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教學案例分析15篇(熱)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教學案例分析1

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音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教學案例分析15篇(熱)

主題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紀律難控制及發生意外事件等一些問題。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曾遇到過,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過。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學在大家聽音樂的時候竊竊私語,還有的寫別學科的作業等。我都會採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們,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們有時會不好意思,有時會和我開心的`一笑,趕緊收起自己的“作業”,專心聽課。我還時常會為自己的這種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當我走進這個教室,學生就沸騰了。“音樂課是我們放鬆的一節課。”學生是這麼想的。我站在講台上默不做聲的看着他們,直到5分鐘後,才有少部分同學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還是自顧自的翻看着音樂書,唱着“自創”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樣才能讓處在興奮狀態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呢我知道這是一個紀律有些“活“的班級,便在心裏叮囑自己要注意學生的情況。我打開了錄音機,把上節課學習過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來,學生們也自覺的跟唱起來,一曲唱罷,我抓住這個時機,説:“今天我們的音樂課要進行一個比賽!”學生們都安靜的看着我,等着我説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總算是安靜下來了。我繼續到:“每個小組為一組,回答對一個問題或者坐得比其他組好的就獎勵一個五角星,課後那組獲得星星多就是冠軍組,反之紀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組得來的星星。”很快,學生們都非常認真的回答着問題,有次序的進行着律動,如果真有不守課堂紀律的同學出現的話,同組的同學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説什麼,只要給他們加上象徵他們勞動成果的星星即可。一節課相當順利的結束。

案例分析:

這個班級是學校有名的調皮搗蛋的班級,學生的自覺性都相當差,然而讓他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藥竟是一顆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這節課要比其他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讓自己組輸給他們組的集體榮譽感。看來競賽的力量不可小窺。

我意識到,這樣組織課堂教學,不但教師本身能省下許多組織紀律等閒雜的時間,學生也能在這種氛圍中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養成自覺的行為規範。

案例描述二: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為中國小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説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遊戲為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遊戲競賽,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案例分析2

一、教材簡説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歎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祕;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祕”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願望。

編選本文的意圖是,瞭解與月球相關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祕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同時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難點是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祕、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準備教學掛圖和其他的與月球相關的圖文資料。如果有條件,課前應佈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圖片,可以是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説,也可以是描寫月亮的詩句。還可以引導學生閲讀課後“資料袋”中的內容,增加對月亮的瞭解。

2?識字指導。在本課的認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懸”不要讀成“xiàn”“xián”,“遐”不要讀成“jiǎ”,“努”不要讀成“lǔ”,“藻”不要讀成“zhǎo”。在寫字指導中,“幕”字下邊不要寫成“土”,還要注意與“慕”區別字形;“臨”左邊不要寫成豎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豎;“奧”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後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初知課文大意之後,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寫人們對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是個很重要的句子,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個句子及相關泡泡,引導學生展開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想象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景象,最後交流各自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體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的。每個謎的提出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中的神祕之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理清這些不解之謎提出的思路。比如,從把細菌撒在月球塵土上,細菌全死了的事實,提出了一個疑問:月球塵土是否有殺菌的本領?從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年齡的比較,提出了兩個星球年齡大小的疑問和對兩個星球火山活動的猜測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它表示文中的列舉並沒有窮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顯得更神祕了。另外,省略號也使文章結尾具有了開放性,提供了師生交流蒐集的月球知識的園地。教學時可以用“月球真是個神祕的星球啊,我們來交流一下蒐集的月球資料,看看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之類的提問,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資料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試着根據所交流的材料提出問題,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況,進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祕,激發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摘抄課文中寫得好的詞句。

4?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也有助於感受月亮的魅力。課後提供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熟讀詩句,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做到熟讀成誦。詩意以總體感悟為主,不要作過多過細的講解。最後還可以交流各自蒐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還要充分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醒學生在以後的閲讀實踐中要注意把自己覺得好的詩文摘抄下來。月亮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景象,描寫月亮的詩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5?要重視朗讀指導。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讀課文時特別要注意文中感歎語氣和疑問語氣的處理。同是感歎句,“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這個句子因緊接皓月當空的優美的景色描寫,所以讀起來語氣可輕柔舒緩些。而“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麼令人費解啊!”這個句子由於上承好多件讓人迷惑的事實,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微強烈一些。同是疑問語氣,第一段中的幾個疑問句因為寫的是遐想,可以讀得稍顯輕柔,甚至可以讀出自言自語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問句表達的都是對一些現象的不解,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重些。

四、參考資料

月球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三十八萬千米。它的平均直徑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它的表面積約3 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面上山嶺起伏,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名稱,其實月面上並沒有水。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廣闊的平原。月海有二十多個。最大的是風暴洋,面積約有500萬平方千米。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温差很大。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它的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

月亮的稱呼 月球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教學案例分析3

一、教材簡説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在敍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願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裏,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於,説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着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着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三、教學建議

1.建議學生查閲資料或請教長輩,瞭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有什麼貢獻。教師可以蒐集關於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以便為學生補充關於孔子的背景知識。

2.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字的指導,可以有機地穿插在課文學習當中,和詞語、句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讀音是否準確,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認記字形。可以通過擴詞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復現,體會生字的用法,如:納:納涼,納税,出納,吸納;兼:兼職,兼併,品學兼優;佩:佩帶,敬佩,王佩。另外,僕易被誤讀為三聲,在教學時要加以注意。

要求寫的12個字,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如,塵 字,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鈎;迎 字的裏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邊是竟,不是競。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並交流觀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有的字不容易寫好,如,等字容易寫得過長,中間的幾橫長短也不一樣,學生不易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示範,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及部件的佔位。

3.整體感悟,理清順序。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把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作為重點思考題目,讓學生思考、交流: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醒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細緻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以及課文中重點描寫的孔子和老子對話的部分,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具體的語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有一定困難,也可以啟發學生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的敍述順序: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並在瞭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於學生擴展知識面,激發進一步瞭解孔子的興趣。可以在佈置預習時建議學生閲讀,也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前閲讀這段文字。閲讀後,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關於孔子的其他資料。

4.理解重點詞句。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遠近聞名、淵博、拜訪、納悶、佩服、敬重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並試着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運用。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詞語,可以,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境,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文中有兩對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會。

(1)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拜訪是敬辭,訪問 的意思。拜見 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説的。這兩個詞語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

(2)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多謝老師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老子説我就在這兒迎候,表現出他非常謙和、知禮。在這裏,如果換成等候,就不能充分體現出老子的美德。多謝老師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換成迎候,因為這裏是晚輩向長輩致謝。

以下幾個句子對學生加深瞭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幫助,可以重點引導學生交流、體會。

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這裏,可以抓住重點詞終於,提醒學生聯繫上文的描寫來體會。文中學習夥伴提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路途十分遙遠;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説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話,把孔子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句體會孔子的心理和情感,並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教學案例分析4

 1.課前,教師可適當準備一些作者介紹或詩作的賞析資料。如《唐詩鑑賞辭典》的相關文章,在學生理解詩的大意時,相機介紹。也可以引導學生先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對乞巧節有大致的瞭解。

2.課文中,要求會認4個生字,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學生互相交流後,教師可重點提示,“乞”與熟字“氣”的區別,“燭”是翹舌音,不要讀錯。要求會寫的字有8個,可引導學生注意難寫易錯的字,如“乞”不要多寫一橫,“曉”右上部不要多寫一點,“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適當。

3.理解詩歌的大意是體會詩中豐富想象的前提。課文後面提供的註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註釋,自己試着理解詩歌的意思,教師不要串講詩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師參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敍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户户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説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悦。

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前兩句描繪了主人公在孤獨的環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內,雲母屏風上映着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宮中孤獨枯燥的生活,只能見到深藍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後兩句引出凡人對仙人的感歎: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應悔”是猜測的意思,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對“嫦娥奔月”的傳説有一定的瞭解。據説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裏,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

 4.要重視學習夥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課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不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完成,它要貫穿到全組的課文學習始終,為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學習做準備。

可以通過自己的閲讀收集民間故事,也可以讓長輩們給自己講一些民間故事或傳説。

教學案例分析5

一、教材簡説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大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三、教學建議

1.讀懂這篇課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在生活中對秋天的切身感受。因此課前可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有條件的可到田野、到果園參加秋收活動,還可以蒐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如果有條件,教師可準備一些與秋天有關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8個。注意不要與形近字的讀音相混淆。如,“趁” 與“趙”,“喇” 與“刺”,“銜” 與“街”,“裳”與“常” 的區別。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2個。如“扇” 是多音字,還可以讀shn。“枚”的右邊反文,不是“文”,“柿” 的右邊不是“市”。

3.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總結;前四個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下面分別進行分述,課文的結構非常整齊。引導學生讀課文時,可以把學生讀的順序和課文的敍述順序即作者的思路以及課文的結構統一起來。初讀課文,在瞭解大意後,可讓學生思考討論: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開頭的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再深入到每一段,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這是教學的重點,要引導學生根據秋天的特點及課文的描寫來感受秋天。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為什麼説秋雨是一把鑰匙呢?課文寫秋雨的色彩和氣味時,寫了哪些事物?冬天快要到了,動植物做了哪些準備?”討論時學生可以交流各自的體驗和收集到的與秋天有關的資料,以幫助對課文的理解。

4.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詞語的理解。多數詞語可以聯繫語言環境來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理解這些句子時,一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覆朗讀品味。比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講秋天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來到的,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因為秋雨雖涼,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潤物無聲;朗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要給人輕鬆舒服的感覺。

課文語言優美,除課後第三題列舉的兩個句子外,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豐富語言的積累。

5.這篇課文所描寫的畫面都很美,非常適合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有條件,可以通過課件把課文中的文字用圖象表現出來,也可以用投影把學生的收集與大家共享,還可以配樂朗誦……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信息,讓秋天的圖景更形象、更生動、更具體。

6.這篇課文的拓展學習可選擇的角度很多,“一可以閲讀一些描寫秋天的文章,收集一些描寫秋天的詞句,畫一些秋天的景物,還可以和爸爸媽媽到野外去秋遊。課後的三個泡泡中的活動要求,只是作為示例,教師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圍繞秋天,開展一些活動。

教學案例分析6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桔梗謠》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歌曲《豐收之歌》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圓圓和彎彎》

2、表演歌曲《圓圓和彎彎》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圓圓和彎彎》,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曲調優美淳樸,生動地描繪了金秋一派豐收的景象,抒發了農家兒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圓圓和彎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鐘聲叮叮噹》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果實中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彎的?你能説出這幾種圓圓和彎名稱嗎?下面這首歌曲你聽聽講了幾種圓圓和彎彎的名稱?還講了些什麼?

2、揭題、範唱,聽錄音、學生討論

3復聽錄音,説説歌曲情緒(聽後學生談感受)

4、引導用動作表演歌曲:放音樂,學生自由表演。

5、學唱歌譜

1)聽記曲調比賽,看誰聽得最快,最準確(教師彈奏一句,學生唱後試着記。教師彈奏指名學生試唱)

2)視唱歌譜

3)用豎笛吹一吹)

6、學唱歌曲:放錄音輕唱——重點練唱:切分音和一字兩音、連線、休止處——唱——處理:唱出豐收的喜悦。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豐收的氣氛

學生分小組試敲——合着音樂敲一敲——邊唱邊用打擊樂伴奏

8、分組用打擊樂和豎笛伴奏、即興表演——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9、編創與活動(如時間夠的話進行)

分組編創歌詞——挑選好的編成幾段歌詞表演。

教學案例分析7

師(板書“雨”):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課前收集到的關於雨的資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詩《春曉》……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詩《清明》……

師(放錄像):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聽到的是一種什麼聲音?

生1:知了鳴叫的聲音;

生2:雷聲;

生3:雨聲;

生4:雷雨交加的聲音。

師:請各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怎樣給這段音樂加一個題目?

生1:雷陣雨;生2:雷雨交加;

生3:傾盆大雨; 生4:春雨的色彩;

師: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適嗎?

生1:不行。春雨的特點是細雨濛濛,而我們從錄像中聽到的雨聲很大。

師:有一位叔叔給這段音樂起了一個名字--“雷雨”。(板書“雷”)

齊讀課題。

師:雷雨是在什麼季節下的?

生:夏季。

師:夏天下雨時有什麼特點?

生1:烏雲密佈。

生2:雷聲隆隆。

教學的導入環節就像整台戲的序幕,也彷彿是優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和安排得當,就能引發學習興趣,引人入勝,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課伊始,陳琳琳老師非常親切、自然的口吻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於雨的.資料。如古詩、歌曲等讓學生在詩中、歌中感受生活。接着放錄像,讓學生閉上雙眼,邊聽音樂邊感受一下聽到的是什麼聲音,如何給這段音樂加上題目。陳老師採用了樸實而又新鮮的教學手法進行導入,不僅融洽了師生的關係,而且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真實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自然地,學生對這位老師,對這節課就充滿了興趣。在導入過程中,陳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即時評價。在學生回答用“春雨的色彩”起名時,老師儘量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而非老師的直接灌輸。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用足夠的耐心去關注與等待。

教學案例分析8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將“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為了完成新課程標準的任務,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我們在國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能更好地與時俱進,通過對教學觀念、過程、方法、效果等的不斷反思,發現新的問題,改進教學過程,最終將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會更加註重學生的感受,教師一切的改變和努力都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以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為目的。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教”的課堂就會轉變為學生“學”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全面提升。那麼該如何構建這樣的課堂呢?

一、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

國中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好動、喜歡熱鬧,因此,在國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國中生的這些特點,改變傳統課堂中“講解+閲讀+背誦”的單一教學模式,營造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學習最好的刺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國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靈活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豐富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以達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

(一)趣味記單詞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枯燥、無趣又讓學生感到頭疼的問題就是單詞的記憶了。為此,教師可以教授一些有趣的單詞記憶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效果。

例如,英語單詞中存在這種有趣的現象:

clever聰明的'hnest誠實的

intelligent 智慧的nble高貴的

excellent卓越的sart機靈的

elegant優雅的

把以上這些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放一起就是:Chinese――中國人。教師利用這種趣味單詞組合現象,可以緩解學生記憶單詞時的枯燥,在這種趣味的環境中,可以充分激發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

(二)課堂小遊戲

在開始上課之前,利用5―6分鐘的時間開展一個英語小遊戲,既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又能複習學生的英語知識。在國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中,開展英語課堂小遊戲,比單純地利用“講解+閲讀+背誦”的單一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更能增強國中英語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flr”“dr”“chair”“

Luc: Sure,I’d lve t./ I’ srr,I have t…

這樣讓學生自己模仿編寫對話,既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又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能使得教師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國中英語以閉卷考試為主,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這種考查方式只能反映學生記憶能力的好壞,並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真實的能力和素質,這與素質教育的宗旨不符。傳統的以分數定層次的考查方式,以單方面的成績衡量學生的好壞,不利於發揚學生的優點,改進學生的缺點。它過分強調對學生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了其改進、激勵與發展的功能,結果造成一部分學生無法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了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新課程強調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一些教師開始將評價內容從重視知識向重視學生素質提高轉變,評價方式從單純的筆試向綜合性的評價方式轉變。例如,在評價學生時,根據其口語訓練情況、寫作情況及對英語的運用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這樣的綜合評價是多方面的,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總之,在國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地進行教學反思,可以促進英語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和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教師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加以糾正和改良,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進步,同時也更好地完善了國中英語的課堂教學,實現了國中英語教學的高效。

教學案例分析9

主題:幼兒園大班主題:我要上國小主題關注:

1、行為習慣方面

(1)、入學的適應能力,如理解並聽從指揮、用好課間十分鐘休息時間、自己整理並保管好物品、會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等。

(2)、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愛護和正確地使用學習用品、遵守集體規則、學會獨立和及時地完成作品等。

2、情感與態度方面

(1)、知道上國小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激發幼兒上國小的願望。

(2)、明白上國小讀書是件快樂和有趣的事,能認識更多的朋友,學更多的本領。

(3)、懂得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應該堅持到底去克服困難。

3、認知方面

(1)、豐富有關國小的經驗,如國小校園的環境、國小生一天生活的安排。

(2)、比較幼兒園與國小的不同,如環境、作息時間和學習形式等。主題價值的分析:每年五六月,家長和孩子們談論和關心的熱點是孩子的入學問題,而孩子們想了解國小,瞭解國小生生活的願望也十分強烈。於是,我們便自然地進入了大班的最後一個主題“我要上國小”。該主題活動對幼兒從情感上、能力上、習慣上做好入學準備有着積極的作用。在《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特別指出“幼兒園在課程開發和事實上應加強與家庭、社會的密切合作以及與相鄰的教育銜接”。因此,豐富幼兒有關國小和國小生生活的經驗,根據國小生的要求有目的地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和獨立能力,為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心理和物質準備,是大班幼兒開展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內容。活動名稱:書包裏的朋友

活動背景和設計理念:大班的幼兒每天會帶自己的小書包上幼兒園,但是這個小書包畢竟不同於國小生背的書包。對於即將進入國小的孩子來説,他們需要了解國小生的書包裏應該放哪些物品,這些物品與國小生活的關係以及如何擺放和整理小書包等。本次集體活動意在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要注重激發幼兒瞭解國小生活的願望,感受即將成為國小生的高興。活動目標:

1、看看、比比、説説,國小生的書包應帶上哪些學習用品。

2、能根據課程表,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準備:一隻由國小生整理的書包,幼兒每人自備一隻書包。

活動過程:

1、書包裏有哪些朋友

重點提問:國小生的書包裏放了哪些東西?哪些是國小生讀書必須帶的物品?(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表述,將書包中的物品分類並作簡要記錄。)

小結:書包、鉛筆、橡皮、鉛筆盒、墊板等是國小生讀書必備的學習用品;餐巾紙、水壺是國小生的生活用品;棋類、毽子等文娛用品可以在下課十分鐘或放學後玩耍。

2、把書包裏的朋友整理好

重點提問:你想在書包裏放什麼?為什麼?如何知道每天應該帶什麼書?(出示一張國小生課程表)哪些東西不能放在書包裏?小結:每天整理書包的時候,應該根據課程表,決定要帶的書和學習用品。根據上課的順序整理好書本,各種學習用品應分類擺放,這樣可以方便取用。

課程反思與評價:活動中教師的`迴應包括重複、解釋、提煉、歸納、反問和追問等。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視迴應時的提煉和歸納的策略,如將物品歸納為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文娛用品,根據課程安排合理準備和整理書包中的物品等。

主題實施評價:我們從整理小書包的競賽遊戲入手,引發幼兒瞭解怎樣做個合格的國小生的願望。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周邊國小及家長的自願,圍繞提高幼兒適應學習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幼兒體驗性、探索性學習創造條件,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這一主題對幼小銜接的意義重大。因此,該主題活動尤其要發揮家長和社區資源的作用。教師要了解本班幼兒面對即將來臨的國小生活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和困難,然後利用各種機會,聯合家長,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在主題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尤其應注重增加生生互動來激發情感;採用遊戲方法來培養能力;抓住尋常時刻養成習慣,尤其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學案例分析10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是《認數》,本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1000以內數的基礎上教學認識10000以內的數。雖然本單元的知識點較多,但由於學生已有的經驗比較充足,有相當部分的孩子在沒學習新知之前已經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讀數和寫數。因此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就沒有必要把學生作為一張白紙來進行教學,必須要擺正老師位置,真正關注到學生的發展。舉例教學“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的片段來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案例呈現]

(黑板上呈現幾個空白的計數器。)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些數,你知道這個數是多少嗎?(計數器上千位上是3粒珠子,百位上是1粒珠子,十位上是2粒珠子,個位上是5粒珠子。)誰能到上面來教一教大家寫這個數,並説説這個數該怎麼讀?它的組成是什麼?

⊙孩子們覺得老師出的題目太簡單了,都搶着要上來講解。

生:這個數讀作“三千一百二十五”,千位上是“3”就讀“三千”,百位上是“1”就讀“一百”,十位上是“2”就讀“二十”,個位上是“5”就讀“五”。

⊙第一個孩子非常到位地把這個數的讀法説了出來,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千位上是幾,就讀作(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作(幾百)……。

⊙在這樣的點撥下,學生很順利地總結出了讀法。

師:誰來寫一些這樣數讓大家讀一讀。

⊙學生舉了很多類似的數字,都能順利地讀出來,有一生舉一例:3089。請他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

師:他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數,你知道這個數與眾不同在什麼地方嗎?你會讀這個數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會我們來交流,這樣的數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它的組成是什麼?

生:3089讀作三千零八十九。這個數的中間有一個零,要讀出來的。

師:講的真好,誰也能舉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數讓我們來讀一讀?

⊙在這樣一個很好的開頭下,學生舉出了中間有兩個0,末尾有0的數,並且都能準確地讀出來。

師:今天老師覺得大家非常地動腦筋,我們自己舉了很多的例子,把“非整千的四位數”的幾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嗎?

生:可以從最高位讀起。

生:中間有一個0或者2個0都只要讀一個零。

生:末尾的0不要讀。

……

[課後反思]

這節課始終以做數學為主旋律貫穿於課堂教學。老師少教,學生反而多學。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舉例,並嘗試解決問題,激勵學生自己去做數學。在做數學中,人人必須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數學中,人人都可能發現問題,產生合作交流的願望。本課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方式得到徹底改變。是什麼原因促使學生有如此高的熱情與學習興趣呢?想想有如下兩個原因:

1、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的,使學生擁有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樂於參與學習。很多時候,老師對學生説,現在你是老師,你來教同學們,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鼓勵學生遇到困難力爭自己克服。這種交流方式讓人感覺不到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使創新的火花閃現。

2、尊重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

教學中教師沒有按教材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方法,去規範學生的思維。在教學認數的過程中,老師激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去發現自己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學生在親自參與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中,經歷了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課堂上老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蔘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了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既重視學生今天的同時,更關注學生明天的發展。

如果在教學中的教師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麼這種枯燥的認數不會引起學生如此大的興趣。所以老師請學生自己舉例並總結方法,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正如21世紀的數學教學課程中明確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要為學生的生活服務。針對這一教學思想,教師在學生自得的基礎上,採用多角度、多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想:教是為了不教。今後我們只有把“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是一個主動求發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這種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我們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待到不同的學生都能夠真正地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時候,也許我們才能説: 數學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生。那時候,我們才能更深切地體驗到自己在和學生一起進步、一起發展。

教學案例分析11

一、活動背景

音樂活動《從頭唱到腳》是演唱幼兒熟悉的身體,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很容易。因此很容易學唱,難點在於創編。所以要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大膽演唱,很有自信地唱出《我的身體》,以激發幼兒喜歡自己身體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2、有興趣地演唱歌曲,學習仿編歌詞。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內容。

二、課堂片段及反思:

片段一:隨《幸福拍手歌》音樂做拍手、跺腳動作進場。

(效果分析:以歡快的音樂和動作引出活動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片段二:從頭説到腳。

師:剛剛我們跟着音樂一起拍拍手、跺跺腳、伸伸腰了,那麼我們的身體上除了有手、有腳外,還有些什麼部位?(噓)老師還有個要求;你們説得時候,要按由上到下的順序説,想想首先應該説什麼?最後説什麼?幼兒邊拍手,邊有節律、有順序(由上到下)地説説自己的身體部位:我的頭、我的肩、我的.胸……:

(效果分析:讓幼兒説説自己的身體部位,並按照老師的節奏,看着老師的手有節奏的從頭説到腳,為理解歌詞熟悉節奏做鋪墊。)

片段三:從頭動到腳。

師:原來呀,我們的身體是由這麼多部位組成的,你們想想看,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可以動?(頭、手、腳、腰……)請幼兒説説,並動動。學會説“動動我的頭呀”、“動動我的肩”。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説邊和幼兒一起從頭動到腳。

(效果分析:請每個幼兒都站在空位上,找到自己身體會動的部位,自由、大膽的並且能有節奏的邊説邊動一動自己的身體。激發幼兒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歌詞部分內容。)

片段四:從頭唱到腳。

師:我們不但可以和身體做遊戲,而且老師還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唱成一首很好聽的歌,歌曲名叫《我的身體》,一起來聽聽。

師:你在歌曲裏聽到了什麼呀?幼兒每講出一點,教師就把相應的身體部位展示出來。

師:我再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一遍,聽聽看,還聽到了什麼?請你們聽我把歌詞説一遍,你們也可以試着跟我一起説一説。會説了沒有?那説一遍給我聽聽。

師:想不想把這首歌唱唱?那我們一起來試試。你們唱得很棒!如果我的手指不點,你們能不能唱出來。

師:有的小朋友很棒,一邊唱還一邊做動作!我們來試試邊唱邊做動作。

(效果分析: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地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學會整首歌曲,始終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唱出來,並且一邊唱着歌曲一邊動動身體的相應部位。)

片段五:仿編歌詞。

師:這首歌裏唱到了頭、肩膀、腿、膝蓋、腳趾、頭。除了這些外,我們的身體還有小手、小臉、小耳、小眼睛,那我們也試着把這些也編到歌裏來唱一唱。

師:誰先來説説,你想把什麼編到歌曲裏。請幼兒仿編.幼兒想編什麼進去,就把該部位的圖片貼到歌譜上去。幼兒仿編歌詞,並配上動作表演。

(效果分析:在創編歌詞時老師要常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讓幼兒能自信的演唱出自己創編出來的歌詞。)

片段六: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幹,還自己編了歌曲,回家後我們把自己編的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如果你還能編出更多的曲子下節課唱給大家聽,好不好?

(效果分析:進一步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

三、課後的反思:

音樂活動《從頭唱到腳》這個教材很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六個環節:導入部分、從頭説到腳、從頭動到腳、從頭唱到腳、仿編歌詞和活動延伸。首先以歡快的音樂和動作引出活動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然後,讓幼兒説説自己的身體部位,並按照老師的節奏,看着老師的手有節奏的從頭説到腳,為理解歌詞熟悉節奏做鋪墊。請每個幼兒都站在空位上,幼兒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身體會動的部位,並且能有節奏的動一動自己的身體,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歌詞部分內容。再次,循序漸進地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學會整首歌曲,始終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唱出來,並且一邊唱着歌曲一邊動動身體的相應部位。其次,在創編歌詞時常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讓幼兒能自信的演唱出自己創編出來的歌詞,最後進一步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

教學案例分析12

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它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它的開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注重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和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

安東尼奧·羅賓曾經説過“個人自身的潛能猶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叩醒,便會產生所向披靡的駭人力量。人類的潛能巨大,特別是人的大腦,藴藏着無法估計的潛力。”勞技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來進行教學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試想:縫紉課上,同學們穿着自己設計的服裝走在T形舞台展示自己優美的體態;木工課上,一件件作品正在進行着“慈善義拍”;工藝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搬到了展覽館展出;技術課上,同學們正在對自己的設計品“慷慨陳詞”…這樣的勞技課應該是學生最願意上的吧。

那到底在我們的勞技課教學中應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如何在研究性學習過程發揮勞技教師的作用呢?

一、 合理正確的研究方法,使學習效率更高:

在勞技教學中通常使用一種特殊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方法。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一種模式。它改變了短促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強調長期的、跨學科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並結合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與實踐。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開始時一般都會在學生頭腦中預先勾畫出一個最終結果——作品或“人工製品”。這個“作品”的完成需要一些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要考慮到勞技課技術方面的因素,還應考慮到此項研究是否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否能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等相關因素。比如,在木工教學中,確定課題可以進行考慮環保節能的研究;在工藝教學中,可以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在縫紉教學中,可以進行現代時裝與古典時裝的研究等。與其他的研究性課程一樣,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確定一個學生感興趣,而又內容豐富的課題,這對整個研究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所用的是一個“生產模式”:首先,學生要明確創造“作品”的目的及瞭解作品的觀眾。他們需要研究課題,設計作品,制訂一個項目研究的計劃;然後,學生開始項目研究,解決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最終完成他們的作品;最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如舉辦展覽會、拍賣會、時裝秀、總結報告等,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反思和評價。整個過程都是真實的,學生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親手完成這個工作,是現實世界生產活動的一個反映。

二、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發揮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不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者,更是學習的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協作者。

1.教師是技術的傳授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製作某件物品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比如,木工課上不會使用鋸子,電工課上不會使用電烙鐵,這些技術問題雖然可以讓學生自行來查找資料,學習它們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但是如果這些操作方面的技術掌握不當,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傷害,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這些不可能讓學生來自行探究學習,只能通過教師的講授來讓學生接受掌握。

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是技能教學的基本功,它是使學生建立視覺表象,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礎。教師作為一個技術的傳授者,在傳授技術時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容易接受。

2.教師是參與者、學習者

在新的勞技教學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面對的是技術問題,還要面臨更多的研究問題,這些研究問題不受單科知識的侷限,更多的關注社會和現實。比如,在縫紉課上,學生要了解當今服裝的發展趨勢和展示方法;小組合作中,學生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這就使教師失去了專業優勢,就會經常感到自己與學生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當教師感到自己知識、能力上的不足時,他就必須彎下腰來,同學生們打成一片共同研究探討各種問題。教師就必須去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去重新許許多多新的知識,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學生學習,真正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習者。

3.教師是組織者、協作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分小組開展研究活動的,他們在研究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某個同學在上網查找資料是一直在聊天;某個小組在研究時發生巨大的爭執;某個同學一會兒有被鋸子割傷了等等形形色色的'問題,所以,教師在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者的同時,必須牢記自己另外一個地位:學習的組織者和協作者。

作為一個組織者,教師應當合理的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活動,利用學生小組的自我管理和教師的宏觀管理,使學生的研究時刻都能順利進行。

作為一個協作者,教師應當做好每個小組成員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以便研究順利開展;教師還應當在研究過程中不時地給學生一點建議、一點關心,並多給學生一點鼓勵,解決一些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 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勞技課上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掌握各種技術技巧,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從而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勞技教學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選定的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有效信息,收集有用材料,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使勞技課的實踐操作事半功倍。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研究性學習的勞技實踐操作過程中,小組活動是研究學習的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可使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特長得以鍛鍊,人人進步;以小組團體成績評價為導向,可激發競爭活力,強化合作意識,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勞技教學中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精確的測量、準確的計算和高質量的加工,要讓學生知道只有高質量的產本站有廣大的市場,所以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學生要認真、塌實的探究,實事求是來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鍊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勞技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鍊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運用研究性學習則更加強調了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關注以學生為本的發展。通過研究性學習使我們的勞技教學將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教學案例分析13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自主性特別大。開學時學校發給我們六年級數學老師每人一本蘇教版數學第十一冊教材之後,一直到現在十二月份我們都是利用這唯一的參照本行進在課堂內外。沒有教師用書、沒有優秀教學設計、沒有掛圖、沒有幻燈片等教學參考資料,就連教室裏的投影儀、電視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也形同虛設,不是不好用,就是使用效果不佳(電視屏幕太小,不能照顧所有學生,後面幾排總有看不清楚的。)。因此唯有靠自己通讀教材與課程標準,深鑽教材,與同伴們切磋,再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才能進入課堂授課。可想而知,要想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案,又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確實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因此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常常是在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方法卻又在不經意的時候順手拈來,讓人驚喜不已。

下面我把最近兩次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案例片段拿出來與同行們切磋切磋:

一、本冊教材第五單元“認識比”,是學生初步認識比的開始。而教學新知識的第一堂課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既讓學生樂學,又要學生學得輕鬆,在不知不覺中發現新知識,學懂新知識,應用新知識。

教材中例題一:媽媽早晨準備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2杯果汁和3杯牛奶圖),可以怎樣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我覺得課本這樣的設計一來與大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不相符,一般的家庭只有2—3口人,一人一杯比較符合常規;二來攜帶這麼多杯子進課堂不方便,在講台上做完演示實驗後的果汁和牛奶會不太衞生,倒掉實屬浪費。於是改變了教材資源,採用了談話導入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拋出這一挑戰性的開放題:張老師要配製一種藥水,藥的成分佔2份,水的成分佔3份,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會怎樣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學生思索片刻,開始有人發言了:藥的成分比水的成分少1份,水的成分比藥的成分多1份;藥的成分佔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佔藥的二分之三;藥的成分是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是藥的'二分之三;有預習自學過的同學説水與藥的成分比是3﹕2,藥與水的成分比是2﹕3。“説得真好,”我由衷地讚美他們。後面説的“水與藥的成分比是3﹕2,藥與水的成分比是2﹕3”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認識比”(板書課題)。中間兩點叫比號,讀作“比”,(示範比號的寫法與書寫要求,要與冒號相區別,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3﹕2、2﹕3)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你能準確地找到這兩個比的前項與後項以及各代表什麼數量嗎?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常見的比。有説班上的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門與窗户數的比,燈與電風扇數量的比,比賽結果的比分……。對於比賽結果的比分是不是比,我請同學們繼續認真聽課,呆會再來判斷。張老師收集了兩個有趣的關於比的問題:①小明身高1﹒2,他爸爸身高178c,怎樣表示他們的身高比?②把一個圖形分成兩部分,使陰影部分的面積是空白部分的三分之一,怎樣表示陰影部分與空白部分的面積比?請幫忙解答。教室裏漸漸地有了交流與討論的聲音,一會兒有人説我知道了。我鼓勵同學們大膽彙報:學生説①中小明身高與爸爸身高單位不一致,不能直接寫比。要把單位轉化一下,變成相同的單位就可以寫比。小明與爸爸的身高比是120﹕178(c做單位)或1﹒2﹕1﹒78(做單位).②應該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陰影部分佔三份,空白部分只佔一份,陰影部分與空白部分的面積比是3﹕1。還可以怎樣説?交換兩個數量的位置同時交換比的前後項這樣説也行。看着①②,邊看邊想,全班同學一起説一説。

在新課的後面環節中,讓學生重點探討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先回顧除法與分數的關係,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填寫。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號相當於分數線,除數相當於分母,商相當於整個分數值。再將比納入得出三者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比的前項相當於被除數、分子,比號相當於除號、分數線,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分母,比值相當於商、分數值,這是聯繫;區別在於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其中除法與分數都有一個什麼特殊規定,還有印象嗎?很快有人想到:除數、分母都不能為0。根據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你能想到比的什麼也不能為0?比的後項不能為0是比的一個特性,那比賽的比分如果是幾比0能否算作比呢?同學們一致認為不能,原因就是比的後項不能為0。因此比賽的比分與今天這節課認識的比在意義上有本質的不同:比賽的比分表示比賽雙方的結果誰輸誰贏或是平手;數學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量相除。

二、教學第六單元例題三“林陽國小去年有24個班級,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一共有多少個班級?”我沒有象以往那樣由梯度練習引入,而是和同學們玩了個分數遊戲。

教室裏第二、三小組人數相等(都是6人),請第二小組的同學起立,第三小組前面的同學注意,起立人數是第二小組的1/2,應起立幾人?大家盯着第三小組前面慢慢地站起了三個人。我追問怎樣想的?第二小組的1/2就是6的1/2,用6×1/2=3,所以三個人起立才對。我説非常正確,請第三小組後面的同學注意,起立人數是第二小組的1/3,應起立幾人?怎樣想?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肯定是2人……。我説沒錯,請第四小組後面的同學注意,起立的人站在第三小組的後面,使第三小組比第二小組多1/3,應起立幾人?怎樣想?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最後站了2人,就是第三小組比第二小組多6的1/3,用6×1/3=2(人)。以上游戲始終把第幾小組看作單位“1”?讓學生明確單位“1”始終是第二小組。遊戲之後再進行例三的教學,許多學生便能很順利地根據數量關係畫出線段圖,正確地進行列式計算了。

以上的案例片段之所以取得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教學是構建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這些教學資源是孩子們現年齡階段完全可以理解、領悟、處理的。這些教學資源也是建立在同學們已有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新知拓展、延伸。整個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它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2教學是基於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經歷的事物,積累的經驗往往是較好的教學活動材料,尤其是諸於實驗、遊戲活動更是人人樂於參與的源泉。有人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3教學構築在教師的厚積薄發之上。曾經有位上課上得好的老教師回答他人的提問,道出自己課上得好的原因,不是僅僅備課的幾十分鐘,而是用他的一生不停地備這堂課。確實以上的教學資料來自我平時的留心積累與頓悟,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再進行合理改進,形成一套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

不妥之處,請各位同行及專家批評指正。

教學案例分析14

前幾天做完了東阿阿膠公司的案例分析報告,給我留下了很多感觸,還有很多感悟體會。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過程的不快及艱辛。

1、就案例分析內容來説。首先,學會了蒐集年報的簡單途徑。然後,我知道了年報是什麼,怎樣閲讀年報,及懂得了年報裏的很多屬於。

2、就小組分組來説,這是整個作業過程中最失敗的地方。雖然我組打破了以宿舍為單位的分組,和男生組成了一組,但是由於我這個組長領導無方,缺乏計劃,沒有明確目標,小組成員分工不好,導致男生積極性不高,整個作業缺少他們的有效參與,導致作業沒有想象中的完美。正如管理學家曾説“計劃有利於同一方向,減少不確定性,減少重複和浪費,且有利於控制。所以在下一次的小組作業中,一定要做好計劃,明確確定每個組員的分工,實行責任制。

3、在作業的完成過程中,沒有時間觀念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我組因為沒有明確的計劃,導致作業完成較拖拉。所以應提前做作業,以保證作業的高質量。

4、管理課上的PPT演講不太成功。首先是PPT的製作不規範,然後是由於機子的故障,浪費了時間。所以做任何事時,都要控制好全局。在事情開始之前,考慮到事情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提前檢查好。

5、案例分析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在做一件事時,一定要計劃周密,組織詳細,指揮得當,協調好人員分配,控制好全局。

教學案例分析15

通常情況下,在教學案例的後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請他人寫,也可以作者自己寫。可以從一個當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

(一)理論實際緊密結合.撰寫案例分析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力求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脱離案例本身去講教育理論。

(二)體現先進教育思想.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導,要跟得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比如在當前,案例分析就要貫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引導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分析務必實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要有針對性,要講關於這個案例的具體的小道理,不要講永遠正確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熱衷於抄錄教育理論的條條,要將教育理論的觀點自然地融會於分析之中。

(四)論述需要突出重點.對於已寫成的教學案例,要反覆閲讀,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緻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説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五)觀點要有充分依據.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分析案例時首先要認真思考:採用已選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某個特定問題,需要哪些事實?然後回過頭來尋找所需事實。選材要嚴,挖掘要深。

Tags:案例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