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週記中秋節錦集五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6.05K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閲歷,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一起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週記中秋節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週記中秋節錦集五篇

週記中秋節 篇1

早晨,我剛剛起牀,人就異常興奮。因為今天是中秋節,不但能吃上香噴噴的大魚大肉,還能賞月、打球等等。想到這裏,我心裏樂開了花。

吃罷早飯,我開始做奧數,雖然題目很難,但我不斷探索,尋找竅門,經過不懈努力,一個多小時全解出來了,我快樂極了。

中午,外婆、外公來我家過節。媽媽準備了許多菜,一個三鮮火鍋,還有燒鴨、魚片等等,葷素樣樣齊全。望着一桌香氣四溢的菜餚,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鴨腿狼吞虎嚥地啃起來,旁邊外婆不停地對説:“慢點吃,別嚥着!”

下午去學琴,我情緒飽滿,拉得特別有精神。樂得老師一個勁地誇獎我。我好快樂!

傍晚,我與爸爸去打乒乓球。打了一會兒,來了兩個高中生。爸爸叫他們與我對練。我們打得相當激烈,周圍不時地發出一陣陣讚美聲。我邊打邊笑,真是樂不可支!

吃過晚飯,大家出去散步。今晚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特別亮,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散步,誰能不説快樂呢?

啊!多麼快樂的中秋節!

週記中秋節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到西湖邊去過中秋,西湖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自古以來就有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我們一路走到一公園,看到這裏有賞花燈,猜燈謎的活動,猜對了還有獎品呢,但是人太多了,連擠都擠不進去。我們一家坐在西湖邊,一邊喝茶,一遍吃着月餅。這時,一輪金黃的月亮掛在天上,月亮圓圓的影子倒映在湖裏,好美!

這時,我想起《靜夜思》裏面的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現在終於明白這兩句詩句的意思了!

這個時候,我想起遠在武漢的外婆,還有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我想祝願他們身體健康,我真希望能和他們過這個團圓的中秋節啊!

週記中秋節 篇3

一年又一年,我們轉眼間長大了,伴着我的中秋夜,也在發生着變化,一年勝似一年。記憶中很清晰,前幾年快到中秋節時分,都是忙着買月餅。

我記得,我家鄰居如果先買好了月餅,就拿來給我們嚐嚐鮮,不管是一塊還是兩塊。我看到後,歡歡喜喜的樣子,拿一塊放在嘴裏吃着。

中秋節,蘋果和梨是必有的。我經常抱起一大個梨,吃的不亦樂乎。晚上,全家人居在一起賞月,談論着家長裏短。我是快快樂樂的,心裏總想着,月亮上會不會有嫦娥。

時間過的多快,我已走過了12箇中秋節了。有時候想想,還真的很喜歡以前的中秋。和以前不同,今年的中秋。

今天,吃完早飯,開始學習,並沒有感覺到中秋的不同。中午,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吃月餅。可吃完午飯,媽媽就去玩了。爸爸去午休了。屋子裏空落落的,好清靜的中秋節啊!

晚上,期盼已久的中秋晚會來臨了。邊吃着月餅,邊看着晚會,月亮在霧濛濛裏發出灰濛濛的光。感覺一點意思也沒有。人呢,也沒有了以前的歡快勁兒。

這時候,聽見了外邊斷斷續續的鞭炮聲,有些鎮耳。屋裏,還是和平常沒什麼兩樣,只是多了月餅的芳香味。

看完晚會,就上牀睡覺了。望着被霧籠罩着的月光,忽明忽暗的,宛若少女羞答答的臉龐。

月光還是和以前一樣,澄澈,明亮,唯獨月光下的人變了,變得不一樣了。

週記中秋節 篇4

盼啊,盼呵,我終於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晚上,街道人山人海,小朋友們手提着奇形怪狀的燈籠,有人放着孔明燈,還有人在放煙花,把天空打扮得漂亮極了。

爸爸也給我買了一個喜羊羊的燈籠,裝上電池,唱起動聽的歌,過了一會兒,我們一家四口一起賞月,媽媽給我和妹妹吃了月餅和柚子,爸爸還給我講月亮的故事,夜深了,爸爸叫我們去睡覺,半夜我夢見了個又圓又大的月亮。

週記中秋節 篇5

幼年時,我和媽媽、大孃、妹妹一起在重慶老家一個叫龍水鎮的地方生活過兩年,至今,那些美好的童年記憶仍留在我的腦海裏。

龍水鎮的中秋節過得熱鬧而古樸,要打餈粑、吃月餅、賽歌舞、放焰火。

就像端午節要吃粽子一樣,中秋節則要吃餈粑。有勞力的人家都是自己打餈粑,只有我們這種婦孺人家才出錢請人打。媽媽在國小教書,我們住在學校裏,學校大門斜對面就有一個用來打餈粑的石碓窩。那石碓窩很重,像生了根似的,無人能挪動。它平時孤寂地蹲在那裏無人問津,只是在中秋節打餈粑時才被人想起。

中秋節那天吃過早飯,媽媽端着糯米飯同大孃帶着我和妹妹去打餈粑。隊伍已排得較長了,大多是舉家出動,一來為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二來為了觀賞一年一度的打餈粑。

打餈粑的人是從別處來的,是兩個壯年男子。別看餈粑吃起來綿軟,打起來卻相當費勁。將糯米飯倒進石碓窩後,一個赤膊男子就手持長長的木杵用力向下舂,另一個赤膊男子蹲在旁邊,用沾了水的雙手翻動碓窩中的糯米飯,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舂一些時候兩人就會互換。糯米飯越舂越茸,也越來越粘,在餈粑快舂好時,費勁的不是往下舂,而是將木杵往上拔。看到木杵上粘着的餈粑被拔得長長的,小孩子們就歡呼起來:“餈粑舂好囉!吃餈粑囉!”這一家的餈粑舀起來,另一家的糯米飯又倒下去……

將近中午時,我家的餈粑打好了。把餈粑端回家熱了吃,因為當地有“冷甜酒,熱餈粑”之説。餈粑和粽子一樣,都是蘸紅糖水吃。但大孃比較講究,我們的餈粑是蘸了白糖芝麻面吃的,真是又甜又香呀!

吃完午飯,就到學校教室看錶演文娛節目的人化粧。節目是各個街道出的,聽説還要比賽。一個教室裏化好粧的人正在排練,又唱又跳。我帶着妹妹看了一會兒,就學會了那歌:“郎對花,姐對花……”挨着看下去,最好笑的是祝英台居然是男人裝扮的,頭上戴着假髮,胸部還塞進兩個小南瓜,把我們一夥小孩子笑得東倒西歪,站立不穩。

一切準備停當,在校門外的壩子上就開始了文藝演出。秧歌隊、連響隊、花鼓隊跳得節奏整齊、熱火朝天;舞蹈隊且歌且舞,樂聲悠揚,曲調是《對花》、《十大姐》、《採茶撲蝶》等;川劇隊演員化着戲粧,在川劇鑼鼓聲中騰挪撲閃,裙袂翻飛。還有四人抬着一座高高的布房子,裏面坐着童男童女,我不懂是什麼意思。之所以記得,是因為他們穿的衣服是借的我和妹妹的。表演完後,演出隊就排着長長的隊伍,邊走邊跳,上街巡遊去了。

看完表演,我們就去供銷合作社買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單調,就是紅糖餡兒的芝麻餅。供銷社裏人很多,但大多是來看稀奇的,因為裏面掛着一個銅鑼般的大月餅。問問價格,令人咋舌——5角錢!當時當地的5角錢是什麼價值?比鴨蛋略大的泡粑都要買100個!本來媽媽和大孃是打算買小月餅的,也許是見了我和妹妹盯着大月餅那渴望的眼神,也許是慰藉我和妹妹對在成都工作的爸爸的想念,於是,媽媽在眾人“嘖嘖”的讚歎聲中買下了這個全鎮唯一的大月餅。我和妹妹興奮地輪換着將大月餅提回家,一路上又引來無數豔羨的目光。

吃過晚飯,幾乎全鎮的人都聚集到學校東側的大壩子上,準備觀看節日裏最精彩的節目——放焰火。中秋節的前一天,這裏就用木頭搭起了高高的焰火架,令人十分嚮往。焰火是10點鐘放,習慣於9點鐘睡覺的我和妹妹,無論如何也堅持不到10點鐘,因而從沒見過放焰火。聽看過的小夥伴説,焰火是紅色的,很好看。焰火放完後,還會出來一隻猴子做表演,很有趣。

焰火放完,眾人散去,這個中秋節就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