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3W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1

《靈魂只能獨行》肯定精神生活的獨立價值,通過對古代言行的追訴,對人生面臨問題的思考,其闡釋了哲學在我們人生和社會中的意義。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5篇

讀完這本書,有很多感同身受之處。靈魂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上帝。靈魂之所以只能獨行,是因為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尋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麼,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嚐。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脱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從心理學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不管你與誰同睡,你都只能獨自進入你的夢鄉。同牀異夢是一切人的命運,同時卻也是大自然的恩典。旅行時不得不精簡的行李。有多少是你真正生活必需的。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要填滿它。

肖伯納説:“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到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來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説: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感覺、思維、情緒、意志之類的心理現象必定屬於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實的信仰,關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幸福只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的有意義的鮮明感受。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給人帶來的至多是一種淺薄的優越感,也談不上幸福感。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然為生活的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的靈魂的歎息。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2

“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説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着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

進入高中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迷茫空乏,甚至對未來對以後都沒有一丁點想法。從前就算單薄就算無厘頭就算不切實際的理想——或者姑且稱之為夢,好像也缺少了什麼一樣,那些奇怪卻生動的夢變得“無所謂”“隨它去吧”“就這樣好了”,但是呢?學業很忙,生活節奏很快,壓力很大。我卻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幹什麼。眼前的似乎不是我想要的,但也不知道為了我想要的,應該去做些什麼。惴惴然地活着,兩點一線地活着走着。

生命中出現過,或者將要出現很多很多的人,父母親人同學老師朋友。有時覺得那麼多人可以依賴,那麼多人在自己身邊。可是在夜深人靜,在晚上的最後一盞燈也被熄滅,在你覺得這個城市只有你才醒着的時候,或者僅僅是在與喧囂與吵鬧格格不入的那一瞬間,突然地,就發現其實只是自己一個人埃周圍是人山人海,可你的靈魂卻只有自己一人相依。

從前第一次參加了親戚的葬禮,第一次發現死亡它其實離自己那麼那麼近,甚至夜晚的時候躺在單人牀上時不敢關燈,生怕自己那麼閉上眼就真的死去了,自己好像還有那麼多的事沒有做過,沒有試過。還害怕有那麼一天父母也會離開,從小一起生活的長輩也會離開。那種恐懼無法言語盡述,不知道你有沒有過經歷,或者也許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吧。但好在,不知不覺地,慢慢長大了也就不再那樣的怕了。“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歌裏這麼唱,也許是這樣的吧。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就算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就算默契高的驚人,也無非如書中描寫的“在黑暗中並肩而行”罷。我們的目的地終將不同,因為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裏。

你也許聽古典音樂交流莫扎特貝多芬巴赫,你讀晦澀的'文學哲學思想理論,你思考學習研究。可是你也不知道這樣的精神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離心中的聖地更加近一步。但也許也只是滿足自己“讓自己看起來精神境界變得更高”的願望吧。靈魂註定孤獨,沒有什麼能夠改變。

只有自己能夠拯救自己,只有自己的心能夠指引自己,只有自己的靈魂能夠帶着自己走向那個所謂的聖地。

只要有了自己的追求。

讀周老這樣一本充滿哲理意味的書,很多地方不懂,很多地方難懂。理解很淺,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3

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迴應。

靈魂只能獨行,但不是在一片空無中行進。你走着走着,便會在這裏那裏發現一個個的腳印。於是你知道,曾經有一些相似的靈魂也在這途中行走,你的靈魂的獨行並不孤單。

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並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了別人的孤獨,我們內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的付出和享受。但我同樣相信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人性的某些特質,唯有籍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絕不會輕易喪失。而且,當我們帶着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藴。

交往和獨處原是人生活的兩種方式,對於每個人來説,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罷了,由於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説,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而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人的天性是不願忍受長期的孤獨和寂寞的,長期的孤獨和寂寞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中,人的創造力以外地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脱了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4

幾年前看過周國平的《靈魂只能獨行》。如今,書裏的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這個書名多年來依然保留着初相遇時的冷峻,那麼觸目驚心地刻在我腦海的某個角落。思維的光線即便輕輕拂過這幾個字,整個人都彷彿從温暖的豔陽天冷不防地跌進了冰庫裏,撲面而來的寒意無孔不入地將自己包圍,在濛濛升騰的寒霧中,我的靈魂似乎都要無助地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後來在書店裏站着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嘩啦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將《妞妞》收藏在自己的書架裏。苦難是最好的老師麼?如果真是這樣,我寧願選擇自學成才也不要什麼又苦又難。

週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書架上有一本週國平的書,裝幀得十分精美的大開本,日記體,遊記性質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課吧。書裏插有許多圖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風景照,有南極的,後半部分多是歐洲的。周的文字於我,就像掉進一張密密的珠網,卻絲毫不用擔心會被粘住,他的語言裏自有一種理性的力量在做引導,讓你徐徐沉浸在他的邏輯中,而內心卻清楚不過地明白,在前方的某一個未知處定會有他思想的結晶閃現,不管是一句話,還是幾句話,都會帶給你意料之中卻又出其不意的驚喜,讓你體會到思想的美妙。而他,這個始作俑者,卻始終與人遠遠地拉開一段距離,對你的快樂與感動無動於衷。書中還有周的照片,他的妻子紅和小女兒啾啾的照片。啾啾,多可愛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剛剛出殼的、“啾啾啾”、“啾啾啾”地鳴叫着,有着稚嫩的、尖尖的喙和紅紅的小腳丫,在細沙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印記的小雞雛。

早上早早的醒來,老媽問我要不要和他們一起晨練,我問半夢半醒的小姑娘留她一個人在家可否,小傢伙睡眼朦朧的搖了搖頭隨後又嘟囔着她不管,明顯的不希望我離開的意思。於是婉拒了老媽的邀請,卧在沙發裏繼續讀周國平。

靈魂只能獨行,這樣一句話出現在了他在南極寫的一篇日記裏。只是他繼續寫道,獨行的靈魂並不是孤單的,因為,他會遇到許多相似的靈魂。就像走在森林裏,你會從一點蛛絲馬跡,像一個煙頭,一個座標一樣發現曾經有人來過的痕跡,因此你並不孤獨。就像他讀泰戈爾,那種相知的暢意要遠遠大於周遭的人帶來的快意。儘管剛剛讀完,可是周的原話我卻幾乎忘記了,只記得個這樣的大概意思。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種徹悟的輕鬆,彷彿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不需為獨行而顧影自憐。在浩渺的歷史中,在茫茫的人海里,總會有機會遇到同類者留下的印跡,總會有“頻率”相似的靈魂將彼此認出。有了這層意義,靈魂為什麼要拒絕獨行呢?獨行的靈魂並不孤單。可是這個道理為什麼非得一定要通過他説出來,自己才會覺得,嗯,真是這樣呢,心情才會釋然開朗。

照片中的周,身材硬朗,面孔稜角分明,大多的表情是嚴肅、冷靜而理智的,眼神裏流露着警戒。在生活中,我會畏懼和這類人交往,因為會擔心自己的莽撞不知什麼時候要撞破他的底線。可是,他的文字帶給我的關於他外貌的刻畫卻要温和的多,雖然他也是理性的,有距離的,但卻更容易接受些。這正也是文字的好處,他在那裏,他存在,他成為已知,而作為讀者的你,擁有選擇權,可以閲讀或放棄,可以喜歡或討厭,這些行為發生在你的身上,是你自己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與他已經無關。就像一個比喻,雞蛋好吃,但你沒有必要認識下了這個蛋的雞。

祝福周國平,祝願小啾啾幸福快樂!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800字5

《靈魂只能獨行》是哲學家周國平的經典之一。以前這種沒有情節,沒有文筆情緒,純粹談三觀的書基本沒讀過,但它還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鳴,至少知道了曾經的掙扎與迷惘並不是個例,連大師也沒能躲過這些歷練。只是有時覺得周國平還是沒走出自己的圍城,本來獨行靈魂是個多麼灑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後,只細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風景,可週先生在字裏行間不時透露出對最終答案的渴求,並總希望用哲學理論的探索來解決困惑,要我看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時某處,只在尋求的路上,且因人各異,我們只需保持細膩和好奇的心,從不同旅程中得到營養就足夠了。

看過一些這本書的讀後感,要麼文藝到不行,辭藻優美卻過於空浮;要麼就特別心靈雞湯,鄙視塵世喧囂,鼓吹靈魂恬靜;可能5年前讓我寫,估計也是這類帶些酸味的文字吧。現在開始明白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周先生用平實的行文來傳遞他的信念,而我們則要把這些智慧和心情滲透在普通日常中,無需銘心刻骨,也不用執意強調清高,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歡一段話,肖伯納説:“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我更願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世上沒有其它事物,強大過一個獨行朝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