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十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3.0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着一排排粽子,每個粽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看着一個個粽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説。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最大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粽子。

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五月五,午端陽,

家家户户插艾忙。

把艾插在門外邊,

驅蟲辟邪又吉祥。

這是一首小時經常唱的兒歌,每每到端午節時就想起來,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早上,還沒起牀,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早起買菜的妻今天買了兩把艾放在店裏,説等會掛在門口,端午節快到了。

時間飛快,恍惚間已到端午節,記得過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邊,割一大捆野艾迴來,插在大門兩旁。説能辟邪,也是風俗。

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有温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在農村,很普遍,它生長在田間地頭,喜陰好水繁殖力特強。每年開春後,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黃嫩。由於艾有濃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藥味,所以,兔也不聞,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經過,春風春雨的滋潤,長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後,都有一米多高。端午節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頭,荒草地裏,割一大捆回家,掛在大門口。碰到誰家結婚辦喜事,濃綠豔活的野艾,襯托着大門兩旁的大紅喜字,煞是好看。

過了三、五天,艾已半乾後,細心的主婦們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風乾,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時候,找出來用。藥販來收購時賣點錢花。要是跌打崴腳,用艾泡水燙燙,第二天腳就好了。在那個沒有蚊香的年代裏,點燃幹艾葉,來驅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總能讓人甜甜的.入夢。

遙想老家的溝邊地頭,那一片片,一叢叢,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種,不用澆水,不用噴藥,不用施肥,默默無聞的成長,雖沒有嬌豔的花朵,香甜的果實。但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多好用途。那一抹濃綠隨風搖擺的野艾,在田野裏,在陽光下,也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搖曳在眼前。

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粽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瀰漫着艾的清香。

離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節時,濃濃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頭。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人,又都縈繞在我的眼前。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大街上便開始熱鬧起來。

説起端午節,還有一段感人的經歷呢!很久很久以前,才華橫溢的屈原想出了一個富國強兵的辦法,但是被小人告狀,皇帝聽信了,將他放逐出境,屈原一氣之下抱着一塊大石頭,縱身投江自盡,永遠地沉在了江底。漁民看見了,紛紛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村民知道了,紛紛往汨羅江投入大桶大桶的黏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隨着年代的推移,撐漁船已變為了賽龍舟,撒黏米也變成了包粽子。外婆是我們家的“包粽子王”,她拿着艾葉,用筷子挖了一大塊餡,放在艾葉上,然後用多餘的艾葉裹住餡兒,最後用繩子紮緊,一切動作都是那麼流利。包出來的粽子胖胖的,像一個碧綠的金字塔,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打開電視,只見一條長龍一樣的`船在水中飛快的疾馳着,二十幾名水手使勁地划着船槳,整齊劃一。鼓手呢?他更是興致高昂,觀眾席上人聲鼎沸,吶喊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面鑼鼓喧天,激烈壯觀。

真是一個熱鬧的端午節,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着説,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温馨。

婆婆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温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悦。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粽子的風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狀有稜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還有鹼粽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肯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粽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説,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温馨!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母親在門外忙着什麼。過去一看,原來母親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祖父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祖父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祖父:“這是什麼呀?”祖父笑着説:“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着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着。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着,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着,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持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吶喊着,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着。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着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鍋裏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説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潮汕端午節習俗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又可以為潮汕民俗文化的順利傳承提供一種有效途徑和模式。

潮汕端午節習俗實質上是一個高度濃縮的具有特色潮汕文化的有效載體,它體現了潮人的精神、心態、民俗等的潮汕文化的各個層面。受到潮汕先民的精心呵護和拱衞,同時,它又肩負起凝聚智慧,引領文化承繼的歷史使命。潮汕文化中強調家庭親情,對先賢的懷念與崇拜,對一切真善美的嚮往與追求,營造的普天同慶以及競爭、激情、歡樂的氣氛,在端午節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得潮人的這些情感既合情合理又淋漓盡致地表達和宣泄。

雖然端午節的由來及傳説很多,但潮人普遍接受的是“紀念屈原説”,因此,紀念屈原成了端午節一切活動的恆定主題。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會自然而然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行吟汩羅江畔的情景。這是一種道德教育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通過某些活動來緬懷先賢,是一種再好不過的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途徑,從而達到傳承先人的優良道德品質。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包括端午節在內的潮汕民間節慶習俗的文化資源優勢,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節習俗,充分體現了多彩的潮汕風俗習慣,有其獨特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並有獨特的時代意義——有營造喜慶、激情、歡樂的氣氛及有娛樂性的社會功能;體現潮人驅邪、禱求平安的心理,也能起到凝聚族羣民心、傳承傳統文化與道德繼承的重要作用;推進潮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把恢復、弘揚、發展包括端午節在內的潮汕傳統年節習俗作為一個汕頭文化事件來大張旗鼓地規劃、推行,以推進汕頭文化大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