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精華)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精華)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1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對象。四川地區,20所中學隨機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放了調查表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佔48%,女生458人,佔52%。還和600名普通高中學生的自評量表成績做了對比研究。材料:scl—90症狀自評量表,包括90題,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是”與“否”,然後計算出10個量表(即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敵對、驚恐、偏執、精神病性)分。

2、方法。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測試,然後評分。

數據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個因子,每一個因子着重反映受試者的某一個方面的情況。

3、評定程序。在開始評定前,先由指導老師把要求向受檢者交代清楚。然後,讓學生做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一次評定一般約20分鐘。評定的時間範圍是“現在”或者是“最近一個星期”。評定結束時,指導老師應仔細檢查自評量表,凡有漏評或者重複評定時,均提請自評者再考慮評定,以免影響分析的準確性。

二、結果

1、中等職業學生自評量表結果與常模的對比

從表1中的數據可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與常模比較,得分遠遠高於中國常模,也就是説無論在總分還是各個因子水平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於中國常模。差異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

也許從全國或者全四川來説,本文調查的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調查的是四川地區,此區域經濟文化相對來説落後一些,是不是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關注經濟落後地區中等職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考慮的課題。

2、中等職業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自評量表結果的.比較

從表2的數據可知,兩類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異,從總分來分析,達到了顯著性的差異,普通高中的學生普遍比職業中學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在其他幾個因子上差異也達到了顯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強迫症兩個因子上,普通學校的學生得分高於職業中學的學生,差異顯著,這可能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壓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敵對和恐怖兩個因子上,職業學校的學生得分顯著性高於普通中學的學生,這一點一定要引起社會的關注,這兩個因子可能使學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從而影響個體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職業學校與私立職業學校學生自評量表比較結果

從表3中的數據可知,兩類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異,從總分來分析,達到了非常顯著性的差異,私立中職學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職業中學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在其他幾個因子上差異也達到了顯著性,比如,偏執、敵對、焦慮和軀體化四個因子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得分高於公立職業中學的學生,差異顯著;而在精神病性、憂鬱兩個因子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得分遠遠高於公立學校的學生,差異十分顯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得分顯著性高於公立學校的學生,差異非常非常顯著。在其他幾個因子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得分還是高於公立學校的學生,但是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我們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形式多樣化,大力發揚私立學校,在本文調查的區域內,私立學校的學生人數遠遠高於公立學校的學生數,那麼怎樣引導私立學校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三、影響中等職業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就業壓力直接影響職業學生的心理健康。

從我們調查的結果看,就業率相差很大,最高就業率近99%,而最低就業率35%,學前教育、婦幼、酒店管理和數控專業就業率比較高,而以前的熱門專業電子商務、電算化會計等專業就業率低。目前,就業不理想的問題尚未引起社會足夠的關注,對就業質量更少考慮。很多中職學校宣傳的就業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學生推出校門有個崗位就算就業,導致有的學生6月份就業8月份失業,造成實質上的未就業,嚴重影響中職教育在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我們調查了400位家長,孩子畢業後工作單位的情況,情況如表4,這樣讓一些家長認為,上了中職再就業和國中畢業直接就業沒什麼兩樣。因此,必須對學生的就業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提高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競爭力。

2、主觀原因。20xx年,國家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但是我們研究發現,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在國中時基本都是學習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們對這部分學生調查發現,進入職高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他們最想上的還是普通中學,因此,相當部分學生對此耿耿於懷,久久不能調整自己。

中等職業學生正直心理斷乳期後的穩定期,有部分學生在青春期沒有很好的過度,導致學生生活習慣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職業學校是和社會接軌的平台,對職業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適應社會能力要求高,這樣學生內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學生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2

九墩灘是一個生態移民區,轄區內現有居民8261人,均為涼州區張義鎮、古浪縣、天祝縣等不同縣區的移民,人口流動性較大。隨着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外出打工的父母只好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裏。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展。

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其中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則是最為社會各界與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筆者為此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瞭解和研究相關問題。調查對象來自全灘5個村的義務教育階段國小留守兒童,從收回的問卷中,獲得的資料基本上可以作為描述全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依據。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留守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徵,具體情況可從調查的數據中看出:留守兒童在自感挑剔、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愛打罵架、煩躁易怒、偏激、孤僻、孤獨感、被拋棄感、自卑感、不能集中注意力、煩惱鬱悶、憂慮感等10多個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有着較大的差異。

一、以自我為中心、性情孤僻、怪異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其子女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研究證明,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常有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在此次調查中,有自我為中心想法的留守兒童有57%,自感是個愛挑剔別的孩子的比例有49%,而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的比例有47%,有孤僻、怪異傾向有59%,而非留守兒童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18%、30%、36%、25%,差異非常明顯。在對教師進行的訪談中,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教育容易導致任性自私的性格之外,另外的原因在於不完整的家庭造成這種現象。在社會學的視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較難提供規範化的互動模式。完整家庭是長幼有序、相互妥協的互動模式,這中間應該學會妥協、學會忍讓、學會按照次序與規則行事,否則會受到懲罰,但是留守兒童往往因為其身份特殊,臨時監護人往往不忍用強制手段迫使他們遵守相關的規範,從而使其驕縱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願與他人共同分享利益與情感,從而為大眾所孤立、拋棄。

二、焦慮、煩悶、易怒、偏激

兒童的成長方向與親子溝通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促進兒童向親近社會的行為發展,有益兒童心理健康。調查表明,由於缺乏關愛和交流溝通,留守兒童有73%出現過煩惱、鬱悶傾向,有72%的留守兒童有過憂愁、焦慮的傾向,有61%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怒、愛發脾氣,有4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打架或和別人爭吵,而非留守兒童的比例這四項比例分別僅為35%、42%、19%、25%,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留守兒童對於自己父母親的打工行為的評價是較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願父母遠行;另一方面,由於自己上學等家庭開支費用的負擔,父母又必須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對於這一現象的'評價是充滿矛盾的。同時面對矛盾時,心裏也是充滿壓力的。他們對於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低於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對於學習很有興趣的僅30%,而非留守兒童則高為90%,相比低了近60%,留守兒童對於學習的傾向性要低出許多。因此學習成績又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不少。有近80%的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判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要比非留守兒童的差。在訪談中留守兒童往往陳述自己面對着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與屈辱時,他們想要回報父母,但是自己成績又不好,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內心充滿了不安、焦慮與緊張。在調查中發現,正是這種道德焦慮的影響,致使他們上課時思想常常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後悔與不安時時折磨着他們,對學習、生活及未來缺乏自信心。

三、孤獨感、自卑感、被拋棄感強

在此次調查中,有孤獨感的留守兒童有59%,有自卑傾向的留守兒童有65%,有被拋棄感的留守兒童的比例為53%,而非留守兒童此三項的比例分別為21%、23%、19%。留守兒童和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沒有父母的貼身呵護、形單影隻。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留守兒童普遍陳述自己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面對同學、鄰里的時候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有近38%的留守兒童認為因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離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責之中。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他們不像其他正常兒童那樣有父母的指導而只能依靠自己解決。在調查中,教師普遍反映當留守兒童出現錯誤和問題後,比一般學生的負罪感更強。他們會後悔不已,缺少自信心、自卑,然後在接着再犯錯的狀態之中。

教師在訪談中反映:一方面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嚴實地封閉起來;另一方面,當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似乎並不願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相反會向老師與同學強化自己是個正常的孩子。

四、行為異常、愛挑剔、易產生衝動

此次調查中,有52%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行為較為偏激、異常,有58%的留守兒童有過違抗命令的過激行為,有48%的留守兒童有過説謊的經歷,有6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有過較為衝動,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舉動,而非留守兒童的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22%、41%、23%、53%。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留守兒童不健康的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所受教育不一致。留守兒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環境中,臨時教養人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不一致。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留守兒童年紀小,父母又不在身邊,要加倍愛護才是,於是,任其所為,百般嬌慣;另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將其託付於己,必須嚴加管教,否則難以交待,常常給孩子下命令,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常使兒童心理產生矛盾,感到無所適從。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在面對自身問題時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要循規蹈矩,另一方面又時時被驕縱,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學會了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曾經説謊的比例遠遠高於非留守兒童,同時他們又無法把握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不確定性的環境和自卑、衝動、孤僻、焦慮等因素相互結合,導致了留守兒童較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傾向。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3

這學期學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這門課,感覺受益匪淺。的確,從自我認知、與他人互動、融入集體,我對事物的理解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在學習中獲得了最大的好處。

“600萬歲,多一個廢物”這句話很久以前就聽過了,很明顯反映了一些大學生的學習觀念。其實這種想法沒有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大學生活的權利。當然,他要為大學四年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我只能説這不是我的想法。我覺得初等教育給我們帶來了知識,但同時也讓我們成為了考試的奴隸,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短視的學習知識是當前教育的弊病。上了大學,我們很難擺脱這種思想,説明這種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這就是為什麼60萬年的想法產生了。大學裏其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最重要的是,對於學習模式的改變,我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學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的完成內容。這種學習理念更符合大學生活。當然如果選擇玩四年也不差,因為選擇是人最基本的人權。僅僅四年後,我們會滿懷激情地回想起我們的大學生活,並説“我熱愛我的青春,我從不後悔。是最完美的結局。上完心理學課,我一直在思考我和學習的關係,所以總結了我對大學學習和生活的看法,這是兩個問題:學什麼?怎麼學?學什麼?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與其説不知道學什麼,不如説不知道選擇什麼。因為大學要學的東西太多,面對眼花繚亂的課餘生活,我們沒有時間去重新嘗試每一件事,所以要做出選擇,那麼選擇什麼就成了最糾結的問題。北京體育大學不同於其他大學,因為是體育學院,所以有很多東西是其他學校沒有的。比如我們有棒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武術協會等等。好像所有的俱樂部都那麼吸引人,所以我曾經糾結過選擇哪個俱樂部的問題。但是,結合自己的課程安排比較緊,有自己學習其他東西的時間,我還是選擇了社團,儘管我還是不甘心。

還有一點就是書本以外的知識。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在學生會,不僅認識了朋友,還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比如,我覺得生活中處處與人溝通很重要,但要愉快地與人溝通,理解別人的觀點,並不容易,這就需要學會用一種協商的口吻去傾聽和與人討論。還有一些禮貌的做法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怎麼學?

學習目標確定後,就剩下努力去完成了。但是如果學習的時候不注意方法,會損失很多時間。聽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其中有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因為上了大學之後時間比較充裕。我會借鑑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學長説要提高學習效率,專心於目前的工作。而英語學習,要多重複,比如單詞,單詞量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第二天忘記一半的單詞,這無疑是一個難點,也是對自信心的巨大打擊,於是學長們教會了我們如何背單詞,如何反覆複習和閲讀。這些經歷讓我在英語學習上走了很多彎路。

同時,選擇自己的專業也是學習的難點。面對紛擾的大學生活,選擇最適合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理念也是“如何學習”鑰匙。這需要我們有一個公司

的目標。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來指導大學生活的標準。但是我們累了,累了,想想自己的目標,就會神清氣爽。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目標,那麼就會有自信。我覺得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出國。這樣,我就要保證我的成績有一個好的GPA,每科都得高分。同時,我還得把託福和GRE考好,才能上好大學。每當我無法抗拒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我的目標,想到達到目標後的喜悦和熱淚盈眶的激動,總會重整旗鼓,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我覺得是學習上最大的收穫,學會如何學習應該是大學四年最能理解的事情。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找到一條完全符合自己的道路來引導和鞭策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我在面對一切困難的時候不會輕易被打敗。再想想心理學書上的話:發展始於學習。

一個人的地位和知識再高,需要的是不斷的學習。我很喜歡的學者錢鍾書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知識方面,他可以説是中國第一人。他通曉古今,文學造詣極深,但為人低調。我一生都在學習,從不炫耀自己的知識。七十五歲時,他掙扎在文學的第一線,出版了書籍。錢老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直到錢老去世,享年88歲。在新華社播出的新聞稿中;不朽”文字。這樣的文豪愛學習,我們要更加努力。

勤奮好於勤奮,浪費於享樂,行為毀於思考。我會不斷鞭策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4

根據上級要求,xx自啟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以來,鎮黨委高度重視,強化措施,明確任務,全力推進試點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全鎮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了社會的大局穩定。現就我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我鎮把做好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工作議程,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工作部署、制定實施方案,堅持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支持相關軟硬件建設。成立社會心理服務綜合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擔任,分管政法、衞計的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衞計、綜治、派出所、司法所、婦聯、殘聯、衞生院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每季度定期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下一階段工作要求。

(二)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一是不斷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羣眾心理健康知曉率和部門的.實操能力。二是明確職責任務,強化目標管理,建立村(社區)、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工作互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氛圍,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三)落實措施,積極推進。一是強化基層建設,鎮設立社會心理服務站,完善辦公室(諮詢室)、檔案室等各項配套;村級成立社會心理服務管理小組;二是加強對重點人羣的管控,成立精神衞生綜合管理小組,對轄區內的精神障礙患者進行跟蹤、隨訪、管理,做到一人一檔一冊。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嚴格落實每月一隨訪制度,督促患者落實服藥;對一般精神障礙患者落實每季度一隨訪制度。現全鎮在冊的206個精神障礙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完善村級基層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爭取在本年度內完成社會工作室建設任務。

二是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在學校開設心理輔導室。

三是強化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調解家庭矛盾。

四是完善村(社區)心理服務能力,利用網格員、精防人員、義工組織等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關愛幫扶及救治救助,嚴防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事件發生。

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鎮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與先進鎮相比還存有一定的差距。今後,我鎮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全面推進試點工作,促進本轄區平安、和諧、穩定發展。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5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基本保障,是事關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環節,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規範化、專業化和科學化,需要我們對現有的制度、舉措等進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一、二級學院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情況

輔導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平台。我院較早的成立了心理健康輔導站,主要任務是配合學校心理中心展開本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負責指導班級心裏聯絡員的工作。我院貫徹落實了輔導站值班制度,以確保及時準時的對前來諮詢的'個人和團體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工作,並將這些活動資料記錄在案,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我院心理科健康的相關書目有刊物雜誌《心理醫生》和《心理世界》,書目則有《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心理基礎知識問答》、《趣味心理學》等等,包含了理論和實踐指導的系列書籍。

二、三級心理健康聯絡員的工作情況

心理聯絡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紐帶。建立和完善學院、系、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系統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管理辦法》的重中之重。班級心裏聯絡員的主要任務是關注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給予幫助老師並向老師反映,配合學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心理聯絡員的作用,我院首先很好的保存了各班級《心理聯絡員報名表》、《心理聯絡員考核表班級心理異常情況彙報表》等相關表格,同時每兩週固定的再學院會議室舉行一次例會,由負責心理輔導的老師對聯絡員進行工作指導並作出會議總結,並將會議進程、主要內容和總結記錄下來並收錄。

三、心理危機干預情況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心理中心負有努力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職責。根據這一要求,我院成立了以院黨委書記段義權和院長張思潔為組長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對於發現的有問題的學生都進行了及時的干預,以限制其發展勢頭。從發現有問題學生到為其進行專門化指導直至學生走出心理障礙都進行了跟蹤記錄,並堅持對這些學生進行長期觀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團體諮詢開展情況

20xx年9月17日下午,由我院心理輔導站負責人李佳樂老師帶領着07級行政學與政治學學生在大學生心理諮詢師舉行了一個主題為“深入瞭解彼此”的集體活動。活動結束以後,該班學生紛紛寫出隨感、感言等,表示對這次活動的感謝和難忘之情。

五、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情況

20xx年4月23日下午,我院在xx舉行了一場“大學生戀愛觀”的心理講座,主講人是我院吳偉花老師,參加此次講座的有人文社會科學學院xx級廣播電視新聞學、政治與行政學和英語三個專業的學生。學生們對這場講座感慨頗深,並反映從這場講座裏,他們知道了如何處理感情與學業的關係問題。

六、工作宣傳情況

科學的宣傳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續展開。在我校紅色太行的心理在線欄目,我院先後上傳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本學期第一次心裏聯絡員例會召開》(20xx—3—26),《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紮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4—20),《我選擇,我喜歡――記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大學生戀愛觀”心理講座》(20xx—4—29)等報道,現另有大量團體活動結束之後的新聞稿保管於我院心理輔導站,作為珍貴的相關資料,它們記錄了點滴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進程。

七、特色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5月21日下午,我院成功的舉辦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首屆‘手舞心聲’手語歌比賽”,參賽隊伍包括07.08級各專業共十個班級,大家熱情洋溢,精神飽滿,真實的展現了我院大學生的面貌和風采。此次比賽在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同時,《我真的很不錯》、《陽關總在風雨後》、《感恩的心》等比賽曲目也讓大家學會積極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手語歌在我院不僅僅作為一種比賽形式。從20xx年4月份開始,我院在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進行早操的同時,也將手語這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形式貫穿進來。每天早操結束之後,我院學生集體做手語《我真的很不錯》,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每年的迎新晚會中,我院都會將手語表演作為一個節目搬上舞台,讓新生們在手語的魅力中感受人文的氛圍。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6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於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範圍為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為1:1。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為98,問卷回收後,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為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並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後,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大學聯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大學聯考這一目標後,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於在大學聯考結束後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裏,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鬆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遊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於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為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為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並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裏才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並都能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瞭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後,也能發現箇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於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後並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於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於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於現今大學生究竟為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為戀愛與其他關係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為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往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困擾者佔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佔1.43。在同別人鬧彆扭時能主動道歉的佔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佔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佔17.9。為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佔71.3。女生之間鬧彆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為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為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①、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③、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説,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説,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裏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

6、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7、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8、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9、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着打發時光。

10、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11、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為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九、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衞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