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的徵文(集錦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06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一般是某個活動、徵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徵文活動主辦者後,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一部分也相應給了徵文活動主辦方。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徵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徵文(集錦15篇)

清明節的徵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 清明節那天上午,姐姐提議,到她的姥姥家去,我,表弟和姐姐談論的怎樣去姥姥家,我,表弟和姐姐一致決定騎電動車去。下午,我給姥爺説了説,姥爺同意了,我們高興地跳了起來。開始啟程了,我和姐姐商量一下怎麼騎,平坦的路我騎,顛簸的路是姐姐騎。我們抄小路很快就到了。我們放了一會風箏,風箏一會高,一會低。放完風箏,我們發現田地裏有澆地的水,舅舅幫我們擰開,讓我們洗手。我説:“再大一點,再大點。”表弟一擰,水像一股大水柱,向我們噴過來。

當時,我和表弟蹲在旁邊,水一下子噴到我和表弟的身上,弄的我眼鏡上都是濕的,我和表弟互看了一下,傻笑起來。

清明節的徵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藏了先輩的英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時,他們的故事也終結了。剩下的只有讓人懷念了……

燕子飛到南方,總有回來的時候。柳樹枯萎了,有在青的時刻。又一年的清明,請問,你思念誰?而我在思念着我的爺爺。爺爺,您還好嗎?在另一個世界裏的您還好嗎?

記憶中,在清明節從未有的傷痕以常現在眼前。無休止的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冰雪啊!請你告訴我,那個還在稚童中的小女孩,那樣愛孫女的爺爺,為何再也不回來了?

透過紗窗,空蕩蕩的牀,寂靜的躺着,椅子還擺放在桌子旁。景物依然與從前一樣,但爺爺早已不在了。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小女孩捧着鐵盒子,歡快的叫着,一手還拿着餅乾,放到嘴裏,大口的咬着,鼓鼓的,小酒窩呈現着,又拿起一些,遞給爺爺,爺爺搖搖頭,讓那個小女孩自己吃。那老人眼中的慈祥,是別人從未有過的。

爺爺,您還好嗎?童稚中的我並不曉得您的失去……

又一清明,又到爺爺墳前,對無知的我歉疚。而那一年,我長大了許多,也開始懂得了珍惜。

燕子傳言鶯送信,過了春風就是情牽意惹的清明瞭。燕子回來了,楊柳青了,陪我度過的只有思念了,愧疚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徵文3

四月,萬物復甦,春意盎然;四月,是一個讓人有着無限思念的日子。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祭掃自己親人與革命烈士的石碑,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墓前獻上一束花,表達自己無限的思念之情。

4月5日,我跟隨着父母來到張家浜,那裏有一塊“沙家浜英雄紀念碑”。蘇州雖然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因為從小在這長大的緣故蘇州有着濃厚的感情。於是,我們不僅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還為他們獻上了一束黃白結合的菊花,為原本冷清的石碑增添了幾分色彩。看着石碑前的枯枝敗葉,一股心酸油然而生,於是我拉着爸爸媽媽把它們全部掃淨,看着石碑前煥然一新的樣子,雖然已是累得大汗淋漓,卻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比起沙家浜英雄為了百姓,為了國家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又算得了什麼呢,我怎麼能説一個“累”字呢!

從網上了解到的關於阿慶嫂和保安大隊長鬍傳魁的故事仍然歷歷在目。在轟隆隆的炮聲中,胡傳魁卻和黃春舉行着婚禮,百姓是羣情激憤,抗日呼聲高漲,而阿慶嫂也不失時機地鼓動着胡傳魁的抗日熱情,他只能迫不得已壯別了婚場,投入到革命中去……

清明節,不單單是掃墓,更應永遠地懷念我們崇敬的英雄,他們奮不顧身為了誰?還不是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安康幸福。革命英雄的事蹟雖然已經過去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要沿着他們的步伐創造更多的奇蹟。

清明節的徵文4

我的老家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裏青山環抱,樹木葱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老家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老家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説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唸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節的徵文5

今天是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第二天。早上,我非常早就被叫醒了,因為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掃墓。

今天的天氣真好,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呢。掃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爺爺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遠着呢,但不管有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伯伯叔叔們説我小不懂事,説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過我知道我看不見疼我的爺爺了,他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是非常深,因為爺爺在我未滿週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聽爸爸媽媽説爺爺非常疼我,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除雜草,他們很快就把墳墓上的雜草給鋤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大人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爺爺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的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老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後者。

清明節的徵文6

今年的4月4日,我們胸前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

重的心情來到尼山烈士墓前,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我們排着隊來到烈士碑前,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校長講話,然後由大隊幹部代表發言,再由輔導員帶我們宣誓最後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個隊禮,雙手把白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裏默默在説:“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

清明節的徵文7

今天是清明節,是踏青。遊玩。祭祀的日子。

西苑公園裏革命英雄紀念碑前不知誰擺放了一籃黃白相間的菊花,我和媽媽在碑前默默佇立了一會。

走過曲曲折折的石橋,黃色的迎春花映入了我的眼簾,其次就是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緑了。不知道春姑娘怎麼配出的這顏色,真是好看極了!來到體能樂園我被裏面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繩網晃的更厲害了,我的腿都不聽使喚了,我這個“縮頭烏龜”開始向下退,突然身後傳來媽媽的鼓勵聲,“別怕,繼續向上,媽媽相信你!”

一句普通的話語卻激勵着我的心,我鼓起我選擇了向最高處攀爬,順着打好的繩結,我手腳並用向上爬,爬着爬着我就爬高了,向下一看本有恐高症的我便開始害怕了,這時正好有幾個男孩子爬上來,他們一點也不害怕把整張勇氣向上爬去。當我爬到最高峯時最大的考驗到了,轉身這個在地上簡單不過的動作,此刻卻很難,我小心翼翼地轉過頭接着轉過身一步步往下退,終於我成功了。接着我來到更具挑戰性走鋼絲環節,雖然我雙手緊緊地握住了上一層的鋼絲,但走到中間時還是被搖晃的動彈不得,不過在我的努力下還是過了這一關。在最後我又玩了動盪木條。動盪輪胎等等。

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節的徵文8

杏花次第開放,紛飛的細雨便隨之而來。日子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清明。

拂開兩千多年曆史的晨霧,散入五侯家的青煙早已不知所蹤。唯有那深刻的民俗,印在黃皮膚上,代代傳承,在細雨的氤氲中,在柳梢吐綠的期待中,不負眾望,成為一筆民族深厚的文化遺產(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終於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翻開古書今文,你可以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清明。這是一個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的節日。

自秦漢以來,掃墓成為清明不可或缺的禮儀活動。上三五鮮果,酹幾盞淡酒,捧一抔新土,燃兩對紅燭,點幾枝裊裊的青香,採路邊素白的野花做一個花環,雙手合十,恭敬地獻上。寄託着對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讓孝意在無言中流淌,世世承載。掃墓的人中,多半是心情比較平和的,但遇上多愁善感的或是剛經歷生離死別的,想起墓中人在世時帶給自己的歡欣,成了永久的紀念,也不知道他們在另一世界過得可好,那心裏貯存的淚啊,不由自主噴湧出來,比起天上飄飛的春雨有過之而不及了。

在春和景明的清明節踏青、踏青、盪鞦韆、植樹、放風箏、插柳等活動,事實一大樂事。試想,陽春四月,大地回暖,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走出去能看見嫩綠的葉,各式妖豔絢爛的花,黃鸝的動人啼鳴,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在這樣清新的空氣中多走走,多看看,能讓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幽暗心情頓時得到釋放,內心的歡暢自是不言而喻的。放風箏也是小朋友喜愛的,天上的風箏在飛翔,地上張張稚嫩的臉上,幸福一波一波的綻放開來,在和煦的春風中拔節。

説起插柳的習俗,有人認為是源自《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在親人、朋友離別時,用贈送柳枝的方式來表示難捨難分,不忍相別之意。柳葉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柳枝,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一詞,就藴含着“大地新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也寄寓着希望親朋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的祝福。

清明一到,也意味着忙碌的春播季節到了。氣温升高,雨水增多,正好適合農作物生長。於是,在霏霏細雨中,農民們牽牛帶耙,荷鋤挑擔,開始了辛苦的勞作。寫到這裏,我又看到了年邁的父母在田間勞作的身影:花白的頭髮被如飛針般的雨滴淋濕,粘連在一起,滿頭水珠,挽起的褲管上沾滿了黃泥,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的液體滲進了深深的皺紋。我心裏不由得緊緊震動一下,一陣有力的疼痛感襲來。我決定,在今年清明節的時候,一定推掉所有的應酬,回到老家去看看父母,呼吸一下泥土的氣息,哪怕是幫不上他們什麼忙,也可以讓我再次學會感恩。

清明時節雨紛紛,杏花煙雨感恩心。當我們真正地走進清明,就會明白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定的節日,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能在滾滾紅塵中,昇華我們的心靈。

清明節的徵文9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烈士紀念碑前,陽光下紀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彷彿正引領着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去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還是要攜我們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我想兩者皆有。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也不屈服於外族的侵略,如果哪個侵略者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會勇敢的站出來,誓死捍衞自己的祖國尊嚴。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國民經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

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未來的中國歷史羣英榜上一定會刻上我們某些同學的名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清明節的徵文10

清明節的來臨,促使人們祭祖燒香的情緒越加強烈,回念祖先繼承他們優良思想,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意味着春天的雨季來臨了,農田開始耕種了,燕子回到來了,桃樹,梨樹就要開花了,蝴蝶,蜜蜂也要敢個趟,春天裏最美的時刻也要來臨了,二月清明清見清三月清明不見清,是啊,春風吹拂着柳條吐露着嫩芽,清明時人們揮去冬日的寒氣露出春天的笑臉,煥發出心裏的喜悦。

清明徵文(7):

清明節的徵文11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四,也正好是清明節,為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開車來到鄉下掃墓。

我們上山了,我們帶着沉重的情緒,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我們一到那就開始給祖先燒香和紙錢。

我們開始放鞭炮了,爸爸讓我和哥哥負責把鞭炮擺好,我們繞了好大一圈才把鞭炮擺一圈完。

爸爸説:“我要開始點鞭炮了。”媽媽、奶奶、哥哥和我趕緊跑到一邊,爸爸開始點了,我和哥哥把鞭炮綁成一條。但是,我們用幾條鞭炮連成一條的鞭炮斷開了,所以,爸爸就要一條一條的點火了。

這天幫祖先掃完墓了,我們全家一齊下山了。

清明徵文(8):

清明節的徵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那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徵文(3):

清明節的徵文13

清明時節,不禁憶起了我的相思。一切都是斷魂!一切故事猶新!

小時候,真不知清明時節是幹啥來的?自己還沒會走路就跟着大人們到墳墓裏祭奠太公太婆什麼的,在家鄉,如其説祭奠,用家鄉的土話還不如説是分太公肉吃。在南方山坡丘陵的',哪有什麼公墓,墓地只有一堆土。在家鄉,土堆墓隨處可見,不論是外頭的還是本地的,簡單一句話,只要死的,在誰的山地埋都可以。所以每至清明,墓地總不免長起密密的草根來,墓在我們這裏人們常稱它為草墳。輩份較高的死人,往往要一族人去拜。(我們土話把祭奠稱掃墓,簡稱拜。)例如説太太公,太公等。

掃墓其實就是拿把鋤頭與刀把草墳修理乾淨。然後捧上雞公,有錢的就燒豬,沒錢的就豬肉。加飯茶等。最後燒香蠟燭放鞭炮轟天雷等,這樣一個山就拜完了。不過就是不慣祭花。若説公家,也就是説拜太公等,因為當太公的子孫後代多,往往要湊錢一起拜的。在這裏有個習俗,要是拿一年誰家新添個小人兒,誰就要主持湊錢管理清明關於掃墓的事,如買雞豬啊香寶蠟燭鞭炮等,還要在自家搞好然後奉神,最後再分配一個個擔子到各個地方的草墳裏,一拜就得兼併拜幾個,分好主。若全村沒有添兒子的呢,就新添女兒家的主持事物。

在草墳一切修理好了,拜上幾拜。我們拿飯去的,就要拿出來放在平平的墳地上,並揭開蓋子。大人們常對我們説,如果拿有飯來不拿出供奉,孩子就會讀書不聰明,我總記得這個。當拜完之後,負責擔擔的人就叫人切肉。然後分成一小盤一小盤的,

然而我們就只在一旁用小刀削筷子。很快就可以享受這墓中之餐了,人們説這是“太公分的龍肉”其實就是一大塊一大塊的豬肉。我們通常八個人做在一起,其中餐盤還有一點炒得脆香香的花生。所以到清明,總有許多人咳嗽。若是晴天,這肉倒被太陽照得挺香,這時人們總會得意説太公保佑。若有時碰到大雨,他們總不好説什麼。當然,這是我回想很就以前的事了。

記得多年前,清明的前一天,要去很遠的一個草墳拜,還下起了很大的雨。一路的泥濘,開車不好走,走路也難。有的喜歡熱鬧,多遠也喜歡去,一路的顛簸,衣服鞋子又濕又髒。那年村裏人還開了一部拖拉機去,上面車倉坐完了人,所以坐車也難受,不知那屁股多疼!因為當時很少有人有車,回想起來還真是一把辛酸。不過人面對這大雨仍然不改日期,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奔去,不管路是多麼崎嶇。一日奔走也夠勞累的了。於是小孩子們一回到家就只顧躺在椅子上打盹。他們高興得斷了魂,也疲累得斷了魂。

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如今清明倒怎麼也找不到那種感覺。

細細想起,清明前後總是多雨的。真是個清明雨紛紛。可這又知無奈了多少人?又苦了多少人?或許,雨是一種淚,一種祭奠死者的淚。這樣,或許是人類祭奠不知其是什麼目的。於是,一大卷一大堆的鞭炮響個不絕,從而代替了哭聲。小時候在清明不知道是多麼興奮。單點鞭炮就顯得過隱。長大後呢,就一切都變得惆悵了,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親人與自己隔離一塊土而哀傷。

清明時節。我不能不説這是令人愁腸斷魂的日子!

清明節的徵文14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十分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為我們聽老師説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之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將小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説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十分矛盾,也十分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將愛獻給了安康兒女,將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蘭州的軍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夠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和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清明節的徵文15

清明,印象最深的是兒時外出掃墓,那一天,家裏基本上也不怎麼開伙。因為在頭一天,奶奶就會蒸一鍋饅頭,再煮上一些雞蛋,這就是清明這一天的主食。當時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天要吃這些東西,後來,奶奶告訴我,清明也稱寒食節,在這一天,不宜動火。

年年清明,年年都要給親人掃墓,年年清明,年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外出踏青。我長大一點後,到了清明這一天,竟有着些許的期盼,可以一家人外出走走,不僅只是為了掃墓。常常是在掃墓歸來,爺爺便會陪着我在草地上放一會兒風箏,而奶奶總是笑眯眯地坐在不遠處看着我。

一年又一年,這樣的情形,似乎從沒有變過。兒時的我,從未曾想過,若干年後,疼我愛我的爺爺奶奶也會長眠於地下,而我也要在這一天,帶着孩子去看望他們。兒時的一切,都讓人很是懷念,有時也曾想,如果時間能夠停留,能夠回到兒時,該多好啊!

只是時間一年一年地從身邊流走,當二老相繼離開我之後,我才知道,有些人,走了就不會再回來。曾經的一切,都只是留在回憶當中。而每一年的清明,我再也吃不到奶奶蒸的饅頭了,再也聽不到奶奶説關於清明節的習俗了,再也無法和爺爺一起放風箏。

如今已為人母的我,也總會在這一天,帶着女兒去掃墓。我會對她説關於我小時候的事情,告訴她清明節的來歷,告訴她要懂得珍惜屬於自己的一切。當然,我也一再告誡自己,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因為,有些人一旦離去,便註定再也無法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