天,小時老師帶領我們做香包。做香包的材料有一塊布,一些艾草、一條流蘇、一根針和一些線。先把布反過來對摺,然後把左右兩條縫好,從另一個口把布給反過來。再把艾草放進去,把流蘇放在邊緣給縫上,牛皮線穿過桃木球縫在另一頭,這樣香包就做好。

説起香包我想起了之前的事情,之前我一直認為有好運氣。所以就讓媽媽為我縫一個香包,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什麼人情世故。媽媽縫不好,我就不去上幼兒園。於是,媽媽精心選了艾草,不香不行,太香太引人注目,小心翼翼為我縫製了香包。

今天,這個香包,我要送給媽媽,感謝她昨天對我的愛,明天我將給媽媽更多回饋。

端午節的作文13

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個方桌前等待着即將出爐的粽子。

今年端午節,我們只包了一個豆沙味粽子,誰吃掉就代表那個人會十分幸福,好運不斷。

終於,粽子出爐了,我先搶了一個黃色線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其他都是白線的,早在下鍋之前我就把豆沙味的白線換成了黃線,心想着:今年總算能吃到了。

打開粽葉,我大口大口吃着,可直到要吃完了也沒有一點豆沙餡,我火冒三丈,跑到廚房,對媽媽小聲而又憤怒的吼道:“我上午換線的粽子怎麼不是豆沙味的。”“啊!你是説黃色的那個嗎?我還沒下鍋呢,再等等。”而客廳這邊的一盤粽子已經吃完,無一個人吃到豆沙味。

緊接着,媽媽端來第2盤,黃線粽子在底下,我就先吃了個白線的,媽媽往下一撈,撈到了黃線的,也沒在意,就吃了,到最後,我雖然知道結果,但還是忍不住問:“什麼味?”她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地説:“豆……豆沙,抱……抱歉,我……我也沒想到。”“我再也不理你了!”

公佈結果,奶奶説:“兒媳勝!”“不,不,是女兒拿給我的,應該是她贏了。”什麼?媽媽,你竟然……謝謝!媽媽對我笑了。

媽媽,你是我最愛的人了,這個調包的粽子是我們之間的小祕密。

端午節的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一聽到這首兒歌。就馬上想到了端午節。

賽龍舟,是紀念屈原而來的,公園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就投江而死。傳説屈原死後,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到江邊憑弔,則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打撈他的身體。有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見狀,拿出食物往江裏投,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黃酒到倒進江裏,説用藥米勒魚蝦,以免傷害屈原。後來人們用粽葉包飯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除了賽龍舟這個傳統節目,還要插艾枝、吃粽子呢!每當端午節這天,在山裏的居民就要上山找艾枝,在門上插時為了給這個家平安、幸福、美滿。還可以辟邪,帶在身上能放蛇咬。

端午節前幾天,爸爸就在家包粽子了,只見爸爸拿出一個大粽葉折成一個角,再把準備好的糯米放進去,為了出味,一下子放了三個蜜棗,好幾個葡萄乾,又蓋上糯米,然後用粽葉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的。看着爸爸包好一個個肥胖胖的粽子,饞得我直流口水。

端午節既能看龍舟,也能吃好吃的粽子。而現在,人們還利用端午節去孝敬父母,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我真喜歡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了端午節,我家鄉的孩子們便唱起這首兒歌,有的一邊唱,還一邊洗龍水澡呢!

端午節的來歷你們應該知道嗎?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戰國時期,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他進京辦事,看到國家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重午節,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包粽子。

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

吃粽子的原因是來紀念屈原。古代,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會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在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就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怎麼樣,聽了我的講解,是不是對端午節更加了解了呢?

Tags:端午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