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元宵節,日漸朦朧的兒時記憶散文

欄目: 元宵節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一整天,朋友圈被各種元宵或湯圓霸屏。而我,看着滿屏的元宵湯圓、祝福和歡喜,未道隻言片語。

元宵節,日漸朦朧的兒時記憶散文

又是一個沒有元宵的元宵節,有的只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無盡鄉愁。

我想起兒時家鄉的元宵節。

媽媽大早上的起來,和麪為一家人煮一大鍋子的湯圓子。因為早上吃甜甜的湯圓子是家鄉的傳統習俗,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湯圓(圖片來源於網絡)

兒時,媽媽做的湯圓子是素的,盛幾個放在碗裏,撒上白砂糖,放入口中,香噴噴的,熱呼呼的,甜蜜蜜的,軟綿綿的,那香那熱那甜那綿,從口中到心裏。

十四歲的我便開始了外出求學的路,已經記不太清楚最後一次吃媽媽做的`湯圓子具體是在何時了。可是每逢元宵,就開始想念,想念湯圓子,想念媽媽的味道,想念那日漸朦朧的兒時時光。

兒時,家裏條件不好,做一次湯圓可謂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到和麪之前得經歷淘米-浸米-磨米-除水四道工序。所以為了正月十五吃上湯圓子,正月初十就得開始準備了。根據自家的口感喜好,糯米中加入適量的粳米,洗淨之後用水浸泡上。泡上兩天兩夜,硬硬的米變得稍微用手一捏就碎,就準備磨米了。磨米用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磨盤,又笨又重。拽着把手,一圈一圈又一圈,潤濕的米粒兒就變成米白色的瓊漿玉液從磨盤四周緩緩而下。磨完米,在米漿上鋪上一塊乾淨的白棉布,放上木灰子(木柴燃燒後的灰燼)或煤灰子(蜂窩煤燃燒後的灰燼)將多餘的水分去除。至此糯米終於完成了到糯米麪兒的蜕變。

記憶中兒時的元宵節,它是忙碌的一天。媽媽忙着做,我們忙着吃。做完湯圓子還會剩下許多的糯米粉子,要趁着它們還沒幹巴的時候,當天把它們處理掉。媽媽會把它們做成“油貨”(裹了黑片糖糖漿的油炸湯圓)、糖油粑粑(裹了糖漿的油煎糯米餅子)、還有蒿子粑粑(加入了艾蒿的油煎糯米餅子)。兒時,不像現在這樣物質豐富,能吃上這些,就是元宵節裏最大的滿足了。

而現在,即便是漂泊異國他鄉 ,也可以簡簡單單地過上有湯圓子的元宵節,可是卻越來越懶得花心思準備了。

去年元宵節,剛過完30歲生日,想起近10年沒吃過湯圓了,一時興起,此生第一次獨自一人做起了湯圓。買來了幹糯米粉和黑芝麻膏,打算做芝麻餡兒的湯圓。無奈買來的芝麻膏流動性太強,沒法包上,隨性改做成巧克力餡兒的,當然還有素湯圓了。和麪-滾圓-入鍋-擺盤-拍照-開吃-髮圈,整個儀式下來,卻少了些許兒時的滿足感,多了不少的疲憊。所以今年元宵趕上上班日,就啥儀式也沒有了。

寫此篇文章的時候,由於對於兒時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忘了“浸米”到底需要幾天,就發微信向媽媽求證。我短短的一句問話,引來媽媽好幾條的語音回覆,詳盡地告訴我該如何做湯圓。

我想,人性本惰,我們有耐心的年復一年都做同一件事兒的時候,一定是因為心中有足夠多的愛。

我沒有問過媽媽是否愛吃糯米,但是我知道,從前期的各項準備到元宵節一整天的忙碌,不厭其煩不辭勞苦,一定是因為很愛很愛我們姐弟三個。因為這份平凡而又深沉的母愛,所以,即便曾經生活清苦,至少在特殊的節日裏,我們能飽嘗甘甜,感受到一份滿足,還有對美好未來的一份期待。

兒時記憶日漸朦朧,母愛卻在心中卻越刻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