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清明節日記模板集合五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36W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日記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清明節日記模板集合五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了,每年清明節老媽都會領着我去給太爺爺上墳,今年也不例外。

今天天氣很好,所以老媽決定帶着我去給太爺爺掃墓。早上吃過飯,我們便開車出發了,不一會,我們便來到漢山明珠陵園,雖然還是早上,但是這裏早已是人山人海了,人們手捧着鮮花,還拿着香和蠟,來到自己親人的墓前,獻上鮮花,點上香和蠟,有的跪在墓前磕幾個頭,有的還站在墓前傷心落淚。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墓前,獻上鮮花,老媽還在墓碑前放了一些好吃的,我問老媽:“太爺爺會來吃嗎?”老媽説:“當然不會,他們已經不在了,什麼都不知道了,這只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人一種思念方式。”

老媽還説:“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誰都不能忘了在今天給死去的親人掃墓。”我把老媽的話牢牢記在心裏。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去外婆那兒拜山。媽媽告訴我聽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間還有個故事: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

有一次,重耳累得不行,走不路,跟隨他的介子椎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後來,重耳回到晉國,作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然後封賞所有跟隨他的隨從,卻忘介子椎。一位大臣提到他後,重耳突然想起介子椎為他充飢一事,便親自去找他。誰知他寧死也不從山上的屋子裏出來。為讓介子椎出來,他下令放火燒山,這樣,介子椎一定會帶他的母親下來的。等重耳上山去看介子椎時,他和母親已經死在一棵柳樹旁邊。重耳為紀念介子椎,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涼的食品。

來到目的地,已經是人山人海。我們走到媽媽的祖母的墳墓前拜祭她。我很傷心,因為三年級的時後,媽媽的祖母悄然離開我……媽媽的祖母的去世,是我這兩年的痛苦。我和媽媽的祖母感情很深,她很愛我。我不願想意講太多我和她回憶,因為我知道回憶往往只會讓我陷入無限的懷念,只會讓我沉浸在漫長的痛苦之中。我太想念她,我一定會永遠深愛着我媽媽的祖母!

拜祭完媽媽的祖母,我們回家。我回頭望着媽媽的外祖母,不禁傷地哭……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想起杜牧的這首《清明》,就讓八不由地想到了清明時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我們班要代表校園去參加掃墓儀式。

到了中午,我們去了校園,校園老師、領導帶着我們去公園掃墓,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去了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到處是蒼松翠柏,烈士碑前已經放滿了各個校園獻上的各式各樣的花圈,我們也代表校園獻上了一個大花圈,代表們上去講了話,在這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我們默哀了三分鐘,向烈士致敬。之後,我們又參觀了烈士的`墓碑,上面刻滿了烈士們的名字和犧牲時的歲數。其中大多數是二三十歲的,最小的只有十六歲,看着墓碑上先烈們的名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的八路軍將士們衝鋒陷陣,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忍飢挨餓、風餐露宿,不少人在長征途中犧牲;在解放戰爭中,地下工作的同志們被敵人發現身份,受到嚴刑拷打,可他們仍然堅守黨的祕密,最後英勇就義,壯烈犧牲……

此時此刻,我心中充滿了感動,是這些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啊,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我為你們自豪。雖然紀念碑上只是刻着你們的名字,但你們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心中。

清明節日記 篇4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着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説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裏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麼大一鍋,我們怎麼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説:“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後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櫃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麪糰,拿起趕麪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來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來只知道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麼包出來的。看着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麪皮裏包點菜,再把麪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於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説:“老外婆我跟您一起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説,只見老外婆手裏拿着一張麪皮兒,輕鬆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麪皮上兩手一合然後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麪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麪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麼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裏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頭皮包!老外婆好像看到了我的心思説:“茜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裏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鑽進去。總結經驗,自己就特別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後,我學着老外婆的樣子,拿一塊麪皮放在手心裏,從菜盆裏打一小匙菜放在麪皮上,然後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麪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遊”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

清明節日記 篇5

初春時節的細雨,伴隨着清明節靜靜地下着。天空低沉着,走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心裏是無盡的悲傷。伴着林裏的鳥叫,本是清麗的風景卻給自己又增添了一份惆悵。這個清明,註定了我的憂傷。

祖母走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屋裏仍是有那股如往年一般的清香,春風依舊,可卻已物是人非。老屋現在已經不住了,到處都堆滿了垃圾。望着望着,眼淚就下來了。還記得在這裏,我們孩子的歡笑聲還在,地方雖然小又簡陋,但是卻有股野趣。在大大的房子裏,反而如在城市裏般,還少了城裏的熱鬧。記得年年我們幾個孩子總是坐在電視機前,等着祖母給我們搬來椅子,大家坐在前面吃着清明饃饃,在山上掃墓時,放着鞭炮,孩子們喜歡裝着害怕,一個個搶着往祖母懷裏鑽。

今年大家格外的沉默,一個個不吵也不鬧,安靜地走到祖母的墓前,一個個都閉着眼睛,跟祖母講着自己心裏的話。總是覺得祖母還在,還在聲聲念念着叫我不要挑食,叫我吃飯,那些時候還是浮在眼前,走不開。可人已經走了…只是希望祖母在天上,不會再受病痛的折磨了。鞭炮放響,心裏的痛一陣陣襲來,這個清明過得好悲傷,每次夢迴,夢見祖母,淚浸濕了枕頭。

鄉村裏的清新撲面而來。村裏的人過來看了一眼,幫忙墊了黃紙道:“走都走了,還是別太傷心了。”抬頭,望着天空,讓眼淚回到眼眶中,靜下心來,好好體會這鄉村景色。

草沾濕了身體,樹木從頭到尾透着一股蒼老又是一種新生。天空其實還是明亮的,純淨的沒有一絲雜質。純藍的感覺突然有股明媚。或許,我們該好好地去觀看世界,好好珍惜站在這裏的一分一秒。

請讓這股憂傷,隨着清明的過去隨風消逝吧。

朦朧中,似乎有種“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覺。祖母,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