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清明節記事作文四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記事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記事作文四篇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十字路口出現行人們開始為自己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説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牀我們帶着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爺爺的墳前。看着爺爺的墳頭,我想起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濕潤,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我強忍着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像一個個被霜打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裏,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2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總會記起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是它,帶着人們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是我們紀念祖輩,哀悼沉思的日子。

清明節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這個清明節便是一個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週二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但我的心中卻充滿了哀思。我們邁着沉重又有些悲傷的步伐向祖輩的墓前走去。

終於到了祖輩的墓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祖輩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他們的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長輩燒陰間的錢,爺爺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雖不迷信這些,但不知怎麼在這時也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這熊熊的火焰之中,我陷入了沉思。啊清明,有誰不會被這濃濃的思念之雨所感化,有誰不會思念自己已死去的祖祖輩輩。在這天,植物都是這麼鮮豔。只有你能寄託我的思念。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3

不知不覺間清明已到來。天,忽然放晴了。抬看清明的陽光,有些莫名的暖。這個城市,總讓人摸不清季節的來去。在想,今天,是否也應該牽掛着某些人?

記憶裏,有他,總有那株木棉,他似是那株木棉,守護着只屬於他的春天。

恍惚間,他已經離開我們十年有多。細想他留下的只剩下那副瘦弱的面容,若非看會從前的照片,還真難用散落的記憶碎片拼砌會他的輪廓。

很久沒想起他了,好似已習慣了他的不存在。每當看到他的照片,已覺得相中人不再是當年熟悉,親切的他了。往日的點滴漸漸泛起漣漪……他很嚴格,總是用這套準則來要求我,但他也很寵我,幾乎都順着我的心意。有時候他很固執,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大動干戈,但有時候他也很開明,別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他可以坦然面對。還記得他走的那天,我看到的是他剩下一個軀殼的身體被推進熊熊焰火時安詳的面容,那種旁人難以理解的寧靜,大概是我們人生終點站的專屬品吧?!

那都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現在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們的'愉悦,他無法分享,我們的悲傷,他無法分擔。只有一個被夕陽拉得長長的影子流連在我們身旁。

“那些山真美!”妹妹興奮地説。

我扭過頭看看,車窗外是一片葱葱郁郁的綠,頗讓人心曠神怡。重重疊疊的葉子似一道翡翠,為天空的盡頭鑲上了一道綠邊,幽深的山林似是呢喃着密語,讓人倍感窺意。

驀然,一樹木棉映入眼簾,殷紅的星星點點椏杈於偉岸的樹幹中。

“我們來看你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4

清明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坐火車和汽車來到了爸爸的家鄉——湖南的一個小山村。

車快到爸爸的家鄉時,我就從車窗由裏往外看,看到了爸爸家鄉的美麗景色,有山,有河,山青水秀,感覺真美,遠處還不停傳來布穀鳥的叫聲,我心裏頓時高興極了。車到了,我們一下車,爺爺、奶奶就滿臉笑容,非常熱情和激動地接待我們,奶奶摸着我的頭用當地口音笑着説:“八年沒見,羅煜都長這麼高了,長這麼大了,哈哈!”

我當時聽得半懂不懂,但心裏美滋滋的,我還是第一次來爸爸的家鄉,還是第一次看到從來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聽爸爸説,爺爺、奶奶只在我過1週歲生日的時候才到城裏來看過我,那時我根本不懂事,我現在來到這裏,感覺這裏就是我經常夢見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

第二天是清明,全家吃過早飯後,就要準備上山去掃墓了,一個家族的人都到齊了,我看到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兄弟和堂姐妹,我高興極了,堂兄弟和堂姐妹們先用當地口音和我交流,使我聽得半懂不懂,後來他們就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我交流了,聽到他們講的普通話,我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很親切,好笑的是他們講的普通話發音不準,聽起來挺生硬的,有的像繞口令一樣,有的像外國人講中國話一樣,挺好玩的,親切的是他們都很淳樸和友好,確實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