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被討厭的勇氣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2W

昨天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還沒看完就匆匆寫了一些心得。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有些小激動——阿德勒的觀點太顛覆我們傳統認識,有點腦洞大開的感覺。今天心情平靜下來,回覆常態再去想這本書,我的幾個軟肋被戳中了。

被討厭的勇氣的讀後感

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説的再準確不過。“改變”這個詞應該可以説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詞。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想着“改變”。

我們想變得“多才多藝”,這樣我就不用擔心找不到我想要的工作。

我們想變得更“能説會道”,不管是談客户、人際交往還是找對象,都是用得上吧。

我們想變得“自律”,想做什麼的時候,馬上就可以進入狀態,而且百分百的投入,效率高,收穫多……

翻一下我們想“改變”的清單還真不少。然而,第二天還是跟往常一樣,照吃照玩,依然的失落、焦慮、無奈、受挫……所以,我們必須得承認“改變”需要勇氣。

改變=不確定

改變意味着否定,雖不是全盤自我否定,也要進行部分否定。

況且改變不等同於成功,這應該是我們不願改變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或藉口。

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當要做出重大抉擇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從內心,由心而定。

對於未知的恐懼,是人的本能。當我們習慣了目前的生活,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進入一種未知的生活,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恐懼或牴觸。

手,硬幣,黃金,金幣,孩子,小孩,二,貨幣,交換,購買,支付,支付,改變,男孩,持有貨幣,朗,雷,巴努蒂

如果改變後的生活能夠預知,畏懼、牴觸就會減少很多。所以,很多人想要改變,但遲遲沒踏出第一步,或者半途而廢。

或內心看不到希望、或缺乏自信,更有部分人是有太多的因素羈絆。那我們到底要不要改變?

改變的源動力

首先你得明白你是因為“別人的想法”而想改變,還是自己真想改變。

阿德勒説:“人的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人是作為一種無力的狀態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且人希望擺脱這種無力狀態,繼而就有了普遍欲求。

阿德勒稱其為“追求優越性”(簡單將其理解為“希望進步”或者“追求理想狀態”)。人是羣居動物,是社會這個大羣體中的一員就很難不被社會風氣所影響。

比如對比、攀比。在聚會的時候,當某個同學混得紅紅火火的時候,而你還在為房為車奮鬥的時候,此刻你的內心難道不會略過一絲自卑?當這位同學在高談闊論的時候,或許你只能默默夾菜。

如果是因為對比,就沒必要“改變”。即使你做出些成績,還是會對自己不滿意,因為還有人比你更好。因為別人的`想法而改變,即使你成功了,你也感覺不到快樂。因為你只是別人想法的一個工具,那不是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自己想改變,你要做好改變後帶來“風險”的心理準備。阿德勒説,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10歲以下另當別論),不管是好的壞的,幸運的不幸的,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説明你現在的生活狀態是自己千萬次選擇的結果,然後你現在又要打破它?然後,還要看你做怎麼樣的改變?

如果是180度大轉彎的改變,比如由內向變外向,由嚴重自卑變成非常自信……這種轉變像傷筋動骨的手術,必定是痛苦而漫長的過程。

改變從心出發

張萌萌姐曾説過,跟隨她的人都是一羣想要改變的人。想改變的初衷都是美好的,都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只是願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不管敢不敢改變,都無可厚非。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活得快樂就好。想要活得自由,有時“需要被別人討厭”。

世界可以極其簡單,只要你願意。對於未來的困惑,人生不都是在兜兜轉轉,起起落落中前行。有句歌詞是這麼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寧可轟轟烈烈,也不做一個悲觀者;寧可跌倒一千次一萬次,也要向着我的目標而去。

這就是我,一個想要改變的人。

Tags:讀後感 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