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優秀日記彙編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優秀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優秀日記彙編15篇

清明節優秀日記1

今天是清明節,大家去奶奶家祭祖——那些已經逝去的親人。但不同與往日的是,這個清明節晴空萬里,陽光明媚。

去奶奶家的路上,我趴在車玻璃窗上向外看——哈!人可真多呀!男女老少,抱花的,拎水果的,提冥幣的,都在往外趕,和大家一樣,去祭祖,掃墓呢!

來到奶奶家,就見院子後的油菜花開得正旺,綠油油的葉,金燦燦的花,在陽光下閃閃亮亮的。試着清明少了幾分清冷與落寞,多了幾分生機和明快。

清明節的習俗,大家是要拜一拜祖先。奶奶將桌上整齊地擺放好飯菜和碗筷。老爺爺和老奶奶的遺像立在燭台上,就好像他們還在世一樣,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可見對他們的敬。根據輩分,奶奶,爸爸,叔叔……最後是晚輩的我了!我雙手合十,朝遺像恭恭敬敬拜三拜。

儀式結束了,全家一起吃完午飯。爸爸和叔叔去墓地掃墓,而我,留在家中燒紙錢。將手中的一百元冥幣一張一張扔入瓷缸中,看着它們燒成灰。傳説,紙錢燒的越多,冥府的人錢越多呢!雖然只是傳説,卻成了我的動力,扔紙錢扔的更勤了更帶勁兒了,因為我希望他們在那活的更好!

這個節日真好!讓大家一家聚在一起緬懷先祖!

清明節優秀日記2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按習俗,今天我和大人去祭祖。

聽爺爺説:“北方的春天雖然很冷,但卻處處洋溢着一種生長的熱情;北方的春天雖然時常颳風,但依舊能看見隨風飄蕩的綠柳。

早上我坐在車裏,探出頭只見娉婷的柳條率先舞擺着婀娜的身姿,含煙吐翠,拂地搖風,宛若一展歌喉的飄飄仙子,衣袂臨風,長袖飄舉,將一攬春意和着曼妙的樂曲,學舞枝翻,呈粧葉展。

嬌爛燦漫的桃花美麗的灼熱。杏樹上得花每朵不一,有得多,有的少,有的展麗迎春,有的欲開欲合,有的更是才打苞蓇朵兒。摘下一朵細細觀察,竟然十分的嬌嫩,像剛出生的嬰兒的手,觸感非常好……它與美麗的蝴蝶爭豔賽春,微紅點點,萬枝丹彩,灼熱了融融春意,似一臉嬌羞,又似柔情萬種。

到了目的地,我一頭扎入大自然的懷抱,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輕鬆了許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美麗的花,飛舞的蝴蝶,青青的小草,綠綠的樹。無疑讓我陶醉我愛春天那種盪漾在春風中的温馨;我愛春天裏濱紛色彩衝擊視野的感覺。

今天我真是沒有白來,春天真是太好了。

清明節優秀日記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革命先烈,我們學校今天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為了今天掃墓,昨晚我還特意讓媽媽教我做了兩朵小白花呢。聽媽媽説她們小時候掃墓用的花可都是她們親手做的,我想我也得自已親自動手才能顯得更真誠些。

吃過飯我們準備出發了,老師給我們分好小組,每個小組配一個小組長協助老師管紀律。我們一組共有七個人,我是組長。分好組,我們就出發了,一路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今天天氣情好,所以來到烈士陵園掃墓的人也特別多,不光是我們學校,還有其他學校的,也有好多成人也來紀念革命先烈。

大家排好隊,按順序在紀念碑前鞠躬、獻花,寄託對革命英雄們的崇敬和哀思!

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同學們在英雄紀念碑前宣誓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生活在無戰爭的時代,為此我們應該慶幸,也更應該感謝與懷念帶給我們這一切的烈士們。

清明節優秀日記4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説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裏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與冥幣,然後捧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裏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我的臉,我們往裏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説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我終於知道怎麼燒紙了,通過這次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節優秀日記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又到清明節,淚珠滾滾如雨下,心中不禁升起絲絲的涼意。

每到清明節,我就會跟隨家人去追憶那逝去的親人,每每當我們來到他們的墳前,總會帶上他們最愛吃的食物,雞鴨魚肉樣樣齊全,我小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玩,有吃的,還有綿綿的細雨陪我玩耍,而且還很是快樂,直到我長大了,上了三年級,才稍稍領悟到了一些我從未想過的事。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的心也跟着壓抑的氛圍緊張了起來,在太爺爺的墳前,我沒有哭,而是靜靜的佇立在他的墳前,一言不語。直到家人把香點着,把酒灑在墳前,磕了幾個頭之後,我才回過神來,也連忙給太爺爺磕頭。

清明節,清明節,總是會下雨的,今年也不例外。

傍晚時分,我們回家了,一滴兩滴的雨從天上落下,打在屋檐上,衣服上,更打在我們憂傷的心裏。這雨,應該是春雨吧!我從小就很喜歡春雨的,每次見到雨,總會在雨中奔跑,歡笑,而這一次,我沒有,而是靜靜的站在雨中,任它怎的擊打,我都默默無語,因為,我想我的太爺爺了。

雨還在下着,小草接受了春雨的洗禮,也悄悄從鬆軟的土地裏鑽出來;大樹接受了春雨的洗禮,枯枝長出嫩嫩的小綠芽;行人接受的春雨的洗禮,滴滴熱淚紛紛落;大地接受了春雨的洗禮,小溪歡快東向流;我們接受裏春雨的洗禮,世人天上笑開顏。

清明憶!

清明節優秀日記6

今天是清明節,我的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回到了鄉下,來到了外公家裏。屋後有密密麻麻的竹子,還有鑽出地面的筍芽兒,河邊有許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鴨腳板、野木耳、水蕨子……特別是院子門口有幾株引人注目的茶花樹和桃樹,茶花樹開滿了大紅的茶花,桃樹開滿了粉紅的桃花。我和哥哥好奇的數了一下,發現茶花有6片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片花瓣,51根花蕊。多數幾朵花,數量就不一樣。

到了下午,我和外公、舅舅、我的媽媽、哥哥、弟弟一起去茅園山給姥姥掃墓。到了姥姥的墓前,外公用山刀砍了一棵小樹,插在姥姥的墳墓上,把掛山錢掛在小樹上,然後點燃蠟燭、鞭炮,最後我們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了三下,就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我的媽媽:“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我的媽媽跟我説:“清明節給已故的親人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是紀念先祖、緬懷親人及行孝的具體表現。無論是活着的還是已經去世的,我們都應該尊重,愛戴,心中常懷感恩之心。”

聽了我的媽媽的話,我明白了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優秀日記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媽媽爺爺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我奶奶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裏也沒有任何跟我奶奶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 ,我見過我奶奶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説:“實話説吧,她對你可好啦,你犯錯了,她一直袒護你……”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我奶奶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我奶奶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優秀日記8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説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了?

當真葬得了、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清明節優秀日記9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我的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我的.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我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節優秀日記10

常聽爺爺奶奶講,無錫有座很著名的古橋,叫“清明橋”。在國慶xx週年放假期間,媽媽説要帶我去看看,還要幫我拍一組清明橋背景的照片,我可高興了。我換上大紅旗袍,帶着小紅紙傘來到古運河邊,清明橋旁。媽媽説,無錫是京杭大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從有運河開始,無錫先民就傍河而居,清清的水,兩岸小橋流水,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水鄉文化。媽媽説從小在這一帶長大,常在清明橋玩耍,現在來到這裏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如今的清明橋經過修復,向我們呈現着她它的清麗動人丰姿。

她橫跨在運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全橋用花崗石構築,橋欄上沒有雕飾,每側立兩個望柱,顯得十分古樸。整座橋造型勻稱,穩固雄偉,是無錫古運河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最吸引中外遊客的地方。媽媽幫我橫拍,豎拍,指點着我擺各種姿勢,她新買了台新相機,總以為自己是個攝影家呢。開始我對着遊人,總感覺裝腔作勢不自在,後來就越拍越自然了。遠處開來一艘古船,穿過大拱橋,徐徐向清明橋開來。媽媽又幫我搶拍了幾張。我們來到橋下石板路上,我突然發現地上刻着字,媽媽説那是無錫話。例如“一踏刮子”意思是“全部”,“上腔”意思是“教訓人”——真有意思啊!通過遊玩,我感受到家鄉人文風景的魅力,使我感受到:我愛家鄉的清明橋和無錫話。

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把家鄉無錫建設得更美麗!

清明節優秀日記11

又是清明節,一大早,伯父便開車來接我和爸爸去農村老有給奶奶和祖先們掃墓。一路上,春寒寥峭,車窗外下着牛毛般的細雨,大地瀰漫着一層濛濛的霧氣。遠遠望去,田野的油菜花金黃金黃,還不時掠過一束束桃花,但我卻無心欣賞,心中飄蕩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我們來到我們李氏家族的墳山,這裏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先人們都在這小山坡上安靜地長眠。爸爸和伯母從車上拿出一捆花花綠綠的紙花和紙錢,伯父也拿出一大捆,一大捆的炮竹,我首先來到奶奶的墳前點上了三支香,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淚水也在眼框裏打轉;爸爸把紙花小心翼翼地掛在竹杆上,然後深深地插在墳堆上,風兒吹過紙花隨風擺動,好像在為奶奶跳着一支悲傷的舞,突然伯父點燃爆竹,震耳欲聾。這聲音打破山野的寧靜,把我從沉思中驚醒。接着,又是一陣噼噼啦啦聲,煙霧瀰漫,火焰熊熊,整個墳場熱鬧起來了,只見每家每户都在各自的祖墳上,扎紙花,燒紙錢。他們都以這種特殊的方法寄託着對祖先的一顆感恩的心。

掃完墓,我們踏泥濘的小路往回走,一路上,我彷彿看到了奶奶那燦爛的笑容,還撫摸着我的頭,説:“我的乖孫子,只要你認真學習,鍛鍊好身體,我也就放心了。”奶奶喲!我的好奶奶。

清明節優秀日記12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去我奶奶家祭祖——那些已經逝去的親人。但不同與往日的是,這個清明節晴空萬里,陽光明媚。

去我奶奶家的路上,我趴在車玻璃窗上向外看——哈!人可真多呀!男女老少,抱花的,拎水果的,提冥幣的,都在往外趕,和我們一樣,去祭祖,掃墓呢!

來到我奶奶家,就見院子後的油菜花開得正旺,綠油油的葉,金燦燦的花,在陽光下閃閃亮亮的。試着清明少了幾分清冷與落寞,多了幾分生機和明快。

清明節的習俗,我們是要拜一拜祖先。我奶奶將桌上整齊地擺放好飯菜和碗筷。老爺爺和老我奶奶的遺像立在燭台上,就好像他們還在世一樣,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可見對他們的敬。根據輩分,我奶奶,爸爸,叔叔……最後是晚輩的我了!我雙手合十,朝遺像恭恭敬敬拜三拜。

儀式結束了,全家一起吃完午飯。爸爸和叔叔去墓地掃墓,而我,留在家中燒紙錢。將手中的一百元冥幣一張一張扔入瓷缸中,看着它們燒成灰。傳説,紙錢燒的越多,冥府的人錢越多呢!雖然只是傳説,卻成了我的動力,扔紙錢扔的更勤了更帶勁兒了,因為我希望他們在那活的更好!

這個節日真好!讓我們一家聚在一起緬懷先祖!

清明節優秀日記13

今天清晨起牀的時候感覺心中一片悲痛。我習慣性地翻了翻日曆,發現今天已經是4月4日清明節,看到“清明節”的三個字眼,我的心情不由得一下子沉重、嚴肅起來,因為清明節就要去掃墓,而掃墓就是對死去親人的一種祝福和懷念……

我們捧着鮮花,拿着祭品來到太公墓前拜祭。“太公”這個名詞在我的腦海裏一轉,就想起太公生前的事:他牽着我的小手去看海,看船兒漸漸駛向遠方;來到馬路旁,看川流不息的車輛;帶我去河邊,看魚兒游來游去。那時我還小,記不起來他的樣子。只是聽父親説,他又高又強壯,皮膚烏黑烏黑的。看到那張陳舊的全家福,他正微笑着看着我。哦,從觀察“太公”的神態和動作,我才回憶起他原來是一個盲人。他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我從他的表情中可看出他的喜悦之情,還讓我回想起我們一起的快樂時光是……

在太公在世時,他總帶我去園子摘黃皮,在茂密的樹蔭下,他拿出梯子,按照他的記憶爬上去,然後在黃皮樹上反覆摸,一摸到黃皮,就照着果實摸上莖,用剪刀剪下一串,爬了下來,先放一顆到我的嘴裏,那味道酸酸甜甜的……一想到這,眼淚就禁不住落下,我就將手中捧的鮮花放到墓前,雙手合併,祈求他在另一個地方快樂……

掃墓是對死去的親人的懷念與祝福,4月4日,一個紀念死去的親人的日子。這時,應該捧上鮮花、帶上祭品去為死去的親人送去真摯的祝福與濃濃的懷念之情。

清明節優秀日記14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鐘,我的班級老師通知我們到操場集合。我們是一個班一個班走的,我班排在第二,王首政扛着紅旗走在前面,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在他後面慢慢朝前走。

我們懷着莊嚴的心情,一步步走向烈士陵園。在那裏,我們將見到各位烈士的墓碑,將參觀到他們的英雄事蹟……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墓碑前早已擺了很多的花圈,上面寫着對烈士的讚美詞句,我們也要為烈士敬獻花圈,以表示我們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在戰役廳前我們做了六個項目的活動,其中有兩項是最值得紀念的,那就是敬獻花圈和向烈士們三鞠躬。

獻花圈時,我站在那裏,看着花圈靜靜地擺放到台階上,敬愛的烈士們,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的我的班級老師和同學都來看你們來了!

對着花圈三鞠躬,心情無比沉重。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多麼偉大啊!

隨後,我們來到英烈廳。英烈廳是一些關於烈士們的介紹,讓我們更多的瞭解了這些烈士們的英雄事蹟。

參觀完英烈廳,我的班級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英雄們墓碑前。我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雞蛋放在碑前,來祭奠犧牲的烈士們。

而後我們又分別參觀了支前廳和戰役廳。戰役廳也是一個資料廳,在這裏我們大飽眼福,更加仔細地瞭解那些烈士們。

九點二十,我們在戰役廳前集合,按照原來的順序返回學校。我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優秀日記15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我的媽媽跟我説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我的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我的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裏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後捧着那一大堆東西,我的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我的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裏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着我的臉,我們往裏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我的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我的媽媽只是説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我終於知道怎麼燒紙了,通過這次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Tags:清明節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