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24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清明節心得體會1

陽光縷縷灑大地,翠柏凝春暖人心。3月30日上午,國小全體師生來到縣烈士陵園開展掃墓活動。師生們懷着對革命先烈無比的敬意和無限的哀思,默默走到烈士陵園,在莊嚴神聖的“烈士紀念塔”前,全體師生深深地鞠了三個躬,學生代表向烈士敬獻了花圈和祭詞,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接着,同學們在烈士碑前莊重宣誓:“銘記革命前輩們的豐功偉績,愛祖國、愛人民,繼承革命先烈忠貞不渝的遺志,弘揚民族精神。珍惜現在美好生活,時刻牢記肩上使命,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爭做時代排頭兵!”誓言響徹天際,振奮人心,鼓舞士氣。

鮮花獻英烈,誓言愛國情。3月30日下午,xx中心學校380餘名師生,來到位於河口鎮無名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簡短而凝重的祭奠儀式上,師生們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默哀,宣誓。鏗鏘有力的誓詞在烈士陵園上空久久地迴盪,嘹亮而堅定的聲音表達了對英勇先烈的敬仰。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3月31日清晨,霍邱縣長集中學青年志願者及部分學生代表來到長集革命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同學們懷着崇高的敬意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並默哀一分鐘,以寄託對革命先烈的深深哀思。校團委書記薛麗娟勉勵大家,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勤奮刻苦,努力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做好充分的準備。同學們面對紀念碑宣誓:“牢記教誨,誠實做人,遵紀守法,奮發有為,誓做棟樑,振興中華,創造輝煌!”

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先烈墓碑前,霍邱縣中國小生在心靈深處接受了一次血雨腥風的洗禮,他們抒發誓言,表達對先烈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表示將牢記革命歷史,弘揚革命精神,開創民族未來,永遠不辱使命。

清明節心得體會2

今天,我所有的朋友都失蹤了。後來才知道,他們去“祭祖”、“拜山”。我恍然大悟,今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幸的是,由於路途遙遠,我無法回到家鄉去悼念我祖父的墳墓,但我會以同樣的虔誠來表達我的悲痛。親愛的爺爺,你在那邊還好嗎?希望天堂沒有痛苦,沒有折磨。

直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前年的那一幕。父親接到電話,説爺爺病重入院,我們都驚呆了,因為他在印象中爺爺身體很強壯,很健康,每天早出晚歸,很努力,從來沒聽他説過什麼不適。父親到了老家,馬上把爺爺轉到了汕頭的醫院。那裏的醫生責怪道:“他的情況很嚴重。他顯然很久以前就得了這種病。他為什麼不早點發?現在他要馬上送到廣州的大醫院。”爸爸就像一匹受驚的野馬,和他的祖父一起逃跑了。但是最後廣州的醫生也沒能迴天堂。爺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祝願,一輩子的辛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爸爸很後悔,總是責怪爺爺生前沒有好好照顧他,讓他無法安享晚年,去了天堂。爸爸總是説:“寧死不做好人,不做死不孝順人。”。所以現在他經常帶我回去看望我虛弱的奶奶。畢竟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親人。

我覺得清明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緬懷逝者,更在於善待生者。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節心得體會3

昨天,我們去多媒體教室參加了“文明祭掃,從我做起”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我有很大的感受。

這次的活動主要講的是文明祭掃,也就是網上祭掃,祭奠地震遇難者和革命烈士們。

網上祭掃文明快捷,又能跨越時空。這種網祭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民所接受。以前,人們祭掃都是燒紙錢,放鞭炮,破壞環境,又容易引起火災,是極不文明的行為。近年來,國內已誕生多家祭祀網站,在互聯網上十分活躍。“5.12”之後,就有不少網友自發行動起來,通過網絡平台建立汶川特大地震遇難者靈堂共同祭奠。

祭奠死難同胞,緬懷革命英烈,對於我們是一次生動感人的愛國教育,我們立誓要向革命先烈們學習,繼承革命傳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不負先輩們的重望,用勤勞和智慧開創明天。

清明節心得體會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隨着清明時節逼近,不禁暗生怯意。孤墳悽悽,野草立立,人間天上,雨紛飛,花落地,悲涼更勝從前。 讓我想起了5.12親朋的亡靈。思念的淚,感恩的淚,哭泣的淚都融合在了一起。 人們常説,故人已有自己的世界,他們已與今世的我們作了徹底了斷。生者哀思,亡靈悽悽,莫非一寸思念的境地都不能保全,莫非一點點眷念都不能再繼續?歲月流失,光陰荏苒,人間天上又何其悲悽?忽地迷茫重重,生為誰?為何哭着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情願,還是舍不下前世的糾纏?去竟為誰?來去無牽掛,復幾度迷離與彷徨。 哀哀清明,恨恨離歌,頻頻回首,恍如隔世。縱未有深遂的目光,亦沒有澄淨的心境,一番離愁,竟換了人間,冥冥中滋生一種物是人非的幻覺,緊緊纏繞,相伴相隨。 清明,思念似雪 漫天飛舞;清明,思念如淚如雨揮灑。花冢落落,短松岡再添新墳。無意,喚醒的心靈,無意,惹來滿心的傷悲。徒步還唱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竟教路旁桃花黯然失色,清明節若不是在草長鶯飛的春天,若是在大雁離別、落葉飄飛的秋天,恐怕會徒增更多的傷感吧。至少,春天的綠草和鮮花能傾訴思念的情懷。 試着告訴自親朋不要在意清明節,極力抒解一股因清明來臨而驟生的愁緒。淡然相對生生別離,從容與共死之訣絕,然而,卻是愈逃避愈無法解脱。人一世只有一次生命,想籍着生來表達更為堅強的信念,想以亡來陳述更為坦然的豁達。終在人非草木,敦能無情的寬容裏一次次釋懷又一次次地束縛自己,終究在面對歸處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幾份生怯。

清明節心得體會5

四月到了,清明節也到了,處處可見人們忙着掃墓祭拜,這清明節對中國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個傳説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與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國外,介之推一路保護重耳,功不可沒。重耳成為國君後,介之推便離開重耳躲進山中,重耳想要讓介之推回來,因此放火燒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沒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燒死了。後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祭拜。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上要準備的祭品都有其意義,像吃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昇)等。另外在祭拜的習俗中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就是“掛紙”。大家去掃墓時,一定有看過家中長輩把一張張長方形的五色紙壓在墓上,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和漢朝皇帝劉邦有關。在劉邦未當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無法回家鄉掃墓,他當上皇帝后,當他要回去掃墓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紙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結果有其中一張落在一座墓碑,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走,他朝着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後每年劉邦掃墓時都會壓一張紙片在墓碑上,後來,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這就演變成一種習俗了。不過,現在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為祖先的居住添加新瓦,與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們全家人當然也有去掃墓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到了墓地之後,才發現沒有帶掃把,只好拿四周的葉子來掃,打掃的很辛苦;掃好墓要回去時,我還跌到別人的墓上呢!嚇了我一大跳,之後我去掃墓時走路都會特別小心。

我覺得對我們中國人意義重大,掃墓則是代表我們對祖先的尊敬。在這天,我們要多説好話,才能把心中的誠意表現出來喲!

清明節心得體會6

清明節快到了,陽光新希望教育學校抽選了14名學員到烈士之墓進行掃墓,我很幸運在這14名學員之中,我們步行8公里,在去的時候,我感到責任很大,當我來到烈士墓,站在烈士墓前時,我感受到到周圍有一股莊嚴的氣氛,使我肅然起敬。首先,我們代表陽光新希望教育學校向烈士們獻花圈,代表我們對烈士無比崇高的敬意,之後我們默哀幾分鐘,是希望烈士們能夠安息,同時也是我們對他們的哀悼,後來是敬禮,最後帶回。

雖然這掃墓是短短的十幾分鍾,但是我覺得很久很久,通過這次的掃墓活動,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當真來之不易啊!我們之所以能夠享受這和平年代所帶來的温馨、舒服的日子,全是靠老革命前輩用生命去拼,用鮮血的代價換來的,而這麼寶貴的日子,我們理應倍加珍惜,勤奮學習,積極向上,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樑,承擔老革命前輩的的責任,繼承老革命前輩的精神以及光榮傳統,回想過去,我真慚愧,父母給我良好的讀書環境,而我在這麼舒服的日子裏沒有用心去讀書,去玩網絡遊戲,沉迷於虛擬世界裏,沒有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還讓父母傷透了心,操碎了心,正所謂“百行孝為先”,從這點中,我就已經不孝了,還談什麼將來?幸好我的父母明智,把我送到陽光新希望教育學校來,我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沒有放棄我,想我重新做人,做一個陽光少年,因而我要以老革命前輩為榜樣,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做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可以被打倒,因為我相信“狹路相逢勇者勝!”

清明節心得體會7

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説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心得體會8

又是一年春草綠,慎終追遠祭先人。清明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每逢清明,掃墓祭祀、外出踏青、插柳寄情等祭祀活動,無疑表達了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

隨着鄉風文明的浸潤,清明節祭祀方式也在悄悄發生着變化,人們更多地將着力點放在緬懷逝者、寄託哀思、追憶美德上,從之前的倚重實物實地祭祀,逐步向傳承慎終追遠優秀傳統文化轉變,尊重生命、孝老敬親、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正得以倡導和弘揚。

清明祭祀在心不在形,處處當顯文明風。獻一束花、系一絲帶、植一棵樹、種一抹綠等從簡文明祭掃方式,靜靜地祭拜故去親人,一樣寄託着我們的哀思;家庭追思會、講先人勵志故事、書寫寄語等綠色低碳方式,照樣可以表達我們的緬懷之情;踏青或遙祭、誦讀經典等健康的清明節日生活方式,在豐富我們傳統節日內涵的同時,緬懷先烈、祭奠逝者之情一分不減。其實,變化的只是祭掃的形式,不變的始終是在緬懷與無限追思中,我們對自然的無限敬畏和對生活的那份摯愛。

清明祭掃重在表達感情,生者平安就是對逝者的告慰。在清明祭掃中,我們弘揚和傳承的始終是流淌在血脈之中的孝老愛親、優良家教家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須從自身做起,倡導並踐行“孝行重在當下、厚祭不如孝養”觀念,對在世老人多一份孝心,時刻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安危冷暖牽掛於心,真正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清明節心得體會9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二十四節氣中,既是自然節氣又是傳統節日的,惟有清明。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為留念的時節,這時也是我們緬懷英烈、感恩先輩、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

清明有古人沿習下來的許多活動,如踏青插柳,盪鞦韆,踢蹴鞠,放風箏。不過,影響最為深遠的習俗還是祭祖掃墓。在這個時間節點,祭奠是一種禮敬、懷念,更是一種情感昇華。每年清明前後很多人都要去墓地祭掃——感恩先輩、寄託哀思,以這種中華民族獨特的方式來追思先人,表達對先人的“思時之敬”。百善孝為先,祭之豐不如養之厚,祖先是我們的根,沒有祖先無私奉獻的昨天,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先輩們憑藉着智慧的雙手、堅實的臂膀和果敢的勇氣呵護培養着子孫後代。

清明節心得體會10

古人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會下個不停。今天4月5日,是祭祖和踏青的日子。媽媽和姥姥商量回鎮平老家給她的爺爺奶奶掃墓。

早上起來,爸爸開車去把姥爺姥姥和舅舅舅媽哥哥接上。我們就開開心心的出發了。一路上,看到路上的車可真多呀!路邊的柳樹發出了嫩嫩的綠芽。

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那裏的油菜花開啦,金黃金黃的是多麼的光彩耀眼。地裏的麥苗已經出穗了,有一腿那麼高。大人們虔誠地把帶來的供品擺好,燒着火紙放着鞭炮。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給祖宗磕頭。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我和哥哥像出了籠子的鳥在野地裏捉蟲捉蝴蝶,又愛憐的把它放掉。畢竟它們也是一個個生靈。

過了一會兒,姥爺説要回家了,我和哥哥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裏。

清明節心得體會11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為革命烈士進行掃墓活動。

早上,我們早早的來到教室準備了自己戴的小白花。到了八點整,我們來到操場上集合然後就出發了。在路上每個班都是懷着沉重的心情都沒有一個在説笑,每個人都知道今天是為革命烈士掃墓。

來到革命烈士的墓牌前,進行了紀念想想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不惜自己的生命與敵人進行奮鬥。革命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卻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你們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身軀來維護今天的生活。

在烈士的牌前,我們全體為烈士默哀,然後在為烈士獻上了自己製做的花圈把自己胸前的小白花放在了革命烈士紀念碑旁。烈士為了我們,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創建了新的中國。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也不屈服於外族的侵略,如果哪個侵略者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會勇敢的站出來,誓死捍衞自己的祖國尊嚴。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國民經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

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未來的中國歷史羣英榜上一定會刻上我們某些同學的名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就更應當樹立起這種責任意識。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刻苦學習、苦練本領、報效祖國,繼承革命烈士的遺志,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又是一次清明節,跟以前一樣,稀裏糊塗地過了這一天。唯一能讓我記住清明節的一點就是清明節放一天假而已。從前,清明節就不放假,有時當天是清明節自己壓根就不知道。現在,我來闡述一下我認識的清明節吧!

如第一段所説,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浪漫的畫卷。綿綿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站在道旁的小牧童,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就是我對清明節的第一印象。

那是平淡的星期天,我被爺爺奶奶帶回老家去掃墓。與其他親戚會合,集體到了姥爺的墓碑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的墓碑前面,當然,除了不懂事的我。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厭惡的樣子。我只見過幾次姥爺,只記得他虛弱地躺在牀上,跟我的長輩們説話,他説話斷斷續續,有時感覺他有話説不出來,不是不想説,而是真的説不出來。之後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姥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至今回憶起來,還有些説不出的感覺。

教室。教室中瀰漫這一種十分緊張的氣氛。學生們都分為兩派:正方和反方。正方認為清明節和前一天的寒食節應該按照習俗來。反方認為這些可要可棄。我是正方。我拿着沉甸甸的辯論詞,嚴肅莊重地念着自己辛辛苦苦蒐集來的資料。我盯着每個字仔細看,生怕讀錯一字,被別人找到錯誤。那是,我真希望清明節我全都能完全瞭解。什麼介子推的故事全部倒背如流,什麼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之類的全部都知道。當然,這只是幻想。這是我最瞭解清明節的時刻。

最後,我給大家講一下清明節習俗的資料: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心得體會12

今天是清明節,我過得很高興。

在回老家做清明的路上,我看到春雨,行人,酒家,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心裏覺得這首詩寫得實在是太形象、太貼切了。

剛到老家,我就發現家鄉的景象變化真大呀!路變得又寬又平,像一塊黑色的綢帶;街道兩旁種有一排排綠油油的樹木,可愛的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好像在給我們説:“歡迎回來!你看,我們家鄉的變化很大喲!”新建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樓房;田裏種滿了碧綠的農作物,田邊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家鄉的變化真是令人留戀往返啊!

到了目的地,我們先從塑料袋裏拿出香紙蠟燭等祭拜用品;然後砍了幾根竹子,把砂紙穿進去後插到了墓頂上;接着擺好雞、豬頭、米酒等貢品,再點燃蠟燭和香,之後,每個人都拿着香朝着墓碑拜三下;拜完後,我們就插香,燒紙錢、紙衣服、紙鞋。想不到,祭拜的過程那麼麻煩,不過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節過得真有意義,不僅知道清明的重要,還知道清明的習俗呢。

清明節心得體會13

逝去的是歲月是歷史,卻不是一種情懷,國小起就跟隨老師去北寧的烈士陵園掃墓,那時覺得高高的紀念碑有着説不出的巍峨和肅穆,一朵精緻的白花別於胸前,一條紅領巾默默拭去紀念碑上的塵土,卻拭不去內心的疑問,我們來那裏做什麼,他們走了,我們來看他們,他們明白嗎,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麼。帶着疑問而來,又帶着疑問而歸。一年一年,掃墓變成了形式。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紅旗。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換的我們今朝發展的機會。為了一個契機,為了創造一個環境,多少代人用他們的肩膀默默承擔。猶如當年紅軍過河攻佔高地,衝鋒的戰士踩着水中戰友肩膀過河,不時有人倒下了,有人犧牲了,可這種奔跑卻沒有停止,因為他們明白只有不停的往前衝才有勝的期望,戰友的犧牲才是值得的。而此刻我們有如那些衝鋒的戰士,我們也務必不停的往前跑,往前衝,不住腳步的去發展和學習,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這天而倒下的先輩,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去實現一個全民族共同的夢想———中華之崛起。

如今掃墓對我而言真的不只是一個形式,它是一個民族的血痛。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裏,閃耀着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揚、廣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有如鐫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向我們的英雄。

清明節心得體會14

轉眼又是一年清明,中國這個傳統節日,也隨時代進步從意義和形式上都有着巨大升級變化。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提倡破舊立新,很多工程浩大的陵墓都拆下石頭修山塘水壩,人們心裏只有這個節日,沒有人去憑弔逝去的親人。七十年代祖墳前僅見幾張黃白紙飄動。八十年代以來,墳前就開始出現祭奠用的鮮花、酒菜、果品,彩紙、燈籠、繡球繞滿墳墓。這幾天時間只看到燒紙升起的濃煙,只聽到鞭炮震盪山谷的聲音。一些官場顯貴的人,不但腰包裏硬,還利用職權,給祖墳山上專門拉上電線,開着音響、彩燈七天七夜通宵閃爍。

改革開放以來,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個節日,大到官場,小到民間,攀比成了風氣,演變成時尚。不少人為了顯貴,特意為祖墳修了水泥路,墳前停一長排小車,鞭炮燃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錢。這個節日,再也不是從前緬懷先人那種沉痛的氣氛了,成了炫富顯達的排場。很多人就是認為先人在世的時候自己沒有盡孝,等親人到了極樂再好好報效,希望先人在天有靈,保佑子孫後代永遠大富大貴。有錢,誰都任性。

清明節心得體會15

我校根據中央文明辦、省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精神,在20xx年清明節到來的前夕,學校特別組織學生開展了以“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為主題的動員活動,同時倡議全體師生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文明祭祀新風,要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風。移風易俗,從儉祭祀,不借清明祭祀之機擺闊氣,講排場。要破除掃墓祭祖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大力倡導種植紀念樹、敬獻鮮花、清掃墓碑、讓我們共同行動,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成為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帶頭人,學校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全體師生要採用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寫一篇文章、宣讀祭文等文明、健康、環保的祭祀形式,來緬懷悼念革命先烈及故人,傳播文明祭奠新風尚,過一個文明、綠色、和諧、平安的清明節。

1。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學校副校長和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專門負責的工作小組,組織開展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

2。我校通過週一的升旗儀式開展以"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並在週一下午召開了以"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繼承先烈遺志,發憤建設中華"的主題班隊會。教育學生緬懷先人,培養學生,尊重先輩,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各班級在板報上開展"清明角",主要開展以"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4。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真正能追憶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其艱苦創業、奮鬥不息的精神和愛國情感。我校還組織學生開展植樹、種花等傳統活動,引導學生熱愛自然、關心生態、保護環境,豐富清明節日的傳統文化內涵。

今後,我校將更加努力,創新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為努力共創和諧美好家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