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通用8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1.2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通用8篇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1

中秋節,在傳統意義上,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但隨着人們的工作越來越忙碌,相聚好像變得不那麼容易了,而對於我們身在外地上大學的大學生來説,這一天的到來,似乎更加深了內心的思鄉之情。

我們在離別之時,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現在交通那麼方便,什麼時候想見,坐個高鐵,坐個飛機就過去了......”,可是回到現實中,我們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次次的將相聚的日子向後推,不要説中秋節了,就算是過年的時候,也未必是團圓的,就像是晚會中的一個節目一樣《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嗎》,學生因為求學,打工人為了賺錢我們似乎都有着合適的理由,但就像節目結尾處説的,“我們的平安健康,便是家人的幸福,所以即使不能夠團聚,也一定要向家人表達我們最真實的情感”。今年已經是我在外求學的第四個年頭了,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的開始想家了,一想到自己在畢業後便要投入到工作,那麼能夠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日子就越來越少了,心中也不免多了一絲惆悵,但為了更好地明天,我也要繼續加油。

在結束了傷感的情緒後,將目光投回到晚會中,學校此次舉辦的晚會,可以説是非常的用心,不管是舞台設計,還是各個節目呈現出的效果,都是我認為在這幾年中最好的,而且節目所渲染的氣氛,真的可以觸動人的心絃,在整場晚會的結尾還設置了猜燈謎、接歌詞、傳花燈等節目,現場是熱鬧無比,在這一刻大家也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悦。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節目中有一個《科普中秋節知識》,這個節目是以相聲的形式呈現的,還真別説,有一些冷門的知識,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比如各地的風俗習慣,吃月餅的禮儀,這都是曾經我不曾仔細瞭解過的,那麼在這場晚會中,也算是填補了知識的空白,不得不説,確實是長知識了,這也讓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這樣一場晚會的舉辦,讓我們覺得雖身在他鄉,但是仍舊存有不一樣的温暖,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正如我們都熟悉的水調歌頭中的那句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在活動中感受快樂,但同時也在學習知識,傳統文化保留至今,我們也應該去認真的瞭解,好好的學習,讓我們的傳統節日不斷地發光發熱。至此落筆,仍念中秋!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2

越來越感覺,隨着年齡的增長,過節的心情,沒有超市的氣氛來得那麼濃烈了。本想趁中午,屋子收拾整潔,花草也已灑完清水,被褥曬在太陽下,一個人靜靜的時光,泡一壺暖茶,劃拉幾個閒字,捱到下午去接女兒的重要時刻。就在翻之前寫的文字時,竟翻出一篇可體現此刻心情的中秋舊文,就懶得寫了,搜來貼此,權當今聊過此節吧。

又到中秋,本是團圓的節,我卻不願品咂這節裏,象徵幸福團圓的甜蜜月餅;曾經何時,對節日那麼淡漠?是以前的節日太過濃烈,讓現在的心承受不了那份帶着心酸的歡樂;還是,蒼桑的胸懷,已失去過節的興奮,把一切,都看得那麼平淡;還是隱忍的心思裏,不願看那份人生的殘缺?

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節還是要過,還要歡樂。可這時的歡樂,多麼滯重?相比,記憶裏的,愉悦。

記憶裏中秋,似乎比春節,還要幸福和快樂。因為春節裏沒有中秋的豐收和圓月,中秋卻有着比春節還要豐盛的美食。因為它所處的這個季節。

豐盛的中秋節,因秋日累累果實的點綴,而更加豐滿,山珍地饈撐圓了兒時的肚子。小時候因住在一個頗有世外桃源之美的小山村,那時雖大都生活貧瘠,可秋天,簡陋的山裏莊園裝滿地瓜,花生,玉米,瓜豆,菜蔬……令其也像一個富翁;而最為鮮美的,便是這裏特產的地方名吃,全羊湯。那啃着山脊散着草藥香的野草長大的黑山羊,肉嫩味香,純鮮誘人;即使日子再窮,中秋節那天,村裏總是慷慨地殺掉幾隻,家家分個遍,讓辛苦了大半年的山裏人,美美的飽餐一頓,開開洋葷。

記得,那天一早,大隊村委的院落裏,人仰馬翻,比趕集還要熱鬧,全村的人,基本都聚在了這裏。孩子們在聚堆閒聊的大人中間,竄來竄去玩得歡,大人人手一個盆,吸着旱煙,比任何時候都悠閒自在,或蹲或站漫不經心地扯着農事家事國事天下事,等待着分羊肉。襯托着這份歡樂的是後院裏,待宰的羊咩咩叫得悽慘,大膽的孩子,圍攏在屠宰現場,看那血腥的一幕,多少有些膽戰心驚,驚恐和憐憫的眼神裏,卻充盈着隱隱地期盼,那血,都將是羊湯裏不可或缺的美味呀,只因那個年代生活的貧瘠令心也粗糙。

而我記憶更深的是,中秋送十五。這是民間的傳統風俗,不帶有雜質,純是親情的自發。不像現在,這一傳統風俗變相的令人不堪其累。熱情豁達的母親心裏有譜,該送哪家送哪家,只等她一一吩咐來,我們兄妹便樂顛樂顛地接受着這份光榮的任務。揹着荷葉包裹的放在竹籃裏的羊肉呀,羊大腿呀,羊下貨呀,一家一家送去。之所以喜歡這個任務,是,這是個相當棒的美差,每到一家,看到的是驚喜歡愉的笑臉不説,自有一份“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當然,還有不同的回禮滋潤着這份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即使對方拮据的無物可送,順勢打下自家園裏棗樹上的一把棗,塞到我們的手裏,我們也會高興地一蹦一跳地道一聲謝。那棗甜了一路的嘴巴……

若兒時的記憶,中秋是美味;再以後,便以期盼中秋團圓的那份幸福為中心了。只因一年到頭,越來越很少見到的家中最核心的人物兄長;與哥的感情,就像依在月亮邊的那顆星;從兄長十幾歲在外求學,到大學,到上班,一步步離家遠去,全家的思念便越扯越長,唯有節,才讓這思念釋懷。而中秋,哥回來會帶我們出去遊玩,登山,採野菊花;摘野果子,野炊;還會給我帶回精彩的課外讀物,初識唐詩宋詞、舒婷、三毛、尤今、四大名著……都是兄長的引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最早便是哥哥先教會了我,當然還有爬到山頂,聽哥大聲喊什麼:“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的《關山月》,那時聽來卻懵懵懂懂,只感覺上文科的哥哥,好歷害呀,因而特別崇拜才華橫溢的哥哥。

長大後,期盼節假日,是因為喜歡看父母被兒孫圍着那幸福歡愉的笑臉,終於熬到子孫滿堂,是該享受的那天倫之樂帶來的幸福生活了;更喜歡都成家立業的我們,與父母一塊過節的那個親情洋溢的氛圍;只因離婆家遠,嫁出去的女兒,在中秋可以和父母團聚在一起,使得中秋節,我們的家特別的圓。慈愛的老爸老媽,已從各自操勞的崗位上退下來,安享晚年,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一手攜孫子一手將外孫女,在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地陪伴下,遊山玩水,遍嘗美食,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父母的幸福,便是我們心的暖;父母的家,依然是我們心依靠的港灣……

一直,因為,這份温暖,這份依靠,這份幸福的對節的期盼,會陪伴我一輩子……,沒想到事事難料,與單純的意願相悖的是,我卻過早的,讓心失去了幸福的根;再也得不到,那份温暖的依靠。節,便成了心底的痛,夢中的酸,多想,就那麼混混厄厄的,今夕不知是何夕。

可節依舊在,中秋月兒圓,期盼人團圓,我還有自己的血脈在。於是,埋藏不能與父母相守一輩子的感傷,在祝福裏獲得人間温情,祝:中秋大家都快快樂樂!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3

讀過了洋洋大觀的《紅樓夢》,在其眾多的詩詞中,基本上是即讀即忘,唯有一首並不很起眼的小詩卻被我牢牢地記住了。詩曰:“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這是一首詠中秋佳節的詩。説它是詩,我卻更願意將它當作一則富有詩意的謎語,或者説就是一首“謎語詩”。這首詩並沒有直接寫月,而是從側面予以烘托,使得每一句詩都可以覓得“月”的影子。“時逢三五便團圓”寫出了月圓的確切時間;“滿把清光護玉欄”寫出了月色的皎潔迷人;“天上一輪才捧出”則是專指八月中秋之月,因為在一年當中只有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間萬姓仰頭看”寫的是中秋之夜人們賞月的情景。

傳説中秋節的夜晚,天上會有月華出現,那是一種十分好看的景象,並且只有在中秋節的夜晚才會出現,看到的人就會一年好運到頭。

“月華”到底是如何的美麗呢?我沒有見過,或者説是沒有完全欣賞過。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鄉下人都會早早吃罷晚飯,聚在院子的大曬場上。這時的曬場簡直有如一個大雜合院,擺滿了凳子、涼牀、草蓆,還有人從家中搬出了桌子、茶几。凳子、涼牀、草蓆上或躺或坐滿了人,桌子和茶几上則擺滿了瓜子、花生、西瓜和月餅,還有自家釀的燒酒和小孩子裝了螢火蟲的玻璃瓶子。

中秋夜晚十二點鐘以前的節目,主要是大人們談古聊天,小孩子們的打鬧玩迷藏捉螢火蟲,當然他們還要搖蒲扇吃東西。十二點以後則是睡覺賞月數星星。就是在每年的中秋夜,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吳剛伐桂,銀河鵲橋,天狗吃月,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庭、聊齋志異,等等神話傳説和奇異可怕的怪鬼故事。當然我還知道了中秋夜,天上將有好看的月華出現的祕密。

中秋月華是很神祕的。中秋當晚不能説它,連提及都不能,一旦犯忌,月華就不會出現,即使出現了也會立馬消失。所以中秋夜晚,每當小孩子們耐不住好奇和熱盼的心剛要作聲詢問大人們時,都會遭到一大幫人的“噓”聲——他們將紛紛伸出右手,屈下四指,唯留一根微微彎曲的食指,在嘴脣邊來回地晃,嘴裏發出一聲長長的“噓”聲,予以制止。現在想來,其實那一片“噓”聲很美妙,那其中包含了我們對生活多少的美好向往和企盼呀。

現在每到夜晚,家家都是閉門看電視,農村人也難得有曬場集會的樂趣了。即使是中秋佳節,也是再難以聽到村人們昔日那般的“噓”聲大合唱了。每每想到此種憾事,心中油然生出一種唏噓之情……

到底有不有所謂的月華呢?又到底能否在中秋賞月之夜提及月華呢?現在想來,這其中很有包含着一個善良而美麗的謊言的可能。也許天上根本就沒有月華一景,只是前人們在苦難之中,將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用比天上七彩長虹還要美麗的色彩進行編織,於是便有了月華多彩、朦朧、神祕的想象之象,為了不打破這種虛擬的'美麗,人們便自覺地將它當作一個共同的祕密三緘其口,不願也不敢去揭穿。我想不唯我沒有見過月華,恐怕我的大人們,更有數千數萬年前的先人們也是沒有見過吧。

沒有見過,才能始終在心中存留一份企盼。記得小時候,我守候到半夜,還是有幾次真的看到皎潔的圓月周圍,套上了一圈圈朦朧得若有若無的色彩。儘管我們早就知道不能提及“月華”二字,但還是有人忍不住帶着雀躍地喊出來。果然靈驗異常,慢慢地原來的朦朧消失,真切漸漸顯現。不過消失的是原有的月華幻影,顯現的是圓月的皎潔,一場虛驚的美麗加美好而已。於是所有的人一下便找到了不見月華的原因,紛紛責怪起不守規矩的壞事者:“唉!月華讓你喊沒了!”

沒了!沒了月華,沒了我的少年、青年時代!也沒了昔年那份中秋夜晚賞月的樂趣!那聲悦耳的“噓”也變成了一聲長長的歎息……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4

我一直認為中秋賞月是件很愜意的事。皓月當空照,地白如霜凝,走進曠野,舉目望冰輪,一邊賞之,一邊誦之、歎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卻物我,讓浮躁的心靈在月光下慢慢趨於平靜。

中秋賞月並非現代人閒暇時徒生的矯情,早在魏晉時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説。到了唐宋時,中秋賞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便是當時的寫照。

古人賞月最初是為了祭拜月神,後來慢慢成為一種民俗,人們已不僅侷限於祭祀,而是與渴望團圓、快樂和幸福結合了起來。文人墨客更是滿懷詩情,或吟詠,或感懷,或悵惘,以月寄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在思念家鄉。詩人們貌似賞月,實則渴望與親人團聚,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賞月的興致。小時候陪父母“賞月”,是因為那時缺吃的,等到母親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成年後陪戀人賞月,是為了花前月下,享受愛情的甜蜜;婚後有了孩子,賞月時,或講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講述民間故事《嫦娥奔月》;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賞月,卻是遙望圓月緬懷遠在天堂的父母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詩仙李白那樣灑脱、狂放。但才情縱橫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輩者,即使是月下獨酌,也只能吟詠着古人的詩句,裝腔作勢,附庸風雅。

一輪中秋月,自古照今載。幾多喜樂愁,望月抒情懷。一年中秋今又將至,我雙手合十,默默祈願,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氣能晴朗,皓月當空亮。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5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由於我家的親戚住的都比較遠,所以我家的中秋節比較特殊,經常是兩頭奔波。

中秋節前兩天,我和媽媽急匆匆搭車去澧縣外婆家提前拜中秋。乘車時,我看見很多人都提着月餅,我也不例外。我想,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一定藴涵着深刻的含義。中秋節的含義是?對了,中秋團圓,團團圓圓。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家人一起吃月餅,意思是家人從此團團圓圓,永不分離。

從外婆家回來後,由於時間關係,不能到鄉下奶奶家去,就派爺爺做代表,將我們每一個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節早上,吃飯早飯,媽媽準備為中秋節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媽媽一進菜場就直奔賣雞賣鴨的地方,我也跟着去湊熱鬧。我進去一看,覺得奇怪,平常買雞買鴨都是現場殺,可今天鴨子已殺好二十多隻,隨時準備給買家提走,而雞卻沒有殺好。就問爸爸為什麼,爸爸説常德過中秋節還有個特別的習俗,那就是吃鴨子,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將坐墊和可以移動的桌面擺在陽台的地板上,桌上擺着一個圓盤子,圓盤子上有四個圓杯子,裏面都裝滿了水,代表團團圓圓。桌上還有我最愛吃的毛豆,我們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墊上邊吃毛豆邊吃月餅邊賞月,真是其樂融融。

其間,我們還做了個有趣的遊戲,叫成語接龍。規則是每人接成語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超時算失敗,失敗者罰喝一杯水。開始,我們都接得很快,到後來,我就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了。我不知道是媽媽運氣好還是怎麼的,到媽媽接的時候異常簡單,而到我的時候卻非常非常難,為此,中秋節的晚上我可沒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次的衞生間。

每年的中秋節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節又別有一番風味。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6

一年之計,盼月圓,似乎在這一天,大家的思鄉之情因為節日氣氛的渲染,變得尤為強烈。古時,人們表達思鄉之情是那樣的委婉,多借月亮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那句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借月表達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而我們現代也有不一樣的方式,就比如剛剛結束的中秋節晚會,提到這裏,我的內心也有很深的體會。

這場晚會的舉辦,在我個人看來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真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不僅僅只是一個慶祝的節日,從開場的串詞到最後的煙花升空,都讓我在這一天中感覺到了久違的温暖。或許人就是這樣,總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出去闖蕩,可當身在異鄉時卻時常會思念家鄉,對於在外漂泊的打工人來説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很巧,在這場晚會中就有一個名字為《打工人》的作品,主要講述的就是,當我們身在他鄉,有身處這樣的節日氣氛中時,似乎我們的周圍多了一絲“心酸”,對此,我也感同身受,但在節目接近結尾時,一句台詞也讓這個作品再次昇華,“因為我們心中有夢,因為我們知道,此時只是暫時的不團圓,我們要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這也讓我的內心不由得想跟着他一起吶喊。

古往今來,隨着科技的發展,我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即使我們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但是我們還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交流,試想在古代或是曾經電子產品不盛行的時代,人們只能夠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距離甚遠,如何相見,但似乎大家也都在感慨,“從前車馬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但是我卻認為,時代的進步是讓我們感受科技的發展,並延續曾經的情感,就像其中一個節目,古今進行時空互換,感受兩個時代的不同。

藉着中秋佳節的這一天,也要向家人表達自己的祝福,我們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裏,似乎在一些時候總會忽略自己的情感表達,只有説出來,我們的身邊人才會感覺到我們的愛意,這也是我們珍貴的溝通方式,雖然今年中秋節在外生活,但是我相信我的親朋好友已經接收到我最真誠的祝福。一個節日的開始和結束,都在告訴着我們不同的道理,用心去體會,我們便會發現這世間隱藏的美好。中秋佳節,願你我都能夠收穫這份美好,節日快樂,祝大家,同時也祝自己!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7

秋款款而至,點染出一個豐碩的季節。時光從指縫間穿梭而過,轉眼,又是一年中秋將至,賞月共話團圓成了家家户户永恆不變的約定。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作為團圓、吉祥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而吃月餅、送月餅就成了中秋節一大習俗。兒時,數星星,盼月亮,眼巴巴地盼着中秋節,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老月餅。兒時的老月餅是用土黃色的牛皮紙層層包裹着的,頂着紅色的蓋頭,用細麻繩捆綁起來,拎在手中穩穩當當。月餅餡多是五仁的,母親告誡我們這種月餅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難消化。不知這確是事實,還是當時條件所限,母親為窘迫的中秋節找的藉口。

母親見我們姊妹三個虎視眈眈,便一層層地剝開紙,四個圓圓的、散發着香味的月餅就呈現在眼前了。她先取出兩個,這是要留給老人的,第三個月餅被託在手上時,我們已經把口水嚥了一遍又一遍。月餅被掰開時,我們用眼睛偷偷瞄着別人的,看是否一樣多,要是稍有不均,肯定是要嘟囔一番的。終於,月餅發到了自己手裏,我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剛剛咂摸出個滋味來,月餅已經全進肚了,細細地舔着手心的月餅屑,猛咽口水,一年的期盼和守望就被這小半個月餅打發了。兒時的我們,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能獨自吃個圓圓的月餅呀!

後來,讀了國中,學業繁忙,中秋節往往是在學校裏度過的。難得中秋恰逢週末,全家齊聚一堂,擺上時令水果,歡聲笑語,匯成了中秋的歡歌。至於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父母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在他們眼中,月亮就一直守候在天上,陰晴圓缺,沒有什麼新鮮的,如同他們一直在家守候着子女一樣,幾乎沒什麼懸念。於是,在熱熱鬧鬧地操勞了一整天后,他們早早就上牀休息了,只有我們三個小的會站在院子裏,抬着頭,仰望蒼穹,一輪清輝,月圓如盤,為賦新詞強説愁地感慨一番。

後來參加了工作,不知不覺,日子早已成為一種來來回回的匆忙奔走,不記得中秋節有多久沒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閒話趣事。父母一次次在無望的翹首期待中,白了雙鬢,模糊了雙眼,駝了脊樑。月亮的清輝仍無私地灑滿人間,忙碌中,我們也許早已忘卻,在歲月的長河中,最深情的告白是陪伴。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8

陣陣寒風帶去秋天的落葉,片片雪花送來冬天的味道。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9月29日晚19時,由我班委和我班團委組織,舉行了以《我的團日我做主》為主的中秋班會。由我班班主任和我班全體同學出席本次晚會。整場晚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我班班主任的深情的歌曲《塞北的雪》、極富趣味的舞蹈表演“華爾茲”等節目讓大家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加深了對團的精神的理解。在表演完節目我班還播放了關於團方面的電影《建國大業》,同學們觀看認真,聚精會神。

此次團日活動活躍了基層團組織,提升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的團日我做主”主題是我院團委所舉行系列活動。藉助我係學生的一些業餘時間,寓教於樂,在歡聲笑語中,通過極富趣味性的活動圓滿的完成了意義非凡的主題團日活動。

“我的團日我做主”系列團日共建活動以獨特的創意限度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普及了團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團員意識,喚醒了同學的集體責任感,加強了團組織建設,同時為班級建設打下基礎。

總體來説這次班會是很成功的,每位同學都玩的很開心,雖有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下一次,同學們一定能將班會設計的更好,組織的更加完善,表演的更加精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中秋之夜,閤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可對於孩子們最關注的莫過於今年我能吃到什麼餡的月餅。假期過後孩子們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你吃月餅了嗎我吃了好多月餅還有怎樣的味道。可當我問道什麼是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孩子們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小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似的,誰也不知道了。那現在由我來告訴你。

所謂傳統的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古詩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中國曆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徵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徵完滿、團圓之意。

至於月餅的來歷一向眾説紛紜,甚至還可與遠古傳説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搭上一點關係。此間説一個公元八世紀時唐明皇的故事。相傳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個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賞月,身旁道士羅公遠變法術,將手杖扔向雲天化為一道長橋,邀玄宗同遊月宮。兩人走過長橋,眼前忽現一座宮院,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再看宮內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宮中嫦娥命宮女捧上可口仙餅讓客人品嚐,並觀賞了天仙們表演的輕歌曼舞。待回到人間,唐明皇命人照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下來。此後,人間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圓月的“月餅”又傳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於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後分賜羣臣共啖,於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雲:“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