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元宵節為什麼要送燈 元宵為什麼送燈

欄目: 元宵節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元宵節

元宵節為什麼要送燈 元宵為什麼送燈

元宵節送燈是為了弘揚孝道。元宵節也叫燈節,在古代的時候,每到這天人們就會給逝世的親人送燈,讓逝者感受到親人的問候,而且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會很早就吃團圓飯,也有説法是這是為了早點送燈。

因為“燈”與“丁”諧音,這是祝願這對夫妻能夠早日添丁的意思。元宵節孃家人會送燈給新嫁人的女兒,或者親友送燈給新婚未育的夫婦,這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俗。

元宵節點燈的習俗由來已久,點燈對於古人來説是具有驅除黑暗,帶來安全與温暖的意義,所以燈所代表的意思都是光明美好的。從漢文帝時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點燈的習俗,原本是一個禮佛的習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慶祝習慣。歷經了多個朝代,這一風俗更加盛大繁榮。在唐宋時期,元宵節觀燈,就已經是火樹銀花,人間猶如星海的景象。

元宵節是新年的延續,大家在這一天進行新春的最後一場狂歡,大家觀燈有娛樂慶祝的意思,也有期盼來年更順利更富足的意思。“燈”與“丁”諧音,丁是人口的意思,所以很多地方就形成了送燈的習俗。

在女子出嫁的第一個元宵節,女子母親家要送花燈給女兒和女婿,一般是一對大宮燈,如果這個時候女兒正懷孕,就送小燈籠兩對。宮燈是希望夫妻兩人能夠吉星高照,小燈籠是寓意女兒可以孕期平安,順利生下孩子。一般親友也可以送給新婚未育的夫妻,寓意也是希望這對夫妻儘快添丁。

元宵節送燈的忌諱和講究

元宵節這天給過世的老人送燈時,到熟人只能點頭示意,不能説話,以示祭奠先人和逝者的嚴肅、心情的沉重。到墳前點燈時不能借火,因為人們認為借火點燈意味着自家的日子過不起來,日子不紅火。給祖墳送燈使用蠟燭的必須是紅色或黃綠色的蠟燭,忌諱點白色蠟燭。因為白色蠟燭叫“大白杆”,忌點白色蠟燭是為了避免下輩子有“光棍”(即男孩子娶不上媳婦)之災。

墳前一般送金銀燈,讓祖宗在陰間金銀常有、榮華富貴。將墳前金銀燈放好後,用事先帶好的油拌穀糠,將祖墳圍成四方形,西南角留一缺口為門,在門口放一盞鐵燈。這時,在上風口將油穀糠點燃,立時形成一條火龍,俗稱火龍燈,意為祖墳有龍圍繞、守護,風水好,吉利。最後將門口的鐵燈點燃,為祖宗靈魂上西天大路照路。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舞龍燈,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敍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掛花燈:傳説此習俗源於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説,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隻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後家家户户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户户都掛花燈。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