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介紹

欄目: 七夕節 / 發佈於: / 人氣:2.16W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介紹

牛郎織女傳説與楚文化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説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彼織女,終日七襄……?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説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説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遊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

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遊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註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

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羣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澱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藴,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説的重要條件之一。

南陽漢畫像石與星宿

牛郎織女傳説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

牛郎織女的傳説源於楚,到了漢代,伴隨着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説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是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

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併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在這裏還誕生了一代天文學宗師張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又出現了大量表現幽遠深邃太空的漢畫像石,其中的“牛郎織女星座”,形象生動地把星宿與傳説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織女傳説起源於南陽的有力證據之一。

南陽絲綢與織女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 《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

牛郎織女傳説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説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着淵源的關係。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係。

Tags:七夕節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