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700字七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9.49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700字七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假期中,我們全家一起去嵩山的三皇寨景區遊覽踏青。

吃過早飯,我們出發了。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嵩山腳下。從車上下來,我抬頭向上一看,只見漫山遍野的桃花正在盛開,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這時,突然一陣雲霧飄過,桃花在雲霧裏若隱若現,像是給雲霞擦上了一層粉色的胭脂。連綿起伏的山巒被粉色的雲霧遮住了半邊,十分美麗。在桃花之間巧妙地穿插了一些雪白的梨花,在雲霧中,它和雲霧溶為一體,為山峯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小溪在山中穿行,發出了叮咚叮咚的聲音,好像是神仙在山中為人們演奏樂曲呢!

就在我感歎山下美景的時候,我們開始爬山了。順着幽靜的山間小路往山上走,彎彎曲曲的山路看不到頭,我心想,三皇寨算什麼,白雲山我都征服了三皇寨更不在話下。我邊走邊欣賞四周的美景,山路兩邊全是灌木叢,給大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傘。這時,突然我一腳踏空,差點跌進原始森林裏,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母親説:“注意安全,你沒有看到山下的提示麼 ‘爬山時不觀景,觀景時不爬山’,現在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吧,希望你能吃一塹長一智”。接下來的路途中我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能漫不經心的爬山,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安全。山路越來越難走了,幾乎成垂直的了,我汗流浹背,手腳並用。一陣疾風吹過,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把本來就幽靜的大山變得更加神祕。我發現山路旁邊有一個突起的小山丘,便三下五除二地爬了上去,不久我就發現,上山丘是一個最壞的選擇,因為山上的風很大,在上面很容易被颳倒跌進深山裏面成為蛇的午餐,我越想越害怕。就在這時,一陣狂風颳過,將我手裏的小木棍颳得不知去向,我馬上用雙手抱住大樹,才沒有被大風颳倒,我的心裏就像十八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這陣大風颳過之後,我和父親、母親快馬加鞭的往山頂前進。經過我們的一番努力,終於到達了山頂。山頂雲霧繚繞,十分美麗,太陽公公也露出了笑臉,似乎是在慶祝我們登上了山頂。

我們成功地攀上了嵩山的最高峯。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湖水清澈見底,河裏有幾條小金魚歡快的游來游去,旁邊的柳樹舒展着它纖細的腰肢,金黃色的麥田一望無際,勤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着充實,快樂的日子。這就是我的家鄉?福建省土??村。

我從小跟着父母在其他地方生活,只去過五六次的家鄉卻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抹去,它迷人的風景,不一樣的人情都深深吸引着我,雖然它只是偏遠地方的一個小山村,雖然它比不上城市的繁華,可在我心中,它是世外桃源,是唯一的淨土。

4月5日是我們中國一年一度的'節日?清明節。每當這一天,人們都會到商店裏買冥幣,紙衣服,並且在家裏準備好美味佳餚,一同結伴到死去的親人墳前祭奠,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不變的習俗,菊花是象徵美好,純潔的定義,人們除了要把自己的祝福帶給死去的親人以外,還要準備一束菊花,放在墳前,以慰親人的在天之靈。

我的家鄉是一個非常迷信的地方,這裏的人們認為只要多向神靈祈禱,就可以過上好日子,所以每當有什麼隆重的節日,村民們都會到寺廟燒香,並且捐贈香油錢,清明節這天也不例外。一大早,主人們就在家裏準備食物,等到快中午了,就去買祭奠需要的物品,然後到親人墳前去慰問,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下午時,村民們要在自家門前放鞭炮,你可能會奇怪,放鞭炮不是表示慶祝的意思嗎,在清明節這天放鞭炮是對親人的大不敬呀,可是他們卻不這樣認為,那裏的村民們都相信自己的親人在天堂過的很好,應該為他們慶祝,這也是樂觀心態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人們放完鞭炮以後,還要到附近的寺廟燒香,在神的面前祈求已死去的親人保佑下一代永遠幸福,快樂…

大詩人李白曾經作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家鄉儘管在別人眼裏毫不起眼,甚至習俗也落後於其他地方,但是在我眼裏,家鄉是最美的,它的習俗也是最特別的,清明節是一個對死去的親人盡孝的節日,雖然土??村這個小村莊的習俗並不那麼吸引人,可是它要表達的孝道卻絕不打折扣。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心中的清明;“燕子來時春杜,梨花落後清明。”這是宋朝文學家晏殊心中的清明;“萬條千縷綠相近,舞煙眠雨過清明。”這是宋代詞人晏幾道心中的清明。

多少次清明,多少次雨季,多少次燒香,多少次掃墓,多少次祭奠啊。有幾次雨季不在清明?有幾次清明不在雨季?多少次清明沒去燒香,沒去掃墓,沒去祭奠呢?今年的清明,又何嘗不是熱熱鬧鬧的呢?

週六的清早,我就和媽媽一起去外公外婆的山上掃墓,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所謂的外公,連和外婆見過的面也只有兩歲。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再熟悉不過的老家,見到了再熟悉不過的舅舅、舅媽,唯獨陌生的也就是那座埋着外公外婆的山。

鄉下的空氣格外清新;鄉下的天空格外美麗;鄉下的一早一木都讓人覺得神清氣爽。走到一條小河邊,看見了我的表妹——瑩瑩。她正在河邊抓魚,為了以防她摔下去,我只好在一邊守着,生怕她一不小心就掉進河裏。雖然水不是太深,但比表妹高几釐米,而且她的水性不好,不會游泳。出來個意外就不好了。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承認我真是杞人多憂了。

一個上午就如此草草的過去,終於到了盼望已久的下午。之所以盼望,是因為想去看看這個陌生而又有親情的地方。陡峭的山坡如圖通往天堂的唯一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中間有許多阻礙你的東西。有時候你會被一棵參天大樹所阻礙;有時候會被一顆小小的竹筍所阻礙;還有時,你會被一塊佈滿青苔的石頭所阻礙。但對於經常爬山的我來説,都不知一提。

山上,根本沒有路,只能靠後人一步一步踩,一點一點開,才會有路。經歷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了外公外婆的墳墓前,我們花了幾個小時到山上,祭拜也只有不到二十分鐘。下山時,我們可以慢慢的走了,不用擔心時間了。一路上,我和表哥挖了好幾個大大的竹筍,卻因為太礙事,也就沒有帶下山了。我想起媽媽以前説過,外婆生前喜歡吃竹筍,而且我們離外婆的墳也不遠,我就拿着幾個竹筍跑到外婆的墳墓前,放下了。

下山了,我氣喘吁吁的走到了家門口。雖然我以前經常爬山,但這座山,幾乎是一條直線,上山難,下山更難。清明是悲傷的也是熱鬧的。我應該懷着激動且盼望的心情迎接下一次清明節的到來,這一次的清明節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清明,我初次接觸時,是在很小時。那年的清明節的前幾天,我的同桌她沒來上課,班主任在點名時説了一句,清明節到了,她去給媽媽過清明瞭,那一週前後,總有同學請假過清明。當時的我就怎麼也不理解,什麼是“清明”,怎樣過“清明節”。為什麼沒見家家包餃子,也不見誰添置新衣服與新鞋子,為什麼我家沒有過“清明”,一連串的問題裝在心裏。偶爾有一天又想起。問的同桌傷心的哭個不停,還捱了老師一頓訓,我是一頭霧水。但是從同桌的淚水裏,隱隱約約感到“清明”的感傷。“清明”就這樣存入我的記憶。

“清明”,我再次接觸時,我已經九歲。我們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後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濘的小路上,總是看到路邊一小堆燒過的紙灰,還有殘留的半片圓紙,有的被風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進低凹處,有一天吹在我放學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來,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後還細細地尋問了祖母,才知道清明與死亡緊緊相連。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了老祖母的憂傷。我摟着祖母天真地説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遠也不要過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時,是給祖母過的第一個清明。清明節沒到,父母就開始計劃了。當時物資非常緊缺,有孝心的母親教我們用薄薄的白紙,做成朵朵各種各樣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個清明,要數祖母的那塊園地最鮮亮,惹眼。在做花時,想起祖母給我講清明時的語氣與流露出的哀傷,一種隱隱的痛,鹹鹹的傷堵在心裏。從那以後,每到清明前後,就有許多人到我家討要紙做的花,也讓我體悟到了清明與思念,清明與孝道,清明與感恩,清明與生命的種種聯繫。

20xx年,母親突然去世,當我再次感悟“清明”時,體會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過親人在世時,那持之以恆的小小關愛。在悲痛之餘,考慮最多得是怎樣讓老父親健康、幸福地生活,讓我們再無遺憾。每每清明,我總以老父親過的很幸福,我們過得開心,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這也是母親辛勞一生的目標,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親的微笑。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5

這個清明對於我來説,是既高興又累。那確實叫做“我很累,但我快樂。”

早晨四點多就起牀,一切準備就緒才五點多。於是我們兩個老同志興沖沖地來到公交站牌下,如願地乘上了第一班車。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利。七點左右,我們到汽車東站,打算從那裏換乘農班車迴護城老家。

可是,當我們走進站內時候,我們發現,那麼大廣場上到處都是黑壓壓人流。每一輛車裏都是十分擁擠乘客。我們好不容易上了一輛去大李車。也有了比較理想座位。儘管車裏也十分擁擠,可我們倆還是比較自在。不過,車票價格和平時相比都是上了一倍。原來七元,今天都是十五元。而且不管遠近,上車一律都是十五元。就這樣還是有許多人上不了車。實在是太擁擠了。

好不容易到了肥東桂王那裏,駕駛員放棄走平時路線,改從包公大道繞行。其目是想避開堵車,早點到家。可是,這位駕駛員想錯了。我們車剛拐上包公大道時候,馬路上情景把我們驚呆了。由西往東方向車道上四排車流前後有三四公里長,就那麼挪挪停停,緩慢地前行着。根本沒有徒步行走快。後來還聽説,包公像那邊也是十分擁堵。以至縣委書記在微博説他上午被“堵在路上。”就這樣,平時只要幾分鐘路程,我們卻用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十點二十時候,我們才上了合蚌公路。比原計劃遲了近兩個小時。老家那邊也等急了,不停地打電話詢問我到什麼地方了。

回到老家以後,看到那麼多人在忙着安排中午飯菜,我心情也愉快了許多。我們這個房份清明是集體做。各家輪流舉辦。今年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參加人都自覺地湊一點份子錢。當然是遠不夠用。舉辦人顯然是要自己掏腰包補貼。不過,象我這樣常年不在家又是拿工資人都會自己地多給一些。每年清明之前,由幾個小房份代表組成籌備小組就要開會協商。今年一共六桌。每桌十六道菜。還是比較豐盛。白酒是四十元一瓶文王貢。還有啤酒。白酒啤酒保證夠。席間,年長,年輕,老婆婆,小媳婦,都一邊吃着,一邊喝着,一邊講着。交流着各家最新情況,各人發展經歷,各自致富經驗。

真熱鬧。真高興。這些場景,只有清明節時候才有。給我感受是,現在農民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現在農民工收入確實是相當不錯。所以這些都明顯地寫在他們佈滿舒心笑容臉上。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6

清明節時節,熙熙攘攘,跟隨着張擇端的腳步,我緩緩走進了清明節上河圖。

北宋的清明節微微有些細雨,空氣中瀰漫着油菜花和酒的香氣。我穿着宋代服飾“腰上黃”,欣然漫步於東京碼頭。

“姑娘,坐花轎麼?”只見一位壯年男子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圈絡腮鬍須……這,這不是施耐庵《水滸傳》裏的魯智深麼?他這個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的梁山好漢怎麼變成了區區一個轎伕了?還想問時,魯智深已架起了轎子,啟程了。

轎子,我在許多電視劇裏看過,在旅遊風景點也瞧過,總是嚮往着回到古代,舒服地坐上一頂大轎子,今兒個坐上了魯智深的大轎子,雖快但卻顛簸得厲害,只覺得早上在東京城吃的熱騰騰的包子在胃裏上下蠕動,好不難受。不知不覺,轎子來到了虹橋,我掀開簾子,只見橋上人來人往,有拉着驢、牛的人,有打着花傘的姑娘,有頸掛圓珠的和尚,有提着籃子的婦人,有嬉戲打鬧的兒童……橋的兩側有許多的商鋪,有布料店、酒家、手工店……宋朝的橋上可以開店?呵呵,真是個好想法,若在當今土地如此之貴的21世紀的大橋上開上店鋪,又方便又省錢,豈不好了?花轎仍在奔跑着,我看着簾外閃過的店鋪、往來的行人,只覺得應接不暇。

“燒餅,燒餅——燒餅,燒餅——”一串長長的吆喝聲響起,好熟悉啊,一時卻想不起此乃何方燒餅。只覺得花轎朝那吆喝聲越來越近,最後停了下來。“武松兄弟,燒餅賣得好否?”“兄弟別笑話,我這武松燒餅今兒個才賣出10個呢!”……武松竟然賣起了燒餅,弟承兄業?清明節節梁山好漢都彙集到東京碼頭,做假期實踐活動?我頓然覺得又有趣又奇怪,買了一個武松的芝麻燒餅,熱騰騰地捧在手裏,吧嘰吧嘰地吃完了,繼續上路。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農村,雞犬相聞,土地平曠,清新的空氣吹拂着轎簾,沁人心脾。“姑娘,就在這兒下轎吧!我還要到這兒杏花村的酒家喝碗酒,痛快痛快呢!”原來這兒就是杜牧詩中所寫的杏花村!而我總覺得這兒更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杏花村,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兒,染黃了土地;有清澈的小溪,魚兒在水裏歡快地玩耍:有衣着樸素的農民,有趕着羊羣的古代版“王二小”。我時而行走於花海中,時而玩耍在牛羊溪水之間。在這兒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沒有拖拉機“轟轟”的巨響,沒有汽車疾馳而過的身影,一切都是如此的安寧、古樸、美麗,我閉上了眼睛,任清風吹亂我的頭髮,任點點細雨洗滌我的心靈,我怡然自得,心曠神怡……

哦!清明節上河圖!哦!我的詩意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7

望望可愛的家,望望周圍的樹,望望自己,望望親人,我不禁從內心升起一股感激之情??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及父輩為我們創下的基業。他們為了養育我們,而歷盡生活的磨難;他們為了讓我們有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不辭辛苦的工作……為了紀念祖先,每年公曆的4月4至6日定為清明節。讓我們在風和日麗、柳綠桃紅的日子裏,去看看他們,為他們添上一把新土吧!

太陽當頭照,我們都會拿着剪刀、鏟子、紙錢、祭品上山去。因為人們一般都把祖先埋在山上,認為這樣會使祖先早日升天為神仙。所以山路格外難走,一路上,都是陡坡。搖搖晃晃很危險,不要説拿着東西了,既使單身走也不禁心裏打個寒戰,可爺爺説這是在考驗我們的心誠不誠,我們一定要過去。

山上,綠樹參天,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優美。我們的祖先就安息在這裏。大人們拿着剪刀修除墓旁的雜草,添土培墳,擺放祭品。小孩子們則到處尋找映山紅,插在祖墳上,這樣會保佑我們這一年像花一樣紅。一切東西都準備好了,由長輩燒指錢,讓祖先保佑我們一生平安。紙鈔灰像蝴蝶那樣飛起來。“噢”灰是白的,全家人都笑了。那就説,祖先來過了,會保佑我們的,否則灰怎麼會是白的?

我們帶着輕鬆和慰意又奔向另一個祖先安息的地方。

回來後,大人們把剛祭過的清明果分給我們吃。坐在樹下給孩子們講一些祖先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多麼偉大,我們的祖先讓我們自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舊時清明節的寫照。

隨着時代發展,青少年朋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動後,並不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綠水、鶯飛草長的地方去遊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機。那帶着花香的透明空氣是那樣醉人!這真是一年中難得遊春的好日子。至此,祭祖又有了新的含意。

我從《我們的節日》中看到了過年家鄉熱火朝天的社戲;元宵節時映紅了半個天空的花燈;清明節人山人海的掃墓隊伍;端午節掛的香袋……但這些知識遠遠滿足不了我們。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去查查更多節日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增長知識,也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