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電影

【薦】電影觀後感

欄目: 電影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薦】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1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蹟。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着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的孩子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説,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藴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此,影片採用了紀實化的敍事方式,不去刻意講述一個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故事,而是注重於把勵志一類的主流價值觀念,轉化為富有質感的情節和細節,轉化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畫面;它不主張演員一味地表演,而是讓他們和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物完全融為一體。它採用了非職業演員出鏡、實地拍攝、自然照明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些努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張揚、不説教的主旋律電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親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邊發生。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演員認真閲讀劇本,主動到馬復興的家鄉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次走訪馬復興所在的學校,與下麻爾村的村民、馬復興的同事、學生密切交流,認真觀察馬復興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把人物內在的情懷、境界及其人性內涵都較好地表達了出來。對於英模人物片來説,觀眾對人物的興趣和熱情,絕不僅僅是人物外在的行為動作,而是從人物經歷中所體現出的人性內涵和人文內涵。在這一點上,《無手老師》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稱道的。

這部影片,以張海濤等本土藝術家作為創作團隊的核心。本土藝術家擁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優勢,他們在青海的文藝創作、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像《無手老師》的拍攝一樣,繼續以具體的作品、項目為依託,下大氣力培養本土作家藝術家,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舞台,使他們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哪怕他們一時還經驗不足,但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成熟起來,一定可以擔當重任。

電影、電視是遺憾的藝術,《無手老師》同樣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説,劇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兒”演唱,就顯得長了一些;個別地方,也還不是十分貼近生活,而多少顯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就總體而言,《無手老師》應該説是一部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藝術創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來影視劇創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電影觀後感2

電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衝突的影片,由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梁家輝主演的許大同在美國打拼了八年,最終擁有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他把在北京生活的老父親接到美國同住。一次,許大同六歲的兒子丹尼爾肚子痛,老爺子就用中國傳統的療法給孫子刮痧。結果,丹尼爾意外受了點外傷,在醫院理解檢查時,醫護人員看到他背上的痧痕,懷疑這孩子在家裏長期受到虐待,於是聯繫了美國兒童保護中心,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官司。

許大同雖然在美國生活了八年,卻沒有練就出“美國式”的思維,這使得他在這次官司中處處碰壁。在為他舉辦的頒獎式上,他的兒子打了上司的兒子,他要求兒子向對方道歉,兒子不從,他當着眾人出手打了兒子,老爺子指出他這是“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呀”。之後,正因刮痧的事情他被指控“虐待兒子”,聽證後上對方律師請來他那位上司證明他是否真的動手打過兒子,這位上司不敢對法官撒謊只能回答“yes”,許大同據此認為上司出賣了他而提出辭職,上司認為他所謂的正因尊重上司而打自我的兒子是不可理喻的“中國邏輯”時,許大同用漢語脱口而出“道不一樣不相與謀。”聽證會上對方請的另一個證人是當年給他兒子接產的護士,這位護士指出他在危急時刻以前説過“保大人不管小孩”,他又一次用漢語脱口而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見他在説出滿口純正英語的時候,骨子裏根深蒂固的還是“中國式”思維。

美國人不瞭解中國的刮痧,法律上也不承認其合法性,許大同在聽證會上很激動地講着“人體的七經八脈像無數小溪流向江河又奔向大海,氣發自丹田又回到丹田……”,沒有一個法官或是律師能夠聽懂,他們要求找醫學權威來證明,可是這樣的權威在美國根本就沒有,於是案情的發展越來越讓人揪心甚至憤慨:兒子丹尼爾只能被放在福利院,和被父母拋棄的孩子生活在一齊,以至於他認為父母是要拋棄自我;許大同這邊的辯護卻一次次失利……個性名

影片在後半部分卻有不少感人的鏡頭,老爺子找到許大同的朋友——一個做版權辯護的律師約翰,連比劃帶畫圖告訴他不是許大同給丹尼爾刮的痧,而是他刮的。約翰問許大同的妻子——蔣雯麗扮演的簡寧“為什麼他在法庭上要説是他做的”簡寧回答“正因他是中國人”。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答案!大同和他的父親、大同和他的兒子、老爺子和孫子之間發生的故事,皆正因他們是中國人,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事情與道理,到了美國卻説不清楚了,一個深愛兒子的父親被指控“虐待孩子”,卻沒有辦法證明自我的無辜。

故事的轉折是從律師約翰那裏開始的。約翰自我找了一箇中醫去體驗刮痧,這位中醫一邊用英語給他説刮痧的原理,一邊在他後背上刮出了深深地痧痕,然後讓他用鏡子看自我的後背,問他是否感覺這是“虐待”,約翰最終明白了一切。聖誕節的夜晚,約翰去找原告方,告訴對方他有一個“兩千年的理由”。而另一邊,大同和妻子協商了分居,這樣兒子好歹能夠和媽媽在一齊,而爸爸則不允許靠近。聖誕節的夜晚,這位痴情的父親正因被保安拒絕回到自我家裏而選取了爬窗户,他扮演成聖誕老人從一層爬到了自家九層的窗户上,整個過程有驚無險,一家人最終團聚,約翰和原本起訴他們的勞瑞娜一齊來告訴他們:法官已經撤回了禁令。”

這真的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不一樣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衝突是主題,然而影片也從很多方面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明白,展示了人性中完美的一面,尤其是其中表現親情的情節,幾次使我落淚。在人物對白上,有中國式的含蓄與深情,也有美國式的簡潔與幽默。中國方面的幾個主演都是演技派的,自然不必多説。我這一段時刻也去影院看了幾部影片,都懶得寫點感受,看來這部電影真的是“打動我心”了。

電影觀後感3

春節期間,看完了電影《新結婚時代》。這是一部反映親情間如何相處的電視劇,兩代人所呈現的“城鄉戀”、“姐弟戀”和“忘年戀”三種不同的個性婚戀,在整部電視劇裏演繹得跌宕起伏,人物矛盾層出不窮。劇中顧小西和何建國是兩個原本相戀的愛人,因各自家庭背景的差異而分分合合;顧小航、簡佳這兩個個性鮮明的年輕人,從相互認識、相互理解到排除萬難走到一起,演繹了一段姐弟情緣;而顧小西父親的黃昏戀,也是此劇極其曲折意外而又精彩的一幕。這部電視劇真實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婚姻現狀,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當前社會生活的家庭矛盾和思想衝撞,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共鳴。

在三種婚戀中,我認為最為重要的衝突時“城鄉戀”。女主人公顧小西是個性格開朗、心直口快的出版社編輯,她出生於高知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醫學專家,她愛上並嫁給了出生於貧困山區的清華計算機碩士何建國。自結婚後,何家不斷有人到她家吃住,找顧小西在醫院的母親看病,儼然一副顧小西的家就是何家家族的家的勁頭,於是,矛盾在顧小西第二次懷孕並習慣性流產後發生……原本相親相愛的小兩口,卻常常因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價值、處事等觀念發生爭執,恩愛夫妻不得不選擇分手,顧小西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家,這是多麼的荒誕!表面上看這都是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無法溝通的城鄉差別和由此引發的一次次爭吵,足令雙方疲憊不堪……過去人們講究“門當户對”,其實不無道理。這一點,在顧小西和何建國的婚姻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倆的矛盾,主要來自家庭的外力,這種外力在慢慢地侵蝕和改變着兩人的關係。

記得一本書裏這樣説過: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我本想嫁給你一個人,沒想到卻嫁給了你們一家人。城鄉結合型的家庭在中國社會具有普遍性。許多“農民出身的大學生”聰明能幹又能吃苦,在城市裏出類拔萃,往往贏得城市人的尊敬和城市女孩的青睞,卻很難讓愛人接納他的父母和農村的家庭。正因為每個“農村娃”的成功,幾乎都貫穿着一段父母和家庭的血汗供養史,因而他們回報家庭的意願,要比一般城市孩子強烈得多,每當這種意願得不到滿足時,與愛人間的矛盾就會產生並不斷升級。應該看到,顧小西們不能接受的其實不是她的公婆,而是雙方間無法融合的觀念、心態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她們不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愛人盡孝,只是往往難以理解盡孝與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什麼必然聯繫?城市相對淡然的家庭氛圍,限制了她們對農村血濃於水的親情做出更透徹地理解。她們不明白,再深刻的愛情,也很難改變環境對一個人從小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幾乎每個城鄉結合的家庭都會發生摩擦和矛盾,而這種矛盾已不單純是感情的矛盾,而是觀念的矛盾,從更深的層面上説,它包含了城鄉矛盾和階層之間的矛盾。

《新結婚時代》演到最後,顧小西與何建國重歸於好,與何家也達成諒解,令人欣慰。這與電視劇結尾所揭示的一件珍藏在何建國內心十幾年的祕密是分不開的。看似公平的抓鬮決定他和哥哥誰去上大學,確因他的自私心的驅使而有意舞弊成功上學,自此也在內心埋下了內疚的種子,而且這科種子隨着他和哥哥的境遇的差距而茁壯生長,使得他對哥哥的要求言出必從,哪怕是無原則的要求。本來就善良的顧小西也因聽從父親的勸誡主動找了何建國,使得何建國埋藏內心的苦楚終於倒出,他們真正的理解了、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和一個人結婚,是和這個人的家族結婚,是和他的親戚朋友結婚,是和他的整個社會關係結婚;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是兩個人所有社會關係的融合。只要調整好心態,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家。這是“城鄉戀”婚姻想實現幸福的必須觀念。

電影觀後感4

今天電影與法律課基礎課,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法官庭審過程的視頻,這些視頻給我印象很深刻,我第一次瞭解到法官是如何執法、評判的。

一打開視頻呈現的場面就給人一種嚴肅而莊重的感覺。一上來是法官上場,然後就是法庭審判,首先法官讓罪犯自我介紹,接着問了罪犯有關案件的具體過程,當罪犯回答問題模稜兩可時法官會及時提醒,讓他們説關鍵問題,當一切問題詢問清楚,各項證據齊全,經過公訴人與法官的商討,最後依據我國法律對罪犯進行定罪。這一切説起來輕巧,但實施起來卻不容易。

法官的高效辦案,科學合理進行詢問,在法定期限內及時履行職責,不無故拖延時間、浪費資源,這種辦事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認認真真,清正廉潔,遵守各項廉政規定,沒有利用法官職務和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他們一心為民,落實司法為民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做到了聽民聲、察民情、知民意,堅持能動司法,樹立服務意識,做好訴訟指導,風險提示,法律釋明等便民服務,避免了“冷硬橫推”等不良作風。他們嚴守紀律,遵守各項紀律規定,不泄露個人隱私,他們敬業奉獻,熱愛人們司法事業,增強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司法能力,無私奉獻,他們遵守司法禮儀,執行着裝規定,言語文明,舉止得體等等,他們身上這些優點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今後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像法官一樣,對待自己份內的事認認真真,一絲不苟,並且也要學會奉獻,不要斤斤計較,並且也要有職業節操,不能利用自己的職位做一些損害集體利益的事,一定要嚴於律己,秉公辦事。

在庭審過程中,罪犯主動交代了自己犯罪行為,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為罪犯想要多賺一些錢使得自己的生活過的好一些,因此才動起了歪腦筋,他找到了一個同鄉,説是有一個發財的好機會,那個人聽了之後也心花怒放的,因此兩個人決定獲取不義之財。主犯利用自己的職位多次用低價採購商品,然後和同鄉一起以高價賣出,以此來賺取差價來獲得利潤。兩人一見錢來的如此容易,便一次又一次利用職位之便來獲取更多錢財,不料,事情敗漏了,兩人相繼被抓。

在法官審判過程中,兩人如實的交代了自己的犯罪過程,在最後的陳述中懺悔到:他們自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會努力改正,希望法官給他們這個機會,爭取給他們寬大處理。雖然罪犯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罪行是多麼的大,但這也於事無補,他們將要接受的是法律的審判,他們要為自己的罪行負責。雖然法官很同情他們,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只要你犯錯,你就要為自己的過錯承擔應有的懲罰,因此,經過商議,法官按照國家憲法給他們定罪。

法官在審判過程裏,一直嚴格遵守憲法紀律,將個人感情埋藏在心中,秉承着一顆忠於職守、秉公辦事的心,對罪犯、對案件進行嚴格審理,不摻雜一點私人情感,最終做出了公正的審理,給罪犯,同時也是給受害人,更是給社會大眾還原一個真實的真相,讓大家瞭解事情的原委。

通過視頻讓我見識到法官的重要性。法官是評判一個片案件的關鍵人,如果法官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會給使得受害人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法官一定要秉公辦事,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嚴格按照司法程序給大家一個交代。

法律是公正的,是嚴明的,同時也是不可侵犯的。我們的任何社會行為都受着法律的約束,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法律,那麼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一鍋粥?搶劫,殺人,綁架,防火……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

我們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遵紀守法,做一個講道德,守法律的好公民,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電影觀後感5

今天學校和學生欣賞了《卡特教練》這部電影,裏面的卡特教練以其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每一個隊員,最重要的是讓隊員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卡特看來,贏得比賽固然重要,但保證隊員的文化課成績,為他們確定一個選擇更為充分的未來同樣重要。在卡

特的眼中,作為一名高中籃球隊員,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毅力、紀律和團隊精神,足夠的學分成為了開展訓練的必要條件。在其嚴格要求下,球隊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成為人人羨慕、人人敬佩的一隻新軍。

整部影片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首先是公平。自己的兒子集訓遲到同樣受罰。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會因為優等生與學困生在心中形成差異,難免出現不公平。或許你覺得公平,但在學生眼中,你的很多行為都不公平,我們是否也該想下呢?

其次,團隊意識。“一個隊的,有一個拼命,就都要拼命;一個隊員的勝利,就是大家的勝利。”因為是一個團隊,所以要彼此團結,彼此信任,密切合作 ,配合默契,要互 相認同和接納。團隊成員間要相互相尊重,彼此寬容,相互幫助、互相關懷,大家彼此共同提高。我們的班級就如一個團隊,集體的榮譽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需要每個人的共同付出,不計較個人得失,一起為更好的榮譽而努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才能有更好的班級氛圍。

第三對他人禮貌和尊重。經過嚴格的訓練,球隊一場接着一場的勝利,隊員們非常高興,在球場上,個別的隊員在比賽時開始嘲笑,戲弄他們的對手。即使贏球再多,那項運動不是自己最愛的麼,那麼又什麼資本可以玷污它?在我們的班級中也一樣,對於某些同學收到老師的批評,很多同學就會翻出一堆以往的過錯,這是想要老師更加嚴厲的批評他?一個人犯錯並不可怕,只要他有改正的心就好了。

第四,“你心中最怕的是什麼?怕別人看不起?”我們一直都説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沒錯,隊員們在與全州最強的隊伍比賽,開始時的不自信,使得在球場上畏首畏尾,在明白你最怕後,其實是他的看不起,只要你戰勝自己,同樣能夠贏得對手的尊重。我們的學生面對好生,總以為自己永遠都不可能超過他,其實不然,只要我們戰勝自己,那就是一個最強大的你。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今天在與同學們欣賞的過程中也和孩子們分享了故事中的教育知識,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中學到《卡特教練》二

青春年華,正值熱血方剛,他們是一羣擁有夢想的青年。他們做到了,他們是未來的一顆星。

看了《卡特教練》心中有所感觸。《卡特教練》中講述的是一個不堪入目的籃球隊在卡特教練的帶領下,經過一波三折的磨難後,成長成為非常優秀的青年團隊。在比賽中,他們一那嫻熟的技能和彼此之間的默契總能險中求勝。在賽後,他們刻苦練習。他們驕傲過,因為他們創下了不敗的神話,他們懶散過,因為他們勝利了。他們曾在犯罪的邊緣徘徊,但他們最終懸崖勒馬,步入正途。他們曾經連輸十幾場,因為他們是一堆失去水的沙,不懂得團結。卡特教練的到來,帶來了團隊核心的水,他改變了一切。他讓他們懂得很多,學到很多。他們有懶散走向正軌,由各自為營走向團結一心,最終成為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星。

我覺得卡特教練不僅是一位賢明的教練,更是一位更幫助他們絕處逢生的名師。他們失敗時,他給了他們信心;他們驕傲時,他是他們的鎮定劑。他雖然只是一名教練,但他關心的不只是隊員的比賽人生的真諦並不只是為了取勝。只要他們去做了,那麼即使失敗,也是雖敗猶榮。

有他們的過去,我看到了我們的現在,每天渾渾噩噩的混日子,頗有度日如唸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虛度着我們最為寶貴的青春年華,但這又是如此的情何以堪啊……

熱血青年,本就最容易迷失自己,但在懸崖勒馬之際能迷途知返卻也是令人欽佩的。他們做到了,他們是未來的一顆星;我們也將會做到,因為,我們也是未來的一顆星。

電影觀後感6

夢想的距離,其實也並非那麼的遙遠。雖然有時會有挫折,但是,別忘了,你還有一羣朋友,也別忘了,青春只有一次。

電影《歌舞青春》很久之前就想看的一部電影,但是苦於找不到何處能觀看。昨天在朋友的幫助下順利找到了他,然後,便深陷其中了。

特洛伊和蓋比瑞拉是本部電影的主角。他們相識於一次聚會,意外被推上舞台唱歌。剛開始兩個人都並不願意去表現自己,也許是沒有自信的關係吧。從來沒有在那麼多人面前唱過歌的他們有了第一次的嘗試,然而,一開嗓,我就被驚豔住了。動聽的歌聲,完美的配合令人動容。

然而,特洛伊是學校籃球隊野貓隊的隊長。他的父親是校隊的教練。所有人都説他是打籃球的料。但是自從那次聚會,遇見蓋比瑞拉以後,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唱歌。為了練歌參加面試他甚至錯過了籃球隊的訓練——而球隊在兩週後將要進行一次重要的比賽。蓋比瑞拉,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學生,她被邀請參加數學比賽,同樣的理由,因為音樂,她原本打算放棄。剛開始,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們,也因此聯合起來讓他們放棄音樂。他們為了朋友亦是隊友,他們一度想放棄音樂。但是夢想的力量一直支撐着他們。後來他們的夥伴們也明白了夢想對於他們的重要性。也因此想盡辦法幫助他們。原本是“對頭”沙佩——一個驕傲的女生,一直以來她都認為自己的音樂最好——也接受了他們,他們最後不但都獲得了冠軍,也如願得到了男女主角的位置。對夢想的追逐終於有了回報。

夢想,與自己現在乾的事情其實並不矛盾。也許你手頭有很重要的事情,耽擱不得。但是這與你的夢想並不矛盾。你不必為了他而放慢甚至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夢想,也許是一輩子的事情,青春時期,誰又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呢?但是也許是因為學業的壓力,也許是因為家長的反對,亦或是因為追逐夢想道路的艱難、路上的種種挫折讓你不得不停下向前進的腳步。

每一個人都擁有追逐夢想的權利,也許你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你的父母老師讓你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而你的夢想便湮沒在了無盡的題海中;也許你是個成績不那麼好的學生,你的父母老師逼迫着你參加補習班,做各種是呢練習,而你的夢想被埋沒在了各種參考資料裏;也許你並不富有,沒有多餘的精力與財力讓你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其實不然,夢想無可阻擋,休息時間也能追逐,路,不止一條,看你怎麼選擇。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有自己的夢想太正常。也只有真正去努力追逐了,青春才不會有遺憾。“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這一天,我開始仰望星空發現,星並不遠,夢並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夢想的距離,真的那麼遠嗎?答案是,不,這要看你自己選擇的路。

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夢想與生活可以共存,朋友之間也應當互相幫助互相支持。朋友,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他們支持你,能給你最大的幫助和莫大的勇氣。他們會默默支持你,會給你最及時的幫助,朋友,永遠是依靠。而生活與夢想之間的矛盾,要靠自己去化解。你不能為了夢想而打亂自己的生活,夢想,一定是在空暇時間去實現的,若是為了夢想而放棄原本的生活,也許是不正確的。衡量好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我想,是必要的吧。

整部電影都充滿了音樂,每一首歌都有一個故事,都能展現出人物的心情。高中生活,有了音樂,更加豐富,更加精彩。活力的曲調,展現了青春的美好,青春的陽光。

夢想的距離,説遠也遠,説近也近。每一條路都有自己選擇,不留遺憾的青春,才是美好的,有夢想的青春,才是完整的……

電影觀後感7

由於母親在過年期間有病住院,心情一直很沉重,快開學了才想起了放假時留的三部電影觀後感作業,於是打開電腦先搜到《小鞋子》這部電影看了起來。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伊朗某個窮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個懂事的孩子,母親生病父親工作,家裏還有一個小寶寶,所以家中的許多負擔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買菜時不幸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剛補好的鞋子。為了不受父母的捱罵,也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讓妹妹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課時間是不一致的,阿里決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讓給妹妹穿,妹妹上完課馬上趕到約定地方把鞋脱給他穿,他再奔跑着去學校。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着,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着,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裏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小阿里看到參加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他決定參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他彷彿又看到了希望,可報名時間已截止。為了送妹妹那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讓他參加比賽,保證能得獎。在比賽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動着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然而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卻一不留神拿了冠軍,沒有如願以償地得到那雙球鞋。失望的他在照相機前留下了內疚的淚水。回到家中,妹妹看到阿里兩手空空,難過地走開了,毫無勝利喜悦的小阿里脱下那雙已經跑爛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滿是血泡的腳浸在水池裏。紅色的金魚繞着他的受傷的腳不斷地遊着……此刻父親正拿着給阿里和妹妹的鞋子回家了,影片到此結束了。

影片中的阿里和妹妹都是這樣懂事,讓我想到一句古語:“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特別是阿里,笑的時候連眼睛都閃着光,而當他哭的時候太陽都彷彿沒有了温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這裏最合適不過了。生在21世紀的我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而阿里兄妹呢?雖然他們家境貧困,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很快樂。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不也是過着這種雖貧困卻很快樂的生活嗎?他們那份純真的堅持,就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麼樣就算累趴下也要堅持的向它靠近。這樣的堅持在我小的時候也曾有過,剛上國中時我就在心中立下一個目標:放棄上高中的念頭,在國中一定要考上中專或技校,這樣既為家裏省三年學費又能早畢業為家裏掙錢。我每學期都努力的學習,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生活在現代社會下的我卻在幸福生活中迷失了最應該堅持的東西!心痛的不能自已!現實生活中我因為恰恰缺少了這種信念,才使我生活在這幸福社會裏,卻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每天生活的碌碌無為,對待生活、對待工作沒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小鞋子》給我的感動是屬於貧民的感動,是底層勞動人民不被惡劣環境打敗的堅強,是窮苦人家小孩子純真樸實的懂事。其實,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憂鬱的藍色中突然躍入的一抹亮色,讓人驚喜,讓人久久不能平靜,讓人浮想聯翩……多一點釋懷,少一點計較;多一點豁達,少一點糾纏;多一點懂事,少一點無理取鬧,生活的美好就在眼前,在阿里和薩拉的眼前,也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

電影觀後感8

國中時就看過青蛇,當時十幾歲對看電影只是一種消遣,前幾天又看了倆遍,長大了終於看懂了。還是一邊説電影一邊説感受吧,雖然電影名字是青蛇,但是四個主要人物(人,妖,神)的刻畫和表演均有出色之處,覺得猶以法海為最有新意(趙文卓版法海超帥~雖然我也挺喜歡李連杰的),比《白蛇傳説》有新意多了。

剛開頭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隻修行200年的平和温順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龍之一)轉世),但是蜘蛛精產生的佛珠使他動搖。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倆蛇為孕婦遮雨,放她們一馬並把佛珠給了她們讓她們修煉。

白蛇青蛇修的人身,遊戲人間。崑劇唸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豔人形遊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小青可以説是一個心智在十一二歲的階段,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

小青見那書呆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魚色心。

剛開始還發洪水天災,小青和小白去治水還碰見法海,法海看到她們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對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説過一句話“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錯”小青對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讓小青敬而遠之。

後面其中一段小青和小白一起説謊騙許仙説看到的是紗布。小青根本不知什麼是説謊什麼叫説謊,該如何説謊。説的前言不搭後語的。對話表達出來的效果很好。看得我也哭笑不得,《白蛇傳説》的對話怎麼看都像是念台詞。

再來説説許仙。其實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類,奈何愛戀大過驚懼,怎捨得那人間仙境温柔鄉。死裏逃生,一夢醒來,他聽聞法海即將來犯,當下就要帶着娘子和小青逃亡離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説這濁世男子到底愛上了白娘子小青哪一個?你説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愛上了這人間俗子法力高強的法海還是戀上了這花花世界浪蕩乾坤?如此這般,豈能逃脱?

犯了色戒的法海內心矛盾重重(法海煉自己定力那一段小青是翠綠色蛇尾,纏綿的是黑灰色蛇尾,暗指法海,不是小青抱着自己蛇尾自嗨。),將那許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為其講經,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青白蛇雙雙飛來,長袖翻飛,大戰法海。一時之間水漫金山,江河決堤,將民宅淹沒,生靈塗炭,慘不忍睹。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戰之下,動了胎氣,在水中產下一嬰孩。原本已被人妖孽緣和心內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禪師驚見白蛇修煉成人產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難辨。他再難搞清所謂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煉驅魔降妖又是為了哪般。

念頌什麼“大悲天龍般若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稱什麼“心有如來靜似如來”,到頭來還不是被妖嬈嫵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縹緲,情不自禁,怕是已經愛上了這投懷送抱耳鬢廝摩的温香軟玉。

什麼神佛菩薩,若是真的眾生平等,保不準他就跟這妖異女子攜手雙飛,只羨鴛鴦不羨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間,戒律永存,美夢虛幻,想都不能想。最後結局出乎意料,小青認為許仙出家是背叛了她們姐妹(許仙出家是為了不讓法海收他們。)一劍刺死了她認為懦弱、醜陋的虛線,白素貞好像已變作凡人被雷峯塔壓死,法海去救白素貞但是隻救得孩子。青蛇滾入水中,隨波逐流,遠離紅塵。(最後小青要走時法海貌似叫的一聲是小青,前面總是妖孽的~)

最後,如果你有心,就把影片調到開頭,你會發現,影片還沒開始前的片頭曲部分,全部的畫面,都是小青在誘惑法海時脱掉的那件順水流走的絲衣。

電影觀後感9

新海誠帶着《你的名字》來到中國,以其乾淨的天空、彗星的尾焰征服了每一個觀影人,而在這段跨越時空的愛戀中,又以其獨特的東方哲學的思維叩開了人心的大門。

兩千年前,世親菩薩的《百法明門論》中的不相應行法在影片中被電影當中片段式的夢想與現實的交織,融合在一起,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

“時”是人為創造的,凡夫為了自我證明事物變化的過程,創造了時間,而在《你的名字》當中,新海誠卻將時間虛化了,兩個人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的時間軸。男孩認識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的三年後的東京,即使地鐵相遇,也不過是一個人的欣喜。同一世界的兩個不同時間點,真實的存在卻又真實的錯過。

影片的後面,兩個人在一抹夕陽下,第一次跨越時間看到了對方,想要寫下彼此的名字,卻終究都不曾如願。男孩留給女孩的,不過一句“喜歡你”。

新海誠這樣的安排,使得我們不得不提及不相應行法中的“名身”,也即是我們對萬事萬物的命名。名稱是我們判別事物的方式之一,但佛教認為,這也是不真實的。我們總幻想着一切事物的不變與長久,可是卻被騙了。

男孩和女孩的身體互換,他們的名字是什麼?時間洗禮後,互換身體的事情如夢般消逝,他們夢中的身份是什麼?當八年後再次相逢,他們凝視對方的眼睛,彼此的名字是否還是那麼重要?

佛教有一句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男孩和女孩數次的身體互換,不曾讓他們記住彼此的姓名,他們只記住了那種深印心底的思念,這種思念從來不會影響生活,可是當緣分出現、彼此相逢,他們就知道,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這就是唯識所説的“種子”。

所有的不相應,都是我們凡夫的自我欺騙的產物,認清這些真相,生命似乎什麼都沒有剩下。但是新海誠簡單告訴我們兩個字:珍惜。

温暖飽滿的色調刻畫的是世界的美好,哪些悲涼的苦痛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避,但是災難總會過去,真正影響生命的是那些內心因緣的種子。

男孩為了拯救三年前那場災難,踏遍山水,找尋方法,換來了三年前女孩的身體,那麼努力地去勸説,或許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那麼的天方夜譚,因為在他們心裏,或者説在我們心裏,從來不覺得時間是可以超越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為時間一分一秒地前行,永遠不會變化,但是男孩和女孩在夕陽下的湖邊相互交替,打破了成見,因為所有的時間、空間都無法抵擋“種子”的現行——所有的客觀,都不能阻擋因緣的和合;時空的隔離,逃不開夕陽一線地奇蹟相逢。

所以,“當下一念”從來不是某一個時間點,而是生命的所有。

當男孩和女孩不再交換身體時,他的內心才隱隱有一種失落的感覺,等到真正明白自己的追求時,風已吹過,人已離去。

電影很真實,在於其都對現實世界的時空觀的再思考,用男女主人公維繫情感的一根紅線,代表了人深藏心底的思念,或者,我們更直接地稱之為“種子”。而電影的情感是有一個醖釀的過程的,從陌路到情愫的爆發,都有一個情感的積累。這裏所依靠的,就是不斷交換身體後留下的信息。兩個人通過對彼此生活的窺探,不斷加深了印記,這便是熏習。

最後的相遇,不過是一個結果,就像花種,深埋土地,可是陽光照射的温暖和清水流淌的滋潤終將使其開出美麗的花朵。不用糾結於時間,八年後相遇乃至十八年後相遇,都是一種必然,梅花縱然不曾春夏開放,卻也會依然在冬雪中傲然而放。

所以看似複雜的電影,並沒有那麼複雜。之所以帶給內心強烈的衝擊是因為導演對於情節的把握和高於常人的思想高度。導演賦予電影靈魂在於他沒有把故事情節單純停留在情感上,而是將不同於常人的世界觀拋給了觀眾,同時也將“珍惜當下”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藏在觀眾心底。

當電影結束,屬於我們的生活卻並未就此結束,於生活而言,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都沒有什麼不同,因為都一樣。除去珍惜當下外,我們更應該懂得的是自己的心。我們對於更好的明天一路狂奔,並勇敢地去抓取,只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讓善法和合,展現一個美麗的未來。

電影觀後感10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瓦娃是一個7歲的僳僳族孩子,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祕密居然被第一次來家訪的聶老師戳破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裏。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着。誰也想不到,因為趕着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從此,瓦娃對於溜索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並再不敢上溜索一步。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裏,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在這部電影放映同時,很多地方以不同形式都在説服人們關注貧困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兒童的教育問題,於是有人便在電影院門口等公共場所發起募捐在怒江建橋,有利用人們那種真誠的同情心來吸引大家掏錢看電影和捐錢之嫌(主辦方還與各國小合作,給小孩一張票,讓大人陪同的形式購票看電影,這和麥當勞的營銷理念雷同),大打同情牌,。購票看電影天經地義,無需冠以如此沉重的先期概念,至於觀後感,見仁見智就是了。電影就是商業的行為,無論是賺和賠都一樣,你要拍觀眾喜歡的東西,他就賺,相反,就賠。

無可厚非,這部電影的表演是成功的,尤其是兩個小主角,連我這個平時不太動情的人都數次落淚,這是演員的演繹成功,也是導演的"小伎倆"起到作用。

不過,我對電影裏的一些不協調有些個人意見。小女孩墮江而死,可謂是一雙鞋引發的命案,故事很大篇幅是説山區裏的孩子如何窮,連一雙布鞋都買不起,天天穿着那雙破拖鞋上學(學校裏的同學幾乎清一色穿拖鞋上學),真的窮到如此地步還是山區孩子的習慣?至少在電影裏看到的主人公一家子住的房子後我不這麼認為,我甚至羨慕他們能住上如此寬敞漂亮的房子,一般城裏人連想都不敢想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不知道為何導演不配合劇情找一處象個貧窮村子的房屋拍攝,或是導演出於畫面美感而作此選擇?在那地方,交通不便是事實,溜索危險也是事實,而小女孩的死,歸根到底是交通不便引發的,而電影卻又再次把人們的思想引回家裏貧窮的問題來,故事主人公的爸爸在外打工,電視機都買回來了,就連小孩十幾元一雙的鞋都買不起?要知道,這種險要之地,就是有錢,要建一條橋也是不容易的啊,一些少數民族居住地是不適合居住的,而且人數不多(可以的話最好遷到適合居住的地方,現在國家應該有這個能力),你非要花大錢建一條橋,不符合成本計算,當地人的那種溜索過江的做法,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幹嘛非要全部改變?再説,你也不能處處有橋吧!在小女孩出事後六個月,橋建好了,但並不是在其溜索出事的地方建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電影裏一個觀念,就是那母親寧願讓一個小女孩去冒險溜索也不讓起弟弟去,這是否重男輕女?這是否説明男人在社會裏價值相對高,作用相對大。小男孩不能過江讀書是其母親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交不起學費?我再次迷茫。不知道這些算不算真情流露,但是你把這些東西放到電影裏,效果就不一樣了。

一部電影揹負如此沉重的包袱,可謂是一部教育片,在説教,也就是説人們花錢進電影院接受教育。

電影觀後感11

影片講述了威爾頓預備學校新來的一位文學老師基廷先生帶領一羣17歲左右充滿活力,夢想和激情的男孩們勇敢追夢的故事。基廷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老師。他有着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及活潑大膽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們去思考什麼是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他鼓勵着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夢想。但他所做的一切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這就導致了最終基廷先生的離開。

這部電影雖然長達兩個多小時,但一點都不乏味。“船長,我的船長。”,“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超凡脱俗。”,“我站到講台上是想提醒我自己,我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等經典台詞,無一不引起我對教育的反思。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受到其所處時代背景的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着人才的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學校教

育結構必須反映經濟的技術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發展變革。故事發生的背景在美國的五六十年代,二戰結束不久之後。因為蘇聯第一枚人造衞星的發射成功,使得美國認為他們落後的原因在於教育。因此當時的美國特別重視對數學,自然科學和現代外語的教育,同時提倡天才教育,致力於發展精

英教育。這種提倡尊重傳統,遵守紀律的“科學主義教育”,必然會壓抑人的個性,使得學生在某些方面形成缺失。提倡“傳統,紀律,榮譽,卓越”的威爾頓預備學校就象徵着當時美國社會的教育主流。而提倡“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生活的意義”的基廷老師必然與當時的教育主流相悖,這也最終導致了他被迫離開。

第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學會自我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發展,實際上是指在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包括人的社會關係,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個性及審美意識和能力上的和諧統一發展。

在欣賞詩歌時,為了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基廷先生刻意“煽動”所有學生把《英語詩歌五百年》的序言全部撕掉。學生們集體撕書那混亂不堪的畫面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學生們在撕碎書本這種實物的同時,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越,解放,那是對傳統,權威的粉碎。威爾頓預備學校向來在對學生的教育上注重對傳統,對權威的把握,他們要的只是學生認真學習課本,獲得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至於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內心的真正訴求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基廷先生的到來使得這羣內心長久被壓抑的孩子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在基廷先生這個“精神領袖”的帶領下,他們積極探索內心的真正想法。因為基廷先生的引導,他們邁出了自我思考的第一步。 第三,教育必須符合個體的客觀訴求,即教育必須尊重個體的能動性。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動為中介同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接受着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造着環境,並在改造環境過程中改造着自己。若是環境極度壓抑並極力阻礙人的發展,那麼最終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人的極度壓抑甚至崩潰。電影中尼爾的死正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詮釋。尼爾一心只想演戲,而他的父親卻已經規定好了他只能是一名醫生。聽從父親的話,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曾一度很猶豫。但最終在自我思考之後,他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尼爾冒充父親寫信給諾蘭同意他參演《仲夏夜之夢》,他終於如願走上了舞台。但同時,他這一舉動也加劇了他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不斷加劇,最終使得尼爾持槍,為了捍衞自己的夢想而自殺。倘若尼爾的父親能站在尼爾的角度,想想尼爾最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可能這個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還使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想要是我們能積極運用裏面的理念,對我們現有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進行改良,使得我們的教育真正為學生所服務,並使學生成為真正受益者,那樣的.教育才可謂是真正的教育!才可謂是成功的教育!

電影觀後感12

去看了《阿凡達》,場面很震撼,內心卻有一絲小小的悲哀,為卡梅隆,為人類,也為自己。

不用多説,3D創造出的潘多拉星球的奇幻景象,美不勝收,無與倫比,任何一個看見這些美麗景象的人都會深深的喜愛上這個魔幻的星球。相信卡梅隆這十二年的心血沒有白花,所謂視覺的一場饕餮盛宴也不過如此了。

可是縱觀整個故事情節,再看卡梅隆自己這十多年的經歷,讓我不得不懷疑這阿凡達的故事不過是卡梅隆個人的一次虛擬人生罷了。

故事從一個因戰爭失去行走能力的海軍陸戰隊員傑克的一次陰差陽錯的外星任務開始,在人類殖民外星獲取資源的背景下,傑克替代了因意外死亡的博士哥哥,參與了一個由人類意志控制克隆外星人從而打入外星人內部的潛伏任務,從而去研究外星人和外星生物。這個任務隸屬於一個科學團隊,而與之平行的另一個團隊是駐紮在這個星球的以獲取攫取超導資源為目的的軍隊。

與任何卧底的無間道電影情節一樣,卧底者一定會迷失自我,一定會發現自己本我面目下的那個真我,而到了最後也一定會激發出那個心底最深處的超我。傑克在卧底外星納為人的過程中,被這個熱愛生命,倡導生態平衡的異族所感動,在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納為武士的過程中,他從中得到自己生命的另一次昇華,重新認識了這個自然。他在視頻日記裏也對於自己任務的正義性產生了懷疑,對人類的這種移民模式產生了動搖。

正義與利益總是站在兩個不同的面上,抉擇其實就是或順從或背叛,傑克選擇了後者,他在超我爆發的瞬間,降服了魅影,成為了納為人的領袖——魅影武士,他以一個克隆人的身份獲得了與人類侵略者戰爭的統領權,這個戰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保衞家園。

這場戰爭在外星人就快全軍覆滅的時候,隱藏在這個星球上的統管萬物的愛瑪之神終於出現了,它召集了數以萬計的外星猛獸,在關鍵時刻拯救了納為人和這個星球,自私的人類以失敗者的身份被趕出了潘多拉星球,正義再一次戰勝了邪惡。雖然是個英雄抱得美人歸的美好結局,但以暴制暴終究成為了關於這部電影我心底的遺憾,看着無數勇猛的冷兵器外星武士在人類的炮火下如螻蟻般喪生,看着人類邪惡的指揮官那滅絕自然的指令下達的瞬間,我不禁再次對於人類生存的方式和途徑產生了懷疑。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什麼?文化與物質的雙重進步?其實説白了就是人類對於吃喝玩樂等享樂追求標準不斷提升,人類不斷向大自然獲取資源,美其名曰征服這個世界。在潘多拉星球,弱肉強食的法則差點就再次被證明,如果不是最後那詭異的神靈召喚,正義的弱民終將覆滅在地球人強大經濟利益追求之下。

故事説到這裏,也就解釋了開篇我的悲哀,在阿凡達故事的背景下,那些珍愛生命保衞家園的正義的外星人是怎麼樣都戰勝不了邪惡的暴政和資源掠奪者,到最後,也只有祈禱神靈保佑,才能奪取這岌岌可危的勝利。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正義總是那麼的弱小,如同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裏,那些正確的、先進的世界觀總是無法戰勝那些扭曲的靈魂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體系。

個人猜想:卡梅隆在十二年的偏門(成為了一名氣象學專家)探索裏,或許已經改變了自己當初的人生價值取向,在對自然的瞭解裏,增加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知道了人性的片面與孱弱,遂拍了此片,用最高科技的三維手段製造了一個全新的美麗的自然體系,來向這個現實的大自然致敬,用人類的失敗來換取自己內心對於地球深刻的愛。

最後一個片段,傑克拋棄人類肉體,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納為人的時刻,就像鳳凰涅槃般,在新的意識形態和軀殼裏,卡梅隆在自己虛擬的外星人生裏得到了重生。

願我等皆獲重生,阿門!

電影觀後感13

年少時,我們總盼着能快快長大,快點兒進入到大人的世界,做一些不受約束、為所欲為的事。而真正長大後才發現,成人的世界是多麼拘束和無趣,又不禁懷念起少年時的點點滴滴。青春的印記、成長的花絮,更是如同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令人難以忘懷。難以言喻的遭遇、令人窒息的壓迫、不堪回首的歲月,不光出現在每個人成長的記憶裏,更是如同影片《狗十三》裏的主人公李玩一樣具有代表性。花季少女和可愛狗狗相遇了,從陌生到熟識,本該是個温馨且甜蜜的故事,而成長的枷鎖卻禁錮了她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與心酸,也折射出了當下家庭中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

《狗十三》所講述的故事頗有些耐人尋味,主人公李玩父母離異跟着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送給她一條小狗,她起名叫“愛因斯坦”。少女與狗狗之間的關係不斷升温,從一開始的橫眉冷對到多雲轉晴再到親密無間,“愛因斯坦”的突然丟失,瘋狂找尋“愛因斯坦”的李玩,給家庭和長輩也帶來了傷害,當李玩徹底放棄時,卻不經意看到了“愛因斯坦”,而事件背後的真相卻如同縈繞在心頭的陰影一般,久久揮之不去……

片中的主人公李玩,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女,父母離婚後,她開始跟隨父親和爺爺奶奶生活,當父親再婚後,面對着熟悉的家庭和陌生的親人,李玩對家人產生了彷徨與迷惘,對未來更是顯得不知所措,直到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現後,這種感覺更是愈演愈烈。而“愛因斯坦”的出現及時化解了這種尷尬,這個活潑可愛又好動的小傢伙,總能在不經意間緩解李玩的迷惘和焦慮,陪伴“愛因斯坦”也成了李玩減壓和放鬆的唯一途徑,而“愛因斯坦”的不幸走失令這種依靠蕩然無存,李玩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審視整個世界,獨自面臨成長所帶來的痛點。

從“愛因斯坦”的失而復得到父親心態的轉變,從後媽和弟弟的登堂入室到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再到弟弟在家中的橫行霸道……李玩的生活,也在這日復一日中的鉅變中變得支離破碎。

整部影片,並沒有呆板的説教,也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極富生活氣息的故事,家庭氛圍濃郁的場景,以及主人公李玩的各種遭遇,來刻畫出青春期的孩子,面臨成長時的不知所措和種種陣痛。影片中的出場人物以及家庭組合,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當下家庭裏的真實寫照。年幼的孩子在家裏無法無天,家長多采取縱容的態度;青春期的孩子,不光要面臨學習的重擔,還要體會成長所付出的代價;父母們不是忙着生意就是各種應酬;爺爺奶奶更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在關懷與縱容之間找尋着平衡點。《狗十三》這部影片,如同一劑直面家庭生活的良藥,不光適合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人到中年的父母、還是年近古稀的爺爺奶奶同樣適用。

《狗十三》講述了曹保平眼中的青春,影片選擇的視角相當獨特,既沒有落入愛情的俗套裏,也沒有落入打架、酗酒的常規路數上,而是透過一個全新組合的家庭,一位十三歲的少女,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將青春與成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孩子內心的悸動和大人迷茫的世界,內心深處無聲的妥協以及中國式親子關係的陣痛,都彙集在了這部影片裏。

影片以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和家庭為抓手,以青春期孩子的經歷和遭遇為原型,透過主人公李玩的故事,刻畫出一個現實意義濃郁的家庭,尤其是對家庭中親子關係的描寫,極為詳實。這個以現實題材編織而成的故事,不光是當下國人家庭生活的縮影,更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世界,每位觀眾都能在銀幕上找到最最真實的自己。

密封了五年之久,《狗十三》終於與全國觀眾見面了,這樣一部直抵人心的作品,別説是五年,就是再過十年、二十年,仍舊不會落伍、仍舊震耳欲聾。從《光榮與憤怒》到《李米的猜想》,從《烈日灼心》到《追兇者也》,曹保平早已證明了自己的獨樹一幟,而這部直面國人青春之痛與成長之殤的《狗十三》,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績,能否成為下一匹票房黑馬,無疑更值得期許。

電影觀後感14

又到一年五一時,剛過28歲生日,忽然覺得自己已經成熟得不能再懸着了,少了以往的那份激動與期待,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與情緒梳理。在刷牙那會,還有蹲廁所那幾分鐘,我想到了很多……

耳邊是不絕的車流聲音,有些煩躁,但無法打擾到我內心思緒的噴湧;QQ不斷跳出的對話,也不能阻止我撰寫文字的衝動。插上耳機,屏蔽對話,繼續我的世界。

昨晚看過舍友推薦的《陽光姐妹淘》,講述了“陽光姐妹”團那五六個女生歷經20年的生活洗禮,追憶那瘋狂的高中歲月,到最後,在原來的領隊——夏春花的葬禮上團聚的故事。尋找與再聚的場景,真實得讓我甚至有些窒息,生活到底那麼殘酷,把原本那麼漂亮優雅的清純女孩,活生生變成了一個時時需要照顧孩子與老人的主婦;當上了“韓國小姐”又怎樣?最後連自己與孩子都居無定所,甚至還要看老闆臉色上班?原來那麼臭美的雙眼皮,如今成了粗俗的保險女……唯有主角,任娜美,還有那個髒話大王——珍熙,完成了華麗轉身,她們都嫁了好老公,成功人士,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所以才會覺得生活似乎平淡了些,想要去做點什麼——説到底,那些美夢,終究還是留給那些精神富有,而且物質富有的人們來實現的。自己富有了,才有可能去“想着做點什麼”,才會想着要去追尋那些將要遺失的美夢。

電影再次活生生地證明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哲理,而任娜美、夏春花,正是闡釋這一哲理的最好典例。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今的自己,仍是孑然一身,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朋友心目中的我,又會是怎樣的呢?……比照起電影中的角色,我確實做不了像春花那樣的大氣,大方,時刻以大姐大的形象出現在姐妹面前,但是,我是不是可以像娜美那樣,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純真、羞澀,心中充滿關愛,藏着故事,無處不透露着成熟女人的優雅,美麗,智慧。温柔的一抹笑,偶爾霸氣的一聲吼,讓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多面與精彩。我喜歡這樣的女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女人。

到最後,最拼命的春花,最早離開了大家,她,太拼命了,忘了照顧自己。留下一大筆財富,只得作為饋贈,分散給大家。從容做真實自己的娜美,成了最終的贏家,她從一個最後入團的陽光姐妹,變成了“領隊”的繼承者,延續了“陽光姐妹”的使命。

這是導演的安排,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細水長流般的堅持,也許才最能保持住本色,才能最終順利到達理想的大海。要永遠相信自己,愛自己的特色,靜默地一直向前流淌,也許不會像飛流瀑布那般激盪,但經歷過的重重險阻終會淬成你的智慧與魅力,助你從容地走向成功。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

想要自己的生活是怎樣,其實真的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像《淋雨一直走》裏所唱的,人應該都有夢,有夢就別怕痛,就算有尖酸的耳語評論,有讓你受傷的挫折,但是仍要鼓起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要不然,多年之後,你回想起今天的自己,你會多麼後悔,多麼扼腕歎息。

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逃避與退縮,要和懷疑與恐懼做鬥爭,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的侷限,一步步蜕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自己喜歡的那樣。

對於愛情,我不奢望太多,但並不代表我就可以隨便找個人就嫁了,甚至彼此都沒什麼話可説。看到對方做不完的體力活,我不忍看到,也不願和TA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想要的又是什麼呢?拒絕了家人的急切關懷,拒絕了這個人的熱情,我又該走向何方?……

感情讓我迷茫,甚至讓我矇蔽了雙眼,看不清腳下的路。

懸着的心,讓我難受;想要定下來,卻不知如何安定。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守鵬城,積攢一點財富再回家?

最難受的感受莫不過於此,不知道該選擇放棄還是繼續等待。怎麼做,才能既保持自己的獨立,又不讓親友有過多擔憂?我想,就在這個月,最晚到5月中旬,我必須有個最終決定了,不能再遲疑猶豫,瞻前顧後了。

電影觀後感15

現在才明白等待是有多麼多麼地無聊。以前上學的時候想着玩,現在放假又覺得玩得挺無聊的。生活總是自相矛盾,不過又能怎麼辦呢?最近覺得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看電影。有一部電影叫《神奇女俠》,光從名字上是理解不了電影的內涵的。在內容中,我們倒是可以知道,其實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很簡單,就是:“學會愛”。

還記得,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男主角對女主角説:“我愛你!”,從而喚醒了女主角內心裏真正向往的東西,然後不被阿瑞斯左右,並且有力量毀掉了他,成為“神奇女俠”,拯救了人類。

但是,我當時就在納悶,男主角怎麼就對女主角產生了愛呢?其實,解釋起來很容易。第一,女主角是來自天堂島的,她認為自己的母親的説法是對的,她母親説她是被泥巴給塑造的,而真正生命的誕生,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女主角當然清楚這一點,而且也知道什麼是“肉體的快感”,只不過沒有體驗過罷了。當她和男主角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時,男主角的內心一定認為她挺有意思的。至於女主角到底是怎麼出生的,電影並沒有解釋過多,這也是給這部電影蒙上了奇幻的色彩。第二,他們倆真正好感的開始,是基於女主角義無反顧地跳下海去救男主角。男主角的飛機意外墜機,而且看得出來他水性不是太好。這時候女主角來救他,也讓他在最緊要的關頭看到了希望。而且後來當德軍追擊攻打天堂島時,他們一起在戰場上並肩作戰,這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默契感和好感。第三,女主角的最大缺點就是太沖動、性子急,但是男主角依然對她很耐心,盡力讓她冷靜下來。包括在電影的後半部分,女主角把她自認為的阿瑞斯殺了之後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人們還是在自相殘殺,然後她就明白了其實她拯救人類根本不值得。而這時,男主角找到了女主角,還一個勁地為她解釋。他的話,成為了她最終戰勝阿瑞斯的根本動力。第四,女主角很牛,很強,而其他人在她面前顯得都太弱了,所以男主角從一開始就很欣賞她,也願意幫助她。在他們幾個進入無人區時,是女主角毅然決然地衝進戰場為他們開闢了一條殺敵的道路,最後也取得了一個地區的安寧。所以,女主角從此在男主角心中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是女主角的勇敢,讓他不敢懦弱,不敢放棄。通過諸多的共同經歷,他們的思想上是志同道合的。再結合生活實際,其實愛上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愛上一個人都是從好感開始循序漸進的,我們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就愛上了一個人。

這是從愛情的角度去理解愛。

與此同時,我又想起了女主角的母親,她的母親很在意她,她是母親的心頭肉,不忍割捨。然而現實給這位母親的,是殘酷的拷打。女主角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拯救人類,親手用那叫啥來着的劍殺死阿瑞斯,徹底解除戰爭。這給她母親留下了沉重的痛苦和打擊,即使她很難接受,但也沒有縱容自己去阻止她。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不論女主角到底是用泥巴捏出來的,還是用生殖造就的。縱使母親對女主角有很深的私心,也願意放棄自己的私心去成全女主角!

這是從親情的角度去理解愛。

“Tobeahumanistolove!——迴歸凡塵,讓我學會了愛。”總而言之,電影想表達的就這麼一句話。換而言之,這部電影的情節跌宕起伏,思路清晰,開場採用的是倒敍,結局也在情理之中。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主題,説起來太空洞,不好駕馭,只有把它放到時代背景和故事裏去,才不失格調。至少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主要可以從親情和愛情的角度去理解它。希望諸位在看了電影之後能有所啟發或反思。

Tags: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