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作文13篇(優秀)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8.62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作文13篇(優秀)

清明節作文 篇1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覺間,我們錯過了季節,又錯過了回憶,只剩下一幅對聯,在日長飛絮輕的時光裏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俗稱“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禮記。明堂位》有官社的記載:“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詩人張籍、王駕則描繪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生於山野鄉村,對土地和時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豐盛味美的食物時,我們總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綿陽,最隆重的“春社”祈福儀式,莫過於安縣睢水關的“春社踩橋”。這座橋叫“太平橋”,始建於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餘年歷史,橋身為20餘米巨型單孔弧架,猶如一道彩虹橫卧水上,素有“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巖下見長虹”的美譽。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地百姓篤信,在“春社”日這天到這裏來踩橋,可消災免難,祈禱平安。後來,這種習俗被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

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

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作文 篇2

年年的清明,擊碎了虛渺的晨夢。

年年的山祭,打破了暗夜的沉靜。

——題記

清明,毫無預兆的到來了,對於清明,卻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愫,滿山的祭祀,就真的可以換來靈魂的歸宿?就可以換來地下之人的祥和?蕭條的清明,便總易想起一句話:生時不珍惜,死又何必長跪與墳前?的確,在世之時不珍惜,死了才懂得挽留,才願花時間,花金錢與地下之人,才可以安心的活在世上,這便是人,以為這樣,就可以無愧於地下之人,就可以贖罪,這又與掩耳盜鈴有何區別?自欺欺人而已……

墳前的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看着這年復一年滿山絡繹的人羣,花也無奈,墳下之人,愈是無奈,到了黃泉,也要回頭,回頭看去,卻在心底留下一烙印記,是後悔,是無奈,無奈於在世之人的無知,後悔於方才的回眸。

雨絲打在墳前的的一片泥濘,絲絲細雨,就如同被篩子刷過的心,一條一條的血絲,橫倒於墳前,看着滿山的人羣,似笑非笑,悲傷的天地,卻洋溢着歡愉悦的氣息,這種諷刺般的矛盾,令人心痛,這種贖罪的方式,便讓他們覺得輕鬆。滿山飄逸的煙霧,瀰漫在矛盾的空間裏,似聚似散,凝聚了,便容易散開,散開了,就想着凝合,可最終,也只會消散於空中,於天地融為一體,才終於懂得了存在的真諦,可已經晚了,矛盾的空間裏,便只存在着矛盾。

一個個的墳堡均勻的分佈在一個個山頭,無知的人卻不知道,墳堡已如他們的心,空空如也,肉體不復,靈魂也會飛去遠方,亦或是早已消散,靈魂只會在一個輪迴裏轉着,轉着--一世一世的走向新的輪迴,一世一世跪倒於墳前,再一世一世的回到墳堡。這可笑的輪迴……

滿山絡繹逐漸消散,只剩下一個個孤寂的墳堡,黑夜將一個個山頭逐漸籠罩,他們也是害怕鬼魂才匆匆離去的'?黑夜拉下了表演的帷幕,主角與配角最終也離開了這蕭條之地,毫無春意的枯枝與墳堡相映成趣。當黑夜完成降臨,他們還會記得,今天是清明麼?

暗淡的清明逐漸上升,飄蕩,最終,只剩下一個虛影,飄渺的虛影,掙破了墳堡的束縛,漸行漸遠……

清明,猶逝……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題記清明時節,草薰風暖,柳葉深青,梨花若雪。"梨花開了信君,又是清明瞭嗎?那個清明,我偷偷跑去看梨花。...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個時節的春意總帶着三分悽絕,像是開至極盛的花,下一秒,就會從枝頭墜落似的。一個穿着黑色風衣的男人從車上下來,他深吸了口帶着清晨濕氣的空氣,眼神定定的望着不遠處無聲的墓。

今年清明我不哭媽媽,彷彿還記得扎着羊角辮的小丫似小雀繞着你的周身追逐戲耍嘰嘰喳喳,幸福溢滿臉頰,與春風爭寵,與春花媲美,無憂無慮,童貞無瑕媽媽,人生的風雨襲來你訇然倒下。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像以往充滿了濕潤的雨珠,雨已經停了兩天了,空氣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早上九點,天空中帶着一縷陽光,我們一家三口帶着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清明節作文結尾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文之作文指導:清明節作文結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隨着清明時節逼近,不禁暗生怯意。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經歷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歷練,與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

素白,飄舞着,輕盈,好似白鴿,撲哧撲哧着翅膀,飛。落日的餘暉中,所有的畫面都很美,是獨屬清明的韻味,枯槁,斷魂。若塵世的天之國,巍巍,純淨,空空如也,似脱離生命的循環,開敗的因果,走出了周知的清醒,與凌亂。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這裏,一個埋葬着無數英雄的地方,這矗立在我們面前的烈士豐碑,訴説着英雄們光榮而無悔的事業,歲月的風塵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駁的印記,讓我們無法不回想起那段滄桑沉重的往事。

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節,一個讓人感傷的節日。

雖然我的父母雙親都健在,但是有了清明節放假的便利,我們還是回了一趟老家。在路上看到一些給父母親祭掃者,禁不住悲從心來,眼淚撲簌簌往下掉。

兩年前的清明節後,也就是20xx年4月8日,我在北京腫瘤醫院做了直腸癌根治手術。後來經過了大劑量的化療,中間又經過了兩次大的手術,一路辛酸,一路坎坷,生命總算還在繼續着。都説兩年是一個非常的危險期,上週,就去人民醫院做了一個全面的檢查,對兩年的恢復交一份答卷。正好4月1日下午,北京的大夫飛到濰坊給一位朋友的父親做胃癌手術,我也順便讓大夫看了CT片和檢查結果。有喜有憂,但不防大礙。

非常感動。

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的環境裏,真的無法理解那些失去父親母親的孩子們的不幸。可是當自已面臨死亡的邊緣時,真的有些捨不得:既捨不得孩子又捨不得父母;既捨不得朋友又捨不得同學;既捨不得工作又捨不得家庭。或許幾年後的這個時節,我的兒子和家人會想念我,我的朋友和愛人會想起我。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愛母愛的缺失是一種無法彌補的缺憾,也是一種無法平復的痛楚。幸福家庭的孩子,會生活的更陽光,在成長的路上會更加順利。

今年春天似與往年大不一樣,氾濫的沙塵,百年不遇的乾旱,融雪性洪災,持續的礦難,一種兇險的戾氣充斥其中,毒化了春天的温馨與嬌媚。讓我的內心也感到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和悲傷感。

真心期望世上的人們都生活的幸福呀!那些要離婚的人們,別人為的讓你的孩子缺失父愛或者是母愛;那些生病的人們,也不要太自暴自棄,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期,讓你的孩子們痛不欲生;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們,不要讓你的孩子們瞧不起你們。好好活着,開心生活,不拋棄,不放棄。你才會真正幸福的。

我大約是從20xx年開始關注學術界醖釀清明節成為法定節假日的。終於到了20xx年,我國開始施行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這勢必將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清明節成為法定節假日實屬無奈。洋節的入侵,肆虐着中國的傳統節日,侵蝕着中國的傳統文化。究竟誰之過?完全歸結為改革開放有失公允,深究起來,恐怕要上溯到明朝時期開始的閉關自守。國門一旦打開,國人感覺外面的世界什麼都是新鮮的,適當地拿來玩玩,充充時髦,本無可厚非。只是對洋節的追逐太過於膚淺,形式玩得花裏胡哨的`,對內容的瞭解如大病之人般蒼白。曾經調查一些天之驕子詢問聖誕節的由來,竟搖頭不知,更不要説普通民眾了,實在是不齒。

國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深層次文化了解也好不到哪裏去。有多少人知道清明節是“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節融合而形成的節日?有多少人知道清明節吸收了上述三個節日的那些文化基因?有多少人知道寒食節源於介子推的説法只是附會之説、實際並不如此?有多少人知道上巳節與愛情有關的文化內涵?……時代在發展,而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在退化,我們好像變得越來越沒有文化了。

清明節成為法定假日有利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可是,我看不明白的是,從上到下,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把它和傳統的旅遊黃金週聯繫在一起,並把它稱之為“小黃金週”,這是市場經濟的功效。當經濟利益冠冕堂皇地披上了傳統文化的華麗外衣,並以賺錢為目的的時候,你很難估量到它對文化歪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儘管如此,旅遊作為我的專業,我還是要從旅遊的角度來談談清明節的旅遊發展。儘管文化遭遇經濟不免會產生困惑,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全部否定它應有的旅遊價值。

人們在清明節長期的形成和發展中,借掃墓出遊踏青,這就天然與旅遊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直到目前,我國清明節旅遊尚處在自發狀態之中,尚未得到大規模自覺高效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清明節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户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説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

清明節作文 篇5

自打去到廣東工作後,已有好些年沒去祭拜我那可親可愛的外婆了。今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去祭拜了我思思念唸的外婆,也算是了卻了我的一樁心事。想起外婆,往事一幕幕,便有如放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眼前,外婆的音容笑貌還是那麼清晰、慈祥。

去外婆墓地的路上,記憶的閘門在剎那間隨着思緒,飄飛到遠去的時光隧道。外婆家門前的那顆葡萄樹,電影院舞台上大舅那字正腔圓的京劇唱腔、小舅家閣樓上的小枱燈,還有小河裏那些憨憨笨笨的粘石魚……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熟悉,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

在我心裏,無論多麼貴而甜的葡萄都遠不如外婆家的葡萄那麼甜,那麼好吃。每年夏天,我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立馬樂顛顛地端一張高凳子,踩在池塘裏的葡萄架下,摘葡萄給我們吃。外婆家的葡萄樹,那可是我們每年的念想與期盼。

那架綠綠的葡萄樹,那一串串誘人的葡萄,都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連同外婆為了能讓我們有葡萄吃,每天都不辭辛勞、寸步不離地看守葡萄的那份深沉的愛,根深蒂固地盤據在我們的心頭,永遠都無法散去。

外公很早離開了人世,外婆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三兒兩女,既當媽又當爹,特別的不容易。生活,讓外婆變得很強大。外婆那種不服輸的個性和遇事不退縮的精神,令男人們都自歎不如。她不僅做事幹淨利落,而且很會規劃生活,一個女人,獨自帶着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能把日子過得比一般人家還要好,那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就在外婆剛把自家的日子經營得不愁温飽時,本家的哥嫂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對兒女,而條件最好的大哥卻不肯收留,要把他們送給別人。外婆跑去和本家大哥求情,讓他們收留那一對沒有父母的`孩子。本家大哥不但不肯收留侄子侄女,還拿話激外婆,外婆不忍心將自家的侄子侄女送給別人,一咬牙把他們也接回家來一同撫養。就這樣,外婆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七個孩子。想想我們現在兩個人養一對兒女,都覺得有點吃力,而外婆一個人卻養大了七個孩子,其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外婆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平凡的農村婦女,她用自己削瘦的雙肩,柔弱的身軀,獨自拉扯大了七個孩子。在孩子嗷嗷待脯的困難時期,外婆用堅毅為七個孩子撐起一片晴空。到了兒女成家立業,兒孫滿堂時,卻因不想讓兒子們為難,不想讓子孫們因她不愉快而選擇了輕生,這成了大家心頭的一個結,也是大家人生中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猶記得,外婆從我們家回去時,一步三回頭地和媽媽説,“過兩三天,等大孫女回學校後,我又來你這,到時,我們孃兒倆再一起做水牛花粑粑吃……”

外婆回家後,媽媽就開始準備糯米,想等外婆來時做粑粑給她吃,但是,卻等來了外婆去世的噩耗。聽聞外婆過世噩耗的那天,我還在學校上課,自打知道外婆過世後,就沒辦法再給孩子們上課,只好安排他們寫作業,而我卻躲在房間裏偷偷地哭。好不容易捱到放學,立馬就去外婆家,一路上想着外婆走了,眼淚就沒停歇過。當踏進家門,看到外婆無聲地躺在那裏,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再也無法控制住,嚎啕大哭起來,心裏的那份痛,頓時席捲了整個身心……

寸步不離地守了外婆整整三天,三天裏,我沒端過碗。很怕死人的我,在外婆的棺木前卻沒有一丁點的害怕,有的只是滿滿的難過與悲傷。好在那時有大姑在照應着我,我就像個孩子一樣,一遍遍地問大姑,“外婆是不是不要我們了?我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外婆了?……”想起這些,禁不住淚水漣漣。那時,還有大姑在照應着我,而現在,大姑也已經歸去……

窗外,細雨紛飛;屋內,我淚雨滂沱。思親人,念親人,然而,親人們卻再也聽不見我的呼喚,看不見我的悲慼。遠在天國的親人們,你們還好嗎?願你們在天國,永遠沒有煩惱和痛苦!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做親人;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要相聚!

清明節作文 篇6

氣候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温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温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温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採製,確保產量和品質。

農業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食品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在温州這一帶有吃綿菜餅的習俗,綿菜餅顧名思義是綿菜做的餅,也有人稱為清明餅,綿菜是照温州話翻譯過來的,原來它的'學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時節才會有的.做綿菜餅可是很有講究的,先要去地裏採摘綿菜,(綿菜這東西可不是種的,是每到這個清明時節就會自已長出來的,)然後洗淨晾乾,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個石頭做的一種工具,以前他們用來倒年糕用)倒碎後,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適量的水,要把綿菜全部均勻的容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後我們就要準備裏面的餡,餡也是其種一道重要的工序,我們這裏最常見的就是用鮮嫩的竹筍、豆腐、豬肉、鹹菜(或者蘿蔔絲),抄好,等餡冷了就可以包了,我們把綿菜餅包好後下面一定要放一張柚子葉,一、是避免粘鍋、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為放了柚子後,這個綿菜餅裏會多一種柚子的清香,好吃起來口感好多了,包好後放到蒸籠裏蒸上25分鐘即可

清明節作文 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日子,老爸老媽決定要帶我去張坑掃墓,我非常的激動,因為我很久沒有這樣去掃墓了。

一路上,陽光明媚,輕風微拂,看着路旁的綠樹鮮花,鼻聞淡淡的清香,深深吸一口氣,好不舒服啊。前幾天還是狂風暴雨的,可現在已是雨過天晴,好像太陽公公知道我們要掃墓,要是表達感恩之情似的,就毫不吝嗇地放射它的光芒。瞧,這裏的景色多美啊,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葱綠的樹木覆蓋着,彷彿畫家筆下的濃淡層次分明的山水畫。那繚繞在山腰的雲霧,似一匹白色的哈達,讓那無限的險峯若隱若現,那山快成了傳説中的蓬萊仙島。近處的樹葉還帶着濕濕地水滴,葉片上滾動着調皮的小水滴,讓人有一種忍不住想用手去摸想用舌去舔的衝動。再加上耳邊傳來了清脆的鳥鳴聲,真不由得我們大喊“太美啦!太美啦!”

很快,我們就到了張坑,那裏的路很難走,路面坑坑窪窪。不一會兒,我的鞋子就沾滿了黃泥巴,我埋怨道:“這裏的路這麼爛,為什麼沒有人來修呢?”老爸笑着説:“那以後就等你來修好了。”我聽了,心裏暗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會來修的。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祖先的墳墓,老爸老媽對我説:“首先,你要把那個冥紙一張張壓在石頭下面,不然風會吹走的,懂嗎?”我點了點頭,把冥紙都壓在了石頭下面。老爸老媽看我把紙壓好了就給蠟燭點上火,插在墳墓上。老媽把蠟燭遞給我説:“你幫我把蠟燭在那裏插三支,那個各插一支,還有那裏……”我聽了,馬上按老媽説的去做,走到那塊比較大的墓碑前面,拿出三支已經點好了火的蠟燭小心翼翼的插在上面,再走到一塊稍微小一點的墓碑那,插上一支,又走到另一塊墓碑,也插上了一支。

不一會兒,蠟燭和冥紙都被我們弄好了,老爸老媽想了想,把一張報紙擺在了大墳墓的前面,然後,把一隻雞、一塊豬肉、一些水果、還有四碗米飯、和四杯酒放在了報紙上,叫我拜一拜。

要燒紙了,老爸老媽就把該燒的東西拿了出來,有先人的紙衣服、紙錢,還有紙手機,紙ipad等等。我驚奇地問老爸:“這些可是先進的事物啊,他們懂得用嗎?”老爸笑着回答:“會懂的,那一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也會有學校商店的,不懂得他們能去問的。再説,這只是表達我們的一種紀念。”説完他拿起火機,把一張紙錢燒了起來,然後用這張紙去點着了其他的紙錢。很快,火苗“突”地燃起來了。旺旺的,彷彿我們的日子一樣啊!我不禁這樣想道。我拿着一根棒子伸進火堆的裏面,來回的攪動,為了讓火燒的更快更猛。一陣風吹來,灰色的煙灰隨風飄起,像四處散開,就像一個個灰色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又像一個個的小精靈在舞蹈。我都看呆了。熊熊大火非常的旺,站在火堆旁的我很快就感覺全身快燒焦了,趕緊連退幾步。不一會兒,該燒的東西都被大火燒完了。接着,就該放爆竹了,我非常的激動。老爸先拿出了一支蠟燭,拆開了爆竹的包裝,弄出來引線,然後叫我們躲在另一個地方,捂住耳朵,我連忙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蹲下來,捂住耳朵,雖然是捂住耳朵,可還是聽見了爆竹的.爆炸聲。爆竹啪啦啪啦的響着,有一次,差點炸到了老爸的手呢!就這樣,一共放了5次爆竹,每一次,爆竹有些都炸到我的旁邊來,想躲都躲不開啊。讓人心驚動魄。

鞭炮放完了,老爸最先站在墓碑前,雙手合一舉到胸前,頭低下,眼微閉,嘴裏低聲地在念叨着,也不知在念叨什麼。我想問,但不敢問,那神情是嚴肅的。好一會兒,老爸把眼睜開,叫道:“樂樂,你也來跪拜一下,求祖先保佑我們家庭日子越過越美好,你的成績越來越進步。”我問老爸:“我要怎麼求祖先啊?我不知道該怎麼説呢?”老爸望着我説:“你就小聲求祖先保佑就能啦。重要的是一個心願寄託。”我也學着老爸,站在墓前,雙手合一,頭低下,嘴裏唸叨着:“求各位祖先保佑我家庭幸福,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進步,最好是班級第一名,到時我會來感謝的,我會年年都來給您祭奠的。”唸叨的內容其實是從那些影視中學來的。最後,老媽也雙手合一,做下祈禱了。

掃完墓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張坑,回到了家。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一直想着掃墓的事,但願今天許下的願望都能實現!

清明節作文 篇8

清明時節,路邊的荊棘已經伸展開來,擋住了鄉間小路。母親在時,會將這路邊的荊棘修理得整整齊齊,現在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撥開荊棘走入這片菜地。菜地的那頭,就是父親安息的地方。菜地裏已經沒有了母親勞作過的痕跡,代替的是雜草叢生。祭奠父親後離開菜地時,總感覺身後母親還在菜地裏背著噴霧器,彎著腰噴灑著除草劑。父親離世以後,母親孤單的身影在這片菜地勞作了二十一年。我背著書包到學校去時,母親就在這片菜地裏倚著鋤頭目送我離去。當初我不忍心回頭,看那孤獨瘦小的身體。今天我不敢回頭,是讓這幻覺掩蓋心中的痛楚和失落。

三年了,人們讀説時光的流逝會消磨掉許多回憶,但我的腦海裏一切依舊那樣的清晰。回到家已經很難找到母親留下的痕跡(母親住的老房子已經被拆除了)。鄉村的房舍小巷,母親曾在哪裏餵養雞鴨;村口的池塘,母親曾在塘邊石板上幫我洗衣刷碗;村後的樹林,母親曾在樹蔭下編織草帽;地裏的莊稼,在為別的家庭開花。而我現在看來,這一切就好像看到藝術家的名畫,這幅畫背景渲染全都精美,卻沒有了主題。

為什麼我心中從未放下過母親,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星雲大師説:人生就是放下。這是世間真理,是人生品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誰,生前是窮困潦倒還是金玉滿堂,終將是“一抔淨土掩風流”,終將放下一切。人們都知道這麼説,卻為什麼總是放不下呢?我想是因為平時生活中一直在最求得到,卻不懂得一邊得到,一邊放下些什麼東西。到不得不放下時突然全部放下,心中就會永遠放不下。正如母親對於我,我母親內心深處對我的關愛是最深的。我從母親那裏得到我成長所需的一切。但我母親突然離我而去,我無以回報他老人家,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在回報她,就像欠下永遠也還不掉的債。我所得到的父母的愛,不可能以回報二老的方式來放下,所以我心中就永遠放不下。

按照以上的邏輯思考,我們生活中追求著許多東西,都是為了得到。而為他人奉獻、付出就是放下。如果一個人就知道自己要得到,而不知道要放下,終將被自己所得壓垮。猴子生活的無憂無慮,因為它在了桃子就扔掉玉米,而我們呢?會把自己變成一隻袋子,想把一切都裝進來。所以我説,我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同時在追求痛苦。

生活,一般來説就是與匱乏、困頓的一場持續不休的戰鬥。如果這個“匱乏”是天然的、客觀的',我們往往就不用與困頓戰鬥。母親的一生就是與匱乏的戰鬥,但她從未困頓。“匱乏”是當時的普遍現實外加體弱多病的父親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家裏特別窮,所以母親的生活信念就是把生活維持下去,把我們弟兄三個拉扯大。她的信念就是為我們這個家不斷地付出,而她得到的只是為維持這種付出所必須保留的底線,甚至經常透支底線。比如忍凍捱餓去撿柴,拾糞;種地歸來挑燈夜戰織網編席。

與之相較,我們現在許多人,因一“惑”字緣起,心中充滿無限慾望,都只為得到。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反感覺壓力巨大,是因為無休止的慾望把客觀現實遠遠甩在後面。自己幻造的匱乏編織出一張網,把自己深深地網在中央,製造出自己的困頓。這困頓的源頭,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的“心靈與靈魂”讓人們産生無窮的慾望,“頭腦與理智”永遠跟隨者緊追快趕。就像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每個人都想生活在陽光下,光鮮亮麗。如果象懶洋洋的小貓,躲在樹蔭下乘 涼 休憩,影子自然就會消失。真正的生活比作太陽,我們都在背著太陽和自己的影子賽跑,影子永遠在你前面,跑的越快越遠,你會越快累死。只有你懂得自己停下來,影子也就會停下來。只有你轉過身體,面對陽光,影子才會轉到你的身後;當你轉過身體,看清自己的足跡時,方如佛家所云之“覺”。

-------清明祭奠回來已經兩週,只因此前沒有那麼強烈的作文慾望,我本想就不用為了哭泣而哀傷。但十幾天下來,總覺得有一份情懷放不下,還是將這點感悟置於字裏行間,方能釋懷。

清明節作文 篇9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清明節作文 篇10

清明節到了,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究竟意味着什麼?為什麼詩人杜牧要把酒與清明緊緊聯繫在一起。

對所有的人來説,清明節都註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愛之人離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人間最大悲與苦,無非生離與死別。”生離雖則不堪,但總還存有一線相見的生機;而死別呢?只有永久的分手。所以對於人類來説,死亡的恐懼並不在於死亡本身,而在於一件珍貴物品的破裂且無法修復。因此,死亡於人而言,才顯得如此可怕。因而除了緬懷親人這個主題之外,人們賦予清明節的另一個含義還有自身對生的渴求。清明節也就衍生出許多習俗:諸如戴柳、放風箏、盪鞦韆等等。揮之不去的清明節喲,你是縈繞所有人心中的結……

清明前後山中盛開的杜鵑花十分美麗,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豔,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她是稱得上花、葉兼美的花卉。白居易贊曰:“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藥皆嫫母”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最小的植株只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花,羣眾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隻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我國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里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鬱鬱葱葱的山巒,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綠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麼熱烈,那麼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競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蝶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乾枝百千;有的鬱鬱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煞是好看!

清明節作文 篇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日子,爸爸媽媽決定要帶我去張坑掃墓,我非常的激動,因為我很久沒有這樣去掃墓了。

一路上,陽光明媚,輕風微拂,看着路旁的綠樹鮮花,鼻聞淡淡的清香,深深吸一口氣,好不舒服啊。前幾天還是狂風暴雨的,可現在已是雨過天晴,好像太陽公公知道我們要掃墓,要是表達感恩之情似的,就毫不吝嗇地放射它的光芒。瞧,這裏的景色多美啊,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葱綠的樹木覆蓋着,彷彿畫家筆下的濃淡層次分明的山水畫。那繚繞在山腰的雲霧,似一匹白色的哈達,讓那無限的險峯若隱若現,那山快成了傳説中的蓬萊仙島。近處的樹葉還帶着濕濕地水滴,葉片上滾動着調皮的小水滴,讓人有一種忍不住想用手去摸想用舌去舔的衝動。再加上耳邊傳來了清脆的鳥鳴聲,真不由得我們大喊“太美啦!太美啦!”

很快,我們就到了張坑,那裏的路很難走,路面坑坑窪窪。不一會兒,我的鞋子就沾滿了黃泥巴,我埋怨道:“這裏的路這麼爛,為什麼沒有人來修呢?”爸爸笑着説:“那以後就等你來修好了。”我聽了,心裏暗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會來修的。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祖先的墳墓,爸爸媽媽對我説:“首先,你要把那個冥紙一張張壓在石頭下面,不然風會吹走的,懂嗎?”我點了點頭,把冥紙都壓在了石頭下面。爸爸媽媽看我把紙壓好了就給蠟燭點上火,插在墳墓上。媽媽把蠟燭遞給我説:“你幫我把蠟燭在那裏插三支,那個各插一支,還有那裏……”我聽了,馬上按媽媽説的去做,走到那塊比較大的墓碑前面,拿出三支已經點好了火的蠟燭小心翼翼的插在上面,再走到一塊稍微小一點的墓碑那,插上一支,又走到另一塊墓碑,也插上了一支。

不一會兒,蠟燭和冥紙都被我們弄好了,爸爸媽媽想了想,把一張報紙擺在了大墳墓的前面,然後,把一隻雞、一塊豬肉、一些水果、還有四碗米飯、和四杯酒放在了報紙上,叫我拜一拜。

要燒紙了,爸爸媽媽就把該燒的東西拿了出來,有先人的紙衣服、紙錢,還有紙手機,紙IPAD等等。我驚奇地問爸爸:“這些可是先進的事物啊,他們懂得用嗎?”爸爸笑着回答:“會懂的,那一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也會有學校商店的,不懂得他們可以去問的。再説,這只是表達我們的一種紀念。”

説完他拿起火機,把一張紙錢燒了起來,然後用這張紙去點着了其他的.紙錢。很快,火苗“突”地燃起來了。旺旺的,彷彿我們的日子一樣啊!我不禁這樣想道。我拿着一根棒子伸進火堆的裏面,來回的攪動,為了讓火燒的更快更猛。一陣風吹來,灰色的煙灰隨風飄起,像四處散開,就像一個個灰色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又像一個個的小精靈在舞蹈。我都看呆了。熊熊大火非常的旺,站在火堆旁的我很快就感覺全身快燒焦了,趕緊連退幾步。不一會兒,該燒的東西都被大火燒完了。接着,就該放爆竹了,我非常的激動。爸爸先拿出了一支蠟燭,拆開了爆竹的包裝,弄出來引線,然後叫我們躲在另一個地方,捂住耳朵,我連忙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蹲下來,捂住耳朵,雖然是捂住耳朵,可還是聽見了爆竹的爆炸聲。爆竹啪啦啪啦的響着,有一次,差點炸到了爸爸的手呢!就這樣,一共放了5次爆竹,每一次,爆竹有些都炸到我的旁邊來,想躲都躲不開啊。讓人心驚動魄。

鞭炮放完了,爸爸最先站在墓碑前,雙手合一舉到胸前,頭低下,眼微閉,嘴裏低聲地在念叨着,也不知在念叨什麼。我想問,但不敢問,那神情是嚴肅的。好一會兒,爸爸把眼睜開,叫道:“樂樂,你也來跪拜一下,求祖先保佑我們家庭日子越過越美好,你的成績越來越進步。”我問爸爸:“我要怎麼求祖先啊?我不知道該怎麼説呢?”爸爸望着我説:“你就小聲求祖先保佑就可以啦。重要的是一個心願寄託。”我也學着爸爸,站在墓前,雙手合一,頭低下,嘴裏唸叨着:“求各位祖先保佑我家庭幸福,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進步,最好是班級第一名,到時我會來感謝的,我會年年都來給您祭奠的。”唸叨的內容其實是從那些影視中學來的。最後,媽媽也雙手合一,做下祈禱了。

掃完墓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張坑,回到了家。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一直想着掃墓的事,但願今天許下的願望都能實現!

清明節作文 篇12

我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在他離去的那一刻突然真切地希望,另一個世界是存在的,靈魂是永生的。

我不善於亦不喜於在公眾面前訴説什麼,他應該也是這樣的吧,一生未見張揚。然而四月初開的櫻花又一次喚醒了心底對於他的強烈感情,似乎只有訴諸紙筆才能使他再次站立於我的面前,露出世界上最和藹的笑。

四年來,有關於緬懷或者思念姥爺的文字,我這個孫女——是的,我不喜歡“外孫女”這個稱謂,顯得很生疏很隔閡,已經寫下不少。現在不想再書寫文學味道極強的悼文,更想去記錄探究一位老人對我的影響以及他生命末尾的點滴。

如果説,人對於生命的體會和對死亡的恐懼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越發深刻,那麼他的離開正好是在我即將走向成熟的岔路口。八年級,十四歲,不大不小,尚未了然世事,但又的確明白了一些什麼。從小為我解答過無數疑問的、擁有很多智慧的老人,又用他躺在急診室狹小病牀上的身軀給我補上了關於死亡的一課。這麼多年來,每當夜深人靜又偏偏難以入眠的時候,總會想起零七年那個夜晚的一切。不得不承認,彼時的每個微小細節已經鐫刻進了我的內心深處,無法與我的生命剝離。我想,喉嚨插着導管的他,意識是極清醒的。當我用左手拉着他時,他給予了一個綿弱無力卻真真切切的回握。

於是,四年來,這樣一個問題便反覆盤桓在我的大腦裏——當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會是怎樣的心境?一方面靈魂要承受死亡解脱帶來的誘惑,一方面肉體還要忍受生命最後掙扎的痛苦。是的,我認為對於彌留之際的人來説,挽留生命的手段反而是一種折磨。這種折磨不是他們想放棄而不能,而是他們明白地知道,強加於肉體之上的種種是徒勞無用的,卻又燃燒着求生的慾望,這樣絕望而悲憤的掙扎是我等喝茶聊天的緬懷之人所無法體會的。

他的病很不好,飯菜難以下嚥的那種。去過醫院後的幾個月,他飛快地消瘦。我曾嘲笑過的大肚子也日漸扁平直至凹陷。與此時的他相比,我卻飛快地胖了起來。因為給他特製的肉粥不幸被我視為珍饈,每日必定狼吞幾大碗。他曾説過看着我吃飯都覺得特別香,不知那段日子看着我如饕餮一般吞食家常菜時的他,會不會得到些許慰藉?如若能此,我的贅肉也算沒有白白長上去。對了,還有那些被我剝了皮的山楂,是不是給他素淡寡味的飯食添了些色彩?這些疑問當時都沒有問過,現在也只能自己揣測了。

後來,他真的很消瘦羸弱了,甚至站立都會雙腿顫抖。我每天都緊張地守在他身邊,生怕稍不留神他就會在起身時摔倒。也正是那個時候,家裏為他在不遠的地方租下了一套寬敞的房子,為了安慰他幾年漂泊在北京的不安的心。我想,對於一位老人而言,葉落歸根應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這代人不會在乎這個,因為我們本就是無根的浮萍,人在哪裏,故鄉就在哪裏。搬家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窗前的沙發上喝鴿子竹蓀湯,享受的表情讓現在的我想來會有點心痛。若説他的漂泊,還是我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為了照顧我他不會來這,變成離開樹枝的.銀杏葉,在北京九月的秋天裏隨風打轉。搬進新居的兩個月後,他就離開了。可憐這位地道的東北老人的火化證上,祖籍一欄填的竟是“河北”。

好像是週三,快要期會考試了。我在他的家裏吃過飯就急着回家複習。他斜靠在裏屋的牀上對我揮揮手,笑着説“再見”。後來,我們就真的再見了。

現在,每當我遇到自己難以克服的困難或者想不明白的問題時,總會想起他。會想,如果我問他這樣的問題他會有怎樣的解答?我很想讓他看看我長高了的樣子,梳短髮的樣子,戴黑框眼鏡的樣子,還有許多……他從未見過的樣子。當然,還很想讓他看看若干年後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的曾孫。生命就是這樣神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是輪迴的。我的血管裏流淌着我父母的血液,我父母的血管裏又流淌了祖輩的血液,所以我不僅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祖父母生命的發展,只要我的心臟還跳動,他們便都安好。

玉淵潭裏的櫻花又開始盛放。記得他説過晚櫻最好看,像雪,像雲。好像他還説過有一棵特別不起眼的小樹是開淡綠色櫻花的,可惜年年這個時候都去,就是沒找到過。

很想再陪他看一次櫻花,攙扶着他到櫻花樹下,然後告訴他,他一直捧在手心裏的最沒出息的孫女是多麼愛他。

清明節作文 篇13

想出去走走很久了。

只因想擺脱這城市的樊籬,這一成不變的生活,這灰霾的天空。想體驗那種背起揹包,融入自然,親近山水,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的感受。於是找到了“非常道户外”,開始了第一次的徒步之旅。

時值三月,油菜花開,向着婺源,出發!

第一站:江嶺。早上到達江嶺,大堵車,二話不説,一行人下車前進,誰讓我們是驢友呢,關鍵時候還得靠兩條腿。進入村口,先是滿園菜花,撲鼻生香,沁人心脾,成羣彩蝶和蜜蜂,繞着油菜花盤旋飛舞。遠遠看去,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油菜花強烈衝擊着我們的視覺,人羣馬上興奮起來。

上到半山,沿着小水庫的引水渠緩步慢行。一座小石拱橋橫架渠上,橋頭數枝桃花橫伸出來,橋下水流清澈,展現的是一幅絕妙的圖畫,吸引不少女孩在這裏留影。

繼續往下,穿行在鄉村田野的小路上。大概是開展油菜花旅遊後,小路均由青石板鋪就,方便了遊客。油菜花美在成片生長,一顆、一處油菜花確實是很普通的,幾片綠葉襯托一朵小小的黃花,絕不能與牡丹爭豔,與蘭花比雅。就像一個士兵不能進行一場戰爭,但千軍萬馬、鐵甲洪流,那就具有壓倒一切的氣勢!從半山上看去,萬畝綻放的油菜花,一層層,一朵朵,燦若彩霞,豔美似錦的綿延於遠山。藍天白雲下,層層梯田,油菜花象黃色織染的條紋土布晾在山坡上,在陽光下閃爍,蔚為壯觀,從山腳往山腰依次展開,融入湛藍的天際之間。

穿行在油菜花叢,留連於花的海洋中,你會驚歎造物主的神奇。花田間充滿了少男少女的歡聲笑語,人與花爭豔,花因人而嬌,許多愛美女性頭戴着花環,紛紛在花田裏留下了美麗的`倩影。

我們開始衝頂,向第一觀景平台出發。經過埡口,從合抱的古香樟樹下穿過,看到用稻草紮成的“最美江嶺”四個大字。一口氣登到山頂,俯瞰江嶺,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水墨畫般的江南美景,粉牆黛瓦掩藏其中,呈現出山水相映、遍地流金的獨特美景,真是美不勝收。

第二站:慶源。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時我們進入慶源。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小鎮,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兩旁是錯落有致的民居,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馬頭牆、小青瓦、灰白牆體,色彩變幻無窮,自然和諧。牆頭幾枝桃花,院內一叢修竹,在不經意間,獨具匠心。古宅石雕、木雕、磚雕融為一體,造型豐富,韻律優美。

村口正有一羣攝影愛好者在拍攝,模特身着傳統服裝,那境,那人,讓我們似乎一下子穿越到民國。溪邊小路上,有兩個畫家支起畫架在繪畫,期望他們能妙筆生花。

晚上,喧鬧的小村開始安靜下來了,巷子裏的小酒吧卻開始了夜的狂歡。酒吧的紅燈籠亮起來了,美酒流水一般上來,行走了一天的旅人們開始在這裏放鬆自己,拋開一切,卸下面具,這裏沒有城裏小酒吧的安靜,只有眾聲喧鬧。

第三站:前往曉起的路上。迎着早晨清涼的風,讓人神清氣爽,心情大好。我們一行人穿行在叢林中,一路上前呼後應,不由想起《西遊記》中的一句台詞:“大王派我來巡山”,自己就是那小妖。有人歡聲説,要把這裏富含負氧離子的潔淨空氣灌裝帶回去。是呀,山野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城市裏的公園也很美,假山流水,怪石嶙峋,亭台樓閣,漂亮的花草,曲徑通幽,但那是把美的東西集中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在大自然中,美要去發現,要用心去感受。這個季節山花爛漫,樹葉嫩綠,各種昆蟲也活躍起來了,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勃發。行走在山頂小道,腳下踩着鬆軟的枯枝敗葉,放眼望去,對面的羣山盡收眼底,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胸中平添了豪邁之氣。路邊有不少墓碑,和別的地方不同,這裏大概是依山挖穴,所以只見墓碑不見墳塋。不由得感歎,人生苦短,每個人都來自自然,歸於塵土,所以活着,過程應該力求精彩。下山途中,清流潺潺,大片的茶園,幾户農家,炊煙裊裊,雞犬之聲相聞,老農牽牛從田間走來,彷彿時光倒流。

婺源歸來,猶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