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週記中秋節模板錦集七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6.64K

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週記了。我們該怎麼寫週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週記中秋節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週記中秋節模板錦集七篇

週記中秋節 篇1

中秋節那天,我們起了個大早。爸爸在我和媽媽還睡眼惺忪的時候,就興沖沖地拎着一盒大月餅,坐在車上催促我們。這或許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爸爸歸心似箭吧!

為了感受秋天美景,我們專程繞道從山路走。我滿心歡喜:哈哈,多像郊遊呀!很快的,車子輾轉於各彎道口,秋風吹拂臉頰,幾分愜意油然而生,我忍不住哼起《山路十八彎》這首歌:“這裏的山路十八彎,這裏的水路九連環……”

忽然,我們看到路邊有個紅彤彤的野果,掛在一根藤上,像極了草莓,便下車採摘。看來,秋天果子成熟。原先冷清的山路,今天不時可以遇到停在路旁的小汽車和摩托車;原先雜草叢生的墓地,已被人們清掃得乾乾淨淨,像才修建過似的。有的人拎着祭品往山上走,有的人正圍着墳墓祭拜故去的親人。

到了老家,門口車滿為患,大家早已比我們先到,奶奶正和兒女促膝長談呢!我們也坐下和大家打着招呼,不一會兒,午飯便開始了,吃的是爸爸最愛的特色小吃——泥鰍粉幹。

午飯過後,我們要祭祖了。擺好了祭品,奶奶先準備六個紅酒杯:三杯茶,三杯酒。接着,上了三柱香,只見那香上用金粉刻畫着一龍一鳳,煞是精美。

然後是燒紙錢,燒了好多好多。我不解地問:“奶奶,為什麼要燒這麼多呀?”奶奶虔誠地望着盛紙錢灰的大鍋,答:“種豆得豆嘛,燒了多少,就會賺多少,甚至更多!”我聽了,還有些半信半疑。這時,一陣大風颳來,把紙錢灰颳得漫天飛舞。我略帶嗔怪地説:“這個時候,刮什麼風呀?”“颳風呀,是説明祖先來過了,吃過東西啦!”奶奶答道。我高興之餘,不免心悸,把滿身的煙灰撲沒了,躲進房間,坐在爺爺的搖搖椅上看電視。

祭祀結束,大人們都聚在廚房裏準備豐盛的晚餐,忙忙碌碌地演奏起鍋碗瓢盆交響曲。今天的晚飯時間,便來得越發早了,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兩米寬的圓桌旁,其樂融融地邊吃邊聊。我喝了一口椰子汁,有些神經質地叫起來:“啊!真冰爽!”

吃罷晚飯,我們邊吃柚子,邊看中秋晚會,演出的人站在雨中,依然忘情地表演着節目,我不禁感歎:“為了給千家萬户帶去歡樂,歌手們的貢獻可真大!”老家陰天,雖説沒雨,但是無月可賞,不免遺憾。

這就是我們的中秋節,一個傳統的中秋節。

週記中秋節 篇2

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我們的傳統節日了,例如:“春節、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都有它的`來歷,也有它獨特的意義,包含了我們中華民族期盼、懷念、團圓等好多好多的情感,有時候我不禁感歎,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炫麗多姿。

在這些節日裏,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這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一家人要聚在一起賞月,還有吃月餅,我最喜歡吃月餅,各種各樣的餡兒,吃在嘴裏的感覺真是一種享受啊!

今年的中秋節最令我難忘,媽媽竟然説要跟我一起做月餅,把我開心的合不攏嘴,媽媽準備了麪粉、酥油,炒了紅豆沙,還有核桃、芝麻、瓜子仁、糖等好多的食材,看來媽媽早有準備。

忽然,我看見了一個平底鍋一樣造型的東西,裏面還有字呢,我問:“這是幹嘛的啊?”媽媽説:“一會兒你就知道了”。只見媽媽活好面,在麪餅上抹上酥油,擀成餅皮,然後把餅皮放在那個平底鍋一樣的東西里面,再用手按壓一下,然後又放進去一個圓圓的豆沙泥,再用一塊餅皮蓋着,使勁壓啊壓,只見媽媽“砰”的一扣,哇!月餅出來了,原來那是個模具啊,月餅上面還印出了“團圓”兩個字呢。好神奇!“我要試!我要試”,我迫不及待地喊道,媽媽給了我一團面,讓我從第一步開始,我一手拿面,另一隻手蘸一點酥油,均勻的抹在麪糰上,麪糰光滑的就快拿不穩了,在手裏滑來滑去像“跳舞”一樣;下一步是擀麪皮,一開始我怎麼也擀不圓,媽媽告訴我方法後我又試了好多遍才勉強弄好一張,我填好餡兒,封好口,小心翼翼的放在模具裏,一點一點的壓實,倒扣,咦!出來一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月餅,像是被拍扁了一樣;

我又嘗試了好幾次,認真地學習每個步驟,終於能做出來像樣的月餅了,我和媽媽把做好的餅放進烤箱裏開始烤,我激動的坐在烤箱前一動不動的盯着我的月餅,看它們慢慢的變成金黃色,我也聞到的濃濃的香味,成功了!吃了我自己做的月餅,心裏美滋滋的,真是吃在嘴裏,甜在心頭啊!

我喜歡中秋節,喜歡各種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希望這些傳統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温暖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週記中秋節 篇3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喜歡美味的月餅,但我更喜歡那掛在天上的圓月亮。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拿着月餅,來到樓下的空地裏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我拿起水果刀,把月餅切成8小塊,爸爸先拿起一塊動起手來。我看着這塊月餅中的蛋黃,多麼像天上那一個皎潔的月亮。我抬頭望着月亮,那月亮時而躲在雲朵後面,時而又站在我們面前,月亮,多麼像一個淘氣的小孩子呀!

沒一會兒,月亮不再淘氣了。月亮,好似又變成了一位魔術師,而天空變成了一個大舞台,月亮一揮手,天上的星星全都在眨眼睛,月亮再一揮手,天上的星星便不眨眼睛了……我如痴如醉地望着月亮,我好似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和航天員叔叔做遊戲,玉兔整和天上的衞星聊天;月亮上的燈籠數不勝數,各種各樣的物品也應有盡有……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詩人蘇軾寫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雖然中秋節已我們而去,但我一到那皎潔的月亮,便會想起這美好的回憶。

週記中秋節 篇4

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過中秋節,雖然奶奶家在平頂山離我們這很遠,但是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再遠也要回去。早起六點多就出發了,到奶奶家都十二點了,爺爺、奶奶、大伯、大媽、姑姑、姑父還有弟弟和妹妹已經在飯店等我們啦,哥哥沒有放假,沒有見到他我有點兒失望,我最喜歡和他玩了。

小弟弟三歲了,他胖胖的可有勁了,都能把我抱起來,我們一起還踢球玩的可高興了,小妹妹太小還不會説話也不會走路,她也很喜歡跟我們玩,見我們踢球,她也伸着手想玩,我們一踢到球,她就哈哈的笑,真的好可愛!

這個中秋節我過的很高興!

週記中秋節 篇5

中國傳統節日多,每個節日都有着不同的象徵,不同的習俗。中秋,這個節日對於我來講總有着一種無法揭開的神祕面紗。每年中秋來臨的時候,除了盼望一個又一個不同口味的月餅外,更有一種幸福是無法取代的,那就是家庭的和諧、和美和温暖。

每當與祖父母、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齊聚一堂的時候,心中會感到無比快樂。小時候賞月,喜歡坐在爸媽旁邊,聽他們講關於月亮的、中秋的傳説。那時對月亮特別嚮往,更對月亮裏的嫦娥十分着迷,有時候我喜歡一直坐在窗前,目不轉睛地看着圓圓的月亮,生怕在我不經意之間,嫦娥、玉兔那一大堆神祕的人物會逃跑;可每次我都全神貫注的,卻都一無所獲!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長大了,明白了那只是孩童時期的一場夢,根本不是現實,於是我不再一心神往的想着嫦娥與玉兔。我開始喜歡坐在窗前,對着明月訴説自己的心事,覺得那月亮會幫我解決似的。如今,長大了一些,我喜歡在月亮下聽歌、看書,似乎覺得在那清冷的月光下會使心沉靜下來……

再多的變化,也無法改變我對中秋的喜愛,我會想象如果以後有出息了,在遠離家鄉的他鄉,如遇到中秋,我會是如何的感覺,還會如這般年少無憂無慮嗎?我還會不會把它當做玉盤、鐮刀或者幻想嫦娥在其中居住?

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我想即使身居他鄉,千思萬想,千言萬語也都寄託在同一輪明月上。

週記中秋節 篇6

今天的中秋與颱風齊頭並進,讓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節日。

一早起來,老爸就不見了蹤影。手機上他留了一條短信“寶貝兒子,颱風要來了,上級取消了爸爸的假期。爸爸今天不能在家過中秋了。你今天別出去,好好在家寫作業。”原本心情大好的我失落了。我下了樓去找奶奶,奶奶也出去了。家裏只剩我了嗎?哎!突然一樓的後門開了,我跑到樓梯那喊:”奶奶,是你?“”是。“我開心得不得了。原來奶奶去買食材了。

過了一會兒,伯父和哥都回來了。他們説,伯母在香港不回來了,又是因為颱風。我便灰溜溜地回房寫作業了。

到了晚上,哥説他要去健身。伯父説他要回丈母孃家。家中只剩下我和奶奶。我不禁問奶奶:“奶奶,你還記得以前一家八口人在七樓的花園圍坐在一起的時候嗎?您和爺爺坐在中間,我和哥坐在對面,兩旁坐着爸爸媽媽,伯父伯母。

到了如今,爺爺走了,媽媽離了,伯母去香港了,哥也不讀書要去打工了,伯父經常去丈母孃家。原本的家沒有了,一家八口,走的走,鬧的鬧……“説到這裏,我不禁哽咽,感歎時間為什麼過得這麼快。回頭看看奶奶,奶奶早已泣不成聲。奶奶説:”到以後,可能就剩我一個了。“我安慰奶奶:”想什麼呢,不可能。“

我邊説邊切着月餅,這四十幾盒月餅只有兩個人吃?不,不會的。”叮噹“,是伯父和哥回來了。我切了月餅給哥。哥坐在沙發上吃了起來,今年的中秋真是充滿驚喜。

今年的中秋,沒有月可賞,只有呼呼的風聲和嘩嘩的雨聲相伴。團聚遙遙無期,是失落,相思的夜。

週記中秋節 篇7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