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錦集[4篇]

欄目: 元宵節 / 發佈於: / 人氣:5.39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4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錦集[4篇]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元宵節,我興奮極了,與同學約好晚上一起到勝利小區看那五顏六色的花燈與那漫天飛舞的煙花。

7點鐘過後,我與同學陳泳伶一起向勝利小區走去,一路上,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寶寶”不停地向我眨巴着它的小眼睛,可愛極了!圓盤似的“月亮姐姐”散發出絢麗的光芒,好像在説:“你看啊,我多漂亮啊!”就連那年邁的“風婆婆”都也出來陪我們共度這個美麗的夜晚,我們隨着馬路走到了勝利小區,哇!花燈下人流如潮,瞧,許許多多五彩繽紛的花燈高高掛在樹上,它們形態各異,有粉紅的五角星,有力大無比的公牛,還有古靈精怪的小動物……這些物品栩栩如生,在燈光的照耀下,它們顯得更加惟妙惟肖。“啪,啪,啪”我們隨着聲音的發源地看去,“啊,真漂亮啊!”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説。原來在一棟房屋上的天空那,正放着漂亮的煙花,紅的、黃的、藍的、紫的.……奼紫嫣紅,五彩繽紛!我們就這樣興高采烈地觀看這漂亮的花燈與美麗的煙花。

花燈展結束後,我們就開開心心的回家了。這時,已經夜深人靜了,“風婆婆”也已回家了,抬頭一看,“星星寶寶”們正在安靜地聆聽“月亮姐姐”講故事呢!令我最快樂的一天——元宵節這天。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篇2

今天是元宵節。我急急忙忙吃過晚飯,便拉着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燈會。

只見大街上燈火輝煌,火樹銀花,人山人海。人們扶老攜幼,三五成羣,興致勃勃地觀賞着兩旁的各式各樣的彩燈。

這兒,一位老奶奶拖着個小孫孫,佇立在一盞天鵝燈前,天鵝紅色的冠子在潔白的羽毛映襯下格外顯得醒目,它伸着脖子,張開翅膀,好像準備展翅飛翔。老奶奶那張佈滿了皺紋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似乎在説:這麼大年紀了,還是第一次見到。小孫孫不住地拍着小手,高興地嚷道:“奶奶,快看!天鵝!天鵝。”

那兒,五六個小朋友手拉手,在人羣中鑽進鑽出,高興地指着這盞燈説説笑笑,指着那盞燈連聲喊道:“哇!好漂亮!好漂亮!”。一盞吉祥燈旁,以經被照相的人圍得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才擠到十二生肖燈旁,我直看過去正好是我的生宵“蛇”,我連忙叫爸爸幫我照幾張相片,定格下我燦爛純真的笑容。一會兒,我們又到了蓮花燈前,哇!真美啊!鮮豔欲滴的花瓣,鵝黃色的.花蕊把整個蓮花燈顯得瑰麗無比。爸爸請觀燈的朋友幫我們照了一張全家福。

不知不覺中,我們一家人已經在街道上觀燈漫步了一個多小時,大家都是説説笑笑,井然有序地遊玩觀看,今年我們縣城的燈多,人更多。燈美,人們的心更美。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篇3

傳説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還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張燈結綵、

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等,其中的猜燈謎是我最喜歡。“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過了。

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篇4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並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也稱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漢族民間流傳着。

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湯圓,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人們是多麼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

湯圓又叫湯糰、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元宵)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説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裏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裏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