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秋節心得體會23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7.54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秋節心得體會23篇

中秋節心得體會1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徵着團圓、和諧、吉祥和平安,給人以恬美的心靈感受。

中秋節幾千年也演繹出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美麗傳説,還有拜祭月神、飲用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正是在這些傳統中,那些體現中華民族文雅、雍容的良善美德,一併傳承與流轉。 説起中秋節,亞洲各國都有着不同的習俗??

像柬埔寨人會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裏,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而伊朗人則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嚐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要説起亞洲各國的中秋節,還要數新加坡最有節味了。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據統計,新加坡約有70%是中國華人,因此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説,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中秋節禮品,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不已。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如果中秋想要帶着家人一起走起來,那麼新加坡真是再適合不過~如果你也對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有着濃厚的興趣,不妨帶着家人一起,來到這繽紛之地~感受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

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不僅是一個旅遊國家,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之一。近一二十年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只增不減,深受世界各地富豪名流的親睞。無論是為了投資、子女的教育還是養老,總會有很多人首選新加坡。

首先從移民投資角度來説,新加坡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很多企業家都傾向投資移民新加坡,新加坡擁有較好的經商政策,作為一個熱門的投資移民國家不僅環境優美、治安好,而且還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明良諮詢公司曾表示:“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有着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制。對於新加坡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税,並且一人投資移民還有機會帶動全家移民。新加坡一直實行的是雙語教育,非常適合英文不好的華人投資移民。”

新加坡也是留學移民的一個好去處。首先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導,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留學生能夠儘快適應留學生活。新加坡推崇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綜合條件申請。新加坡的學費低廉,僅相當於英美澳留學費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對於想要移民養老一族來説,新加坡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新加坡有着優厚的社會福利,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免費診療體系等都非常的齊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加拿大和美國。

新加坡養老移民還沒有年齡、學歷、英語的限制。

同時,新加坡護照是世界上免籤國家最多的,可免籤150多個國家,為國外出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新加坡和中國基本沒有時差,往來便利,加上沒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很容易適應。

這三個方面已經足夠證明新加坡移民的魅力所在,無論是投資移民、留學移民還是養老移民,新加坡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説新加坡可能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新加坡明良移民諮詢公司,擁有專業的資深移民顧問及律師顧問,能夠提供權威的移民新加坡方案。

新加坡明良會計事務所擁有專業的ACCA註冊會計師及商業祕書團隊,能夠提供專業的新加坡公司註冊、維護、投資諮詢等服務。明良集團結合移民諮詢公司和會計事務所公司兩大優勢,實現“註冊新加坡公司+公司財税維護”一站式服務!

中秋節心得體會2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是啊,在此喜慶的日子裏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我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温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顆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個流浪的遊子。我的故鄉在那我的親人又在那我這樣問星星,我這樣問月亮,可他們都沒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獨,這美麗的中秋月色,觸動了我思鄉、思親、思情、思友……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儉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所以,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往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日的月亮的,當然就不明白今日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明白今日的月亮以往照過古人,並從今日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日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以往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以往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心得體會3

相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會記得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和家人共度,但在軍訓的日子裏,和教官、同學一起認真地一遍遍學習軍禮拳,吃着學校和學院慰問的月餅,心裏感覺很温暖。

被選為軍禮拳方陣的一員,我感到很幸運。沒能上軍晚,卻正因此有時間學習軍禮拳,不得不説生活總會給我們出乎意料的指引。

教官教給我們的不僅是帥氣的拳法,還有更多。連長告訴我們,要抬頭挺胸,有自信有氣勢;連長告訴我們“如果都管不住自己的小手,那能做成什麼?反之,能管住這雙手,什麼事都能成”;我們軍禮拳打得不是很有氣勢,連長告訴我們要為自己爭氣,同樣是學,為什麼不學得更認真呢?……連長身上有種氣場,很帥氣,很正。軍訓,我學到的不僅是軍姿,更是軍人的魄力與昂揚姿態。

收穫總與付出正比。軍禮拳的馬步、弓步,是我們操練了無數遍的動作。流了汗水,卻在看着自己逐漸熟悉拳法的時候,不再覺得很苦很累,反而很欣慰。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要繼續努力,希望最後會有精彩的呈現。

不止一次地想過放棄。在整整十分鐘的軍姿訓練中,在踢正步的定型訓練中,在來來回回不停的分列式訓練中,在精疲力竭的晚訓中,都有一個聲音在不斷地説着放棄。但許是因為好勝心,或許是因為教官不斷重複的堅持堅持,每一次,我都選擇繼續走下去。或許正如教官所言,每次彷徨都是一個分界點,堅持還是放棄往往會走向完全不同的結局。眼看着軍訓就快接近尾聲,只希望在它真正結束的那一天,我能微笑對過去的軍訓時光説聲再見,説聲謝謝,謝謝你給我的成長。

經過隊列的訓練,我們有幸被選入軍體拳方陣,親身體驗學習軍體拳的一招一式:弓步衝拳,穿喉彈踢,馬步橫打,內撥下勾,交錯側踹,外格橫勾等十六招。本來以為只要學會了動作,打出氣勢來就行了,結果自己太天真了:每一個步型(馬步、弓步、虛步等)都必須一絲不苟,扎馬步時膝蓋上要能站人;每一次拳法變換都必須與同學標齊;招式要整齊劃一,出拳要虎虎生威,踢腿要迅速有力,精神要鬥志昂揚,眼神要凌厲有神,口號要喊得響亮。一招一式間彷彿看回到了古代軍人南征北戰的時代:大漠黃沙,金戈鐵馬,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兇奴血。頓時覺得豪氣沖天,對我們而言青春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九月的陽光温潤我們十九歲的雨季,舉手投足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閃身躲騰挪註定一份力量的凝聚。

第二個在外的中秋節,滿滿的一天,好充實好幸福。早餐的時候吃着吃着發現兩邊的室友都睡着了,眼睛腫腫的我睜不開,索性設了個鬧鐘自己也睡了。中午和室友在食堂感歎一年過得好快,去年的時候還是剛入學的國小妹,還在偷笑學姐曬得好黑,一轉眼,自己已然成為了一名歷經軍訓磨礪的黑學姐。

軍訓已過去大半,不只是越曬越黑,更多的是連隊中越來越熟悉默契,對教官越來越信任不捨,同處異鄉,中秋快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4

今年的九月十四日――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小時候在農村,每逢中秋節,母親會在院子中間設一圓桌,上擺月餅、蘋果、核桃、大棗等“獻月亮”,給屋中諸神焚香膜拜完畢,然後才准許我們姊妹三人吃月餅。那時我的爺爺還在世,母親會挑選掉渣少、最圓的月餅(水晶餅)最大的蘋果交給爺爺吃,我們三個“饞貓”會將剩下的吃貨一搶而空,各自帶着“戰利品”找一有利地形狼吞虎嚥起來,母親默默的將圓桌收回歸位,站在一邊樂滋滋的看着我們三個“消滅”吃貨。那時家裏比較窮,中秋節的物品就這幾樣已經算很豐盛了,月餅就是水晶餅,雖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可是我回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

時過境遷。我們姊妹三人已長大成人,分別已跳出農門,在離家不到100公里的城市工作。又到中秋節,雖説兒子無人帶,但研究到父親一人在家,給母親準備了一些物品催促其回家與父團圓。母親臨行前千叮萬囑必須把小孩管好,讓我們不要亂花錢,她回家隨便有點東西帶回家就行,愛子之心讓人心酸。父親因腰椎不好做了手術,賦閒在家,天氣變化感覺極為明顯,但電話問候時一向説“好着呢”,偶爾回家探望時也拒絕我們給他的零花錢。此刻我也為人父,想起自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父母無私的愛伴着自我一向至今。我上國中時父親還在公路上上班,每一天5點鐘起牀,給我做好飯後騎自行車就去上班。每一天是迎着朝陽去,伴着月色歸。雖然每月僅有30元工資,但會給我6元左右的零花錢,讓我想吃啥買點啥,生怕我餓了肚子。我上中專後,父親會足額給我生活費,還經常寫信鼓勵我好好學習,鍛鍊好身體,缺錢就給他寫信(那時沒有手機,家裏也沒有電話)。每臨節假日,他會提前買好多好吃的菜、肉,親自下廚給我做香噴噴的飯菜。收假之時,他不顧勞累,騎着自行車翻越溝坡16公里送我坐返校的火車……

又是一年中秋節,我和媳婦、兒子一塊在城裏過中秋節,父母在家裏肯定想起了兒女,而我們做兒女的是否會想起父母呢?想起來又讓人心酸。父母操勞一生養育我們成人、成家,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呢?作為家裏的老大,我會作出榜樣,讓父母下半輩子過得開心、幸福!

中秋節心得體會5

後面還有多篇中秋節感想!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晚上,大家都在開心地玩樂,我卻早早地就去睡覺了。

那天在報紙上看見這麼一個文章標題《我們的中秋節,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嗎》,讀後感覺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見每逢中秋之際,鋪天蓋地的就是滿街的月餅廣告了,報紙上反覆強調的也只是“要保證今年中秋月餅質量”什麼的了,難道不吃月餅我們就不是過中秋節了嗎難怪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過中秋這樣一些傳統節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沒有什麼好玩意了麼。

可是,且住,咱們老祖宗還留下那麼些的好東東呢,此刻還有人明白嗎還有人在過這樣的傳統中秋節了嗎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國內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到了之後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簡便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另外,在各地還有許多不一樣的中秋習俗,異常趣味好玩的哦,可惜此刻我們很少見到這些過節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明白。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日,錢塘江中秋觀潮也還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盛事呢。

“聽香”是古代流傳台灣地區的中秋習俗,是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證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出門以後應行的方向後,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談話、歌唱等,均能夠就此卜測所問的事,然後以杯茭問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到獲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為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葱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完美的感情。

在北京,中秋民間常常有“拜兔兒爺”的習俗。月亮裏不是有那麼個玉兔嗎所以啊,拜兔兒爺也就等於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此刻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裏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

在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中秋的時候就必須要有葡萄、柚子和梨這些水果,還有吃鴨子的習俗呢。

看看,一箇中秋節,各地竟有那麼多好玩的風俗哦,也許在我們今日忙亂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複這些玩法了,那麼,有可能的話,在家裏陽台上放一個小茶几吧,擺上香梨、葡萄,切兩塊月餅,給家人和自我斟上淺淺的一杯紅酒,最好再掛上一盞兔子燈,呵呵,還滿象那麼回事了。就過一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的安靜歡樂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6

第一次三天的中秋法定假日在暈暈的精神中已經過去了,回想起這三天的日子,不免有些惆悵,能夠説是浪費了三天的時間,也能夠説是充分利用了三天好好的睡了一覺,不免感到有些可笑。他也是在屋子裏呆了三天,任憑我怎樣的好言都把他拉不出來,我心疼他,心疼他一個人身在異鄉孤獨的過節,這以註定了我的節日也是不歡樂的。可我還是用我自我的方式去關注他,中秋節的那個午時,我去給他送了兩塊月餅,一些水果,本來沒有想去的意思,可當我打電話他説還在屋子裏沒有吃飯時我的心又沉了下來,我不忍心看着他折磨自我,雖然我是力不從心,可還是盡力了。

昨日也是假期的最終一天,閒着沒事就用手機上了會QQ,一個不明白該怎樣説什麼身份的人給我發了信息,前面也是節日問候之類的,可我總覺得和他聊天很不踏實所以就有一句沒一句的給他回覆,他的一句話叫我頓時啞口無言,“我能夠問你個問題嗎?你能夠回答也能夠不回答,我能夠追到你嗎?……”這句話雖然是第一次聽男孩子給我説,可我沒有一絲的興奮反倒很難受,……不明白心裏當時是怎樣想的,就沒有辦法回答他的問題。我這邊還和龍聊着叫他來我家吃晚飯,這邊一個這樣對我,我明確的告訴我我心裏有一個人,不能走出來,此刻還理解不了別的男孩。他真的很明理説不勉強我一個被愛一個是自我愛的,忽然的明白愛和被愛是同等的難受、

今日午時的時候他莫名的和我聊天,説些莫名其妙的話語,他給我説的全是別的女孩,不明白他是怎樣想的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給我聊天説想別人,他説那個女孩把他折磨的快神經了,他難道都不明白他把我折磨的快瘋了呢。唉!我不明白該怎樣辦了,真的不明白了,別人都説戀愛中的女孩智商為零,也許是真的。我頓時很恨他,恨他這麼無情的對我,給我期望又讓我失望、要不是當時在辦公室我真的就快哭出來了。心境頓時跌入深谷。到底該怎樣辦?

期望忙碌的工作能叫我忘去所有的痛,中秋的明月沒有給我帶來好運,反倒一半都是黑暗。這也許是老天對我懲罰,懲罰我的太專一,懲罰我的太固執。如果懲罰過後能叫我有新的好轉,我願意理解一切。

中秋節心得體會7

中秋到了我家裏有許許多多的月餅和各種各樣的牛奶。我到爺爺家吃飯,到姑爺爺家送月餅和牛奶,我還去舅舅家送祝福和吃飯……

我喜歡看遠處的煙花和月亮,又瘦又彎的月亮妹妹吃得胖乎乎地來過中秋節,只見星星在哈哈大笑説:“大家快來看,月亮妹妹多胖啊!我多好看。”月亮看看自我看看星星臉都紅了,心想中秋節一過我就減肥。

果然中秋過了,又看見又瘦又彎的月亮在天空中閃亮。

中秋節心得體會8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是啊,在此喜慶的日子裏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我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温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顆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個流浪的遊子。我的故鄉在那我的親人又在那我這樣問星星,我這樣問月亮,可他們都沒回答我……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是啊,在此喜慶的日子裏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我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温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顆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個流浪的遊子。我的故鄉在那我的親人又在那我這樣問星星,我這樣問月亮,可他們都沒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獨,這美麗的中秋月色,觸動了我思鄉、思親、思情、思友……

思思思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儉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所以,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往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日的月亮的,當然就不明白今日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明白今日的月亮以往照過古人,並從今日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日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以往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以往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心得體會9

今日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比較圓!象徵着團圓!所以,又叫團圓節!

由於爺爺奶奶家在山東,路途遙遠,我們沒法回去一齊過節。所以,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香爐峯,給爺奶奶祈福!

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去百花苑散步賞月。公園裏微風徐徐,桂花飄香,月亮把半邊天照亮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就像一個大圓盤。一輪明月,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在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過的很開心!

中秋節心得體會10

日子真是讓人一天天在長大,在工作中,每一天都不知不覺,或許過得充實、忙碌,或許過得無聊空閒,每次的節日的到來,便是告訴我們,前面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又來了一次,我們甚至在重複着同樣的節日,只是在同樣的日子當中,今時已不一樣往日了。

突然覺得自我長大了很多,今日又是一年的中秋節了,在長沙這塊地方過了太多的“中秋節”,卻沒有記憶猶新的,也沒有難忘的,或許此刻的節日已經在生活中如同平常的日子的一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吧!

中秋節也是團圓節,今日和妹在街上走的時候,還看到很多的長輩們,老夫妻們大包小包的提着菜,各式各樣豐富的菜籃中都裝滿了,其中有位奶奶在接電話:你們到了哪裏啦?對方説:火車站。哦,火車站,好的。兩夫妻興高采烈的笑着放快了腳步,走向了家的方向。讓旁人看了好生羨慕呀!或許這就是團圓吧。突然想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也在期待着我們回家了,即使覺得難得回去一次,但他們的心靈永遠是充滿期望的,或許今年不能回,明年就能回了,再或許以後,會回來的。每位爸爸媽媽都在等待着這天的到來,可是時間的不留神,就過去了,我們都在長大變成熟,或許日子就好過了,可是另一方面,爸爸媽媽都老了,不像以前那樣。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卻只能在年邁的時候,才能感受那麼一點點欣慰,因為我們會回來陪他們,讓他們過好日子的。

其實也蠻想爸爸媽媽的,若是沒有那麼多的想法,説不定,我就回去了,或許爸媽不會準備什麼,但只要能緊緊陪陪他們,看看他們,比什麼都值得的。

中秋節心得體會1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大家都沉浸在吃月餅的笑聲中。雖然外面很黑,但每棟房子都燈火通明,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城市。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中秋節、團圓節和八月節,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我們家還買了很多新鮮的月餅,我們得到了各種各樣的月餅,比如元祖雪月餅、北梅香月餅、蓮子椰子月餅、寺廟裏的素食月餅、一代麪包店的月餅等等。中秋節,我在想:如果有這麼多月餅吃,那我們就可以邊吃邊賞月了。這個時候,我身邊的兩隻胖乎乎的小狗好像要吃月餅了。

今晚中秋節我們吃了一頓很好的團圓飯,沒多久我的胃又響了。我媽問我:“你這一天怎麼吃這麼多?”我説:“可能我在想月餅吧!”媽媽笑着點點頭。然後我對媽媽説:“你能幫我買些雪糕嗎?”母親欣然同意。過了一會兒,我媽從冰箱裏拿出來。我們拿着月餅和椅子在外面的陽台上賞月。賞月的過程中,我邊看邊唱。我的性格就是哥哥唱歌又大聲又好聽。不一會兒,我的.詩歌繁榮起來,寫了一首小詩。小詩是這樣的:中秋有月餅,我月餅最多。月牙裏有嫦娥,月兔多。我們直到晚上九點才進屋。我真的受不了這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我過了一個非常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心得體會12

中秋節是一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完美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完美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之後,朱元璋最終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可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都要趕上收玉米,全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包玉米皮,然後聽着爸爸媽媽講他們沒吃沒喝的年代,是怎樣熬過來的。讓我們體會到了爸爸媽媽他們那個年代多麼的不容易,然後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爭取考出去,拿到鐵飯碗。隨着時間的流逝,自我也為人母了,但我還是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所以每年的中秋節,我都要在陽台上放一小桌子,擺上月餅,幾樣水果,一家三口圍坐桌旁,邊賞月,邊對孩子講一些他能聽懂的事。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會給她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大一些了,我就開始讓他把一個月,月亮變化的樣貌畫下來,再大了一些,我就讓他講講關於月亮的事,再大一些了,話題就多了起來……我明白用不了多少年,孩子也要飛出去了,到時候一家人在一齊過中秋的日子,就越來越少了。所以抓住此刻每一年的中秋,一家人要以最高興的方式度過。祝大家中秋節歡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13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十分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所以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向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齊,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此刻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必須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説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此刻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説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悦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歡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1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披着一層神祕的面紗被詩人詠吟,被人們拜舞,人們一向對月亮充滿敬畏與幻想。

又是一年月圓夜,詩情畫意的中秋。在中國各個節日裏,中秋節是最具詩意的。皓月當空,桂花飄香的日子裏,中秋的詩意便更美。自古文人騷客為中秋的明月吟唱了無數的千絕詩句,淡淡的惆悵像思念輾轉千處,都期望有這麼個日子:放慢腳步,歇一歇,享受時尚生活,感受久違的温情。

中秋節是我國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一個傳統節日。他寄託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構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幾日,秋天祭日的禮制。之後,貴族和文人學士也效仿起來。在中秋時節,對這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月俗就是這樣傳到民間,構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向到了唐代,這種祭日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傳説是十分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了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都描繪了一幅福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誦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時刻。

中秋是歡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度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中秋節心得體會15

古人説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去年過中秋節的時候,因為外婆就要回老家了,所以那天我們全家都很悲痛,連説謊笑的都沒有。

今年過節,外婆留在那裏,還為我們準備了不少美味佳餚:有紅寶石似的石榴;有紫得發黑的大葡萄;有紅中帶黃的水晶蘋果;有讓人垂涎欲滴的又蛋黃蓮蓉月餅;還有雞、鴨和汽水,真是吃喝玩樂全都有,我們興奮得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中秋節心得體會16

天涯遊子,獨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的夜晚,走在市民廣場,看着潔白的月亮,思緒如潮,銘記心境。

月是故鄉明。城裏的月光,把夢照亮。可是,此刻望着月亮,我迷惑,我的夢是什麼,人們苦苦追求的又是什麼城裏的月光高懸在城市的上空,倒影大湖,但由於路燈和建築物上燈光照射出的強光,相反到把月光那種如水的温柔和靜謐削弱,廣場上人們輕歌曼舞,一幫年輕人,放起一個個孔明祈禱星星點燈,將城市的夜空點綴的更加明亮。此時的夜晚,不禁會想起家鄉的月亮,我的家在大別山區的一個小山村裏,哪裏羣山環繞,一條美麗的小河蜿蜒前行,終極巢湖,中秋的夜晚,家鄉的月色十分的明亮,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此刻也必須和我一樣,欣賞着如夢的月色。我時常想,一樣的月光,卻照着世間萬物,眾生百態,而每個人對此夜的月色感觸也必須各有思緒,但如果單純從欣賞的角度看,鄉下的月色更加嫵媚,更加恬靜。因為,鄉下的夜空底色單純,在鄉下過春節的人們都明白,夜晚鄉下放的煙花會更加爛漫,一旦你看過這爛漫的煙花,在城市無論煙花如何的綻放,都抹不去你記憶中鄉下煙花的絢麗。

佳節倍思親。而立之年,社會給予我們的壓力太大,人人也許都想過上一種逍遙的生活,但誰又能如願總有或多或少的牽絆,年逾古稀的父母需要我們去盡孝道,天真爛漫的子女需要我們去用愛呵護,相濡以沫的配偶需要我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齊長大的兄弟姐妹需要我們用心牽掛,同學、朋友、夥伴以及同事需要我們用情去聯繫,人的社會性,註定人需要負職責,以往的仗劍天涯,笑傲江湖,在歲月翻過痕跡的時候,留下的只是夢想,而這種夢想在心底一向不曾揮去。

紙包的月餅。小時候,生活清苦,中秋夜晚,家中兄弟姐妹圍繞一塊用油紙包的大約有中秋之夜的月亮一樣大小的月餅,等待父母用刀切開,姐姐是老大,那個時候,她總説,我喜歡吃月餅的殼(麪粉做的),把剩下的月餅瓤子留給我們,那時的月餅中間有冰糖,每當有人吃到冰糖,微笑發自內心。此刻想一想,姐姐喜歡吃月餅殼,和媽媽喜歡吃魚頭有着一樣的意境。姐姐國中沒上完,就和家鄉的人們一道出去打工,為人善良又聰明好學的她在温州一家工廠從事質檢工作,我和哥哥的學費大部分都出自她那雙勤勞的雙手。記憶中,出生在70年代的農村人們,那時候的生活艱辛和清苦僅有我們自我一路走過來,才會有深深的感觸,我以往將姐姐吃月餅的故事講給我的朋友聽,我的朋友深表同感,因為這個故事讓朋友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過去的痛苦和歡樂。

幸福在哪裏人們追尋很久什麼是幸福,但一向沒有精確的答案,是物質生活的富裕、同堂幾世的天倫還是心靈深處的滿足呢人們都無法準確描繪。我以往問過我的長輩,他給我舉過一個例子,炎炎夏日,正是農村“雙搶”(搶收搶種)的關鍵期,那個時候,人們要頂着烈日,佝僂着腰身,雙手不斷的將一棵棵秧苗趕在立秋到來之前移栽完畢,他説,大家都一齊插秧,你能夠第一個將這一壟秧苗插完,你就能第一個上岸,坐在田埂上,喝上一口大碗茶,看看你剛插的秧苗,你就會感到滿足,感到幸福。我覺得長輩的話很有道理,但這種道理僅有我們這代人經歷過才能懂得,幸福應當是一種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滿足。如今,社會愈發提高,樓高了,路寬了,人胖了,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遠了,很難感覺到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這是為什麼一首《春天裏》風靡大江南北,源於此。

中秋節心得體會17

在這星期天,我最喜歡的中秋節到了,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所以人們稱之為“中秋節”,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因為是星期日,所以小舅舅請我們一家去吃團圓飯,飯後,我們一齊看電視,晚會開始了,五大洲的朋友們表演的雜技看得我熱血沸騰。

期望在遠方的家人身體健康!

中秋節心得體會18

今日是中秋節,也是我的生日,所以今日我異常興奮,異常開心。剛上晚自修就收到一份禮物,心中的興奮都不知如何用文字來表達,連日記都不知該寫什麼資料。

雖然今日是我的生日,我應當開心。但我想我不能只顧自我,俗話説:兒生日,母難日。意思就是兒女生日的那天,也是母親辛苦的那天。16年前的今日我呱呱落地,同時也是母親最辛苦的那天。記得有一回,電視説:兒女的生日不該太鋪張地慶祝,而應當在那天更加尊敬母親,為母親分擔家務,這句話我同意後半部分,也儘量會做到。回想起一前,每當我生日,總是向母親要求這要求那,而母親對我卻無所要求。我想我應當好好地想想,我要告訴自我:我已長大,已16歲了,我應當學會尊重母親,孝順母親。

寫到這,我停下了筆。仰望天空中的圓月,俗話説: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今晚明月是圓了,可人卻沒有團圓,為什麼你看,我們班內宿的同學都不能夠回家和家人團聚。他們為了學業離開了家,連中秋節都不能見家人一面。期望明月把他們對家人的思念帶回家中,讓他們的家人明白他們的兒女在思念他們。期望明月也把我的思念帶給我的叔叔和姑姑,讓他們明白我在想念着他們。期望他們能和我一齊過生日,期望有一天我的一家能完完整整的坐在一齊過中秋,一齊慶祝我的生日。

中秋節心得體會19

中秋節快到了,我們全家又要坐在一齊觀賞月亮,這讓我心中有許多感概。自古以來,中秋都是人們思念親人的時候。不論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是《念奴嬌》的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裏。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都是人們在自我一人獨自在中秋之時坐在窗前,對着那雪白的皎月時發出的對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或是對自我一生不得志的感歎。5。12大地震以來,無數的人們失去了家人。在今年中秋來臨之際,我想到災區的人們或與我們一樣12、13歲的同學們,他們在中秋節必須是痛苦的,失去了親人與夥伴,中秋節時也必須會想起他們,以往與自我生活,有時還吵架,嫌他煩,可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心裏都是他們的好;另一邊是與自我一齊上學的同學,以往一齊玩耍,此刻已物是人非,人已不在。

儘管失去親人和夥伴是痛苦的,可是我們都牽掛着他們呀,在災區有千千萬萬的人民與他們共度中秋,他們也必須是滿懷期望地迎接新的一天!我想我們的中秋不只是一種形式,他應當是一種象徵,時時提醒我們不忘自我的國家,親人和同學;時時提醒我們要珍惜我們今日的相聚,讓我們度過一個歡樂而有意義的中秋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2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起這句千古佳句,也不禁地想到中秋節快到了,外地的人們必須很想念家鄉。

小時候,常常望着月亮發呆,幻想着童話故事,不久便發現月亮上會出現一棵樹和一隻可愛無比的小玉兔。中秋節可趣味了,能吃好多好多口味月餅,果肉陷、蛋黃陷……數都數不清,吃着香甜的月餅,有種前所未有的樂趣,月餅圓圓的,表示着團團圓圓。

賞月也是一種享受,因為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是一年中最圓的一次。

中秋節,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字。

中秋節心得體會21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四周的環境十分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從古至今,在中秋節人們都會思念故鄉和親人。不管是《月下獨酌》裏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還是《靜夜思》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都是人們在飲酒或在窗前望着皎潔的月亮時,發出的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的感歎啊!

想一想台灣同胞,他們在中秋節前因為颱風而失去了自我的親人,有的是我們的同齡人,他們在中秋節肯定是很痛苦的,人就是這樣,親人在的時候一點都不珍惜,有時還會和他們拌嘴,還會嫌他們煩,僅有失去了他們才懂得珍惜,才會覺得他們都是為自我好,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此刻所有的親人,不要等失去了他們才後悔。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我想中秋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它更是一種象徵,時刻提醒着我不要忘記自我的祖國和親人中秋節是歡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佈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22

今日是中秋節。中秋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有一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中秋也有他自我的過法,如:吃月餅、南瓜,賞月,等等。

今日,媽媽一下班就去了蛋糕店買了6個月餅,趕忙回了家,把桌子清理好,放上吃的和蠟燭,用來請“月亮婆婆”。

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就只差“東風”了。媽媽把燈給關了,把蠟燭點上,就開始請月亮。

月亮請完,我便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連渣都不剩,我在一旁開心地吃着,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則在一旁看着月亮。

中秋節心得體會23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中秋之夜,閤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可對於孩子們最關注的莫過於今年我能吃到什麼餡的月餅。假期過後孩子們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師你吃月餅了嗎我吃了好多月餅還有怎樣的味道。可當我問道什麼是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孩子們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小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似的,誰也不明白了。那此刻由我來告訴你。

所謂傳統的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古詩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中國曆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徵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徵完滿、團圓之意。

至於月餅的來歷一向眾説紛紜,甚至還可與遠古傳説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搭上一點關係。此間説一個公元八世紀時唐明皇的故事。相傳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個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賞月,身旁道士羅公遠變法術,將手杖扔向雲天化為一道長橋,邀玄宗同遊月宮。兩人走過長橋,眼前忽現一座宮院,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再看宮內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宮中嫦娥命宮女捧上可口仙餅讓客人品嚐,並觀賞了天仙們表演的輕歌曼舞。待回到人間,唐明皇命人照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下來。此後,人間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圓月的“月餅”又傳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於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後分賜羣臣共啖,於是遂構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雲:“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