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俗歷久彌新的原因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4.16K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源起於漢代,前身是失傳已久的“寒食節”。而清明節的習俗在上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也經歷了從禁火到祭掃、從踏青到狂歡的變化。

清明節俗歷久彌新的原因

清明節發源於寒食節。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風甚雨,謂寒食,禁火三日”。所謂寒食,就是在清明時節,不能燒煮,只能吃事先準備好的冷食。關於寒食節,還有一段備受歷代文人歌詠的典故。春秋時期,大臣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隨後隱居山中,不肯做官。晉文公放火燒山,他便抱木而死。據説,人們過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之推,以顯示中華民族崇尚這種不慕榮華、寧死不屈的品格。

清明祭掃的習俗興起於唐代。唐代也是清明節的鼎盛時期。唐宋時期,寒食節或稱清明節,有全國性的休假,假日短則4天,長則7天。唐玄宗還於開元二十年頒佈了敕令,正式將祭掃定為“常禮”。古代的清明節,除了禁火、掃墓外,由於氣候宜人,還有許多遊樂活動,包括春遊、宴飲、鬥雞、踢球、盪鞦韆、男女聚會。當此佳節,詩詞吟誦之風也十分盛行。

中國民俗協會副祕書長黃濤指出,清明節俗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是因為它符合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拜謁先靈、珍惜現世的共同心理需求。因此,“清明節雖然有祭掃的傳統,卻絲毫不必哀傷。清明節正值春季,萬物復甦,適宜男女出遊,相識相戀。這個節日顯示出中國人對自然、對人生都有獨到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