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推薦】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五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54W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裏面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週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五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對清明節的一箇舊時的描寫。隨着時代發展,青少年朋友跟家人完成祭祖活動後,並不是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綠水、鶯飛草長的地方去遊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機。那帶着花香的透明空氣是那樣醉人!這真是一年中難得遊春的好日子。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贈外,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説。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就不多説了。從這些活動就可以看出,人們現在可以因為這個節日而開心的度過一天,所以,現在人們不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了,人們大部分都在清明節時與朋友家人去尋春,去踏青。以前,在清明節,人們都十分傷悲,而現在,清明也變成了快樂的節日,從我們的春遊活動就可以看出,我們對清明節的期待。

清明節週記 篇2

喂,快點我起牀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媽媽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着濛濛細雨,人們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跟爸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媽媽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跟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裏不由的感到難過。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説非常簡短,但很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裏默默地説…。

清明節週記 篇3

春天來了,也迎來了清明節,清明節就是要去踏青,我也踏上了第一次的清明踏青之旅。

這裏的景色宜人,我陶醉在這裏的美景中。想着這次春天踏青的活動給我帶來的喜悦和收穫,我們坐上了車開始了我的踏青活動。

過了好久車才緩緩的停了下來,終於到達的目的地。同學們就蜂擁着下了車,好不容易下了車,我開始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剛進入花港觀魚,迎接我的是大片大片的綠色,猶如綠色的屏障,而就在屏障裏出現一一支白色的櫻花,就象是來迎接我們的。走過這片櫻花地,我來到了紀念館。

紀念館的右邊就是一個充滿書香古味的書房,這不禁使我想到了馬一孚先生一定很愛書吧。於是講解員阿姨開始為我們講解,原來馬一孚是浙江會稽人,也就是今天的紹興人,他是一位國學大師,精通8國語言,精於書法。生於1883年,1967年逝世。享年85歲。我抬頭望去,上面就是馬一孚創作的浙江大學校歌: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天地……是啊,學習無止境。

我們活蹦亂跳的看着各種美麗的景物,就這樣我們參觀了所有的景點,這時也是我該回家的時候了,就這樣結束了我的踏青之旅。

清明節週記 篇4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我不太清楚,只知道它是我們的重要的習俗,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到墓前祭奠已經過去的人們……

在我的記憶中,最早聽説清明節的是依偎在時候祖母懷中,她教我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那時不過五六歲的樣子,還,不理解行人為何“欲斷魂”,祖母告訴我,他們想家。當時的腦海中總是帶着這樣的疑問:他們想家為何不回家呢?也是這麼一個年齡,總是跟隨着伯父親、伯父、姑媽到我未曾見過的爺爺的墓前叩拜,看着他們的肅穆,聽到他們的慟哭,我的心頭也有悲傷湧來,也流下眼淚。那時,心裏想着,祖父如果還在,他一定會很疼我的……學着大人們的樣子,在爺爺的墓前跪拜,祈禱祖父能夠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

那時候的祖母每到父輩們去祭奠祖父時候,她總要嘮叨,“人死如燈滅,好似滾水來潑雪。現在去墓前燒些紙,還有用嗎?再孝順他能看到嗎?她還會復生嗎?”祖母的眼睛這時總會婆娑。姑母説,這是對逝者的思念。而我認為,這是他們思念祖父的寄託……

我,已經好幾年沒給祖父掃墓,不過我也體會到何為“欲斷魂”!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節的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我們出發,路邊的花草樹木都開,迎春花開出黃色的花,大樹媽媽瞬間也變綠,好像穿一件綠袍子,大地開滿五顏六色的花。

到目的地,我看見一個超大的土疙瘩,上面有很多已經去世過的人,清明節就是要紀念自己家的人。

我們順着一條又窄又陡的小路上,我們不停地向上爬,終於看見我們的太爺爺,然後拿一些錢擺在太爺爺的墳前面,再給旁邊擺一些橘子,再給上面放一些麪包,在拿打火機把錢一燒,我們見人還説一句:“祝我們的太爺爺,太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於是,我的爸爸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這代表尊敬的意思。然後,還給旁邊插一些蠟燭。我希望太爺爺和太奶奶能看到我們對他的這份愛。

燒完紙,我們和爸爸準備爬這個大土疙瘩,我們使勁的爬呀,到中間,有一些帶刺的草把我的手給弄傷,但是是堅持下來,最終,還是到山頂,從上向下看,人就和小馬一樣,車和毛毛蟲一樣。

到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好幾個洞穴,我就問爸爸:“這幾個洞穴是幹什麼的?”爸爸笑着回答説:“過去,野人就在裏面生存。”哦,原來是這樣啊!

到家,奶奶給我們一人做一碗涼皮兒,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一碗不夠還得再來一碗呢!

好不容易有一個清明節呀!見太爺爺,太奶奶也不容易呀!誰讓時間過得這麼慢,希望時間能快一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