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推薦】清明節假期作文集錦九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75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假期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清明節假期作文集錦九篇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1

清明節到了,大家都出去遊玩了,有的在爬山,有的在放風箏,還有的在燒烤,當然我也沒閒着,我去了萬馬渡遊玩去了。

星期六,我和舅舅一家人很早起了牀,吃過早飯後我們就乘車出發了。一路上我們説説笑笑,轉眼間就到了萬馬渡,那裏四周樹木環繞,是個美麗的地方。

我們爬上了山坡,那裏有很多的山泉,泉水丁咚丁咚地在唱着歌。我們走着走着,身邊的山泉不見了,變成了一塊塊田野,田野裏金黃色的油菜花綻開了美麗的笑臉。

到了目的地,我發現那裏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巨石,媽媽説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泥石流形成的,巨石有的像蒼老的烏龜,有的像一匹奔跑的俊馬,還有的像威武的老虎,我們在巨大的石頭上蹦來跳去,玩得很開心。

之後,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今天真是美好的假期啊!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2

季節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一次又一次地開啟了我童年的回憶。這個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又到了那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春季。我知道,清明節即將來臨,這使我又想起了記憶中的那次難以忘懷的清明節。

小時候,每逢到了清明節,母親總會帶着我來到紹興老家去上墳。我依稀記得,我跟着母親和姥爺姥姥到鄉下去。我們乘着汽車一路顛簸了幾個小時,還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歷盡了千辛萬苦,我終於跟着大人們來到了兩個土包前。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樣子像是小山坡,還像在幼兒園裏用沙子堆成的“珠穆朗瑪峯”似的……

到底是怎麼啦?我看到姥爺和姥姥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着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裏還不知在小聲嘀咕着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呵呵!”不懂事的我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一聲。可是不知為什麼,只見母親生氣地看了我一眼,還讓我對着這兩個土包拜兩下。“為什麼呀?”我當然不樂意,這是什麼東西呀,又為什麼要拜呢?可是,我見母親好像不太高興。我覺得很是奇怪,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會這樣。“母親,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呀?”我奇怪的問。只見母親神情嚴肅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輕輕對我説:“這兩個小土包裏埋着母親的爺爺和奶奶。”“母親的爺爺奶奶?”我心裏頓時覺得很難過,母親的爺爺奶奶為什麼會埋在這裏的呢?年幼的我,彷彿什麼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後,我卻還是毫無怨言地對着墳墓拜了兩下,因為我知道,母親心裏也很難過,儘管我很是不解。

回到家後,我將埋在心裏的疑惑通通對母親説了出來。“母親,為什麼今天你們要這樣啊?你的爺爺奶奶又為什麼在兩個土包裏呢?”我問母親。母親沉默了許久,對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原來,在母親小時候,爺爺奶奶對她有着深深的愛。母親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爺爺奶奶都會將他們保留已久的最好吃的菜帶給母親吃,而他們自己卻十分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們為了將一塊餡餅留給母親吃,由於時間放得太長,餅都發了黴。可是,卻只好冒着風雨將餡餅送到母親的學校。母親雖然沒有吃這塊餅,但心裏卻是那樣的感動。……聽完了母親的故事,我終於知道,母親為什麼如此尊敬他的爺爺和奶奶了,但是我還是不懂,母親那時候為什麼沒有東西吃呢。現在,我明白了。

我的爺爺奶奶也從小陪在我的身邊,時時處處關心着我、愛護着我,處處都為我着想。我呢,也對爺爺和奶奶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我想,母親一定也跟我一樣愛他的爺爺和奶奶。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我已漸漸開始懂事起來,我懂得了許多,我也知道了小時候的所有的疑惑。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的這件事,我都會不禁覺得當時的我是如此無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又是一個懷念親人的節日。正如杜牧的《清明》中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更是我最難忘的節日。我知道,這次清明節,母親還是回去紹興看望爺爺和奶奶。到時候,我一定也會誠心誠意地跟着母親一起去上墳,我也要向母親的爺爺奶奶獻上我的那一分誠心。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3

清明節那天下午,天氣很好,姥姥説:“今天天氣這麼好,我們去採野菜吧。”我們高興地跳起來大聲喊:“耶!”

到了田野,到處都瀰漫着小草的清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啊!真舒服,我覺得心曠神怡。

姥姥和我們一起去挖野菜時,發現今年天氣冷,苣菜還藏在地下面,不肯出來,正睡大覺呢!我們只好挖很苦的苦菜,還有蒲公英。

這時,有趣的事發生了:我在挖一棵苦菜的時候,竟帶出了三根小苣菜。這使我的興趣大增,我更加努力地去挖,結果又挖出了不少。

我們邊玩邊挖,一路上聽着蛙鳴鳥叫,欣賞着河水的歌聲,到了一條大河邊。

我們向水裏扔石子,比看誰的水花大,誰的石子扔的遠。弟弟的力氣可真大,一直扔到了河對岸。

在乾枯的水道上長滿了蒲蓬棒,風一吹,就像棉絮一樣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我在蒲蓬棒的邊上發現了一些幹螺殼,我不停地揀着,留下來可以做紀念。

啊!這次活動真好,我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活動。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互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我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一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裏面好像寫着什麼字,上面還蓋着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 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裏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我們在路上悠閒的騎着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説,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的時候,先看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最好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最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以看見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裏,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之後,我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見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我們打着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 們的快樂。

我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 收的景像!

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6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隻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夥;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裏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揹着揹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採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好像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s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説,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麼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説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着,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後來他們有了一雙孩子,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孩子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麼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着臉,唔,他説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裏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裏的苦澀。在他心裏,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裏的每個人,都與他有着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並不完美。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後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於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裏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後,同他踱到後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着老舊的歌。竹林裏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羣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裏糊塗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後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自行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後,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孃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説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孩子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後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裏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於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麼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好像一剎那,她把什麼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孩子也不認得了。但她唯一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裏最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她在孩子的勸説下,縱心裏不捨,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説,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願被火燒死,也抱着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裏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麼,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後,他願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來,人們的心情總是沉重的。懷念親人的心情更是無法遏制,往事浮現在眼前,親人的豐功偉績念念不忘。時間的巨輪不停地旋轉,一年一年積澱,思念的情懷無法改變,而是越來越強烈。

清明節是抒發,祭奠過世親人的特殊時節,這一刻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來表達個人情感,以緬懷先人。但是,不管什麼形式的祭奠,對過世的人來講,都無所謂,根本起不到作用,更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客觀事實證明的規律。先人已經生活在天堂中,不由活着的人管理。可活着的人要繼續努力向前走下去,把親人的事業傳承下去,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這就是報答先人的最好方式之一。思念的情懷此刻難以控制…… 這是正常的人生心態,幾十年生活在一起,情感交融,相濡以沫,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友愛情緣,讓人終身難忘。俗話説,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而且是專門祭祀過世人的特殊節日,此時此刻內心世界劇烈的波動,淚水隨着情感的變化而流淌,感慨萬千。大家藉助焚燒紙張,送點理想的物品表示一下緬懷之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先人的奮鬥就沒有我們的現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也是後人應該記住的事情之一。

清明節,用自己的方式去祭奠親人吧,緬懷親人的功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完成先人遺志,這就是對過世親人最好的祭奠,同時,也是自我安慰的最佳方式。

天堂上的親人,安息吧,願你們一切如意,過的更好!

活着的人,要繼續拼搏努力,弘揚先人的光榮傳統,再接再厲,開創新的事業,讓生活更美好……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8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着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非常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説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裏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接着捧着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夠寄到那裏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着我的臉,我們往裏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夠收到嗎?媽媽只是説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我終於知道怎麼燒紙了,通過這次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9

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團,我家也不例外。

那天下午放學回家,我來到廚房,看見盆裏有一大團看上去發黴了似的綠東西,覺得很奇怪,便去問外婆:“這是什麼呀?”外婆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回答説:“這是用麪粉搓合一種草,再加上一點水做成的麪糰。別看它這麼難看,其實是用來製作青團的。”聽到包青團,我就來勁了,一定要幫外婆一起包。

我和外婆每人各取出一半的麪糰來反覆搓揉,使麪糰變軟。搓着搓着,我的手都要沒力氣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但看到外婆還是那麼用力地搓,我也就堅持了下來。

搓好麪糰之後,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把麪糰分成一塊一塊的,再取出其中的一塊拿在手上繼續揉。外婆説:“先在粉團的中間戳一個洞,再用大拇指把四周的粉捏得薄薄的,最後把粉團做成碗口形狀,就可以放餡了。”我照着外婆説的去做,但不管我怎麼努力,就是做不好。這粉團太不聽話了,好像成心要跟我作對似的。就在我打算要放棄的時候,外婆説了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於是,我又繼續做。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把粉團捏得有點像碗口的形狀了。然後,外婆又教我怎樣放餡,怎樣封口。原來每一道工序都是有講究的。我學着外婆的樣子,認認真真地做,終於把一個青團包好了。我激動地嚷了起來:“我成功了!這個青團一定要留着自己吃。”外婆看着我這興奮的樣子,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我看見外婆把包好的青團貼上幾片葉子,再把葉尖剪掉,覺得很好奇,就問:“為什麼要貼上葉子呢?”“這樣蒸起來才不會黏着鍋,方便拿出來。”外婆邊貼着葉子邊説。我見外婆這麼忙,也過來幫忙。

最後,是把青團放入鍋裏蒸。我又想起了一個問題,就問:“外婆,清明節為什麼要吃青團?”外公聽見了,搶着回答:“吃青團是我們這個地方的傳統習俗。就拿我們這些農民來講,青團又稱苦團,吃了青團後,就要開始耕田、插秧了,苦日子就要開始了。”聽了外公的話,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青團蒸好後,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湊近一看,個個青團晶瑩剔透,就像一塊塊碧玉,我看得直流口水。外婆説:“青團要涼一會兒吃才香。”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着。涼了一會兒,我們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吃青團。我嚐了一口,真是又軟又香,有一種吃了還想吃的感覺。

這次包青團,不僅讓我嚐到了自己做的香甜的青團,還了解到了關於青團的知識和傳統,真是令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