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4.47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家家户户都祭拜祖先,以表達思念之情,在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早上,爺爺扛着鋤頭、奶奶挑着一擔五顏六色的紙片,父親拿着斧頭,母親拿着兩束美麗的鮮花,我也拎着一袋又閃又亮的碎紙片往山上走。

一路上,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突然想到記憶中的一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天卻豔陽高照。於是,我好奇地問母親:“為什麼今天沒下雨呢?”母親親切地説:“可能是太陽公公很愛我們,怕我們掃墓時被雨淋。”我恍然大悟,使勁地點點頭。

我們先來到祖墓,只見墓的周圍長滿了雜草。爺爺把扛在肩上的鋤頭放下,搓了搓手心,開始揮動鋤頭使勁地除掉雜草,奶奶也不服輸,揮起鋤頭幫爺爺除起草來。父親掄起斧頭把長在墓地邊上的小樹砍掉,母親和我也閒不住,捲起袖子,用力地拔起草來。

接着,我和母親把一朵朵紙片插在墓的四周,這時一陣風吹來,幾朵紙片飛了起來,母親就撿來許多小石頭,讓我幫她用小石頭把紙片壓上。我還把碎紙片往墓的上空撒,紙片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象下雪一樣,好看極了。不一會兒,墓被我們打扮一新,象穿上一件美麗的花衣裳,很漂亮!最後,父親把鞭炮點燃,扔得遠遠的,“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在山間迴盪着……

回家的路上,不遠處不時傳來一陣陣鞭炮聲。田野上的花生也破土而出,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似乎也要來湊一湊熱鬧!一陣陣春風吹來,小草在風中快樂地跳起優美的舞蹈來!今天上山掃墓雖然在拔草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但卻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因為我長大了,陪父親母親一起祭拜了祖先。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牀,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羲?黃鶉ド?梗?宜?斕拇鷯α恕T諑飛銜彝蝗環⑾職職質擲銼紉鄖吧倌昧艘謊??鰨?希∈巧倭吮夼冢?掖笊?擔骸鞍職幟愫孟襠俅?吮夼誒玻 ?/p>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説:“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説:“為什麼不帶呢?”我帶着疑問看着爸爸,爸爸摸着我的頭,温?艫畝暈宜擔骸澳鞘且蛭?衲甑幕鷦痔?嗔耍??圓蛔擠瘧夼冢?訓濫悴恢?纜穡俊碧?税職值幕埃?夷院V辛⒓錘∠殖穌鷗媸九疲荷廈嬡肥滌小敖?谷擠叛袒ū?瘛蹦羌父齟笞幀?/p>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裏,在墓前噼裏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裏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介休是定陽大地上的一座名城,原名定陽。介休的得名,卻是源於一個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重耳的王子,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跟隨他的臣子中,有—個叫介子推的人,“割骨奉君”。重耳做了君主後,卻忘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重耳親自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願見他,揹着母親上了介休的綿山,最後重耳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抱樹而亡。晉文公重耳便下令介子推死的日子,定為寒食節,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近,便兩節並一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固定在農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間。

清明節的習俗非常多,比如盪鞦韆、蹴?、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等。但在這裏面最重要的是祭相和掃墓。而今,綿山又成為清明寒食節的一個必到之所。

瞧!媽媽把那用白麪做成的活靈活現的.“蛇盤兔”,還有“小蛇、小兔、小燕子”等打裝成一個包,還時不時找些香、紙錢。爸爸在一旁又趕緊裝起了糕點、酒和飲料。看着他們忙碌的身影,我打趣地説到:“原來你們這麼迷信啊!”爸爸在一旁鄭重其事地説:“這不是迷信,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它是讓生者紀念死者的一種活動。是告慰亡靈的-種活動。”

“走,兒子!”隨着一聲吆喝,弟弟活蹦亂跳地出去了。

“我也要去。”我着急地説。

“你一個女孩子家,不能去。”爸爸説。

“為什麼不能去?”我問爸爸。

“那好吧,你去了也只能在路邊看。”

終於到墳地了,我停在路邊,只見爸爸和弟弟虔誠地擺上供品磕頭、燒紙錢,嘴裏好像還在説着什麼。我心裏憋了一股火,憑啥我不能靠近?也不知老祖先是怎麼留下來的規矩!我真替女人抱怨叫屈!

過了一會兒,爸爸、弟弟出來了,漸漸地路上上完墳的行人也多了,一路上天氣陰沉沉的,好像連空氣也是濕潤的,再看看行人們,個個都沒有先前來時那麼興高采烈,這時我不禁想起一首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它不正好和了這首詩的意境麼?

過了不多久,我們這些小孩兒們才耐不住沉悶呢!我們個個手拿柳條,頭戴柳環,踩着那剛剛探出腦袋的小草,一路歡蹦而去……

這就是我的家鄉——介休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已經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潛江,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牀,跟着父親母親來到了墓園。我懷着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打開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的笑着,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

我輕聲的對着姥爺的相片説:“姥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説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父親母親給姥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父親母親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和母親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裏過節總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我就給大家説説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吃的兩種特色食品—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臨近清明時,家家户户都去山上砍松枝,揹回家裏,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樹皮輕輕削去,再用手把裏層新鮮的松樹皮剝下來,曬它個三五天。松樹皮曬乾後,又將它放在罐子裏,再放入適量的水和柴灰,把蓋子蓋上,用火將松樹皮煮熟,這時候松樹皮已經變成紅色的了-煮鬆皮是做鬆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聽外婆説,罐子裏的灰要好,木匠師傅做木材時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燒成的灰放到松樹皮裏,既不能把鬆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鬆皮變紅,做成的粑粑也不會好吃。)鬆皮煮熟後,又將它從罐子裏倒出來,進行清洗,直到沒有任何灰燼為止,然後把它舂細,待用。做鬆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將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將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將米麪和舂細的鬆皮混合揉成一團面,混合時要加點水,這樣麪粉和鬆皮才能融為一體,還要放適當的鹽,這樣煎出的粑粑才有鹽有味。鬆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樣,揪出一團面,捏成一個個圓餅樣的小粑粑,油辣後放入鍋裏,不一會兒,香甜美味的鬆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遠就能聞着,讓人垂涎欲滴,讓人越吃越愛吃。除了鬆皮子粑粑,我們這裏有名的還有茴香粑粑。顧名思義,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麪和切細的茴香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還是喜歡鬆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其它習俗與別的地方大同小異,我就不説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嚐嚐我們的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來和我們過清明節吧。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成團一座美麗的山腳下,那裏有美麗的青山和綠油油的田野。

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回老家做清明。我們買了好多東西,有水果、紙錢、大紅臘燭、煙花炮竹等。

回到了老家,我們和老家的親人高高興興地搭車上山拜祖宗。來到了墓前,大家動手擺上了水果、全雞、魚;倒上了香酒;點上了大紅臘燭;燒上了香……我們在墓前默哀許願,拜祭了祖宗,以表達我們的懷念之情。最後我們高高興興地放了煙花炮竹,漂亮的煙花飛向天空,大家在一起看着五彩繽紛的煙花在空中飛舞,小朋友開心地跳了起來。

就這樣,我們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大家都累得腰痠背疼。但能在郊外欣賞到了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大家還是好開心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今年的清明節,天氣卻是格外的晴朗,風景也是分外的美麗。

按照家鄉的風俗習慣,我和父母親在清明要回去祭祖和掃墓。此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所以在回去的沿途總能欣賞到優美的風景。一切都顯得清新亮麗,我的心情也格外愉悦。

家鄉的墓地大多數都建在山上。我與親人們一起,提着供品,扛着鋤頭,一步一步地上山了。來到祖先的墓碑前,大伯爺和二伯爺先手腳麻利地除雜草,爸爸和伯伯、叔叔們添新土。鋤頭鬆土發出“咚咚”的敲擊聲,配上我們孩子們的嬉笑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景緻。野草清除掉後,就要在墳頭均勻地撒上紙錢。該祭拜祖先了,媽媽、伯孃們拿出供品,一盤盤整齊地擺放着。哇!真豐富啊!有燒雞,燒鴨、餅乾、糖果、水果、粽耙……一切都無不顯出我們對已故祖先的懷念與敬重之情。<4>

大人燒完紙錢上完香後,就輪到我們這些小孩按歲數大小祭拜祖先了。只見堂哥雙手合十,嘴裏還唸唸有詞:“保佑我這學期成績進年級前十,一定要保佑我啊!”我們聽了,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來,大伯爺語重心長地説:“學習還得靠自己呀!傻孩子……”

最後要放鞭炮除舊氣了,只見爸爸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支香,點燃圍繞在墳墓後的鞭炮,鞭炮的聲響很大,即使捂住耳朵,也還依稀聽得見“噼裏啪啦”的聲音。雖然震耳欲聾,但也寄上了我們告慰先祖的話語。

一天下來,走了幾十裏山路,累得夠嗆,卻沒人説苦。清明雖然不及春節隆重、喜慶,但它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吸引着我。我愛清明,更愛家鄉的清明!

Tags:清明節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