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大班社會實踐教案: “大帶小”製作彩米

欄目: 生活範例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6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社會實踐教案: “大帶小”製作彩米,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實踐教案: “大帶小”製作彩米

設計意圖:

“製作彩米”這一活動內容來源於我班生成活動《多彩世界》中一個親子製作項目。孩子們告訴我説:他們在“智慧樹”節目中學會了製作彩米的方法,隨之,他們陸續帶來了和爸爸媽媽共同製作的彩米。陳列在區角中的色彩繽紛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學會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師裏擔任起了小老師,教老師和夥伴們製作彩米。幾天後,孩子們提議: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製作。他們花了將近一週的時間做準備:設計製作圖、自制圖書;和老師一起佈置彩米展示廳;商量教弟弟妹妹製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進行的這一集體活動,只是系列生成活動中的一個片斷。我選擇這一活動,基於兩個原因:1它能體現孩子的主體性價值:活動內容源自孩子的興趣,由孩子主動提出設想、主動參與準備、孩子在活動中能有自己的想法;並能為實現自己預設的目標勇於實踐;2有助於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品質: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態度;為實現“教會”弟弟妹妹做彩米而採取相應策略的能力,如:示範、講解、向不同對象學習等。

“大帶小”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方式,我班已紮紮實實開展了兩年的實踐探索。它最大的功效在於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首先,它能解決班級授課制及獨生子女家庭所帶來的幼兒交往侷限性的問題;其次,能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態度、情感,促進幼兒社會化進程和社會化發展;再次,它順應了幼兒發展不平衡性的特點,使羣體發展中的低層次者及個體發展中的弱項,在更多、更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尋求到適合自身發展的依託性、支持性環境,促進其發展;最後,它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們不可能僅通過本次活動全面體現“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同時,由於參與本次活動的孩子們嘗試“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還不是很多(借班活動),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將與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

活動目標:

樂意參加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共同享受合作的快樂。

能運用以往積累的經驗,以適當的方式教弟弟妹妹製作彩米(大班);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學會製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難能主動設法解決。

合作班級:大班、中班

活動準備:佈置彩米展示台;自制製作圖、圖書;

製作材料:彩紙、噴壺、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數碼相機、電視機、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帶領弟弟妹妹欣賞彩米成品。

(這一環節調動起大班孩子的參與熱情。他們在帶着弟弟妹妹欣賞自己的彩米作品時,會主動向弟弟妹妹提問:彩米像什麼?彩米是怎麼做成的?還會讓弟弟妹妹摸一摸、聞一聞。中班孩子會很好奇,他們急於想了解彩米的製作方法。)

2、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

“今天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教弟弟妹妹製作彩米。”

(引導孩子明確活動目標:下面所進行的每一個活動環節都是為“教”會弟弟妹妹服務。)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製作圖和自制圖書為弟弟妹妹講解制作方法。

“誰來做個小老師,用咱們設計的製作圖向弟弟妹妹介紹一下製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製作圖,我們還為弟弟妹妹設計了小圖書,誰來教弟弟妹妹看書學本領?”

(製作圖、圖書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製作圖是由六個孩子共同設計完成,而圖書是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製作經驗,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儘快學會本領作為目標自行設計的。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差異,給予其相當的自我展示、實現自我的空間。)

(這一活動環節最初是由孩子們提出的,他們覺得應該像老師一樣先為弟弟妹妹講解,然後再帶他們學本領。我們可以從體會到:大班孩子能主動地將自己從老師那裏習的教學方式用於自己的“教學”。教師及時滿足了幼兒這一心理需求。)

“你覺得在教弟弟妹妹製作彩米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

(從大班孩子自身來説,他們存在能力差異:語言表達能力、動作示範、處理意外情況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異:語言理解能力、動作模仿、合作能力。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活動的順利進行。大班孩子這樣説: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學本領怎麼辦?他們不會用電吹風;等等。)

“沒關係,相信你們會有解決困難的好辦法的!”

(教師沒有告訴孩子們解決困難的方法,而是希望他們在實踐中嘗試解決。教師的關注點是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製作。

教師留意孩子的指導方式,及時攝製下幼兒活動的典型性場面,用以點評、指導。

“老師把咱們剛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隨着鏡頭,一對對姐弟、姐妹、兄弟上前)“來,首先仍讓大家認識一下你們。請哥哥(姐姐)説説,你是怎麼教弟弟(妹妹)學習本領的?”

(不同的孩子所運用的指導方式是不同的,如:示範講解型——邊講解,邊示範,弟弟(妹妹)在一旁觀看;手把手教型——讓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學;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動要求自己幹,就讓他幹,自己在一旁做語言提示。)

(大班孩子如何根據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學習能力的差異來確定自己的指導方式是個關鍵。教師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哪一種指導方式是正確的,而是讓孩子相互學習,明確有不同的指導方式,自己考慮哪一種方式適用。)

(教師的關注點還應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錯”: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麼辦?水灑了一桌怎麼辦?弟弟妹妹手髒了怎麼辦?孩子關心弟弟妹妹情感態度的培養是與具體事件、特定環境相聯繫的',教師通過讓孩子説説自己的是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措”,讓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對“小”的關心、寬容。那麼在以後的經歷中,孩子會遷移和運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學本領的時候於到了哪些困難?你是怎麼做的?

(這是對活動開始前一個問題的反饋。孩子們先前的疑問都順利解決了。但是他們又遇到了新問題:為什麼弟弟妹妹的彩米顏色那麼淡?為什麼有些米沒有染上顏色?為什麼有些弟弟妹妹還沒有學會本領?)

“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製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沒有真正學會這個本領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製作。

(教師關注孩子們是如何解決剛才所説的一些困難的:他們有的向同伴請教;有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紙,讓顏色變深;有的利用圖片和圖書再向弟弟妹妹講解一次製作步驟,以便弟弟妹妹學會。)

共同關注孩子們的新發現。

(不少孩子和弟弟妹妹用不同顏色的彩紙製作出了咖啡色、橙色、綠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據以往積累的經驗進行大膽的設想嘗試,他們告訴弟弟妹妹用什麼顏色的色紙會變出什麼顏色,中班孩子的興趣又一次被調動起來。)

6、共同欣賞製作成果。

“為什麼有些弟弟妹妹沒有學會?”

(給“失敗者”一次反思的機會。若是弟弟妹妹不願意和你一起活動,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電影、品嚐水果,讓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歡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領沒有學好,你可以請教老師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對不對。)

討論新問題,“怎麼會做出咖啡色的(綠色的)彩米?”(顏色的混合會發生變化)

(我們不難看出,兩次的“教”的過程教師分別確立了不同的關注重點。第一次教師注重讓孩子相互學習不同的指導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發現。)

小結:今天大家都特別快樂,為什麼?

(哥哥姐姐因為“教會”了弟弟妹妹新本領快樂;弟弟妹妹因為在哥哥姐姐幫助下學會本領高興。老師則因為大家的新發現而欣喜。)

7、帶弟弟妹妹收拾場地。

(“大帶小”不僅僅是一種集體教學活動方式,它的教育目標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與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