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700字3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6.68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700字3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傳統節日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昨天是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紀念祖宗,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去掃墓,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爺爺就叮囑家人吃完午飯全部去掃墓。

每到清明,人們總會吟誦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千古名句,老天爺善解人意,前幾天就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讓路上思親的人臉上增添了淡淡的憂傷。不過,我們雙胞胎兄弟倆可是個例外,每年的掃墓我們都是心花怒放,想到馬上又可以去葱鬱的山林中游玩,我都忍不住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悦!

到了中午,狼吞虎嚥的吃了幾口飯,我們就跟屁蟲似的追着爺爺,不勝其煩的爺爺終於發令了,讓我們穿好雨鞋準備出發,我興奮的幾乎一蹦三千尺,大聲催着弟弟:“快點,快點,騎我們的自行車去。”不一會兒,爺爺提着一大袋紙錢帶着我們兄弟倆出發了。

馬路上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真熱鬧呀!我和弟弟開着各自的“小飛機”在人羣中左躲右閃,就像兩條小泥鰍呢!我得意洋洋的想:要不是我騎車技術高,早就摔成肉餅了。來到林蔭小路了,花兒隨風舞蹈,好像在和我打招呼,碧綠碧綠的小草閃着亮晶晶的眼睛,彷彿在説:“你好呀!”路兩旁的一排排茂盛的大樹腰板挺得直直的,猶如一列士兵正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終於看見山了,因為雨娃娃發了很多天的脾氣,泥濘的山路就像被炸彈攻擊了一樣,到處都是水坑,心想:這下我的“小飛機”又要髒了,回去又要主人幫它洗澡了,真是的。突然,聽到撲通一聲,弟弟翻車了,和他的“小飛機”一起摔了個四腳朝天,渾身都是泥巴,他用手了摸了一下臉,頓時成了泥巴花臉了。看到弟弟這麼滑稽的樣子,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泥娃娃!”本來想哭的弟弟也笑了!

走着走着,聽到山裏的爆竹聲了,爺爺説了聲:“到了。”來到婆婆的墳墓前,爺爺抓了一大把紙錢點燃了,還一邊自言自語着。過了一會,爺爺喊我們去作揖,我跪下恭恭敬敬地做了三個揖,恍惚中,婆婆彷彿在朝我微笑,在喊浩浩,是那樣親切,那樣温和!爺爺點燃爆竹,帶着我們下山了,我一邊走,一邊戀戀不捨的回頭望着婆婆的“房子”,婆婆,明年我還會來看你的!

我和弟弟又得意的`駕着“小飛機”起飛了,清明節真愉快呀!我滿心期待着下一個清明節的到來!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節回老家上祖墳,一進村門,就看見爺爺在拐彎處迎着。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個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這裏。背後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時侯一放學就上山找筍子和各種果子,要麼吃,要麼賣,賣來的錢就買書。走在山上崎嶇的紅土小路上,一陣陣清新的風拂面而來。

爸爸成年後遠離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現在,對他曾經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懷有一種感激之情?

可是,我生在異地,自然對這陌生的故鄉沒有太多情感,雖在電話中知道他們很愛我,但説實在的,我對他們的情感畢竟不怎麼濃。

爸爸媽媽與爺爺在客廳談話,我便去廚房看奶奶。那裏的灶台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鍋,下面有一個大洞,似一個房子。洞裏的火正旺,只見奶奶用鏟子在鍋中炒。我走近一看,鍋中的肉絲炒出了油,“噼裏吧啦”“噼裏吧啦”地響,奶奶將切成丁的竹筍從熱水中撈出,一同放進鍋中。她一邊用手熟練地將白白的麪條放進煮沸的泉水中,等熟了又用筷子撈起,就着些許麪湯一同放入盤中,用炒好的肉絲、筍丁連滷做澆頭,上面再撒些青葱,原本淡色無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了生機。

奶奶笑着,眼角皺紋如刀痕一般明顯。她端來了剛剛煮好的麪條,還有熱氣。

我問爸爸:“這面叫什麼?”他邊吃邊説:“這就是傳説中的羞山面!”我連忙品嚐,麪條十分順滑,口味與陽春麪差不多,樣子也差不多,可以説是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我又對爸爸説“這裏面沒有什麼讓人拍案叫絕之處啊!”爸爸看着我説:“外面的面鮮是因為放了很多味精,這可是一點味精都沒放!”這樣細相,還真是味道不錯,於是我一口氣吃完連湯都沒剩下,盤子像被我洗過似的。

這碗麪很真實,就像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一般。想到這兒,又牽起了我對正踩着的這塊地的情感,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忘本啊!這片土地,湖南,頓時變得那麼熟悉。

林清玄一口飲習西江水,我現在一碗食透思鄉愁啊!

後來,媽媽也學會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後,稱讚不絕於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覺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無窮。

又到了一個清明,我想起《詩經唐風》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麪湯,聞一下也行。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