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清明節見聞作文4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5.09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見聞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清明節見聞作文4篇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前天就在下雨,原本陽光燦爛的天也變得陰沉沉的。雨滴敲打在玻璃上,“滴答滴答。”像是在哭訴着什麼。雨,漸漸停了,一輪紅日斜斜地掛在西邊的天上,空氣清新,蟲鳥低鳴。晚上在奶奶家吃了飯。回家的路上,十字路口前,到處都跳躍着一團小小的紅色的火苗,人們對親人的思念都化作點點灰燼,隨着風,飄向遠方。啟明星緩緩升起,點綴着黑色的天空,耳邊傳來一陣笛子的聲音,如泣如訴。我們早已做好了清明節的準備,等着那令人悲傷的節日。

清明節那天,我起了個大早。推開窗,深深地吸了口氣,風帶來陣陣涼意,我裹緊衣服,一滴淚悄然滑落,嘴裏默唸着説:“姥姥,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你在那裏,過得可好?”

我們一家驅車前往長青陵園,我抱着一大束菊花和富貴竹,旁邊堆滿了祭品和紙錢。其中有姥姥最愛吃的芥菜餃子。路上堵了車,大家都沒有狠狠的按喇叭,只是默默的,默默的往前移動着。道路兩旁都是柳樹,輕輕的,隨着風搖曳着。眼前,是嫩綠的葉子,耳旁,是颯颯的風聲。

終於,到了長青陵園。我們繞過鞭炮聲,紅紙屑,人們的哭泣聲和隨風而揚起的灰燼,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兩腳都麻木了,只是恍惚的走啊走。我們在一個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墓碑前停下了。上面,刻着姥姥的名字。我們忙着擦墓碑,點燃蠟燭,放上香,再把貢品擺好。在這中間,沒有一個人説話,大家都很默契。最後,是燒紙。把一捆一捆的紙錢拆開,投入到火槽裏。紅色的火苗立刻吞噬了一切,我害怕的躲開,但最終還是要面對。有好幾次,我都被火苗薰的流下了眼淚,卻還是站在前方,永不退縮!

出園時,一路上都是祭拜的人。有的放聲大哭,有的默默的流眼淚,還有的跪在地上,垂着頭,一句話也不説,彷彿在沉思。氣氛很沉重,能説什麼呢?不能,説什麼都永遠彌補不了心裏的痛苦!

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跟親人們在一起,或許等你醒悟了,明白了,而他們,卻已經不在了。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2

媽媽因為時間關係已提前回家掃墓,我無法親身體會。於是我們就來到遺愛湖邊看別人掃墓。

清明節這天,天空中下着小雨,打在人身上,給人一種涼絲絲感覺,也為這個特殊節日增加一份悲傷。這使我不僅想起唐代詩人杜牧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見一座座墳墓靜靜地躺在那裏,墳上長滿雜草,不知名野花在雨中搖擺,好像在訴説着墓主人哀思。

人們臉上不見往日笑容,多一份悲傷。他們冒着小雨攜帶食品鮮花、紙錢、香、鞭炮等物品到墓地,他們將墳墓及周圍雜草清理,加上新土,將食物放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香、鞭炮點燃,然後磕頭。他們靜靜地站在那兒,久久不願離去,他們似乎與親人有説不完話。有些人在墳前栽植松樹和柏樹,媽媽説它們是一年四季常青樹,栽上它,預示着家庭和事業常青不老!

走在回家路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死一天,我們應該加珍惜現在擁有時間。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3

今天是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它大約起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除了傳統的掃墓,紀念先人的活動外,還有踏青、春遊等一系列風俗。

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先人生死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真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就在這一天,我們小記者團全體師生在烈士公墓前,祭奠先烈。首先,我們脱帽,行注目禮、唱國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了公墓的建造與結構,然後,我們集體朗誦詩歌,“都説這個節日的春色,非常濃稠;都説……”公墓前回蕩着我們深情的朗誦聲。接着,我們為先烈們獻花,老師還帶我們去踏青了呢。

這就是一個綠色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堅信,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我們堅信,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牽着清明的手,我們情繫九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着炎黃的骨肉。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生命吧!

清明節見聞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這樣描寫清明節的。我和奶奶還有姑姑爸爸和媽媽,我們一起去拜祭我的爺爺,爸爸拿了好多的紙錢給爺爺燒,我問爸爸為什莫燒紙錢,爸爸説讓爺爺在那邊過得好一點,想起爺爺我就哭了起來爺爺那麼的疼我愛我,現在我見不到爺爺了我很難過。

我從爸爸手裏把紙錢搶過來跑到爺爺的墳前,給爺爺燒了起來,嘴裏還説着:“爺爺你在那邊過好,不用擔心我們。”爸爸媽媽把墓地附近的雜草都除去了,我也在幫忙。然後他們拿出準備好的貢品擺在墓地前,墓地四周都是柳樹,爸爸説這些柳樹會為祖先們遮陰擋雨。在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

紙錢在燒着,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裏唸叨着:“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着,那些人帶着憂傷,在風中離去。

臨走前,我向老爺的墓地深深鞠了個躬。

Tags:清明節 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