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的作文15篇[合集]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6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的作文15篇[合集]

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是為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是中國農曆24節氣之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它是中國人祭奠祖先的日子。

去年清明,大地籠罩在一片如煙如霧的細雨中,我看着連綿不斷的雨絲,覺得這樣的雨天留在家裏,中午吃個火鍋真的是太美妙了。可是父母卻打破了我這個夢想,決定仍按原計劃帶我回老家去給外婆掃墓。

清晨我們就出門,坐上火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媽媽的老家,媽媽小時候曾經在這裏渡過一段歡樂的童年時光。出了站,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流和擁擠的公交車,我心裏默默地祈禱:千萬不要坐公交車。我的祈禱果然靈驗了,我們坐上出租車,車子奔馳在寬廣平整的馬路上,很快就到了村裏。

休息了一會,我們就去了村裏的墳地,沿着一條清清的小溪,穿過一片油菜花地,就看到了一片墓地。一見到這片墓地,我愣了一下:這裏雖然有樹,但是不多,而且彷彿是為了映襯這裏的嚴肅,這些樹依然死氣沉沉,絲毫沒有春的生氣,然而這卻是這裏唯一的生命。四周靜悄悄的,連其他動物都沒有發現。這裏安靜得讓人感到恐怖,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着。這一切和外面的生機勃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去年秋季落下的枯葉一層層堆積在一條條錯綜複雜的壕溝裏,形成一個個“陷阱”。

我一不注意,踩在了落葉裏,腳立刻陷下去了,特別是在這種地方,那種感覺就像死人的手把你使勁地往下拽,我“啊”地發出了殺豬一般的叫聲,恐懼遍佈了全身。一個個墳頭被石碑護在身後,看着一塊又一塊石碑,我聯想到這世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無論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生前是成功還是平淡,他們都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再也回不來了,我的外婆也是這樣。在四年前的一天,她摔了一跤,就再也沒爬起來。想到這裏,心裏酸溜溜的,眼淚再也止不住地流下來。

爸爸媽媽拿出帶來的祭品在外婆的墳前擺好,將紙錢燒起來。火,把我們的思念寄走了;火,把我們的關心帶給了外婆。透過裊裊的青煙,我看到了外婆慈祥的面容,看到了外婆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看到了外婆帶着我在公園裏四處遊玩。正是外婆,陪我度過了歡樂童年。外婆,我想你了,願你在另一個世界過得舒心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3

窗外,陽光明媚;房間裏,依稀可以聽見筆落在粗糙的紙上發出的“沙沙聲”。驀地,那聲音停住了,只見書桌前的身影拿出了手表,想看看現在是幾時幾分,卻無意間瞥到了時間下方的日期——3月31日,心裏驀地一驚,原來春社已過,清明又將至……

“好茶,好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遠方悠悠飄來。於是,我陷入了回憶之中——老人,棗葉,茶。

黑色的棗樹,扭曲着身子。咋暖還寒的早春,顫顫的棗葉芽兒遮不住黑漆的`樹幹。

樹下,一個老人,如棗葉芽兒顫顫然。

失血的手如兩截瘦柴棒,在參差的棗樹刺裏遊弋,摘那一枚枚棗葉芽兒……

老人説:“那能當茶喝。”

是的,那能當茶喝。要不,您——60多歲的老人了,怎會在年年春天,去摘棗葉芽兒,

幹後,煮了,用老樹皮般粗糙的手端起,幸福地品咂:好茶!

顫顫的您去摘顫顫的棗葉芽兒。您摘您家院外的,也摘我爺爺家院外的。您只摘您家、爺爺家院外的棗葉芽兒。您住的,是一個寬房大院。

院裏,有雞、有豬、有小孩的哭聲,有大人的呵斥,有現代音響的高亢曼歌……絕對活生生的房院。

您説,您曾經是一個很好的農把式。我信

就現在,您把雞喂得很好,豬喂得很肥,把小孫子帶的很乖,把大院子打掃得很乾淨……

難得有空,忙裏偷閒急抿一口棗葉芽兒:好茶!

一次,我給爺爺説棗葉芽兒是好茶,他沉重的搖搖頭。於是我拿了一包爺爺的茶給您,您板起了本來就難看的面孔,把我帶到了爺爺跟前。爺爺輕輕摸了摸我的頭,把茶葉硬往你手裏推,您不要,爺爺生氣了,您才收下……您出了門之後,爺爺長長的歎息,像老鐮刀在我心裏割過……

我看你,你喝那些茶時,小口小口地抿着,你的面部呈現出絕對沒有過的幸福……之後,您仍摘着棗葉芽兒。

於是,我信了,那是好茶。

於是,我也幫你摘“茶”。

漸漸,您老得厲害了。

漸漸,您的咳嗽悠長起來了。

漸漸,院子裏少了你顫顫的身影……

終於,一天,您安靜下來,躺進了紅油漆棺材裏。

於是,嗩吶聲哀婉起來了。

於是,哭泣聲響亮起來了。

於是,紙鈔紛紛揚揚起來了,像秋天飄落的棗葉兒,一層又一層。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新的春風,吹走了二天來還滯留在鷺島上的梅雨天,明亮的陽光,照耀在英烈長眠的萬壽山上。

飲水思源祭先烈,繼往開來慰英魂。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我們五(2)中隊參加了在烈士陵園舉行的新隊員入隊儀式,並代表我校全體少先隊員為先烈掃墓、祭奠烈士的英靈。

晴好的天氣,讓來廈門烈士陵園祭拜的'人們徒增,人們絡繹不絕地走上紀念碑,獻上鮮花、緬懷先烈。紀念碑前擺滿了花圈,陵園的樹上掛着一朵朵潔白的小花。

我們莊嚴肅立在紀念碑前,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向烈士致敬、默哀,隨着“歌唱祖國”的音樂響起,緬懷先烈之心油然而生!武昌城頭的槍聲、盧溝橋前的炮火、董存瑞手託炸藥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喊着“為了新中國——前進!”······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先烈們,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前仆後繼、英勇奮鬥、不畏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才有了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發出的莊嚴豪邁的最強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先烈們的功德與天地長存,他們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我抬頭瞻仰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上刻着陳毅元帥的題詞:“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先烈們雄風不朽,英靈永存!

新隊員入隊儀式在“紅星照我去戰鬥”的音樂聲中結束,作為授巾隊員的其中一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心中默默地在告慰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的革命事業,後繼有人,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隊員一定會沿着先烈們的足跡前進,為完成先烈們未競的事業,努力奮鬥!讓先烈們的英靈安息。讓先烈們為之奮鬥的事業更加輝煌!

11點30分時,為先烈掃墓、祭奠英靈暨新隊員入隊儀式順利結束,我默默地走到紀念碑前,虔誠地獻上我帶來的一朵小白花,在這清明的春光裏,深切地緬懷英靈,祭奠先烈們那不朽的忠魂!在這清明的春風裏,我洗滌着自己的心靈,瞻仰崇高,不忘先烈壯舉,繼承先烈遺志,愛我中華、讓夢飛揚、圓我中國夢!

清明節的作文5

每年的清明佳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佳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佳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着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佳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佳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説,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佳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佳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佳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佳節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佳節的習俗和傳説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節的作文6

來到老家,看到那巍巍聳立的高山時,我不禁有些洋洋自得。因為如果不是我,這裏早被燒燬……

清明節即將來臨,老師告訴我們這幾天放假,讓我們回老家掃墓。掃墓?對於這個陌生的詞語,我異常興奮,於是興高采烈地聽老師説起了防火知識……

我日盼夜盼,終於盼到了清明節,我來到了老家的深山中。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真是料事如神,我們一行人頂着毛毛細雨來到了故人墳前。突然,大家都莫名其妙地哭了起來,並且又是燒香,又是燒紙錢,還擺上了貢品。只有我一個人在那偷偷的笑……忽然,我驚呆了,再也笑不出來了,燒紙錢引發的火很大,雖然下着小雨,可那火併未澆滅,反而越燒越大……

想着老師上課時説的話:“火是無情的,生命卻是有限的!在樹林裏掃墓,一定要十分留意到那些煙頭,那些點着了的紙錢,火苗……千萬別小看它們,不及時將它們撲滅,必定釀成火災……”我回頭望望爸爸、媽媽,可他們對於眼前的一切仍然無動於衷。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十分為難,看爸爸、媽媽這表情,假如我將火撲滅,肯定會招來他們的責罵。而不及時將火撲滅又……“咳、咳”一股刺鼻的黑煙將我從幻想中拉回了現實。我定睛一看,那火已經釀成了熊熊大火,火勢再不控制就來不及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搶過姐姐的`水桶,縱身一躍來到了小河邊,立馬裝滿水,向那團大火撲去,“撲通”,火總算澆滅了。望着這“傑作”,我暗暗得意。我原以為媽媽會誇獎我,可遭來的卻是一頓臭罵……我終於忍不住哭了,嚷嚷道:“你們知不知道,火是無情的,要時刻注意,別因為小火釀成大火而引發火災,這樣會帶來慘重的損失的!”聽完我的話後,大家似乎都明白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後來,再也沒大意過。

別小看一支小小的煙頭,一顆小火星,如果不及時撲滅,依然可以釀成大火災。火是無情的,生命是有限的。千萬別讓那小火苗釀成大火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直至今日我們也不得不驚歎於古人的神奇,他們在千年以前寫下的詩句於今竟仍適用。

每逢清明必下雨,這確實有點邪門,可等您搗騰一番找到傘後,雨停了,您就只得唾罵老天爺了,您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還有,就是當您問候完老天爺及其祖宗十八代後,千萬還把傘帶上,否則,當您搭不上車,惱羞成怒地決定步行或乘坐小型機動車回鄉時,突然在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天降暴雨…畢竟老天爺是不能指望的。

注意,就算您幸運地成功地擠上了車,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堵車也不是可以忽視的:就算您思鄉心切,在車上已是一覺醒來,伸伸懶腰,打打哈欠之時,睜開惺忪的睡眼,放眼所見卻是一片蔚然壯觀的車海且還在以龜速蠕動時,會作何感想?

有了以上所有的層層阻礙,使我用了先輩們長征的精神才得以成功返鄉。在去往祖墳的路上,我撿到了一種穀物,自以為無所不知,即雲:“此必稻米也。”遭農人笑,大怒,遂駁之,卻沒奈何,強舌而不能對矣。

鬧出以上笑話之後,我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遊玩興致頓時全無,準備燒點冥幣就閃人,可卻被拉住掃墓,原本不知道掃墓是什麼意思,後來才明白是給墓地除草、植樹。又鬧了一場笑話。冥幣已盡,陵園中燒完了冥幣的方鼎中湧起一陣青煙,剛剛還在喧鬧的人羣頓時陷入平靜,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地仰視那青煙,目光虔誠。要是讓那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們看到了,他們應該不會相信,也不可能相信這些鄉下人會如此心有靈犀、如此有組織、如此這般超越自然,不朽的`信仰。

雨下了起來,淅淅瀝瀝,打在每個人的頭上、肩上、腳上。居然沒有一個人離開,甚至沒有一個人講話。這些被人看成沒有文化的莊稼漢卻懂得知行合一,也許他們不懂得那些繁文縟節,卻敬畏萬物生靈。他們把成績優秀的我贊為“王秀才”羨慕之情溢於言表,但其實,卻是他們那純潔樸實的目光顛覆了我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

清明節的作文8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這裏,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情來到了這裏。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説自己的心聲。看望先人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裏還會有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沒有先人我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我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己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為先,只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擁有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的作文9

這是太姥過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天空飄着濛濛細雨,雨滴打濕了寬闊的馬路,也潤濕了我的心靈。此時,我看着窗外的雨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太姥。我在心底不停地呼喚着:“太姥,您過得還好嗎?”

也許,這樣的呼喚不能表達我對太姥的懷念。在我的記憶裏,太姥還是那樣的親切、慈祥。可是我和太姥被生與死的界限分隔在兩個遙不可及的世界。我曾經夢想自己坐着小船,和太姥相聚,我知道這只是一個美麗的泡影。太姥在天堂,我在人間,我們相隔的很遠很遠。在這個清明節裏,不知道太姥是否也在思念我呢?

記得有一次,頑皮的哥哥看見路邊有一條狗,他悄悄地來到太姥房間,猛地一下把正在打盹的太姥手裏的枴棍兒搶走了,太姥無助地喊道:“羽佳!羽佳!你小哥搶我的枴棍兒!”我連忙跑出去追哥哥,從不懂事的哥哥手裏奪回了枴棍兒還給了太姥,太姥的臉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得意地説:“還是我的`羽佳好!”而今,太姥記過離開了我們,我不願意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我真想和太姥永遠在一起。

從前,每到放學的時候,都是太姥牽着我的小手祖孫倆一路有説有笑地回家,太姥的手是那麼温暖,笑容是那樣慈祥。現在,看到家長們在校門口接孩子,我的心都要疼一下,那曾經是一幅多麼美好和諧的畫面啊!如今只會出現在夢中,我的淚水不由奪眶而出。太姥的離去在我心裏留下了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今天是清明節,我越發思念起太姥,那人傷口就越疼了,痛得我無法忍受,只好任淚水和窗外的雨滴一同落下。

假如上天能夠實現我的一個願望,我希望那個慈愛的太姥立刻回到我身邊,永不分離;如果這個願望太難實現,我也希望能再看一眼太姥,哪怕只有短暫的幾分鐘,我也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清明節,我惆悵萬分。天空下着牛毛細雨,那是太姥與我思念的淚。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祭祀的節日裏,我的心情如陰雨的天空一般壓抑,因為思念離去的親人。

清明的由來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傳説晉文公重耳在逃亡途中,整整一天沒吃東西餓的快昏了,他的手下介子推見狀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肉割下來,讓晉文公吃,而他自己卻因為流血過多死了。晉文公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便有了今天的清明節。

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會早起,來到山上。人們會將一些冥幣和紙疊成的物品燒掉,以此來寄託哀思。現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一年一季的清明節,是祭拜已故親人的日子,也是緬懷所有為我們幸福生活做出無私奉獻的烈士們的日子。

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包清明果,買祭祀品,準備去祭拜爺爺。午飯後,我們一家就上路了,一路上總是能夠見到很多跟我們一樣,拿着小鋤子,拎着一大包“人民幣”、“金元寶”,扛着“電視機”、“冰箱”之類的人們。這一行人,該是和我們一樣懷着對先祖的.敬意出發的吧。

在路上,爸爸媽媽講了很多關於我們祖輩的故事,説他們都是很勤勞,很善良的勞動人民。尤其是説到爺爺時,大家都很激動。因為爺爺生前總是忙忙碌碌,為我們這個家勞碌一生。

終於到爺爺的墳墓前了,周圍青山茶園,綠得新鮮,空氣中瀰漫着春天的花香,我想,爺爺在這裏也一定能夠住得舒心。在媽媽的指點下,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前,聽媽媽説,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爸爸點了一支煙插上,我照吩咐灑了些酒,媽媽則在墳墓前擺上新鮮的清明果、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開始祭拜。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所有長眠的親人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清明節的作文11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的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算是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説,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是呆不住的。

我又在想,在南山,爺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説:“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經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裏,極為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爺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可以説是愛,大約從記事起,爺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為,爺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思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爺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爺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説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着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為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1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連,後人便將寒食節併入清明節,而有關寒食節的“清廉傳説”也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內涵。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和寒食節息息相關。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禁煙節”“冷節”,日期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在這天,人們要禁煙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寒食節禁火食冷的習俗,源自於一個“割肉啖君”傳説。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一次流亡中餓暈了,始終跟隨他的忠臣介子推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烤熟後給他吃,令重耳很受感動。後來,重耳當上君主封賞羣臣卻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他才派人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看到重耳身旁盡是小人,便揹着老母躲進深山。為讓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燒山,然而直到最後介子推也沒下來。等火滅了,人們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倆抱着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柳樹樹洞裏還有一封寫給重耳的信,希望重耳親政清廉,體恤百姓。重耳十分悲痛,下令以後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以示紀念。

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這天去掃墓。

清明節的作文14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咱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

最近這些年,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手頭寬裕了,思想禁錮也打破了,這本來是好事,卻也有負面效應。在對喪事的處理上(權且叫做殯葬文化)就有表現,大有回潮倒退之勢。

城裏,有時在馬路上碰到送葬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有吹吹打打的樂隊,有抬着紙轎、紙馬、紙人的儀仗,有手舉招魂幡、身穿孝衣的親屬,緩緩有序,招搖而行。好像只有越辦越大,才表現出對已故長輩的尊重。

再有,就是每年的清明、寒食節、春節前、忌日,都要給故去的親人送“錢糧”,就是買了紙錢到各處去燒。入夜後,在一個路口就可能有好幾夥人,各自圍着向上竄動的火苗,大把大把地把紙錢續進去。先是冒出黑煙,然後是留下的灰燼被風吹得到處流竄,大大的污染了環境。

聽説鄉下就更厲害了,許多人故去後,已不火化,“通融”一下,就仍整體下葬,佔據一片黃土。

更有甚者,一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不僅活着要享盡富貴榮華,死後也要安逸、排場,一擲千金,大造墓地。

這就使我想起了那年去澳大利亞旅遊時,在墨爾本見到的墓地。咱們都知道,澳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比咱們豐富得多,但那裏每個墳墓規模都很小。而且有一種應該叫“紀念牆”的建築,上面密密地刻着故人的.名氏,在旁邊凸起的小台上插着小小的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懷念。難道他們簡樸紀念故人的理念不值得咱們學習嗎?

過去常講,咱們是唯物主義者,死去就是生命的消失,也是一種物質轉化,逝者是沒有物質享受的需求的,只要活着的人常思念他們的恩澤,學習他們的長處,就是最好的紀念,最大的慰籍。不知為什麼現在有些國人對此卻崇尚轟轟烈烈,熱衷大操大辦,攀比之風有增無減,這些不值得咱們反思嗎。

清明將至,咱們應該紀念,也需要思考,於是就有了我上面這些或許是多餘的,不該在此時講的話。

清明節的作文15

“佳節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對人和農作物都有重大的意義。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的獨特氣候使得萬物萌發、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温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眼之所見,到處是嫩綠色,一株株小草抖動着身上的露珠,在春風中挺立着小小的身軀。看起來似乎是軟弱的,卻是堅強的,使人對這些小生命產生敬佩之心。清明雖然有踏青的習俗,我卻真的下不了腳,畢竟誰都不忍心對可愛的小生命下手。放眼朝前望去,山坡上像是蒙上了一層淡青色的薄紗,宛如畫中仙境,世外桃源。雨下了起來,淅淅瀝瀝,如針、如絲、如羽毛。大地貪婪地吮吸着天空的乳汁,植物拼命地汲取土地裏的`養分,瘋狂的生長。清明,真是一個神奇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這首《清明》,無疑是清明節的最佳寫照。清明節是很嚴肅的節日。清明前後,天空也開始哭喪着臉,天地間一片朦朧,似乎是對每一位逝者的深切懷念。我邁着沉重的步子,迎着泥土味的春風向山上走去。風是刺骨的,使人直哆嗦,可泥土味卻是清香的,安撫每一個人的心靈。我們16個人的大家庭聚在一起,準備好爆竹、茱萸和紙錢,去祭祀先人。每到一個地方,我們的表情都很凝重。我們先整理墳頭的雜草,然後燒紙錢,再虔誠的跪拜先祖,最後放爆竹、用樹枝掃墓。向先祖問好,訴説自己的情況及心裏話,是我們在清明節少不了的環節。雖然我只是模仿着親人朋友的做法,但是這似乎就是對先人最大的尊重了。可是,這個本是神聖的節日經常會有一些不愉快,甚至威脅到了人們生命安全的事情發生。火災已經成為清明節的常客,在人們懷悼之餘,身邊的爆竹和燭火已經悄然的點燃了山林。當我們看到滿山都是一片狼藉的景象時,才明白文明掃墓的重要性,可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為了遠離這個“殺手”,我們掃完墓記得及時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確保它不會再次燃起。文明掃墓,關係你、我、他的生命。

上天在人們“欲斷魂”之時,不忘告訴人們“要堅強”,小草就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是我們的榜樣。清明這個神奇的節日對人和植物都有着非凡的意義。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