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1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緩緩合上書,輕歎一口氣,終於我讀完了法國作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這本書,讀完之後給了我眾多感受。

《昆蟲記》是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也是文學鉅著,而它的作者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河馬”,他十分痴迷與昆蟲,在日日夜夜不斷的觀察與實驗之中,得到了許多關於昆蟲的問題的答案,也創作了《昆蟲記》這本曠世鉅作,讓人們可以更真實的瞭解不同種類的'昆蟲,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明白昆蟲同人一樣擁有情感。

如今閉上眼睛細細回憶《昆蟲記》中的眾多情節,那關於狼蛛的情節卻首先浮現於我的腦海之中。

狼蛛擁有排成三列的8只黑色的眼睛,步足粗壯,多刺,善於奔跑、跳躍,行動敏姐猶如一位身經百鍊的刺客,性情兇猛,擁有很強的毒性,大的狼蛛甚至可以毒死一個人,背上還長着恍若狼毫的毛,令人僅是看上一眼便心生恐懼,因此人們給它賜予了狼蛛的名字,而就是如此恐怖的昆蟲卻存在着不為人知的温柔母愛。

在狼蛛母親生產前,會織一個鬆軟,舒服的小牀,之後將卵放在這個小牀上,然後用線裹好成為一個絲袋,保護着孩子們的安全,但狼蛛媽媽仍是擔憂便一直將這個絲袋背在身後,直到孩子們陸續破卵而出。

到了9月孩子們從卵袋裏鑽出,且迅速爬到母親身上,直到爬到背部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那裏。200只左右的小狼蛛挨挨擠擠地趴在母親背上,甚至連前胸和兩側都擠滿了,承想,這是多麼壯觀,小狼蛛在母親身上一待就是大半年,狼蛛母親該多麼勞累啊,即便如此,狼蛛母親也十分樂意地帶着孩子們周遊世界。

狼蛛的母愛,令我為之敬佩,而我們的母親也何嘗不是這樣不求回報的養育我們,她們的恩情我們擁有報答不完。這也讓我明白昆蟲世界與人類世界一樣都是有着情感的。作者:唐航飛

《昆蟲記》讀後感2

這個寒假,老師推薦我們去讀一讀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沒讀之前就知道它肯定是本好書,不然怎麼叫經典名著呢?上個學期我們在教科書上就學習過一篇《裝滿昆蟲的衣袋》,法布爾從小就着迷於對昆蟲的研究,最後成為一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各種昆蟲生活習性的書,那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在法布爾的書裏竟然那麼有趣,那麼有感情,那麼有色彩。在昆蟲的世界裏也是有血有肉,有做老大,有做苦力的,有隨時準備犧牲的螞蟻,有佈網設計天才蜘蛛,有超強意志力的.屎殼郎……

讓我最深刻是螢火蟲了,原來讓人感到神奇的會發光螢火蟲,它背後有這麼大的祕密,它的身上有一個發光的部位,裏面存在着一種含磷的發光質,經過氧化後最後能發出神奇的光。而更讓人不可思義的是在它們幼兒價段,他們是吃蝸牛、田螺、貝類的。

用它那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身上扎幾下,幹什麼呢?是在給蝸牛打一種麻痺針,把蝸牛麻痺後,又給蝸牛噴射一種叫酶的消化液。直到把蝸牛化為稀稀的鮮美肉汁,然後他們會叫過來同夥一起食用,一起吸取。原來螢火蟲是食肉類生物,真是小瞧了它。

螢火蟲過了幼兒價段,到了成年價段,它們就不在捕食了,只喝一些露水和吃一些花蜜,直到最後活活餓死。

每看完一個昆蟲,都讓我更瞭解一個昆蟲,原來我平時討厭的小昆蟲後面有這麼多祕密。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寫成這麼一部偉大的著作,可見法布爾花費了一生時間與心血,去研究昆蟲,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就像中國的動物作家沈石溪熱愛動物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動物,思索與研究的。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對待事物的熱情,不畏艱苦的精神。相信如果我們把這種精神放到學習上面,那麼沒有什麼難題不可解的了。

《昆蟲記》讀後感3

他花費了20年的時間寫成的一本書。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前,我不知道被管蟲會用及微小的圓球為寶寶製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世界最聰明的裁縫。不知道松毛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松毛蟲會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探測土的性質。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讚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爾為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惜。夏天生活在樹上的.嬋兒,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掠者,將嬋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我不應該討厭嬋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嬋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於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旭日陽光中沐浴,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法布爾是一位有着驚人的耐心,細心的觀察力,刻苦鑽研的人。

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句名言説的非常棒,“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鑽研,哪有闖不過去的事。法布爾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過困難看到勝利,透過失敗看到成功。因此他會灰心。相反,我做事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但做起來卻馬馬虎虎,很少做完再檢查,特別是上次期末考試由於我的粗心,在計算題上做錯好多題,丟了不少分,學習中,我一定要像法布爾學習認真嚴謹的態度,要有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啟發,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閲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閲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4

你聽過知了唱歌、蟋蟀鳴叫嗎?

你看過蜘蛛辛勤織網、螞蟻滿載而歸嗎?

你玩過貪食可愛的小烏龜、掛着燈籠的螢火蟲嗎?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生物,與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你可否觀察過它們呢?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昆蟲之門——《昆蟲記》。它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又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

“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今天,夢寐以求的我翻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它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屬於昆蟲的大千世界!

在作者的筆下,螳螂“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有殺傷力和進攻性的衝殺、防禦武器。”蜘蛛織網 “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螢火蟲“它一生都是光耀門楣的,它們永遠為自己留着一盞希望的燈。”這 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生靈!我漫遊在大自然中,時時刻刻領略着昆蟲的魅力……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綠色蟈蟈》。它是一篇妙趣橫生的科學小品文,主要介紹了蟈蟈的外形、叫聲、食性以及生活習性。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通過 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狂熱的狩獵者、夜晚的藝術家、歌手、囚犯、屠夫等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 熱愛。它不但勾起了我對昆蟲的強烈求知慾望,而且激發了我對昆蟲的濃厚探究興趣!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啟發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種嚴謹的態度,質疑的精神,勤勉的作風!

讓我們共同翻開法布爾《昆蟲記》光輝的一頁,隨着作者走進大自然,漫遊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享受一次奇妙神奇的心靈之旅……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我讀得津津有味。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極了!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細心觀察,細緻描寫。“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栩栩如生地展現了昆蟲世界的奇妙,使整本書更加引人入勝,也使我大開眼界。在這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更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

作者能寫得如此惟妙惟肖,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呢?卻是一個不善於觀察生活的人。看看法布爾,想想我自己,真是羞愧難當。每當老師佈置我們作文時,我總是不知所措,總想不到題材,不是胡編亂造,就是作文書上參考,難怪老師經常説我缺少真情實感。不過有一次還真是例外:那天在去上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運食物,出於好奇,我便蹲下身來細細觀察,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的。再原路返回,繼續搬。我把這一發現寫成了週記,還被老師大大表揚了一番。讀着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終於明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要細心觀察,對周圍的生活我們更要學會善於觀察,這樣才會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泉源,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深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6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吧,他1823年2月22日降臨在法國南部一個叫聖萊昂的小村莊裏面,現在就讓我們去細細的觀察下他寫的那些昆蟲吧!

法布爾在《昆蟲記》裏具體説了12種不同昆蟲,他們分別是蝗蟲、天牛、長腹蜂、圓網蛛、蟋蟀、松毛蟲、螢火蟲、螳螂、蟬、寄生蟲、蟈蟈、肉藍蠅。

神奇、多彩、變化多端、充滿哲理、甚至還有些詭異,昆蟲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奧妙!這種感覺在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突然顯得那樣的強烈。我被昆蟲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謝法布爾!

多少次、多少天,我隨着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動有趣的分析進入了這個神祕的領地……

早已熟知的螢火蟲居然是食肉動物,且手段“罕見的惡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況且,它那閃爍的光亮給人們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限的興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機靈的蟋蟀,它的歌聲、住所好有特點,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琴聲美妙,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裏,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愛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歡?

螳螂莊重地佇立着的身姿迷惑了可愛的人們。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殺工具?優雅的外表與“歹徒”之名好不相稱,這與表裏不一、笑裏藏刀的人是否有幾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對它的一種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處,太多的生命百態,太多的牽扯關聯,與人類社會何其地相似?它讓我感動、讓我驚訝、也讓我無奈,五味雜陳的感覺伴着濃濃的興趣讀着每一章每一節,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包含的.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也愛這神奇的昆蟲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讀完《昆蟲記》以後,讓我自我感覺收穫頗豐。因為我對昆蟲的瞭解,已經止步於僅僅對他們的厭惡來的那麼膚淺了。所以,以後,我應該看更多更多這些方面的課外書,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7

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精力,觀察、收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撰寫成《昆蟲記》。《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作者“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似藝術家一般地觀賞,像詩人一般地表達”所吸引,我被作者的文筆深深吸引。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更是一部科學鉅作。這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書中記載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描述了昆蟲們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讓我們瞭解了昆蟲們吃什麼樣的食物,怎樣捕獵食物,如何繁衍後代。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有趣的就是蟋蟀。蟋蟀舒服的洞穴十分寬敞,十分隱蔽,內部很清潔,牆壁很光滑。但它是一種不肯隨遇而安的動物,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這個洞穴可以隨這天氣的變化和它身體的增長進行修正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温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泡泥出來。

可見蟋蟀是一位勤勞的工程師,我也應該勤勞一點,平時做不出來的題要多練習。我想對自己説;“我要向小蟋蟀學習做一個勤勞上進的人”。

昆蟲的世界真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前,我都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你別看它外表善良,事實上它十常心狠手辣。它的美餐是蝸牛,它吃食物的'方法很特別。螢火蟲吃蝸牛頗有章法,每次先扭動一下,然後總要停一會兒,似乎要看一下這次扭動產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螢火蟲在吃蝸牛前,先把蝸牛弄成流食才食用。感謝《昆蟲記》,讓我懂得昆蟲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神奇!

法布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我認為平常的小昆蟲竟有那麼多的不熟悉,不瞭解的內幕。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捕食的方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做一個善於觀察,認真總結的人。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8

隧蜂的外形

隧蜂是蜜蜂的一種。隧蜂形態不一,有的跟蟑螂大小差不多,有的比家蠅還小,這會令許多人在辨別時對他們一籌莫展。不過隧蜂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特徵,如果你抓到一隻隧蜂,請仔細觀察它的尾部,尾部有一道油光鋥亮的溝槽,在它進入攻擊狀態是,蟄針會沿着這道溝槽做上升、下降運動。

隧蜂的巢

隧蜂的巢一般都修在花叢旁,在那些花裏,隨處可見隧蜂們愣頭愣腦地四處搬運蜂蜜,這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也別有一番風味,它們必須爭分奪秒地潛入地下。由於隧蜂的巢穴太過狹窄,通常第一隻剛到,第二隻便接踵而至,如果硬擠過去,會使花粉掉落下去,它們的勞動就會功敗垂成。所以隧蜂很懂得禮讓,一定會等到第一隻飛入巢中無影無蹤後,第二隻才會接着飛入洞裏,接着第三隻,第四隻……如果要離開的隧蜂與另一隻將要進去的隧蜂相遇,它們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要離開的隧蜂會彬彬有禮的退到一邊。

隧蜂的繁殖

在七月的圓柱隧蜂巢中是雌蜂的`天下,從七月開始,又一輪的築巢,儲糧,產卵,關閉蜂房,單性獨居開始了。但是,整個工程期間仍沒有看見一隻雄隧蜂。由於氣温較高,幼蟲長得非常快。八月下旬,它們便出生了。但這次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僅有雌隧蜂,也有雄隧蜂。步履蹣跚的雄隧蜂幾乎是貼着地面,從一個洞穴飛到另一個洞穴。而為數不多的雌隧蜂出來一會兒就回去了。

在五月時,雌隧蜂時唯一一個出來的,它們兒孫滿堂仍然形成一個世系。儘管那個時期雌隧蜂還沒有出現,但它們仍能生殖,兩個月後,雌雄兩種性別的隧蜂就會誕生交尾完成後,事情像原來一樣,重新周而復始。

總之,隧蜂每年生產兩代,一代在春季,是隧蜂母親在上年秋季受孕的結果,另一代在夏季,這一代比較特殊,通過潛在的母性生育,是單性生育的結果。

《昆蟲記》讀後感9

今天,我匆匆忙忙地跑進書店,高興地買到了我盼望已久的《昆蟲記》。我拿着它愛不釋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立刻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豔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

當我繼續閲讀《昆蟲記》時,我彷彿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螢的捕食過程、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我不禁歎服他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和勤勉的'作風。

合上《昆蟲記》,細細“咀嚼”。我明白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我體會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小小的昆蟲藴含着大學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瞭解萬物的奇妙!將來當個科學家!

《昆蟲記》讀後感10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爾所寫。它不一樣於百科全書,它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用生動趣味的描述着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為裏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之後我是越看越有興致。此刻,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資料,反覆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裏,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先我一向以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裏還會有“音鈸”,此刻才明白動物的身體裏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歎——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着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説: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為了研究昆蟲,法布爾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述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爾那執着、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爾對於昆蟲那種執着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為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願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悦心境。”幾年前,我和小夥伴一齊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閲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當學習法布爾執着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着、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昆蟲記》讀後感11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看了它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其實,《昆蟲記》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宏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它們對我們來説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為了昆蟲學研究,法布爾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裏,山坡上,他頂着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設備,他就用家裏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12

看完《昆蟲記》,這本書讓我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那麼多我知道的奧祕:蟬如何在清晨破殼而出;屎殼郎屬於我如何滾動糞球;螞蟻如何吃蚜蟲分泌物?同樣清楚的是,“棉鈴蟲之子”是錯的。蜜蜂抓青蟲不是當自己的兒子,而是給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看《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本描述昆蟲生育、勞動、狩獵和死亡的科普書。純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敍述讓人發笑……多麼奇怪有趣的故事!Fabres的《昆蟲記》讓我覺得沒有夢想。那些具體而細緻的文字,讓我時不時的感覺到放大鏡、濕度、星星、昆蟲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被我忽略太久的昆蟲的身影,以及它們過分的鳴叫,突然聚集起來,我屏住呼吸,然後,和它們一起,穿透了我內心的黑暗。是法布爾,他向我展示了昆蟲在許多問題上與我們人類驚人的相似,比如生死、勞動和掠奪。《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説,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這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一個人很孤獨,很難獨處,很安靜,幾乎與世隔絕。我抬起頭。這一刻,我真的很想抬起頭,像仰望星空一樣對待昆蟲存在的'神祕。它讓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鮮活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繼續低頭看《昆蟲記》。

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但是在它生命的開始,它也會被犧牲在最小的螞蟻的爪子下。”蜘蛛織網,“即使有圓規、尺子等工具,也沒有設計師能畫出比這更標準的網”,豐富的故事讓我想象。看着看着,這些蟲子漸漸清晰起來,我想: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還會存在嗎?現在的環境會在未來惡化嗎?我仔細思考了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次閲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門。

我繼續看《昆蟲記》的時候,看到法布爾在詳細觀察毛毛蟲的行程,看到他不顧危險抓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認真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和數據,一步步推斷出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和效果,螢火蟲的捕食過程,捕捉蒼蠅和蜜蜂對付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接觸.一次實驗失敗,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扭轉乾坤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奮的作風。這一次,我感受到了“科學精神”及其深刻內涵。 《昆蟲記》 讀後感900字

《昆蟲記》讀後感13

“世界上很少有人會從事這個職業的,我們也不指望從這份工作中掙錢,但是我們不必介意,因為它能獲得很多有趣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比任何職業都有意思。”這是《昆蟲記》中法布爾對自我工作的看法。

亨利。法布爾,1823年生,享年92歲。他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

法布爾出生於一個農家,從小生活十分貧困,但他通過自學花費20年的時間獲得博士學位。他將自己一生的時光都用在了對昆蟲的觀察與研究中。《昆蟲記》是他在荒石園中通過觀察與研究,為昆蟲寫出的大部頭。

它融合了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爾用人性化的方式觀察蟲子,向我們展現了昆蟲的生活。整部書所寫的`昆蟲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極,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蠍自殺”讓我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法布爾為了弄清白蠍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他把一隻大白蠍放在一堆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牆裏,一開始蠍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裏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白蠍在火圈裏像瘋了一般,亂無章法地揮動自己的鉗子開始亂蹦亂跳。

它揮舞着長槍,再反捲成鈎子又亂舞起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卧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蠍子可能已經死了,在最後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觀察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隻大白蠍並沒有死,他把它重新放進沙地中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

大白蠍裝死的行為使我感受到昆蟲對生命的敬畏,面對死亡它小心試探、拼死掙扎、又巧於掩飾。昆蟲尚且如此,而我們不更應該珍惜生命嗎?

本書中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向我們詮釋這些昆蟲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語中並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瞭解昆蟲的世界,探索昆蟲世界更多的奧祕。而《昆蟲記》則讓我們永遠記住“法布爾”。

《昆蟲記》讀後感14

“我開闢了荒石園來研究活生生的昆蟲。在這裏,我可以不必擔心路人的打擾,可以與蜂交談,也無需耗費時間去遠行,無需急不可待的奔走,我可以編制進攻計劃,設置埋伏陷阱,每天時時刻刻觀察實驗效果。這就是我的願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這是一本語言詼諧幽默的傳世經典,是一部筆觸細膩的昆蟲史詩。它,就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28年心血寫成的`《昆蟲記》。法布爾從小就熱愛昆蟲,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文學界的維吉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看,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在《昆蟲記》中,我們看得到昆蟲的微妙而又奇特的身體結構,看不到枯燥乏味的科學性講解。

蟬的一則寓言家喻户曉:蟬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螞蟻辛辛苦苦地儲藏過冬食糧,結果,冬天時蟬飢腸轆轆的去乞討,但還是凍死了。但在這本書裏,事實卻截然不同。蟬雖是自由的歌者,但是它從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反而是螞蟻,它們就是一夥“強盜”;蒼蠅向來是傳染細菌的始作俑者,是人們討厭的對象,可誰知它儼然是一位自然的清潔工;螢火蟲在人們心中是純潔浪漫的小使者,可它卻丟兒棄女,對後代不聞不問……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切疑惑,一切好奇,在《昆蟲記》中都可以瞭解到。《昆蟲記》就是一個寶庫,只要你探索進去,不斷開拓,一片閃耀如金的精神財富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昆蟲記》可以教會我們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在極盡筆墨表現蟲性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觀了人性。我很喜歡從中瞭解每一種昆蟲各不相同、妙趣橫生的習性,它的情節始終使我聚精會神。法布爾的點滴文字也充滿靈性,引人入勝,富有創意,十分有感染力。它告訴我們,所有的蟲子都和人類一樣,有着微妙的喜怒哀樂,有本能和直覺,為了在自然中生存勇敢地與大自然抗爭。所以,我以這本書的眾多優點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手中捧着這本書,就是捧着作者的心血;手中捧着這本書,就是捧着雲集世界上千萬昆蟲的知識。這本有趣的書,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帶領我們走進昆蟲的輝煌殿堂。

《昆蟲記》讀後感15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着書中的描述,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述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板和守門人的主角,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羣“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述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以往為了自我和後代們在那裏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一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向到此刻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衞着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衞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裏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我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我最大的努力來守衞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我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我再將書中的資料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比較,才發現,原先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之後我才明白,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所以,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所以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藴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