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品】清明節週記範文合集9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79W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裏面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週記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清明節週記範文合集9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早上七點半起牀,準備要回老家龍海。刷完牙、洗完臉就已經八點了,我們就開始吃早餐,在我們吃到一半的時候,電話突然響了,二姑姑要來接我們回去。我們就趕緊吃,過了一會兒,二姑姑開車到樓下了,我們就把碗收了,收拾行李就到了樓下。

我們上了車,車開了,我在車上看到了道路兩旁許多粗壯的大樹在搖曳着,我還看到了車道上來來往往的車輛,還看到了車輛禮讓行人的優秀品質。

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到了老家,老家的變化可真大呀。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一座座大橋聳立在地上。過了十幾分鍾 ,我們到了大姑姑家,看見小駿琪(我表哥的女兒)在那邊玩,他看到我們很開心,一直要我抱。我們幫大姑姑把要帶的東西整理一下,就去掃墓了。

到了掃墓的地方,因為掃墓的人太多了,車都堵在山下,我們開不上去,就在車上慢慢的等着,過了好一會兒,路通了,我們開了上來,到了墓場,墓場很大,環境很美麗,有山有水綠樹成蔭,爸爸他們就去把爺爺的照片拿出來,我們先點香,點好香,一人分三支,我們全家就給爺爺上香了,拜好了,爸爸他們就去揉金紙,爸爸就拿去燒,我就去觀看景色,哇!太美了,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我就拿爸爸的手機把好的景色都拍下來,爸爸燒好金紙回來了,就去放鞭炮了,放好了,我們就去收拾好東西,坐車回來了,在奶奶家吃好午飯,就坐車回廈門了。

清明節週記 篇2

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後,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今天,陽光明媚。我們漯河市實驗國小三、四年級的師生,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了烈士陵園。

首先,同學們來到紀念館,我們都很興奮。校長為我們講解烈士的英勇事蹟,聽着,聽着,同學們都對烈士們充滿無限的崇敬之意。我們在紀念碑前低頭向烈士紀念碑默哀一分鐘。並對先烈們鞠躬、敬禮,把我們親手做的小白花送給先烈們。來表達我們的哀思之心。

通過此次掃墓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們的豪情壯舉,更感受到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清明節週記 篇3

今天是4月5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早上,我5、6點就被拉起來,胡亂套上衣服,還沒有來的及吃早飯,就被塞進車裏,向老家出發。

今天的天氣好的有一些反常,不但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掃墓要去的地方多着呢!什麼老奶奶老姥姥老爺爺——有的地方非常遠,但是不管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叔叔們都説我太小,什麼都不跟我説,不過我自己倒是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欲斷魂”三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這些墓裏面,跟我血緣最近的就是爺爺了。爺爺在我還沒有出生就死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很想知道他的樣子。奶奶那裏倒是有爺爺的照片,但我怕引起奶奶的傷心,從來不敢給她要。看到別的孩子跟他們的爺爺高聲談笑,我心裏有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拔雜草,清垃圾。沒一會兒,墳墓就煥然一新。爸爸媽媽麻利的從袋子裏取出帶印章的黃紙、冥幣,在墳墓前燒成灰,給在陰間的爺爺送去錢財;然後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豬肉,紅彤彤的蘋果——我們把香點燃,雙手舉香排成三排向爺爺祭拜,隨後,我們又燃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後。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日,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清明前後還流傳着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清明節週記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按照我們這裏的習俗,是悼念亡者、吃清明糰子、掃墓。

我到網上查了一下資料,以前清明節的習俗很豐富,有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糸列體育活動。據説插柳可以預測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睛了天”的説法。

今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和大娘就開始忙碌起來,奶奶揉麪團,大娘做清明糰子。我也想去幫忙,於是,我先拿了一塊麪粉把它揉圓,好像一個小小的足球,我再把手指插進去沿着邊慢慢地轉,轉呀轉,就把它捏成了一個小“碗”。然後把餡埴入小“碗”裏再收口揉圓。我一不小心把它壓扁了,哎喲,大可惜了,我想: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接着,我新做了一次,果然成功了;不一會兒,只見奶奶把做好的清明糰子放在蒸籠裏蒸,幾分鐘後,清?糰子發出誘人的香味,飄滿了整個房子。奶奶把清明糰子端上來,清明糰子還沒有冷去,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狼吞虎嚥吃起來。

這次清明節我很開心,最令人難忘的是我做的清明糰子,下次有機會你們來嘗一嘗哦!

清明節週記 篇6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本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但受漢族文化影響,中國大約有24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儘管各民族的習俗不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都是必不可少的。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在公元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文規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

在古詩中有不少描述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大多逢陰雨,杜牧在《清明》中就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踏青是清明節的習俗,宋代詩人程顥在《郊行即事》寫過:“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勸説世人珍惜時光。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傳統習俗有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射柳、鬥雞、蠶花會。清明時節的食品也多種多樣,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所以吃寒食的習俗依然保留着,比如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長島、萊陽、招遠等地的人們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而上海人會吃青團,浙江的人們會包粽子作為祭品,也可在踏青時作為乾糧。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應當不忘逝者的艱辛,感恩逝者,懷念逝者。

清明節週記 篇7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似就你知道一樣。”媽媽跟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

清明節週記 篇8

今天是清明節,有一句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是天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和姑姑一家去馬蓮台踏青,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我們在中午之前到達了馬蓮台,馬蓮台的遊客很多,車輛川流不息。把車停在龍泉山莊後,我們繼續上山上走去,姑姑從袋子裏拿出了幾個小鏟子,對我們説: “走,咱們去挖野菜吧。”我們都答應了,然後向山坡走去。到達了山坡,姑姑教我怎樣挖野菜,還告訴我怎樣辨別野菜,説着挖了幾根野菜給我看了看,還指着根上的小蒜頭,説:“這是野蒜。”然後遞給我一把小鏟子,叫我挖幾根試試。我非常興奮,接過小鏟子就按照姑姑的指示挖了幾根帶小蒜頭的野菜放進袋子裏,姑姑誇我真能幹。我很高興,一連又挖了幾個野菜。這時母親告訴我,那邊還有苦菜哩。我拿着小鏟子過去,母親説,苦菜不用挖根。我心想:原來苦菜比野菜好挖呀。然後我按照母親的指點挖了幾個苦菜放進袋子裏。就這樣,我流連在山坡上、田野裏,忙的不亦樂乎。

母親告訴我,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經歷了生活困難時期。那個時候挖野菜是為了果腹,而我們挖野菜是為了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今天我挖了一些野菜,收穫了一兜子的喜悦和一臉的汗水。以後我一定經常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清明節週記 篇9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住在郊區,那裏空氣十分清新,景色秀麗宜人,所以我非常喜歡去外婆家。

下午吃完午飯,我和姐姐到了外婆家的老房子,那裏有一個菜園,我們先去了菜園收菜,菜園裏的蔬菜品種可真豐富啊,如?青菜、香菜、大蒜、韭菜、菠菜?,看來收菜也不是容易乾的活呢!你瞧,我和媽媽、小姨、姐姐、外公、外婆正在不停地收菜:外婆她們在收菜,而只有我在拿把小剪刀在拔菜剪菜,我先把菜連根拔起,然後把菜根和泥土都剪了,由於我剪的太多,把許多菜葉都剪了,姐姐説我浪費,可我怎麼剪都不行,我只好放棄,拉着姐姐去田埂上放風箏,田埂兩邊有金燦燦的油菜花,我和姐姐在田埂上開心的奔跑追逐,油菜花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們玩的十分盡興。

回了老房子,我和姐姐在雞羣下餵雞,拿來菜邊菜葉和給雞吃,果然,有許多雞都聚在一起吃,連蹲在雞窩裏的老母雞也出來吃東西了, “老母雞下蛋了!”外公衝我和姐姐喊道,並連忙把雞窩裏的兩個雞蛋拿出來,你瞧,還有一個是雙黃蛋呢!沒想到餵雞也可以學點新知識啊!真好 !

轉眼間便到了晚上,我該回家了,我一邊坐着公共汽車,一邊想?“清明踏青可真好呀,我以後一定要多去踏青!”

清明節記事週記13

初春薄雨,霧罩朦朧,放眼望去,如淒涼的霧都,如幽靜的山谷,正對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馬路上,汽車飛馳,捲起的不再是沙塵而是污水,我安靜地坐於車內痴痴望着窗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是什麼引起了我的痴,又是什麼引起我的呆?

我們一行人踏着泥濘小路,跟隨至深山中,一路上歡聲笑語,連綿不絕。至於我,倒無説話之意,只是靜靜跟隨大夥的腳步欣賞起這風景來。説實話,很久都沒來這兒了,上一次還是幾年前,因為自己嬌慣不喜蚊蟲野草,所以總不願來,這一次還是被逼着來的。回想起來,上一次還真夠狼狽的,不是被刺傷就是被蚊蟲咬到,折磨得我差點哭出來,可是這一次完全變了個樣,以前悶熱難受,乾燥飢渴,現在卻是清涼乾爽,舒服不已。千萬顆小草如此,千萬顆樹木也是如此,它們的綠色佈滿深山,給人一片安寧,陽光和雨露也陸續親吻它們的臉頰獻出自己的禮物讓它們快愉長大,不要讓這片綠色的森林消失,因為在它們的地下埋葬着我們的祖先,我們的親人。翻山越嶺經過一個個墳墓,每到一個目的地便會有一次祭拜,時間並不是很長,大約經過十次後才得以返回。

回望原路,白紙飛舞,落寞不覺心起,方知,那是告別,是臨走時的不捨,被我們所記得便是永生,他們會保佑我們一生一世,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