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背影讀後感(熱門)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背影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背影讀後感(熱門)

背影讀後感1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見。”讀完朱自清的《背影》,彷彿有一雙大手撥動我的心絃,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瞬間,我發現了在昏黃的燈光下,父親的幾縷白髮。莫名地,我感到鼻頭一酸,眼淚險些奪眶而出。我大了,爸爸也老了。他的脊樑在不知不覺間被時間壓彎,他的臉上悄悄爬滿了粗糙的皺紋,他的大手無聲無息間長上陳厚的老繭,他的黑髮也在時光的蒼老中留下絲絲銀白的印記。就如同《背影》中的父親一樣,挺拔高大的身軀漸漸縮小。

樓房造起來了,裝修也搞好了……爸爸默默為了我們家付出了那麼多,在歲月的縫隙中滿是瑣碎的片段,上面都是深沉的父愛!可我何曾給爸爸盛我一碗飯?何曾説過:“爸,您歇歇吧”?

我無視了那濃濃的愛,一直以來只是貪婪地享受着父親的守護,卻吝嗇反饋給他相同的感恩和愛。那一剎那,無言的心酸和愧疚湧上心頭,我是多麼不懂事啊。我才發現,父親頭上那蒼白的頭髮,眼角那密密的褶皺,都是我錯過的,最需要我去珍惜的時光。它們就像在吸食着父親那些意氣盎然的歲月,沉澱,平靜如同深水,卻埋藏着巨大的能量。

回想父子倆那些一起打鬧、相互鼓勵的日子,我埋在父親背上,聽他緩緩訴説故事的日子。那時的父親是多麼年青,多麼帥氣。而那個父親現已漸漸離我遠去。小時候父親是我的英雄,無所不能;長大後,他仍是我最偉大的榜樣,在生活和學習上為我點明前進的方向。在父親未在家時,我會學着父親的模樣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爸爸是一名工人,每天要工作到很晚。可是在一天的辛苦後還要為我們燒飯,洗碗,晚上要去田地裏勞作。看着父親疲憊的身影,我感到了心痛。我也發現,這些看上去容易的事實際上並不容易,反而有些繁瑣和困難。原來父親那熟練的技術,是在日積月累的勞動中形成的。

我知道,父親也會需要我,雖然每次去幫他總被説“我還小”拒絕我的幫助,但是這是父親疼我,不想讓我吃苦。拒絕我的,是他濃濃的父愛。的確,年少的我還無法肩負家庭的重擔,無法如朱自清一樣,能為默默付出的父親也撐起一片天。我仍需要父親來守護這個家,也需要父親陪在我身邊,鼓勵我,指引我。但是我已不是那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我也要學會幫助父親分擔家務,在他疲憊時送上安慰。我也期待着在我能幫助他減輕家裏的負擔,或者在學習上取得滿意的'成績時,看到他欣慰的表情。

作為學生,父親對我的成績尤為關注,對我也很是嚴格。有一次,在我奮力拼搏下考到全校第x位,“很好!”“兒子很棒!”,父親竟有點語無倫次,神情卻那麼自豪。那是我在這些天中努力得到的最好的獎勵,這比任何的物質獎勵都更加顯得珍貴。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學習上力爭上游,讓自己滿意,讓父親驕傲。

這份父愛,悄悄地滲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庭院裏那個充滿生機的花園,它是靠父親的血汗澆灌出來的;屋角那個破舊的嬰兒牀,是在我小的時候,父親親手為我打造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親那無言卻深沉的愛與守護。雖然有時父親也會嚴厲地訓斥我,但我知道那是因為父親不想讓我遭受和他一樣的苦。這也是我對他尤為感激的地方,就是在他那嚴格的督促下,我才能擁有這上游的學習成績。在他那嚴厲的面孔之後,是一張充滿父愛的身影。

看着這個家,它是在父親的鋼筋鐵骨上搭建的。這磅礴的愛啊!

好多人,認為母愛是偉大的,他們總這麼認為,卻忽略了另一個比母愛還要偉大的愛--父愛。父愛沒有母愛那麼直接,也沒有母愛那麼張揚,但父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父愛如山,堅毅、深沉!願我們每個人能感受到沉默的父愛,仔細體味無聲的父愛。

背影讀後感2

讀《背影》已經不止一次了,然而,這次,卻分外的失落。心情很是沉重,一種説不出來的感覺糾纏着我,我想,那叫自責與懊悔。是不是,一定要到某個的年齡才會懂得父親的艱辛與偉大?又或者,非要經歷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才能體會到父親的愛?亦或是,我們一直都明白,只是不願意承認……

文章中,或明或暗的描寫了父親的背影,從側面體現出那濃濃的,不善言辭的父愛。恍惚間,我發覺,世界上的父親們都是一個樣子的。不在於外貌,不在於聲音,不在於身高,在的只是那一份,那一份感覺。那份無與倫比的父愛……

父親今年已經46歲了,一個即將年過半百的“老人”,至今,依舊在忙忙碌碌,為了全家的生計,更為了我這個“包袱”。父親很疼我,甚至與到了寵溺的程度,我不是不知道,卻不知怎麼的,就是沒有辦法做一個乖乖女,做一個他們所希望的孩子。我有自己的想法,我需要自由,我渴望獨立!!!即使,爸爸的關心,拘束與嘮叨那是一種愛,對不起,我無法接受。在我的眼中,那個叫做限制,是你們不信任我的表現!!!我不要做一隻關在籠子裏的金絲雀,我不要!!

也許正因為我處於青春期的緣故吧,逆反心理很是嚴重。我與父親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本來就不融洽的父女關係更是如同危房一般,搖搖欲墜。那一天,終於,轟然倒塌……

“滴滴……”

“爸,我出去一下,晚上回來吃飯。”接到同學喊我出去玩的信息,我就跟老爸打了個招呼,準備出門了。

“啪!”他猛地把報紙拍在桌子上,“不許去!!!”

我停下已經跨出門的腳步,疑惑的回頭,“為什麼?”我非常奇怪,要知道,平日裏,爸爸對我的要求可謂是百依百順,出去玩都會問,身上的錢夠不夠用之類的,不曾拒絕吖!

“因為,你是個女孩子,因為,你太傻了,因為,你的朋友沒有一個好東西!!”爸爸的口氣似乎很不友善。

我一聽就火了,大聲反駁:“女孩子?你有本事生個男生就是了,關我什麼事啊?你罵我可以,不要妄加批評我的朋友,別人家的孩子不是讓來教訓的!!”隨即,甩門而去……

那夜,我沒有回家。

我獨自一個人,沒有去赴約,在山頂上呆了一個晚上。晚上的山頂,落葉不停盤旋,冷風不停的吹。直到——旭日擊退黑夜,破浪而出沒,光芒如弓支,劃破沉默的天穹……我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説:你爸爸昨天很後悔,他出去找你的時候,打你電話,沒有信號,以為你有什麼事,開車很快,還闖了紅燈,不小心出了車禍,現在在醫院……

後面的.話,我沒有聽見,我早就沒有了心思去聽,淚水不知不覺打濕了眼眶,順着臉頰一滴又一滴的墜落,蔓延到嘴角,鹹的。腦袋裏面一片空白,只有那句話久久迴盪,揮散不去“靜,我們都很愛你!”

是的,我曉得,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所以,我很痛啊,我的心很痛!!!我懂了,我真的明白了。

駐足腳步,停在病房門口,躊躇半天,還是無法決定到底該不該進去。聽見裏面他們的談話聲,爸爸似乎醒了,聲音滿載疲憊與焦急,“靜呢?找到了麼?”

壓制不住的,眼淚又嘩啦啦的流了下來,我推門而進,()不顧一切的撲進爸爸的懷裏,呢喃着:“爸爸,對不起……!!”

他則是輕輕拍着我的背,説:“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爸爸沒事沒事,過幾天就好了……”

父親,在家中,一直都是擔任着頂樑柱的角色,再多的苦難,再多的委屈,也只能自己往肚子裏吞。悄悄地,注視着父親的背影,細細的瞧,你會發現其中的心酸,與鮮為人知的苦痛!!

用心去體會吧,靜靜地,傾聽父親的心跳,也許,你會明白什麼;也許,你會在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也許,你會懂得什麼叫做“父愛無言,父愛如山”……關於背影的作文800字父親的背影作文800字永恆的背影作文1000字

背影讀後感3

坐在電腦桌旁,房間依舊是死寂沉沉,只有鍵盤的“嗒嗒”聲,猶如我的心上下有節奏地跳動。這情景猶如前幾天同學聚會那般,鬨鬧的餐廳裏,男的一桌,女的一桌,隔着薄薄的紗簾,裏面是燈紅酒綠,外面是炙熱的太陽卻烤的人心涼。我在外面冷冷地審視着裏面搖曳的背影,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

在我剛剛讀完同學發過來的聚會邀請時,坐在一旁的父親幾乎脱口而出:“你去吧!”我本不想參加,還沒來得及表態前,父親已起身,輕輕關上門,出去工作了。晚上睡覺前,父親又進門,放下個盒子,説:“明天把這個帶上,大家都有,你也該有,早點睡吧。”又輕輕把門帶上了,生怕做錯事。那是我從沒見過父親的慎重樣子。我打開盒子,是部手機!我本不知為何,但聚會時發現幾乎同學人手一部時,我明白那是一個父親在維護他心愛的女兒的自尊心。其實父親不知道他女兒有多懶,我完全有能力自己買,只是因為手機充電太麻煩所以一直沒買。但父親想到了,他想到在這樣一個場合的尷尬,他怕他的女兒受委屈。我能想象父親在一大堆手機裏慢慢地、耐心地挑選他女兒喜歡的款式,一遍又一遍地諮詢,最後心滿意足地回家,卻又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對女兒説“給你的”,我想:這應該是父親最可愛的樣子吧,不!這是所有父親最可愛的樣子!

印象中,父親沒有和我過過完整的假期,就算是暑假,也絕不會超過半個月。因此,在每年的學期結束前,我都會不厭其煩地問父親“什麼時候回來陪我玩”。我一朋友開玩笑説我有戀父親節,其實她不知道我一年中除了過年,幾乎看不到父親的身影。每次回家,同學都會興高采烈地見到父母親,和他們吃飯,我只能邊吃邊和父親通電話,聽到他沙啞的聲音,會忍不住問“是不是感冒了”,而我爸永遠的話是“自己在學校要吃飽了,讓你媽開車慢點兒”。我笑他囉嗦,同樣的話都講了十幾年了。有時候父親會在不忙的時候抽空回來,會提前打個電話,這讓我既緊張又期待,緊張的.是我怕看見父親的身影,怕他日漸年老的容顏;期待的是終於可以見到父親了!父親大多會在半夜回來,只能在第二天早上看見他,但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母親説讓父親多睡會兒,太累了。於是,我看到的父親總是精神奕奕,彷彿不知疲倦。事實上,我我也不敢看見父親累的樣子,我怕自己承受不起,承受不起父愛後面如山的力量。常看見同學在作文裏形容父親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兒是“父愛如山”,似乎除了這個詞,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詞兒,是的,的確如此!

這個暑假,父親終於答應我回來陪我玩幾天。頭天晚上母親偷偷告訴我:父親對她説,回來又不能玩幾天,女兒做她的作業,我幹我的活兒,白天又講不了幾句話。我沒有説什麼,只想着暑假太熱,讓父親回來歇歇。當然,父親這樣一個愚鈍的人,又怎明白女兒的心思。中午,在我等了約一小時還沒見父親的影子時,我決定先躲進空調房裏吹會兒。當我再出來時,便已看見父親站在門口,白色襯衫早已浸濕,敞開着,汗從兩側順着臉頰流下來,落進胸膛。炙熱的太陽將父親的臉烤得通紅,甚至把眼睛都烤紅了,腳下的行李零零散散的躺着。我忙遞過臉布,説“吹會兒空調吧”,父親説“沒事兒,習慣了”,邊説邊擠了下臉布,霎時“噼裏啪啦”地上濺起水珠——不,是汗珠。我挪了挪步子,不敢抬頭看父親滿是汗的臉。我無法忘記地上的那些蒸發的汗水。

晚上,我故意把空調又降低了幾度。父親有讓母親撓癢的習慣,那天晚上,母親忽然叫我幫父親撓癢。我愣了愣,沉默了幾秒。父親突然對母親吼:“幹什麼,還是你(指母親)撓吧!”其實,不是我不願意,只是母親説過父親背上有曬紅的膿包,我怕我看見會心疼。那曾經為這個家遮風擋雨的寬闊的背、高大的脊樑,如今也慢慢被歲月磨窄、磨矮了,但我心目中的父親依舊高大!

也不知是受父親的遺傳,對於情感表達總是遲鈍,但我相信有一種愛比山更重。我本不是矯情之人,但在這裏,我想大聲地告訴父親“父親,我愛你”!

背影讀後感4

新民晚報的《國家藝術雜誌》週刊創刊6週年時,收到這個週刊主編黃偉明送來的一本書《背影》,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是一本訪談錄,內收偉明與眾多名家,關於美術的傾心對話;還有約50多篇作者的有關架上藝術的評論,細細咀嚼,發覺這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集圖、文於一身,融樂、編於一爐。誠如書的副題所言:一個新聞記者筆下的藝術人和藝術事。這個“背影”,形象厚實,影像高大,洋溢青春活力,十分耐看,還很耐思,充分反映了有着“記者”與“畫家”兩個身份的作者多年來對藝術與環境、社會、時代關係的觀察與思考。這就跳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筆記,抑或純粹的個人畫集的巢穴。

《背影》的耐讀之處,在於創辦編輯《國家藝術雜誌》週刊六年期間作者在精編數百期版面背後所付出的辛勞。和眾多“藝術人”、深談“藝術事”收穫的感悟。正如評論家謝春彥所説,偉明“把藝術媒體行業自身的專業性和藝術的專業性結合得很好,融合中西,在傳統文化基礎上體現出了新時代的激情和活力”。在與十餘名著名藝術家的`訪談中,偉明不僅僅是“記”者,光提問作記錄,更是以畫家兼記者的雙重身份,對一個訪談話題作語言交流、思想互動、心靈碰撞,從單純的“嚶嚶求友”變成深入的藝術切磋,給讀者以加倍的啟示。諸如偉明與上海大學李超教授討論摸索“西畫東漸的運動遺蹟”,不約而同地建言“上海應該有一份美術地圖”;走訪松江第一視覺創意廣場,與主辦方專家對話“多面玲瓏後新藝術地標”,偉明坦誠提出如何“界定它的主題,又怎樣體現其優勢”,舉辦大型推廣活動之後,為避免重蹈覆轍,怎樣“創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記者的內行在理,令同行們肅然起敬;與上海油雕院油雕室副主任楊冬白和上大美院張海平教授共同思考城市雕塑問題,偉明和藝術家一起為其把脈,明確診斷,“要求”態度,順其自然,開出藥方,海納百川,談論之間很快達成共識。總之,每篇訪談,讓讀者走近“藝術人”,傾聽“藝術事”,解讀歷史重大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與意義,用一個個“背影”反映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藝術的變革,智慧互動,靈光常現,作者對藝術話題的大膽前瞻與準確把握令人歎服。

《背影》的耐看之處,還在於偉明的藝術實踐。他悟畫,悟道,悟人生,因而筆下的油畫作品什色斑斕,中西結合,洋氣中藴含土味。《背影思故》追憶法國老師,莊園人去樓空,山屋背影思故,為周圍異常繁茂的植物所簇擁,鬱鬱葱葱的色彩,凸顯生命力的旺盛,濃色重彩,抒寫了畫家念師的胸臆。《姐妹》的構思也很奇特,作者用明暗色彩與線條描畫了這對法國姐妹——一個温柔純潔,一個冷漠虛偽。他用美好的線條勾勒出前者的人體,裸體美表現心靈美;一個用不規則色塗抹自以為是的臉,儘管外貌不醜,但心地不善。背景的花草、盆景、飛鳥烘托出油畫的愛憎,褒貶盡在不言中。油畫《凡高的故事》,講述的是畫家懷着景仰的心情繞屋三匝,最後也從它背影入畫,“奢想借由這個背影窺見凡高同畫作背後的故事”,心實帶虛,給讀者留出開闊的想象空間。這些油畫不只是他個人海外藝術遊歷的記錄,更是其對藝術人、藝術事、藝術觀的註腳,值得用心品讀。

《背影》的耐人尋味,還在於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力爭成為複合性人才的新要求。記者的採訪寫作是本行,也要真正懂得藝術鑑賞,偉明的記者與畫家一肩挑,才得以使《國家藝術雜誌》週刊越來越體現出它的複合價值,藝術人、藝術事越記越多。一位媒體老領導曾這樣評價他:“偉明幾十年就這樣,做事講責任,與世無爭,淡進淡出,但又是一個性格很直接、很隨和的人,這本書很實際表現出了他獨特的為人處世風格”。郭沫若有言:“學習永遠不晚”。《背影》使我們辦報同仁體悟活到老學到老。

背影讀後感5

朱自清散文《背影》讀後感|每一場目送都加深了彼此的惦念:

那一年作者祖母去世,父親需要謀新的差事,家中光景慘淡,父親起先因為事忙,本説讓茶房送“我”,後來又不放心,還是決定親自去送。

這一番躊躇,最後還是推掉所有事情為兒子讓步。到了車站,父親和腳伕講價,幫“我”揀定座位,又囑咐茶房好生照看,作者用自嘲的口吻道:那時真是過分聰明,覺得父親迂,説話也不夠漂亮。

再三囑咐,親力親為,只是父愛的自然流露。“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父親”步履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買回橘子先放在地上,又慢慢爬回來。

父親身形不便又努力攀上月台為兒子買橘子,兒子此時也目不轉睛地望着父親,偷偷地擦淚。細緻深沉的刻畫,言語間盡是父與子的拳拳温情。

龍應台曾説,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一場目送。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路的轉彎處,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年少時的我極為叛逆,總想趕快長大早些擺脱父母的控制,執意地報了外地的學校,又一意孤行地去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工作,那時的我是頗有些得意的:你看啊,我終於離開了那個地方,終於擺脱了過往的'一切。直到後來,命運給了我當頭一棒,讓我“苦盡甘來”的幻想化成泡影,才驚心地發現,我極盡一切所經歷的,不過一場可怕的輪迴。從來不戀家的我竟然有些想家了,哪怕曾經隔閡爭吵,甚至於決裂,在你身心俱傷無處可去的時候,那都是唯一無限接納你的地方。

從上學到工作,每一次送我到村口等車的往往是父親,他話不多,只是默默地給我拎箱子,車來時催我快快上去,又急忙把行李給我放到後備箱,看着我乘坐的汽車遠去了,他才慢慢地回去。

還記得上一次回家時,我説想吃雞蛋餅,就是那種烙出來薄薄的一層,鋪上雞蛋液與葱花,捲起來薰至微黃,吃起來香脆誘人,母親聽聞,得了空便給我做了起來;我説想吃蘿蔔乾,她趁着間隙火急火燎地給我洗蘿蔔現場醃製;我説我要走了,母親背對着我洗衣服,忽然右手迅速地在臉上抹了一把,又故作語調平穩地説:趕緊走吧,在家煩人。我以為我看錯了,平時大大咧咧、男人性格一樣的母親,竟然在抹眼淚?我趕緊躲進洗手間,眼前頓時就被一層霧水濡濕了。

因為幼年的分離和世俗的偏斜,我一直以為我是他們多餘的孩子,也常常違揹他們的意願來彰顯自己的不滿,直到妹妹那天無意間説起,母親常年喜歡看一個電視頻道,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沒有華麗絢爛的背景,不過是個小型的比賽類節目,她卻看得目不轉睛,只因她覺得電視裏的主持人長得像我。

那一刻,我才發覺,原來每個孩子,對於父母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啊。那些耿耿於懷的過往,那些生生分離的惆悵,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原諒。

他們為所做的選擇付出了代價,我亦付出了我的。在歲月中幾經流離輾轉,默默承受,咀嚼苦痛,一回頭,卻發現他們一直都在。

背影讀後感6

“康乾盛世”總不敵晚清頹靡不振的形象,讓大家為這段歷史蒙羞。

但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中《一個王朝的背影》,我一改過去對清朝負面的刻板印象,更深層地看到清代的輝煌昌盛時期。

首先是康熙眼中的“長城”——避暑山莊,其扮演的不止是供皇室休憩的角色,更有着外交軍事上的功能,“把複雜的政治目的和軍事意義轉化為一片幽靜閒適的園林……”雖有人認為,有顯中國文化的功利特徵,但比起昔日的統治者力求修復長城,康熙高明的作為,使我不願繼續探討功利主義所帶來的影響。這無形長城的營造,也被餘先生贊為是“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強健”。

反觀清史,康熙是絕不亞於唐太宗的,一個日理萬機、兼容幷蓄、人格完全的皇帝。他對於漢族傳統的文化,有着深厚的興趣;對於西洋的科學,亦是秉持着學習的心態;他原是一個霸者,他如餘先生所寫“他的父輩已為他打下一個完整的華夏江山,年紀輕輕,坐享其成就就好”,可是他沒有坐吃山空,他以一顆謙虛的心去習得那些滿清沒有的精髓,去補償滿族的文化空洞,或許滿族真不似漢族有博大精神的文化,可康熙的胸懷卻遠比漢族大得多。滿清帝王竟如此熱愛及精通漢族傳統文化,且對西學的重視,則讓其它朝代汗顏!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歷史對於清朝實在太過於刻薄了,往往注重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那種腐敗,而將“康乾盛世”一筆帶過,我想這和種族有着極大的關係吧!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些無聊的人士喜歡分化族羣。在清朝,就分化漢人與滿人。其實華夏與夷狄的融合,先秦以前就有,這支新的民族的名字為“漢”,而自魏晉後,漢族又注入胡人的新血,既而開創隋唐盛世。中國人津津樂道唐太宗天可汗的名號,當時的長安是世界最繁華的都市,外國人蜂擁的來長安學習文化;現在的歷史課本,也填滿讚美大唐盛世的文字;那麼“清”呢?這個有着“康乾盛世”的朝代,為什麼卻不曾使現代的中國人引以為傲?

雍正的《大義覺迷路》為康熙叫屈,同時亦透露漢族對異族不公;是的,外族君王勵精圖治得不到褒獎。外族入主中原,只是一種掠奪和欺壓的行為,漢族哪記得滿人將他們從水深火熱的朝廷,動盪不安的世局中救起?漢族哪記得康熙盡心營造的太平盛世,異族就算出了個“黃帝”,也抵不過漢族中一個惡名昭彰的“蕭寶卷”。

至於清朝的`衰敗,我是認同餘先生的説法——“清朝,乃至中國的整個悲劇,自乾隆時期開始釀就”。這位“十全武功”的皇帝,的確締造了盛事的佳績,但清長達百年的盛世,也是他畫下的句點。唐太宗像極康熙,乾隆就似極玄宗了。不是有句話:“一代興、二代賢、三代落魄”?所有的安逸終會轉向驕奢,最後變為淫逸。祖先留給子孫無法再進步的完美江山,下一步,子孫的動作就是破壞了。中國人苛責清朝仍是有些道理的,我們不能對那些喪權的條約視而不見。簽定這些條約的是滿人,他們佔了大部分的錯,為了自身的安全不惜出賣國家;中國蒙受未有的奇恥,從中國的世界變成世界的中國。可是這跟時局有關:落後就要捱打!而且滿族之所以會封閉,跟漢民族太過於自大有點沾到邊,他們不是受到漢化,認同“天朝”而忘了自己祖先的刻苦,才造成不堪局面?若一百年前統治中國的仍是明朝,依舊是漢人,那麼這些漢人又會怎麼做?承受這些苛責的,還會是滿人?

我想這是餘先生寫這篇的原因,他要帶我們一窺清朝的背影,一改我們歷史的情緒。歷史的教訓,我們只須謹記,對於那些中國的榮耀,我們必須守成。清朝的存在不能漠視,也不該用差別的眼光去看待清朝。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的輝煌,我們共同分享;中國的過失,我們要集體反思。

背影讀後感7

父親節雖是個舶來品,可它不同於聖誕節和復活節那樣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人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為恩重如山的父親表示感謝和敬意。我今年的方式是再讀《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散文。以前讀過,那時還年輕,只是覺得他寫的傷感。這次重讀,感悟頗深。也許是老了的緣故。

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應該是三十歲不到,已為人父的時候。估計是某件事使他想起了去世兩年多的父親。而父親給他最深刻印象的,是在南京浦口小火車站給他送行的背影。文中提到三次落淚。一次是“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淚。”那是觸景生情。家中落敗,父親無業,需“變賣典質”才能“還了虧空”。連辦理喪事都需要借錢。這對於一個家境從殷實跌落到頹唐的學生來説,不能説不是一個晴天霹靂,落淚是一個心境複雜的表現。

第二次落淚是本文的高潮,寫的抑揚有度,波瀾起伏,也是抒發情感最細膩的地方。都説父子情深,本來對於將近三十歲的大人,渡江去浦口上火車,一個人自己去完全可以辦到,可是做父親的還是安排了一個熟識的茶房陪同,並“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也就罷了,關鍵是“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自己送我”。看樣子無論怎樣囑咐他也不放心。這時候,儘管沒有議論,但是看得出作者已經有些煩了,只是沒表現出來。這也是符合年輕人的心理的。在父親和腳伕講價的時候,作者“聰明”地覺得父親的“説話不漂亮”。

更有甚者,當父親“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惕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顧我”時,作者竟然“暗笑他的迂”。心裏想“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嗎?”可以説,這時,作者全然沒有感受到父親的良苦用心,覺得父親做的這一切都是多此一舉。這種父親對兒子無私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誤解所產生的矛盾,不用筆墨,而躍然紙上,也為後面的感情迸發積蓄了無盡的力量。

可是當看到父親裹着長衫,穿過月台,給他去買橘子的時候,作者的全部聰明瞬間灰飛煙滅。這是怎樣一幅動態的畫面呀?作者戴着金絲邊眼鏡,隔着窗玻璃只見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路,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努力的樣子。”這裏的“蹣跚”和“慢慢”兩個形容詞,以及“探”、“爬”、“攀”、“縮”、“傾斜”等五個動詞極具衝擊力。尤其是“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句,把父親硬撐着為兒子做事情的心態寫的淋漓盡致。頃刻間,作者感覺到父親老了,可以肯定地説,父親的“説話不漂亮”“迂”等等使他絮煩的一切一切都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父親為他所做的全部的愛。這頃刻的情感變化擊碎了他的全部聰明。“我的淚很快流下來”表現的是兒子對父親的歉疚的疼愛。

第三次是足以使人互動的落淚。父親經歷了“老境如此頹唐”變得脾氣暴躁,為了一些小事便發脾氣。可是當眼看着自己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卻惦記起遠在北平的作者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當作者看到父親信中提到“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時,所有的讀者都被帶入情節,不能不跟着作者一起黯然淚下。

是呀,我的父親去另外一個地方已經六年多了,從20xx年開始,每年清明都要給他老人家寫一封信,信中除了冷暖關心以外,還要告訴他家國的大事小情。多少有些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味道。當我每每想起他的時候,眼前浮現的總是他拖着瘦瘦的身體,慢慢地蹭着跬步的樣子。回想起的都是老人家為子女所做的無私奉獻的場景。我總覺得愧對老人家對我們的關愛,總覺得我為老人家做的太少。我多麼後悔沒有為老人家再多端一碗水,再多做一回飯呀。

時光荏苒,我們也終將老去。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在未知的時候回想起我們的背影來的。

背影讀後感8

説句實在話,我在國中讀到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時,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今天看到一位父親帶着將上大學的兒子來教育局辦助學貸款,事情辦妥後看着他們逐漸遠去的背影,突然有了再讀這篇文章的衝動,讀了一遍,意猶味盡,再讀一遍,感慨頗多。

《背影》記寫的事情非常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兒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這種社會雖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記寫的情景,對我們今天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麼時候看見背影?自然是分別之時,人生不就是一出出的悲歡離合?文章開篇即定下了灰色的基調,為整個作品設置了暗淡的氣氛,悲涼的環境。有人認為“背影”貫穿了全文,有人認為“眼淚”貫穿了全文,我卻認為是濃濃的親情貫穿了全文始終。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全篇文字平平實實,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字裏行間滲透着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名人也好,偉人也罷,背後都有平淡的故事,朱自清卻能於平淡中見神奇。祖母死了,父親失業了,接二連三的打擊,父親還安慰“我”:“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位飽經滄桑、堅強、家庭的中流砥柱的父親形象就躍然紙上。

父親送兒子去車站一段,父親考慮再三,覺得非親自送兒子不可,兒子卻不以為然,他想的是自己“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對父親的送行並不怎麼在意,並沒有懂得父親的心思。所以,父親和腳伕講價錢,兒子“總覺他説話不大漂亮”;父親囑託車上的茶房,兒子又暗笑他的“迂”。父親飽經世故,不會不比兒子更清楚“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真是白託”,但知不可為而為之,正是愛子心切的緣故。然而兒子卻認為父親的舉動討厭,以致腹有所誹。這自然並非兒子不愛父親,而是做兒子的畢竟不理解父親。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特寫鏡頭,作者沒有靜止地描繪父親的背影,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先描摹他的形態:身體肥胖、穿着臃腫、步履蹣跚,這簡樸的形體素描,不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而且寫出了父親老態、憨厚。接着作者深情地寫出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字裏行間充溢着父親對兒子的慈愛。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台”,“兩手攀着”,“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父親艱難的舉動,兒子清楚地看到父親競為自己做着力不勝任的工作時,終於完全理解了父親對自己的那顆仁愛的心,以致流下淚來。這是交織着感激、悔恨、慚愧的淚。為了照顧好兒子,什麼災禍、勞累,父親什麼都置之度外r。

接下去又寫了一段,寫父親近年老境頹唐的苦況。父親晚年,境況不好,待兒子有時不如往日,年老體衰,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為兒子奔走操勞,但他那顆疼愛、關心兒子的心並沒有變,“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結尾的這一段也寫出了兒子對父親未來生活深深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計,今後他又怎樣生活,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於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雖然生活艱辛,但他們卻樂觀幸福的笑容;想起二老已年屆六十,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想起他們佔銅色的臉上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一絲絲清晰的白髮……想到此處,我便忍不住淚眼濛濛。

Tags:讀後感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