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臘八節的作文六篇

欄目: 臘八節 / 發佈於: / 人氣:3.0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臘八節的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臘八節的作文六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在我們東北素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説法,是形容臘七臘八的冷勁兒,我們現在提起臘七臘八印象中也僅存一個“冷”字了。其實,臘八在古代曾經是一個挺隆重的節日,有資料説,臘八節孕育於秦,形成於漢,興盛於南北朝,之後走向式微,以至於衰落。

臘八的臘字來自於臘月的臘,臘月的初八日,謂之臘八。臘月的臘本與自然界的季候無關,僅僅因為臘月是農曆的十二月,進入年底,年終歲尾要祭奠祖宗、神靈,“臘者,獵也,獵獸以祭也。”臘來自於獵,久之,十二月便叫成了臘月。祭奠自然有很多的儀式,也就是説臘月本來有許多的習俗,不過在絕大多數地方,如今臘月的習俗僅存吃“臘八粥”了。

據説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的與佛教有關,《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説:“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節,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以後傳於民間相沿成習。

我自小不喜粘食,對於臘八粥,除了喜歡吃粥的時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勁兒之外,並沒有什麼好感,能記住的是母親操持臘八粥和喝粥時的那種氛圍。長大以後才從書籍裏知道,臘八粥是有很多講究的,據《燕京歲時記》説:“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點綴。每至臘月七日,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而母親當年不過是把各類雜糧,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黃米,而出味的則主要是紅小豆和飯豆,至於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斷斷沒有的,點綴之物就更是連想都想不到了。不過,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飯桌上,尤其是母親把白糖罐子擺上桌子的時候,兄弟們的雀躍和父母的笑容,還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關於臘八的不滅的記憶。

如今臘八粥已經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臘八,只要你想吃,隨便走進超市便可以買到,臘八粥連同製造臘八粥的歲月一起被裝進了罐子裏,變成了一種速食品,只有記憶不能速食,不過也僅僅是記憶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臘八節本應快快樂樂的,而我的臘八節卻是迷迷糊糊。

臘八節是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一般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我的臘八節,什麼也沒做,相反我卻是複習複習再複習。迷迷糊糊的過了一天。沒辦法,在我父母的眼裏,學習第一,節日第二。唉……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晴

每年的臘八節這一天,奶奶都會給我們熬一鍋臘八粥的。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着滿滿一袋子菜回到家裏,開始在廚房裏忙碌起來,叮囑我和爸媽下午早點回家喝臘八粥。傳説,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説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

而我奶奶臘八粥卻更豐富多彩:有米、胡蘿蔔、青菜、花生、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木耳、紅棗等多種食材,以前奶奶煮臘八粥時我總愛在旁邊看着,奶奶一次性在鍋里加足了水,先將黃豆、蓮子、白果、綠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開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蘿蔔、豆腐等,然後用文火熬,邊熬邊攪拌,奶奶説,這樣粥才不會糊。望着一鍋色澤豔麗芳香馥郁的臘八粥,頓時你會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點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特別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無法形容。

晚上,我們一家人喝着臘八粥,説着臘八事,奶奶説,姨奶奶家在山東,她們每年還要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蒜頭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一個個味道甘甜,但我們四川人不怎麼吃,聽了奶奶的話,我嚷着叫奶奶教我做臘八蒜,奶奶拗不過我,就教我做了臘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裏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着將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今年姨奶奶來了,我要給她一個驚喜!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流傳着吃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在開封,吃臘八粥是紀念抗金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粥距今有千年歷史。經過後人不斷傳誦和加工,關於臘八節的故事越來越多,這些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臘八節的變化和傳承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説:“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北齊詩人魏收在其詩作《臘節》裏説:“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臘日。而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説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臘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臘八節食用的臘八粥,則是到了北宋才正式開始有臘八粥名稱的記載,宋朝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開封民間稱過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正月七年級,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説:“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了,臘八也就是新年的開始。俗話説,“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就是這個道理。

吃臘八粥紀念岳飛希望和平

1月8日上午,50多歲的市民王汝香對記者説:“傳説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為了紀念岳飛,就像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一樣,以食物的形式紀念抗金英雄,表達人們渴望和平、沒有戰爭的生活環境。”

王汝香娓娓道來:“岳飛揮師北伐,率領眾將士抵抗女真族對南宋的擄掠殘殺,深受人民愛戴。但朝廷卻下令讓岳飛回朝,岳飛説‘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了避免金兵殘殺百姓、對地方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他依然頑強抵抗。可後來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飛回朝,無奈之下岳飛只得遵從皇命。岳飛走時百姓非常不捨,想起岳飛的忠勇,百姓們自發拿出家裏的糧食煮成粥為岳飛及眾將士送行。由於當時生活條件較差,各家的糧食都不一樣,有麥有豆,五花八門。百姓將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個容器裏,混合後送到岳飛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麥有豆的粥了。岳飛率領眾將士道謝後回朝,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百姓為了紀念岳飛,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即臘八粥,以示懷念之意。”

王汝香説:“小時候還聽人説過,臘八這個節日從農耕時期開始就有了。在農耕社會人們吃不飽,希望種的每一種糧食都能豐收,於是選出一天將各種糧食煮在一起吃,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王汝香説,“八”是個吉祥數,代表多的意思,人們希望多種糧食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小時候一吃過臘八飯就盼着過年,每年過臘八都可興奮,因為大家都可以等着過年了。”回憶起小時候過節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説,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家裏沒有這麼多豆類可煮,於是用大米、小米、黃豆和玉米糝摻在一起煮成粥,這就是當年的臘八粥。

“無論如何,咱開封人都認為臘八粥是紀念岳飛的。開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飛廟,我個人認為臘八節和開封很有淵源。”王汝香笑着説,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臘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雖然沒有了幼時對過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願望。

臘八祭祀驅鬼治疾慶豐收

《説文解字》中解釋“臘”字為:“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到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於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臘祭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臘祭”這種風俗最早始於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祭祖宗。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醃製的豬肉稱為“臘肉”。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在每年臘月祭儺驅疫時人們敲奏臘鼓。《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高誘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樑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夥,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古代還有臘月擊鼓催春的風俗。古諺雲:“臘鼓動,農人奮。”臘冬期,農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民們就忙着往地裏送肥了。

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於五祀,《白虎通》卷一雲:“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户、井、灶、中溜也。”可見,這個祭祀所祀的是來年的收成,所以臘祭在宗廟中舉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節又到了,前一天,就拎了一大堆東西回家,興致勃勃地説:“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並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裏。“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噴噴的美味粥,聞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唸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廚藝高!”媽媽笑了,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頭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費呀!哎,一不小心我變成了“臘八貓”,又一陣笑聲響起。

臘八節的作文 篇6

不知道是聽誰説的,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裏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裏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着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採那些乾枝的映山紅。人説: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乾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麼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於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後,每個人都濕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裏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於有了一些成就感,家裏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餚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説: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裏浸泡,到了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後,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傑作。

小時候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的記憶,如今都遠遠的離去,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裏,還讓我酸酸地想起。

Tags:臘八節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