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1

20xx年2月22日,我們在二國小習了一年級數學新教材培訓,我們對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我們的幾點體會:

1、新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感情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教材也着重強調了數學要注重情境的設置,數學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這門古老的學科它源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本來就是為人類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服務的,它是人們生產生活中交流信息,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我們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學生掌握未來公民所必須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而不能象舊大綱、舊教材那樣只注重知識傳授,脱離實際生活,忽略實踐操作。致使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空有屠龍之技,在生活實踐中卻無用武之地。

2、標準中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面向每一個人。我認為這是還數學以本來面目,它讓數學這個大眾的"夥伴"又回到了大眾中,它真的回家了。數學本應是大眾的數學平民的數學,而不是少數數學家的數學,過去的大綱和教材強調學究數學,內容繁、難、偏、舊、教學就是機械訓練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扼殺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創造性,造成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產生厭學畏學的心理,使數學曲高和寡象個冰美人,可望不可及。

3、新教材要求教師大膽地地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我們要真正轉變舊的教育觀念,堅定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現代教學觀、培養學生學會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樂於實踐的學習方法,過去老師把教材奉為聖經,把教材當成了教育的全部,虔誠的把教材內容搬上黑板,使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葉聖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材只是個例子"。這不正是鼓勵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最好的解釋嗎?我認為教師只要把握住教學知識的目標,不要拘泥於教材,大膽的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知識,就是創造性使用新教材的最好實踐。

通過這次新教材的學習,使我們對教學有一些新的感想和收穫,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們將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一、充分利用主題圖

主題圖是新課標國小數學教材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的發揮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從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數學信息進行學習。

二、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化素材,結合本階段學生的特點,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創設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數學學習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四尊重學生差異,彈性設計教學內容

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最後是我的學習感悟。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數學教師,鑽研教材,引導學習們走進數學的美妙花園;全心投入,帶領孩子們在數學的海洋嬉戲;細心呵護,培育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在數學課堂中,是學生插上跨越的翅膀,在數學的王國裏展翅飛翔。我願為此不懈努力。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2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與結構、思維方式與方法、數學思想與觀念。而這些應該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因而,我們的每一堂課就必須都實現有效教學。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認真聽數學”為“動手操作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着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並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並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4、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羣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3

4月24日我校一行6位教師參加了小教室組織的一年級數學第二次教材培訓,看了一節數學活動課,聆聽了四位教師的教材輔導,收穫很多,感觸頗豐。

數學老師都知道數學實踐活動課,課難上,課堂難掌控。東港裏的姚海榮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一節低年級的活動課《擺一擺,想一想》。從總體看:1、姚老師的教學設計合乎學生年齡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過程有扶有放,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很紮實的;2、學生的智力得到了發展,從課伊始1個圓片、2個圓片的教師引領,到不用擺就能説出9個圓片拼出的數,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3、姚老師本人課堂上不急不躁、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能耐心等待一年級孩子的回答,對我們幾位都是一個很大的觸動。

我們覺得,在處理“3個圓片能拼出哪些數”這一環節,顯得有些急,學生自由拼完反饋時,姚老師本人也説由於受投影的影響,不好展示學生作品,我們倒覺得老師可以隨機在黑板上板演孩子的拼擺結果,有時板書對孩子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沒必要着急把事先準備好的兩種拼擺方法展現出來,這樣對於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來説有些牽強,思維上是一個斷層,數學課堂還要遵循孩子的思維發展進程。

後面聆聽了四位教師精心準備的教材輔導。感觸之一:四位老師的準備,從教材分析到習題的處理,面面俱到,在《認識人民幣》單元的輔導時,1元=10角這一內容,10角的擺放問題也是教學問題之一;青雲裏的於博老師為了做好教材輔導,還特意事先備課、上課,發現問題及時給所有老師以借鑑,可謂用心良苦;感觸二:幾位教師在輔導時,把新舊教材對比進行分析,讓參加培訓的老師能從對比中看出新教材理念的轉變。

最後,張校長給在座的教師讀了一篇文章《可怕的中國式教育》,聽的過程中就不免聽到有些老師在下面笑,笑的同時是否聯想到我們自己的教育,平時的作業中我們又佈置了多少機械性、沒有思考價值的作業,這對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作業的方向在哪裏?尤其是這樣一門與生活聯繫緊密的學科。錢守旺老師在講座時推薦了一本書《第56號教師的故事》,我正在學習之中,雷夫老師就是一名數學老師,他在每堂課前都會告訴孩子學這個知識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能用到,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

總之,每次培訓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哪怕是一個理念的點撥,一本好書的推薦,一堂好的課堂展示,都是受用終身的。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4

新的學期,榆樹市的學前網絡備課準時開始,本次教研收穫很多,有以下方面:

一,低年級的數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經歷,在數與代數當中,讓學生藉助小棒,計數器和數線理解算理,在梳理100以內的數時,關注數的數,讀,寫,數,未,數位,計數單位,理解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在兩位數的加與減中,體會數學相互聯繫的關係,可以提出加法問題也可以提出減法的問題。引入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計算時要看清楚題,規範書寫,養成驗算檢查的好習慣,還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數學的技能和素養。在關於學生的計算能力方面可以通過遊戲活動,找出容易出錯的原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二,在圖形與幾何當中要滲透“面在體上”的思想,要先觀察再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題,提升分析推理能力。

三,整理與複習當中,引導學生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練習題的選擇要注重效率,把握維度。

本冊教材中“情境和問題串”的呈現方式,注重生活情景題,有利於學生感受,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讓學生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精心設計的習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本科的教學要在學生也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實際生活出發,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積累學習的經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夠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5

3月13日,我校五位教師參加了一年級數學教材培訓,幾位一年級老師一致反映,很喜歡這種聽課和講座想結合的培訓方式,感謝領導為我們安排這次培訓。在聽兩節課的過程中,我們邊聽邊思考,從這兩節課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從兩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從兩節課中我們能體會到兩位老師為本次活動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無論是整節課的環節的設計還是語言的組織乃至教具的準備,她們都很花費心思去琢磨。現重點將第二節課的聽課體會如下:

一、xx老師能夠抓住學生的心。

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看這節課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學生能有多少收穫。王麗霞老師的這節課從上課前的小活動開始就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吸引聽課老師們的眼球。這堂課老師通過一環扣一環的活動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數學知識變得更有樂趣,讓學生主動、心情愉悦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二、王老師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從最開始的把一個正方形剪成兩個一模一樣的圖形再拼成其它的圖形,到後面的用兩個、四個、六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的過程,王老師都給學生自己動手嘗試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圖形拼組的樂趣,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魅力所在。

一點想法:

數學課,除了讓學生參與活動,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和魅力,還應該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穫。本節課,王老師在引導學生領悟拼組方法上還有些欠火候。第一個拼組環節:把正方形剪成兩個相同的圖形(兩個長方形),這兩個長方形如何拼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如何拼就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要想拼成一個規則的圖形,就得注意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這樣會為後面的拼組奠定基礎,也會有一個拼組方法上的指導。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6

上週四上午,在學校教務處的組織安排下,我有幸聽了剛剛在西南大學參加“國培計劃”培訓歸來的楊麗娟老師的一節一年級數學《找規律》的公開課。楊老師的這節課,從總體上來説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現出了她的個性與特色。通過聽課,對我觸動很大,我也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發。

1、首先就是精美課件的製作和使用,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森林運動會”情境,針對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熊大、熊二,並將其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有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熊大、熊二的擺氣球活動,初步對“有規律”和“無規律”的兩組圖形形成了直接體驗,體現出了規律的優越性,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

3、對於規律的概括總結很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是直接的給出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進行總結,教師及時規範數學語言,並積極鼓勵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每組圖形的規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內容得當,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而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道理。

5、教學語言親切,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消除懼怕的心理並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還有老師語言要有激情,學生的學習氣氛才會很濃。

6、教學中做到要留給學生多一些思考、討論、操作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結與協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小組合作的力量。

7、教師做到了變“教”為“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也就是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知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感受到學習東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學,到較高的學府去學,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7

這學期我們學校一年級開始使用蘇教版新教材,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xxxx年10月11日星期二下午本校數學組組織一、二年級數學教師培訓學習,在簡秀梅組長對新教材的解讀下,我對改版後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改版後的新教材在版面設計上更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書本里面的圖畫更加鮮豔更加生動了。新教材所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新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還是在呈現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了時代氣息。新教材在內容上所做的調整,更是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此次培訓,老師們都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新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深入鑽研,更好的開展教學,引領孩子們在數學的廣闊天地裏翱翔。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8

在新學期即將開始之際,為了使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課標,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8月29日,“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材分析”如期進行。

首先,在教材分析過程中,縱向對本冊教材按知識結構進行了梳理,橫向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就“教什麼”、“為什麼教”、“怎麼教”給出了指導和建議,老師們從中受益匪淺。

第二,從科學認識幼小銜接、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怎樣做好數學幼小銜接、銜接中的開發創造這四個方面,深刻研討學習瞭如何做好一年級數學教學幼小銜接工作,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