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清明節見聞作文集錦十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見聞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清明節見聞作文集錦十篇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1

清明節前一天街頭巷尾已經開始擺放起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了。

不知是街頭的花籃還是我傷感的心緒引起了兒子的注意,他問:“爸,今天賣花的怎麼這麼多?”“清明節快到了,那是為了給祭奠逝去的親人準備的。”,我説到。對於清明節的含義兒子並不知道多少,但他似懂非懂的應了一聲“喔”。

母親死的早,對於奶奶的概念,兒子始終是陌生的。但兒子出乎意料的説了一句,“爸,你也買盆花吧”“我買花幹啥”我反問兒子。兒子答道“送給奶奶唄。”我説,“奶奶的墳不在本溪在鐵嶺,買花放哪?”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把花瓣摘下來撒向空中,奶奶就能看見了。”

我的眼睛瞬間被兒子的話打濕了,也許兒子真正懂得“心到神知”的道理吧。兒子是個悟性極深的孩子,便開玩笑地説到,“父親有一天也不在了,你也不用哭,我就變成一條小蟲子守在你家裏,每年清明節你餵它些花瓣就行了。”我的玩笑對於兒子來講似乎重了些,他的眼鏡似乎蒙上了一層霧。兒子似笑非笑地説,“那不行,你現在就多做一些善事唄,到時候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父親哪那麼大的福報”我説到。“爸,你幫我把眼鏡擦一擦,這就是做大的善事,到時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你還成佛了?”我説到。兒子便不再言語。

“做善事就能重新投胎做人“,這是9歲兒子的心智與覺悟,清明節前我與兒子之間有了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我很是欣慰……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2

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又叫鬼節。

過清明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回家鄉掃墓,坐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上一年的清明節,上一年的清明節是我和媽媽去的,不知道上一年的清明節和今年一樣還是不一樣。

我和爸爸到了家鄉以後,就和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和我上山掃墓了,我們慢慢的走在小路上,而小雨一直在下着,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等我們到了墓前的時候衣服全都濕透了,還好我們的供品還沒有濕,我們的供品有水果,有雞、鴨、肉、豬頭、魚,還有一些酒。我看見了一棵野果樹,爸爸就爬上去要了一點野果,放在老祖先的墓前,還將那些雞、鴨、肉、豬頭、魚和酒放在老祖先的墓前供給老祖先,我們不要為墓地除草、培土、修排水溝。

爺爺從一個袋子裏面拿出了一些鬼錢,有一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一萬元,一億元的,五億元的。拿出來燒,我問:“爺爺,為什麼要將這些鬼錢拿去燒?”爺爺説:“因為要將這些錢給老祖先用。”我不知道為什麼死人也會用錢,我們掃完墓了,回到爺爺奶奶家的時候我們衣服全濕了,鞋子全髒了,我們將濕衣服換了,將髒鞋子脱出去了。

我最喜歡家鄉的清明節了,反正就是喜歡清明節,每一年的清明節我都回家鄉去過的。雖然很累,可我還是很開心。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3

媽媽因為時間的關係已提前回家掃墓,我無法親身體會。於是我們就來到遺愛湖邊看別人掃墓。

清明節這天,天空中下着小雨,打在人身上,給人一種涼絲絲的感覺,也為這個特殊的節日增加了一份悲傷。這使我不僅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見一座座墳墓靜靜地躺在那裏,墳上長滿了雜草,不知名的野花在雨中搖擺,好好像在訴説着墓主人的哀思。

人們的臉上不見了往日的笑容,多了一份悲傷。他們冒着小雨攜帶食品鮮花、紙錢、香、鞭炮等物品到墓地,他們將墳墓及周圍的雜草清理,加上新土,將食物放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香、鞭炮點燃,接着磕頭。他們靜靜地站在那兒,久久不願離去,他們似乎與親人有説不完的話。有些人在墳前栽植松樹和柏樹,媽媽説它們是一年四季常青的樹,栽上它,預示着家庭和事業常青不老!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夠平靜,每個人都有死的一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時間。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是還念親人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去外婆家,半路上我一邊唱一邊説:“我去外婆家啦!我們到外婆家了,我幫外婆做生意,外婆笑了,之後外婆説:”你可以去玩了,我説:“那我去玩嘍。

我跟心語姐姐去玩,玩着玩着心語姐姐説:”你去我家玩,我説:“好。時間玩的差不多了,然後我就回外婆家了。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5

“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一轉眼,清明節到了。在很多人眼裏,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節日,是一個充滿憂傷的日子,可是這時候大自然已經萬物復甦,山清水秀,百花爭豔。所以這個時候也是個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好時光。

傳説,清明節是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後來演化成紀念先人的.節日。在民間,要做各種各樣的糕點祭拜祖宗。閩南一帶會做開花饅頭、米糕、清明果。最有特色要算開花饅頭。首先要把麪粉、糖、水和酵母混合一起,讓它們充分發酵幾天,然後掐成一小塊的一小塊放在蒸籠裏面蒸熟了,再用木麻黃的籽沾上紅色染料在上面蓋上一朵小花,美味無比的開花饅頭就大功告成。開花饅頭甜甜的,軟軟的,好吃極了。曬乾了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清明節一個重要活動是踏青。踏青在古時又叫探春、尋春。在這時,春回大地,大自然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小孩子最喜歡跟大人去春遊了,一路上,道路兩旁的樹木換上了翠綠的新衣裳,碧綠碧綠的田野中,禾苗正在茁壯成長,五顏六色的蝴蝶在花中飛舞,鮮花爭相開放,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掃墓是清明節的又一重頭戲,這一天,漫山遍野都是掃墓的人羣。除非萬不得已,人們必定趕回家掃墓祭祖。我們一家子來到了祖先的墳墓前,清除墓前雜草,給祖先墳上添些土,我摘了一束潔白的清明花供在祖先墳前,爸爸媽媽在祖先墓上撒了一些紙錢,祈禱祖先保佑我們一家平安。

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緬懷先人的日子,更可以踏青賞春,感受大自然生機勃勃景像,在這個季節裏,萬物在陽光雨露滋潤下,努力生長。花開在春天,學習趁少年,我們也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長大才會有出息。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6

俗話説:“上海看人頭,南京看石頭,北京看城頭,西安看墳頭”。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西安的“墳頭”。

我們首先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一到兵馬俑博物館,我就被它的雄偉與古樸所震撼!我站在一號俑坑旁讚歎道:“哇,這跟語文書上講的一模一樣1”兵馬俑排列整齊,氣勢雄偉,他們一個個手握寶劍,身材魁梧,聚精會神地注視着前方,真不愧是追隨秦始皇多年、久經沙場的隊伍啊!我們彷彿置身於喊殺震天、戰馬嘶鳴、屍橫遍野的古代戰場中。後來我從爸爸那兒得知,兵馬俑剛被挖掘出來時呈彩色,之後受空氣影響迅速變成灰土色,而且多半呈碎裂狀,六個月才能接成現在看見的樣子,每個俑的碎片都會“物歸原主”,不能“張冠李戴”。隨後,我們進入號稱“青銅之冠”的銅車馬展廳,在長方形玻璃展櫃內陳放了兩輛舉世罕見的青銅車馬,其中一輛由於部件繁多、工藝複雜,拼裝了長達八年之久,我不禁為古人兩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藝而讚歎!

我們還參觀了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和我國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當我們進入乾陵,一條長長的神道呈現在眼前,兩旁是幾十個雕刻精美的石像,神道盡頭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和李治的“述勝記碑”。墓碑後方還排列了六十一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參加李治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所修建,六十一尊石人像是唐朝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

即使我們來去有些匆忙,但我已經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久遠,以後我還要重遊西安!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7

每當梨花落盡,油桐花開的時候,清明就到了。今天又是清明,這是我在同升湖過的第五個清明。我認為,城裏沒有清明,清明只在農村。每到清明的時候,我思想的野馬便奔騰着飛回那遙遠的故鄉。在兒時的記憶中,清明不獨是晴和的,也是令人快樂的。

在家鄉,“掛青”(家鄉的俗語,上墳的意思)是清明的頭等大事。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便煮“神福”(祭肉),並在上一“場”(農村把集市叫“場”,每五天或七天開一次“場”)就置齊了供果、香燭、冥紙、冥旗和鞭炮。祭酒是自家釀造的米酒。盛放祭品的器具,首選的是竹籃,竹籃輕巧,上了油漆之後,紅光可鑑,挽在那些村婦村姑的臂彎裏,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母親在廚房裏忙碌着,我們便進進出出地催促着。一會兒跑去告訴母親:“二嬸家準備好了!”一會兒又跑去告訴母親:“五嬸家準備好了!”有時催得母親心煩,便會罵:“催魂啊!沒見正忙着嗎!”但罵歸罵,母親的動作卻明顯加快了。早上九點左右,便一切準備了妥當,於是三五家一齊向墳山走去。大人提着籃子在前面領着,小孩子跟在後面追追打打地鬧着,三嬸在這邊大聲地打着招呼,五嬸在那邊清脆響亮地應着。父親有四兄弟,到我們這一輩,竟有二十個堂兄弟堂姐妹,可謂人丁興旺了。所以我們這一家“掛青”的隊伍之龐大,自然是別家所無法比擬的,熱鬧自不必説,似乎連天空裏充滿的也是熱鬧和快活。

春天,田間的小路上沒有塵土,也沒有濕泥,乾淨淨,潤滋滋的。油菜已經結莢,肥大的籽莢壓彎了粗壯的莖杆,低低地垂着。一隻狗歡快地從田邊掠過,像箭一般,撞倒了田邊的幾株,遭來三嬸的罵聲:“老虎拖的,跑風啊!”水渠裏的水靜靜地流着,裏面有蔚藍的天和流動的雲,看起來是那樣的高深莫測。燕子在田野上低低地飛着,輕快的雙翼不時地掠過水麪,扇起陣陣漣漪。四圍是靜穆的青山,那兒是鳥鵲的天堂。那種性子急躁,一連十五聲不歇氣地叫着“狄公威”的是足雞。那是一種主要在地面活動的鳥,很笨,一箇中等水平的獵人,一個春天就可以用簡單的繩子套,捕上幾百只。那種聲音宏亮蒼涼,抑揚頓挫地喊着“哥哥提水”的是鷓鴣。這種鳥很神祕,通常只聞其聲,難見其形。還有那聲音格外清脆、悽婉地叫着“李桂陽”的,就是杜鵑了。這種鳥生活在千山萬壑之中,也極難得一見。此外,還有“畫眉”,“酸菜婆”,“光棍好過”,以及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鳥,在山間此起彼伏地歡唱着。

但最歡快的還是一羣淘氣的孩子。本來就野慣的了男孩,到了野外簡直像脱了韁的野馬,在長滿“草子”(書名“紫雲英”,一種用來肥田的綠色植物)的田野裏飛奔,跳躍,打滾。女孩子則掐“草子”的花來做花束。

到了墳山,大人們便一齊動手,割淨墳墓四周長得很深的野草,砍掉伸展到墳墓上空的刺篷,修剪墳墓上長得青翠葱鬱的墳竹。然後便開始“掛青”。“掛青”有一定的順序,先是太公的,太婆的,然後是爺爺的,奶奶的……依次地“掛”過去。排列好祭品供果,就焚紙,點香,掛冥旗。父母們神色肅穆,小孩子們依舊嘻嘻哈哈地鬧着,手忙腳亂地給他們幫着倒忙,或是打翻了酒杯,或是扯爛了冥旗。不一會,便看見縷縷青煙在上空飄舞,便聽到陣陣鞭炮在山上響過。“掛”完之後,卻並不急着撒祭,而是坐在草地上歇息。男人們三五一堆吸起了旱煙,婦女們四五成羣聊起了家常,小孩子們則滿山瘋跑去摘野果。這個時令野果並不多,常見的是“半春子”,一種帶刺灌木所結的果實,像紅色的珍珠,肉薄,味酸,每年春半的時候成熟,因此得名。還有一種就是“三月莓”,植株長條形,常長於斜坡向陽的地方,紅色多汁,有淡淡的酒味,味道比“半春子”要好得多。

……

這就是我童年時的清明,是我記憶裏的一首歌,一幅畫。

魯迅説:“回憶雖説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每到清明,想起這些童年的往事,我感覺到的不僅是寂寞,還有悲傷。細算起來,已有很多年沒有陪父母去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掛青”了。最近幾年裏,先是患哮喘病的四叔最終沒能挺過那個寒冷的冬天,嚥下了他最後的一口氣;再是在地裏勞作的五叔,突發腦溢血,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還有我的大姐,由於庸醫的誤診,在醫院裏匆匆走完了她才四十五歲的人生歷程;又有一個只比我大一歲的堂兄在廣州染上惡疾,回家後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短短几年間,墳山上又多出了好幾座新墳。當年的十幾個堂兄堂姐,到現在,或是像我一樣在外地謀生,或是早已出嫁。今年的清明不知由誰帶着那幫侄兒侄孫們去“掛青”,沒有了當年那龐大的“掛青”隊伍,在地下的大姐他們會不會覺得失落和寂寞?

晚上,睡在牀上,我久不成寐。於是給在復旦讀書的一個學生髮了這樣一條短信:

今天是清明,請點一柱心香,祝福在另一個世界的那些親人!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8

今天總覺得氣氛怪怪:行人沒有了往日歡笑;聲音沒有了往日高昂;天空沒有了往日明朗……一切都好安靜。不覺想起了杜牧詩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給人印象總是一片濕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

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山野中,在泥濘難行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

寂寥,行行重行行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

在清明節,最響亮恐怕要數那零零星星鞭炮聲了。哦,又是清明節……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9

喂,快點我起牀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老媽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之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着濛濛細雨,人們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和老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老媽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的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和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裏不由的感到難過。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説非常簡短,但是十分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裏默默地説…。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着這句詩句,此時大家必須會説,這就是關於清明的,這還不完整,這就應就是關於清明掃墓踏青的,也就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就在今年,我親自經歷了一次掃墓活動。

清明節那一天,我要去掃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墳墓邊,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幹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閒聊,幹完了這些,只見旁邊幾個老人拿出打火機,拿出一張張紙錢,在墳墓前燒了起來,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來越旺,火堆裏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着一陣陣臭味,整個墓場都烏煙瘴氣。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着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心裏想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啊!我心裏正為山上的樹木們着急,它們要瀕臨死亡了,這該怎樣辦呢?我正着急的時候,有個人拿着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之後,我就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燒紙錢?,此時這樣多危險啊?”媽媽説:“就是啊,他們還不懂科學 你也能夠投稿,以為這樣做就是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我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就是錯誤的,只要我們心裏對過世的親人存着懷念就夠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經過了這次掃墓,我明白了清明節的好處。我更期望每個人都能用科學環保去掃墓,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