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紅樓夢讀後感(精華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86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後感(精華14篇)

紅樓夢讀後感1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完美之處恰恰在於它的不完美,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想我對後續作者高鄂氏感激的,感激他讓黛玉香消玉殞,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並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有句話是對的,兩個太過相像的人是無法再一起的。黛玉和寶玉兩個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但有一點,我是不大讚同高鄂的續書的——黛玉死的太過悽慘。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我不得不説,黛玉是幸運的,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正如維納斯的斷臂一般,殘缺的才有更加悲壯的美麗。所以黛玉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再來看寶釵的結局,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寶玉最愛的是始終是自己,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又來做另一個假設,如果黛玉還活着,如果她和寶玉最終在一起了,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還有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着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可也只是回憶而已。

紅樓夢讀後感2

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的去世,勾起了很多人人對紅樓的回憶,看着那鋪天蓋地的報道和經典鏡頭的回放,忽然有了重讀紅樓的衝動!

翻開那讀了很多遍的書,那熟悉而温馨的感覺迎面撲來。快速略過,只為回顧那黛玉的諸多片段。説起黛玉,很多時候總是和寶釵放在一起的!

記得有位文人曾説:林黛玉是曹雪芹為我們創造的一朵花,一朵讓人憐愛但不敢靠前,更不敢採摘的美麗的花。的確,黛玉為人略顯清高,不願多與人交流,這也許就是造成她悲劇的原因之一。但黛玉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有着真性情,並且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女子。

黛玉敏感,心思纖細。無怪別人認為她小性兒,愛刻薄人。寶釵曾笑説,她這張嘴,讓人愛又不是,不愛又不是。我以為,這正是黛玉之真性情,不假掩飾。

她易落淚,因為她敏感脆弱的心,且真真是水做的骨肉。她愛惱,偏惱時多與寶玉有關。黛玉乃真情情之人,只有寶玉能深深牽動她的心絃。別人看來的小事,在她心裏也會引起顫動。黛玉的刻薄,我看來並無惡意。確實是心裏所想,並無遮掩。這樣使人覺得黛玉的形象更為活潑,真實。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迎奉、拍馬屁與她是絕緣的。然而,寶釵與之截然不同。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她是一位善解人意、温柔承順的姑娘,可以説是男子們追求的所謂的淑女的典範。確實,在“紅樓女兒”中,她確實做到了“人情達練即文章”。在為人處世上,她盡力揣度迎奉,可以説是恰倒好處,得體非常。論詩才,在眾姐妹中除黛玉無人能及,但元春省親的時,她卻道出了“睿藻仙才盈才筆,自慚何敢再為辭。”我想,這已經不是尋常意義上的“拍馬屁”了;對地位與其平行者,她用的是收買和拉攏,即便是不贊成他人的觀點,也決不與人爭執,就連黛玉也覺得她是個好姐姐;對下人,則是施以小惠,她就是用這一辦法收服襲人的。寶釵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人見人愛可以説是用屈從、迎奉、拍馬屁換來的,而黛玉之所以不受歡迎,其根本也在這裏,不懂得“適時迎奉”。但是,像寶釵這樣崇尚和實踐練達人情的人物,在性格上常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冷酷。比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釧受了王夫人的侮辱,含憤投井自盡了,本來這就是王夫人的過失,王夫人自己都覺得有愧,但寶釵卻説金釧是貪玩失足落井而亡的,可謂是冷酷至極。“潑皮破落户”王熙鳳一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點出了寶釵處事的真實寫照。

在對待寶玉的感情表現上,兩者也是有很的細微的差別,也反映了兩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寶釵當時是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那種規範為人處世的,她竭力想爭取做一個封建淑女的典範,這就是她的性格,在感情上她必然是深藏不露的'。而黛玉對寶玉的愛就不同,愛的真誠,直白。這也是她性格中最主要的一個特徵,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寶玉捱打之後的那段情節。寶釵是趁着白天眾人都看的到的時候,託着一味藥丸,急急忙忙地去探望寶玉,這裏的藥丸用了“託”字,藥丸不比排球、籃球、它小的很,用得着“託”嗎?與其説,她送藥,還不如説她更想做表面文章。反觀黛玉,她是最後才去看寶玉的,她來得晚,來的時候眼睛是腫的,像桃子一樣。所以從內心角度出發,黛玉對寶玉的感情並不像寶釵所表現的,浮面上的那種,可以説她是全身心地喜歡寶玉。她喜歡的是寶玉這個人,而不是他的身份。她從不曾要求寶玉去改變什麼,尤其是對名利的追求。根據當時的形勢,作為一個男人,尤其是如寶玉一樣生長在官宦之家的公子,求個一官半職是無可厚非的,他身邊疼愛他的人都抱有這樣的期望,惟獨黛玉沒有。她愛寶玉,僅僅是起,別無他求,這也正是一個女子最純真的感情。寶釵相對而言就有諸多的不同了,就她的性格而言,她選擇寶玉,更多可能是順從,對封建禮教的順從,對周圍環境的順從。

就個人而言,我更偏愛黛玉,傷感,敏感卻也真實,細膩!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敍述了一個發生在貴族之家衰敗過程中的愛情悲劇。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和王熙鳳是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相當高的地位。

林黛玉,封建社會婦女們才華和痛苦的總結。她有高度的文學天才,清醒的哲學頭腦,高尚的情操,真摯的熱情。她鄙視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她不諂上驕下,不貪圖富貴,她用生命來爭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為了堅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與幸福的愛情,她鬥爭到最後一分鐘。在她身上,我看見了劉蘭芝、李清照、朱淑真、崔鶯鶯、杜麗娘等各種靈魂各種智慧或多或少的點點滴滴的交流。

作者曾刻畫出寶玉如何迷醉於寶釵的一隻肥潤柔美的`手,又指出寶玉如何偶然受了鴛鴦的粉嫩的脖子的誘惑;然而對黛玉,他只在第一次見面時發現她有着微微顰鎖的雙眉。寶玉曾説黛玉像個神仙,卻沒有説她是個美人。黛玉的美是被人公認的病態的美,也是痛苦的美。高級智慧遭遇了苦難的靈魂,便發出了一種奇異的光輝來。被珠光寶氣,膩綠紅肥所圍困的寶玉,他所要追求的是抽象的超現實的靈感:黛玉幽僻的生活,奇異的文思,超越的意境,對寶玉的確能給予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滿足。在寶玉眼中,她那疲弱的身體顯得脱俗,含愁的眉眼顯得深刻。成為寶玉心上人的不是那“豔冠羣芳”的寶釵,而是“風露清愁”的黛玉,只因她能使寶玉的靈魂清醒、昇華、淨化。

罷《紅樓夢》,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們寫的是,那些不過是生命的伏筆,供紅學家們有機會上《百家講壇》,詩詞歌賦是一波三折的詠歎調,反反覆覆,都是説不盡的薄命。相比對青春、對逝去時光的刻骨銘心的留戀之情,幽微靈秀,氣象萬千的紅樓境界以及光景常新的人文薰陶。使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從中,我強烈地體驗到愛的珍貴和生命的永恆缺憾。

回想起寶玉對黛玉產生崇高的感覺時,黛玉對寶玉產生知己的感覺時,我不禁感歎人生意識的共鳴。寶黛愛情的悲劇的必然性不只是由於個別的封建制度。不幸的結局之所以不可避免,不僅因為他們在戀愛上是叛逆者,而且因為那是一對叛逆者的戀愛。寶玉不但在黛玉死後仍然愛着她,不像張生那樣悔改,而且他對於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滿和反對。他反對科學、八股文和做官。他違背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他討厭封建禮法和家庭的束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膽的,不知悔改的叛逆者,黛玉卻同情他,支持他,愛他,而且她本人也並不是一個馴服的女兒,等待她的自然也就只有不幸的命運了。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我不滿黛玉之死。黛玉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説。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兩人要想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最終氣死了。可轉念一想,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向賈母開的了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

我不滿寶玉出家。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了。他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便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像都無法改變。

我不滿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寶玉他不做和尚又能做什麼呢?難道他追求功名利祿,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

愛情和生命,在那個年代都顯得短暫而失敗,像一首鋼琴曲的最後一個音符,無論有多麼高亢的調,結局都是消失於離開……

紅樓夢讀後感4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着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紅樓夢讀後感5

在這樣一部人物眾多、情節複雜的古典小説中,那些鮮活的人物中我惟獨對寶玉和黛玉這兩個人物最為傾心。而傾心於他們的原因是從他們對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對愛情的真誠和那逃脱不了的悲慘命運,給我所帶來的心靈的撼動。

整部《紅樓夢》我可以説只對其中三個情節印象極為深刻,那就是:寶玉與黛玉合看《西廂記》、黛玉葬花、和黛玉焚稿。

一部《西廂記》讓寶玉與黛玉情竇初開,兩顆年少的心相憐相惜地走在了一起,從此輕狂的少年因了黛玉懂了幾分愛的深沉和執著,讓我第一次從這裏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力量。自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寶玉、自恃祖母的寵愛,成為賈府上下人人都奉若寶貝的小祖宗,整天和那些丫鬟小姐嘻嘻笑笑,打情罵俏,而不務正事。然而這樣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在清純脱俗的林妹妹面前,卻是十分的乖巧,正驗了當今的一句套話: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裏再難馴的烈馬也會變得温順而可愛。

自幼出身淒涼,因喪母而不得不投靠外祖母的黛玉,第一天進賈府的門起,就牢記着母親説過的話:不可多説一句話!雖然也很被外祖母所疼愛,卻因為父親的敗落和無能被賈府裏的人所歧視,那種寄人籬下、看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她,又怎的不多愁而善解?所幸的是有一個寶玉全心身的愛着她,這是她生命裏唯一的一束陽光,也是賈府唯一能讓她傾心的人,然而,在那種等級門第觀念森嚴的社會,一個柔弱的女子,她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嗎?

這樣的愛情對於黛玉乃是“水中月、鏡中花”,遙望而不可及,所以,她終日裏以淚洗臉,枉自嗟歎!一顆敏感易碎的心更添幾分落寞和淒涼。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着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鬱鬱寡歡。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牀。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着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隻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着:“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着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後一口鮮血的時候,叫着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讓人肝腸寸斷的一幕,將整部小説推向高潮。而寶玉在得知林妹妹已去,對着那鸚哥和紫鵑大哭: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時,此時此刻的讀者無不被其深情所感動,跟着那寶玉一齊痛哭流淚!

在寶玉心裏,黛玉便是他生命的一切,黛玉已死,就意味着他的生命被抽空,這樣的軀殼對於一個活生生的人已經形同虛無,於是,看破紅塵的他終於拋開一切,選擇了出家。

只僅僅是出於封建家庭禮教的反抗嗎?不是,還有他對愛情的專一和執著,當愛的人已經離去後,那曾經的美好也隨之而去,既然愛已隨廝人而去,自然心也死了。哀大莫過於心死,再多的榮花富貴都是身外之物,相比他心中的愛情,自然輕若鴻毛。

本無資格評論這樣一部紅學鉅著,怕膚淺的理解褻瀆了曹雪芹先生的力作,也不想讓自己的淺薄被大家所唾棄,因出於對曹雪芹先生的仰慕、對《紅樓夢》的喜愛,還有對寶、黛愛情的讚賞,才寫下這篇文字,願我們懂得珍惜愛情,更願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6

作為四大名著,紅樓的爭議一直是最大的,為了研究它,大家甚至成立了紅學會,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吸引了大家,什麼使得大家有了這種熱情只為了研究一本書。但是看完了全書以後,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這種書,讓人慾罷不能啊!

其實書中寫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愛情故事,我喜歡的不能娶,娶了的我不喜歡。但就是這樣平常的故事,曹雪芹硬是寫的這樣非凡。小説裏那麼多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自己的個性,那麼多人裏竟沒有一個重複的。就衝這點他就值得被人這樣的追捧。小説裏我喜歡的人物太多了,喜歡的情節也太多了,多到自己都説不過來了,比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子,寶玉捱打等等,每個場景就好像真的發生在我眼前一樣,既真實又讓人難忘。真的很喜歡曹雪芹的文筆。一直都在遺憾為什麼後四十回的紅樓夢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太喜歡高鶚續寫的.那個,那不是最初最美的紅樓,不是完整的。

在曹的筆下,寶黛註定是個悲劇,這在前八十回有着很多暗示,其實黛玉本就不是最適合寶玉的人,不管她怎樣懂得寶玉的想法,不管他們怎麼相愛,他們永遠不會在一起,這不只是因為家族的反對,更多的是性格使然,因為他們的性格最終一定會走到這一步,黛玉太脆弱,太敏感,她太容易因為寶玉而生氣,但是寶玉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和那些小姐丫鬟逗樂啊,説笑啊,這樣的她也許寶玉一時可以接受,可是時間長了,試問哪個男人可以容忍呢?所以他們註定了一定會分開。其實分開也沒有那麼不好,最起碼黛玉活着的時候,他們是相愛的,她也還了欠他的眼淚,可以沒有遺憾了。而在高鶚的筆下,黛玉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太不像我們認識的那個孤芳自賞的她,自卑到了極點的她。所以我説高鶚寫的紅樓沒有表達出曹雪芹真正的意思。 再來説説寶釵吧,這個我不得不佩服的女人,試想一下在那個年代得有多大的氣度才能容忍自己的未婚夫那樣為了別人付出一切,而且還不嫉妒?最後竟然還會嫁給他。

這就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更難得的是,她還能做到連情敵都説她的好話,這份心計就不是一般人有的。一個人能做到讓一個人滿意很簡單,但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就難了。可是她卻做到了,還做得津津有味,就憑這她也應該得到她想要的。這樣一個奇女子也有遺憾的地方啊,因為她就算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卻始終沒有贏得寶玉的愛,不管後來寶玉有沒有娶她,她還是有遺憾的啊,林妹妹永遠是他們倆之間的障礙啊!一個女人一生所求不過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罷了,可是她卻沒有得到最該得到的那個人的心,這樣的她即使有了寶二奶奶的名稱又如何呢? 讀完全書,自己一直在想的就是這個問題,到底愛情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到底該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在一起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相同吧,不然不會這麼多年了,這還是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啊。如果是我呢?我會怎麼辦?我不停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愛情本就是有些虛無飄渺的東西,而且走到最後都會變成親情,都會變成一種習慣,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找到那個想攜手走一輩子的人,我覺得最美的情詩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那樣的才是真正的愛情,不管那個人是你愛的還是適合你的,只要你們可以走下去,一直走,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你是幸福的,只要你是開心的,這不就夠了嗎?有些事情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弄的那麼清楚。人要學着讓自己解脱一點,要學着活的瀟灑一點。寶玉要是能想明白這件事也許就不會出家了吧?但這也是假設罷了。遺憾是無法彌補的,就像我們再也看不到曹雪芹的真正版本的紅樓夢一樣,寶玉,黛玉,寶釵也只能這樣遺憾下去了吧?但誰又能説遺憾不是美呢?難道這不是最適合他們的結局嗎?只要我們讀懂了曹雪芹,就會發現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最好的了,也是唯一的了。

這樣的紅樓才是最美的!才值得我們這樣去愛它!就如一場夢一樣的紅樓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我想它會在我的記憶裏停留很久很久。

紅樓夢讀後感7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着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着自己、充實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説他是異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説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説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説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説那種語言的敍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前面説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説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説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聽美好的。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説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着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説到這,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讀後感8

夕陽的餘暉散落在碎金地上,我獨自走在深深的小巷裏,在朦朧的細雨中,我想起了那個呼吸着紫丁香的女人。細膩的影子在輕盈優雅的油紙傘下略帶憂鬱,而盤繞的旋律則略帶淺薄憂傷的美感。坐在院子裏,讀着一卷書,吟誦着一個悲傷的詞,想着一段過去。淡淡的茶香融化在脣齒間,苦澀帶甜背。輕輕地用一點墨水打開書——《紅樓夢》。

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一個美麗的故事,一羣美麗的人。紅樓夢,一場紫煙紫雨的夢,會隨着流水清幽。華麗的背景,美麗的情節,最終碎裂成碎片,留下一個悲壯而深刻的結局。也許曹雪芹的寫作淺薄,但卻藴含着難以言喻的情感。只有真正瞭解《紅樓夢》的人才能理解。感覺,品味,理解她,是一種享受。

也許他們的愛情以一個悲傷的結局結束,紅坐冷漠,心碎,夢幻般的飛翔。我還記得賈寶玉和林黛玉在黃紙上讀《紅樓夢》的那一幕。現在是仲春,桃花映紅了人們的心。他們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蘭園奇葩,一塊美玉”,專注於手中的書。這時,幾片薄薄而完整的桃花瓣像蝴蝶一樣落在書頁上。黛玉笑着看着寶玉。他們面帶微笑地看着對方。唯美主義的背後是一對苦澀的戀人。也許這足以讓我們默默地看着對方。”風一吹,樹葉就掉下來。誰知道我的心?我回首往事,沉默了數千次。我只是為過去的煙消雲散而歎息。”我輕輕地寫下這句話,送給他們,以紀念這段悲傷而美麗的愛情。人生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有完美,但只有不完整才值得記住。

在冰冷的窗前,我獨自一人在月色漸暗的時候,不經意間,我心中又多了幾份“斷斷續續,亂七八糟”的'惆悵之情久久縈繞。在宣紙上,青城獨特的笑容似乎講述了許多不尋常的故事。金陵十二釵各具魅力。是黛玉的“兩彎似銅非銅我煙眉,一對似哭不含淚”,還是王熙鳳的“一對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垂頂眉”,曹老作品中的十二個髮夾,像花水的浮影,卻不如人美。它們與眾不同而且美麗。或淡泊寥寥,或淡雅,或博學,或活潑可愛。紙扇後面凝結的粉末的出現等着我去尋找。夢迴千轉,回首往事,只抓住“簡家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邊”

在閲讀的過程中,品味文本的境界。裏面有許多聰明漂亮的女僕。如西仁、鴛鴦、晴雯等,但畢竟出身卑微,出身女傭生活。以晴雯為例,一個對主忠貞的姑娘,終究沒有死。他們沒有自由,沒有自尊,甚至被虐待和遺忘。如果他們像寶釵一樣,就不會“慘不忍睹”。這是封建社會所謂的權貴和奴隸,但他們試圖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在樸素的紫檀樓裏,倚在窗簾上的女子在杏雨下默默撫摸着古琴。她的氣質像藍色,她的思緒揮之不去。流沙般的時光終將變老。長時間的凝結嗆住了這些美麗而聰明的人。在櫻花散落的季節,撫摸着粉紅色的花瓣,感歎“生命如夢,一瓶它仍是u河的月亮”。

我的夢散落在江南的雨巷裏。就像一艘船,唱着一首歌詩,伴着長笛聲。我喜歡“美人燈”林黛玉,她像玉一樣清澈,有兩個酒窩和一個完整的身體。她是曹老苗作品中一個輕視世俗的充滿激情和自豪的女性。只有當桃花像煙一樣散落的時候,誰會在花開花落的土地上擁有她樸素的白裙和淚水?她感歎花的命運是“你今天埋了花,你知道它們是誰”。但她不知道她在埋葬他們。我欣賞她的身高,她的驕傲,她的優雅。這樣的女人,在茫茫人海中又如何尋找。

除了黛玉,書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劉奶奶是土生土長的,當她走進大觀園的時候,她沒有穿衣服。賈寶玉,依舊激情似水,依然迷戀着林黛玉。是王熙鳳一絲不苟的聰明伶俐,還是學識淵博、彬彬有禮的薛寶釵的優雅大方。賈府的興衰,反映了當時的封建主義和腐敗。但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此,還需要深入理解。也許《紅樓夢》是塵封的神祕夢。它將永遠吸引我們。

最後,用複雜的心情輕輕地合上書。在這個時候,我學到了很多。當悠揚的笛聲再次響起,我如釋重負。讀一本好書,品味生活。

紅樓夢讀後感9

從小便聽人説《紅樓夢》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獨一無二的經典,聽得多了,便漸漸產生了好奇,國中時,從圖書館借來閲讀,怎奈才疏學淺,卻無法弄懂其中意味。經過幾年的學習,終於又有機會與它再續前緣,心中實在有些激動。

其實也不敢談什麼讀後感,只是斷章取義罷了。單單就《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來説,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潑皮破落户”王熙鳳。雖然在這一回中,她並不算是主要人物,但這是她的第一次出場,實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王熙鳳出場時,曹雪芹通過黛玉的心理活動,寫出了王熙鳳的與眾不同:“這些人個個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在那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王熙鳳的形象無疑是不合乎那個時代的要求的,但這也正是她的獨特之處。她敢於突破常規,張揚個性,也許,這也是曹雪芹想要表達出的一種願望。其實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曹雪芹對丫鬟晴雯的描寫中看出來——雖然晴雯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鬟,但她敢於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真正的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再只是主人使用的.工具。雖然她最後病死在自己家中,十分淒涼,但她至少得到了寶玉——她的主人——最真摯的關心和愛護,她也最終為自己爭取到了真正的人格。不過,我覺得王熙鳳和晴雯還有所不同,雖然她們都是追求個性,但王熙鳳是有強大的後台作支撐的:寵愛她的賈母,親姑母王夫人,甚至賈寶玉也是十分敬愛她,所以她不怕,而晴雯什麼都沒有。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説,王熙鳳並不是真正的要挑戰世俗,可以説,她這麼做只是因為恃寵而驕罷了。但王熙鳳雖然潑辣,卻始終把握了一個度,即在老太太喜歡的範圍之內,並以適度的調皮讓賈母更加喜歡她,這也體現出她真的是十分聰明。

王熙鳳的聰明還表現在逢迎附和上。“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當她初見林黛玉時,雖然她也許與林黛玉並沒有什麼感情,但還是應景地拉着林黛玉的手,為她的不幸落淚哭泣,當聽到賈母説:“快再休提前話。”她“馬上”轉悲為喜,説着:“該打,該打。”正是這樣的應聲附和讓她在人前笑語逢迎,左右逢源,也博得了老祖宗的喜愛。但這卻讓人們感到,她每次的熱心關懷,甜言蜜語都顯得不是十分真誠。

王熙鳳十分聰明,有着一般女人所沒有的管理才能,堪稱榮國府的“總經理”,她生性愛張羅,喜歡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幹。林黛玉進賈府後,她忙前忙後,一面問黛玉需要什麼,一面又招呼婆子們,一會茶果上來,她又親為奉果奉茶——一切人想不到的,她全都安排準備的妥妥當當。在後幾回中,她協理寧國府,更是風風火火,將原先懶懶惰惰的下人們組織得井井有條,將喪事辦得十分圓滿。這時她越發驕縱了,卻也為她日後的悲慘下場埋下了禍根。

王熙鳳真的十分聰明,也因她的聰明在賈府中榮耀一時,但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雖然王熙鳳的結局無從考證,但從曹雪芹在前幾回“一從二令三人木”的暗示中可以推斷出,她最終被休妻,也許下場十分悲慘。87版《紅樓夢》中,王熙鳳死後只用了一層草蓆裹着,就扔出去埋了,這不禁令人唏噓,曾經多麼輝煌不可一世,最後卻只落得如此下場,真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鳳這一輩子機關算盡,她為了自身利益,逼死尤二姐,拿着賈府錢財幹些不可見人的勾當,這一切,都最終使她聰明反被聰明誤,白白送了性命。

王熙鳳的一生也是賈府的一個縮影,王熙鳳最得意時,也是賈府無限繁華之時,當賈府最終走向沒落,王熙鳳便也奄奄一息,這似乎在説明,世間萬物,當走向最繁盛之時,也正是在走向滅亡。

紅樓夢讀後感10

每次看《紅樓夢》,總也看不到完畢,原因無他,僅僅覺得林黛玉的生世不幸本就不幸,可為什麼結局也那麼的慘痛,為何要讓她知道寶玉成親,最終氣結而亡。這個結局知道就夠了,沒必要去一遍遍的温習那種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寫了紅樓夢的續篇,曾經關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擠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界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低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別的這種書,抽出一本,大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完畢幾章的主意。

讀至尾章,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關於黛玉的遭受,我仍然悵惘悲歎不已,但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相同,將終身都葬在這片冷漠的園子裏麼?

曾經,我一直是不喜歡薛寶釵的,覺得她是一個既冷漠又自私的人。但是現在,我居然不由不憐惜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悽慘劇或許比林的更令人歎惋。

薛家也是大宗族之一,薛寶釵從小就家境充足,飽讀詩書。承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寂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法,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乃至悲喜都不該形於色彩,不然便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行為,簡直從未超出這些捆綁。只要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僅僅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曩昔。曾經最恨她在蜂腰橋下栽贓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徹底不可以瞭解的狠毒行為。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儘管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或許以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終身都被他人的觀點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歷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高興也沒有不高興,僅僅依照天經地義的路途走下去。從未得到過一心一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實的關懷過她。而她,也就以為國際本就如此。以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摯的愛情而是“相敬如賓”的尊重;以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恪守的`孝道。這樣冷漠的綱常,竟是她恪守了終身的準則,並且還毫無知覺的麻痺着。

在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做出這樣的挑選,也是情不自禁的。她僅僅一個典型的安分守己的恪守者。她是聰明有才的,卻被教育着以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説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識的人聽了,反笑話説不守本分的”;她也瞭解劇作戲劇,卻以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正經淑女所知的,因此含蓄的批判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相同期望有夸姣的日子,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由於母親告傾訴她現已應承了,也就只要流淚承受。直到最終寶玉落髮,她的悽慘劇到達高潮。即便在這時,她仍然是不能由着賦性而為的。王夫人説“看着寶釵雖是痛哭,他正經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可貴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青,此刻想起自己的終身將怎麼完畢,她的苦楚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仍然只能抑制着,這是她的“尊重”!

與黛玉比較,寶釵的終身或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過那虛無縹緲的愛情,且她沒有看到宗族衰敗的悽慘下場,而是一死解脱了時刻一切的苦楚。而寶釵終身“愚蠢而不自知”並且依她的性情,終其終身,也只能是任由日子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本應是一個敢愛敢恨,特性灑脱,任意日子的寶釵,卻成了紅樓數場悽慘劇中的一個。“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關於她的終身,曹雪芹先生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紅樓夢讀後感11

清代《京都竹枝詞》中説:“閒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後來便演化成“開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了。這句詩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紅樓夢》在中國文壇的重要地位。

我們來想一下,為什麼別的名著都沒有所謂的紅學家,沒有衍生出一門學問,而這本書卻是吸引了那麼多人傾其一生去讀,到最後也沒有被讀透?我起初對這個問題很疑惑,我並不明白他們這樣做的意義,畢竟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沒讀透誰又能知道?但是隨着讀的次數增多,與喜愛紅樓的朋友交流的次數增多,我明白了。

雖説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這本書從詩詞歌賦,書籍戲曲,對聯酒令,禽魚鳥獸,醫學藥理,亭台建築,神話傳説,宮廷的制度,上至帝王將相,富貴人家,下至市井之徒,奸邪淫盜,寫盡人生百態。

《紅樓夢》可以説是構建了一個世界,包羅萬象,無論是高尚的、優雅的、美好的、還是黑暗的、腐朽的、醜陋的',都極其現實的表現出來了。説它是一段愛情故事,簡直太侷限,這是一個世界,一個時代,萬千中國人能從其中各方面找到精神寄託。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不置可否,紅學家們也是,他們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本書,但神奇的是這本書偉大到三百六十度無破綻,它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都是前無古人的巔峯。

通俗來講,《紅樓夢》就是一種類似大象的存在。普通讀者參觀大象騎大象,紅學家解剖大象分析象羣的社會結構。但誰也沒法告訴你,什麼是大象。因而,《紅樓夢》有着無限的闡釋還有無限的不確定性。

荷蘭畫家埃舍爾有幅畫作,名為《你看紅樓,紅樓看你》。整幅畫就是一隻眼睛,瞳孔裏有一個骷髏頭。你在看骷髏頭,骷髏頭也在看你。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回想一下《紅樓夢》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見到王熙鳳後起了淫心,被王熙鳳整治後得了場大病,怎麼治也不見好。忽有一日外面來了一跛足道人,他給了賈瑞一個正反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並囑咐他只可照反面。

賈瑞拿起鏡子用反面照,他看到了什麼呢?一個骷髏立在裏面。這就好比埃舍爾那幅畫。再説賈瑞,他看見骷髏嚇了一跳,便覺是那道士騙了他,於是就拿正面照。這下賈瑞可遂了意了,因為他看到鳳姐站裏面喊他。頓時賈瑞覺得自己盪悠悠進了鏡子與鳳姐幾番雲雨。過後賈瑞便死了。

在別人看來,賈瑞只是在照鏡子,照了一陣便嚥氣了。他們不知道賈瑞是死於自己的慾望夢境,誤以為是妖鏡害人,便要砸鏡子。這時候,那個跛足道人連忙來喝止。脂硯齋評本於此處有一批語,“凡野史具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這句話很有深意,明明要毀的是鏡子,卻説此書不可毀。這代表了什麼呢?代表了那鏡子就是《紅樓夢》,《紅樓夢》便是那鏡子。那鏡子名為風月寶鑑,也就是説,紅樓這本書,是個風月寶鑑。只是這風月寶鑑,照見的可不只是風月。

我們讀《紅樓夢》,就好比賈瑞在看鏡子,正反截然不同。跛足道人説“千萬不能照正面”,後有脂硯齋批語: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

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我們看紅樓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看到榮華富貴、兒女私情、男歡女愛等慾望,這些都是一場幻夢,而要看到它背後的隱喻,但書反面到底隱喻了什麼呢?剛才説了,風月寶鑑的後面立着一骷髏。脂硯齋注:“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大廈將傾,紅樓一夢,塵歸塵,土歸土,生終將死,靈終將滅,富貴浮雲,終將散盡。再輝煌,不過一抔黃土,一捧青灰!人生百年,豈有永恆不滅者,夕陽末世,驚怖可聞,不過光陰一剎。古語有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紅樓夢》恰是一部與野史相反的正史,如果我們真正會讀紅樓,也就能探知世間的冷暖、生命的真諦了。

紅樓夢讀後感12

薛蟠是個呆霸王,這是紅樓夢對薛蟠的評價,此人自恃家大業大、有錢有勢,便無法無天。打死了馮淵之後,帶着美妙可人的英蓮揚長而去。後來便來到京城,寄宿在姨父賈政家中,小日子過得更加妥帖安穩。

薛蟠喜歡英蓮,那英蓮人長得漂亮,小時候就“生得粉粧玉琢,乖覺可喜”,宛如一個銀娃娃似的,到了大了,更是青春可人。後來在出場,便改名叫做香菱,後來在第七回中這樣寫道:周瑞家的聽説便轉出東角門至東院,往梨香院來。剛至院門前,只見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釧兒者,和一個才留了頭的小女孩兒站在台階坡上玩。……説着,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門,見金釧仍在那裏曬日陽兒呢。周瑞家的因問她道:“那香菱小丫頭子,可就是常説臨上京時買的',為她打人命官司的那個小丫頭子?”金釧道:“可不就是。”正説着,只見香菱笑嘻嘻地走來。周瑞家的便拉了她的手,細細地看了一會,因向金釧兒笑道:“好個模樣兒,竟有些東府裏蓉大奶奶的品格。”金釧兒笑道:“我也是這麼説呢。”周瑞家的又問香菱:“你幾歲投身到這裏?”又問:“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裏人?”香菱聽問,都搖頭説:“不記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釧兒聽了,倒反為歎息傷感了一回。

好一個香菱,歷經磨難,在賈府眾人眼裏,居然有東府裏蓉大奶奶的品格。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她嫵媚有似寶釵,裊娜如黛玉,薛蟠見了,自然是喜出望外。不過大觀園裏,還有一個人格外喜歡小女生,此人就是賈寶玉。而且賈寶玉和香菱有交集,香菱見寶玉蹲在地下,將方才的夫妻蕙與並蒂菱用樹枝兒摳了一個坑,先抓些落花來鋪墊了,將這菱蕙安放好,又將些落花來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這又叫做什麼?怪道人人説你慣會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這手弄的泥烏苔滑的,還不快洗去。"寶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香菱也自走開。二人已走遠了數步,香菱復轉身回來叫住寶玉。寶玉不知有何話,扎着兩隻泥手,笑嘻嘻的轉來問:"什麼?"香菱只顧笑。因那邊他的小丫頭臻兒走來説:"二姑娘等你説話呢。"香菱方向寶玉道:"裙子的事可別向你哥哥説才好。"説畢,即轉身走了。寶玉笑道:"可不我瘋了,往虎口裏探頭兒去呢。"説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可見薛蟠之所以後來討厭香菱;

其一,喜新厭舊,那個時代的有錢有權的人,又是獨子,早年失怙,性格就蠻橫無情。香菱再好也只是個丫頭,薛大傻子因為夏金桂打香菱那場,薛姨媽説“她不好,也不許你打,叫人來賣了,大家乾淨”,薛姨媽雖是氣頭上,也是真的起了要賣香菱的意,可見奴隸身份之低。要打要罵要賣都隨主人家,有點天經地義的意思,法律不保護。

其二,夏金桂長得漂亮。夏金桂出身富貴皇商家庭,生得頗有姿色,也頗識幾個字,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女孩,剛開始薛蟠自然含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手裏怕丟了。當她作了薛蟠的妻子,“自為要作當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兒時靦腆温柔,須要拿出這威風來,才鈐壓得住人;況且見薛蟠氣質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灶一氣炮製熟爛,將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越發添了宋太祖滅南唐之意,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第79回)有夏金桂的添油加醋,自然讓薛蟠格外的理直氣壯。

其三,薛蟠覺得美麗的香菱有一腿。當日香菱和賈寶玉在草地花叢中玩“夫妻橞”“並蒂蓮”弄髒了石榴裙,二人有一定的情感糾葛。薛蟠雖呆,可是眼見着這麼好的女人落入寶玉之手,自然心裏不平。對寶玉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因此一腔怨氣只有撒在香菱身上。

紅樓夢讀後感13

一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寫出了作者的辛苦與心酸,也表達出了知音難尋的無奈與苦悶。這就是我喜歡讀的一本書——出自曹雪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描繪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

然歡宴雖好,終有散時。散,本不可悲,怕只是酒中歡笑太真太純,悲歡相去甚遠,到底讓人沾襟。總角之憶,喜笑盈間,便是凡夫俗子回想起孩時之喜樂哀愁亦會感歎不捨,何況曹雪芹這般頓悟了並憶之如水思緒強人。孩啼時代便會聽得出生時的祥瑞,雖不及攀龍附虎,終還是有些異樣的。想及於己,真也有兒時之聞,十五六七也真真把它放與心間,及長便知每家子皆有那些祥瑞的,現在想及也不覺彼時愚蠢,倒覺記憶可愛無邪至極。我想曹翁之筆下寶玉便是他幼年常聞之祥瑞的映射了,總要去摔那祥瑞,恐是悲歎命運終了甚落於始發吧。

爾後便是童年趣事,兒女相伴,一點也無關男女之事的。嬉笑結社,牀第之言,想及怎不叫人心生温暖,樂極而歎。

世上最無奈的事,莫過於女兒出嫁,女兒嫁了便要受男人這般濁物玷污,變為女人,就不覺好了。這便是書中常有的思想,心中所想定是兒時常記掛腦中的,寫及十二釵,只覺有讚美之意,雖有熙鳳之貪等不好的意思在裏面,然那終將是人之常情,遠不可歸於歹,故十二釵便是所有不壞之習性的集合,便是史湘雲沒有城府的,看了最惹人喜愛,若要娶妻度日,則另當別説,若要以文會友,則又另當別説。總之無一不好,怪不得那寶玉要作養脂粉,是不是雪芹少有所遺憾呢,要借寶玉之口表達。

紅顏薄命,本意不是咒語,只是紅顏配上薄命方能引人悲歎,倒是作者愛如此,所以紅顏也便薄命了。只是雪芹先生只寫了紅顏之可憐,這便是後文一命接一命的嗚呼,是遠不如留着歡顏在的。未盡倒也不然,未盡裏面不是盡是美好麼,我看是永恆之美好。紅樓一文雪芹我想是終了的,續了好似不永恆的。續也就罷了,可怎將個個都寫死了,從小丫環到老太君,都死了,不寒人。合該是要散的,又何必去製造美好?

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高鶚為什麼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麼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麼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明曉其之苦衷似的。她自小雙親逝去,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地為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為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地成熟了,更何況在那種“指腹為婚”的時代,對他來説更是一種水深火熱。同時他又是一個痴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到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再到薛寶釵的“可歎停機德,金簪雪裏埋”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筆下,體會作者的心酸。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的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

紅樓夢讀後感14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紅樓夢》這本書,並曾一度沉浸在書中那個世界,它應該説是我在文學方面的一個啟蒙老師吧。那時候我形容程度必用“真真是”,説話、寫作文也是半文不白、用字極簡的,而整日的情態,用閨蜜的話來説,就是“活脱脱一個林黛玉”。我可以一個早上賴在牀上不起,同住的大姐姐投入地按着手機聊QQ,我便樂滋滋地看我的簡版《紅樓夢》。我寫的一篇作文《緣》裏這樣描述:

“天剛矇矇亮,一睜眼,手裏就多出一本《紅樓夢》,雖然是少兒版的,仍是看得不亦樂乎。黛玉滴在帕子上的眼淚,湘雲醉卧芍藥裀的姿態,晴雯撕扇時的大笑,這些場景好像都從書中跳出來,在我的面前上演。通常是一個早晨看上一遍,心裏五味雜陳,身上彷彿多了許多塵世苦樂,令人唏噓。”

更令我着迷的是電視劇87版《紅樓夢》。這部優秀的影視經典,在當時,如此深深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裏面的每一個人,每一種神態都歷歷在目,我百看不厭。回看時最常點播的就是“判冤決獄平兒行權”這回,丫頭們在大觀園裏自在地發展自己的天性,我真愛這種情趣。

七年級下學期,因為父母工作調動,我轉學到了山下。開始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夥伴。孤零,野草一般,在陌生的環境裏時而不安。這時候讀紅樓,依然喜歡平兒,喜歡湘雲,卻更在我們的悲劇主人公黛玉姑娘身上找到了共鳴。我在語文書的扉頁上寫“一年三百六十夜,風刀霜劍嚴相逼”,我把冬日裏凍死的一隻雛鳥埋在一株牡丹花旁。現在看,有點太矯情了。

後來我開始看一些紅學界的評論,知道了脂硯齋、畸笏叟、周汝昌、劉心武,才反應過來,我的枕邊書《紅樓夢》裏竟然還有那麼多隱祕,那麼多可待研究的內容。草蛇灰線的結構,名字的隱喻,詩詞對人物命運的暗示,如江南水網一般密密交織的生活。那時最愛聽劉心武講紅樓,至今還記得,有一天中午看《百家講壇》,正好是劉心武講黛玉。我看了之後去歇中覺,卻還在想着剛剛他所講,就怎麼也睡不着了,太想發聲了,就爬起來碼字,寫了一篇《葬花吟》,裏面這樣寫到:

“曹雪芹塑造的你,真實可愛,卻有一點超前的藝術境界,你的葬花就是一個行為藝術。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得出來:一日,天氣較好,你拿着特製的輕巧花鋤,沿着早已設定好的.路線,緩緩走着,你手裏還拿着早已準備的葬花辭,來到一條小溪邊,打開裝有一路收集來的落花的花袋,開始葬花。輕輕地掩埋,輕輕地吟着詞。

你那靈氣的文字,那滿是哀傷的詞調,那詩魂,無不讓我們傾倒。”

可不是,歷史上那麼多有才華的女詩人,謝道韞、朱淑真、李清照的形象如今都有些模糊了,可大家卻都還記得有那麼一個多情的女子,她是她們之中最能被想象的那一個。

學習壓力最大的高三階段,《紅樓夢》又成了我的枕邊書。很久沒讀,這次又完完整整地讀完了前八十回,我説不出那種感覺,我覺得之前看了那麼多紅學學説和評論解釋,都不如看原著那麼靠譜,像“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方面,如形容科普作品的一段話:“科普最重要的作用應該是消除你對繁宂知識的恐懼,提升你學習的興趣,同時預先給你一個淺顯易懂的理解方式,使你不至於太迷茫。直白地説,就是看完文章第一反應應該是‘原來XX挺有意思的啊,也不難懂,我去好好看課本了!’而不是‘原來XX就是這個意思啊,你一説我就懂了嘛。過!”不能以看紅學界的百家之言,來替代看原著。別人説是什麼,就是什麼。另一方面,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本就可以很純粹地去讀一本書,有自己的思考啊。比如這次讀,我就對「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回印象很深,這回主要講的是梨香院的小戲子齡官,戲唱得特別好,寶玉就特意跑來央她唱一套裊晴絲,她冷冷地拒絕了。這可讓受萬人寵愛的寶二爺討了一個沒趣,原來自己並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各有各的緣分。於是齡官衷情於賈薔,他便半點嫉妒、毀滅之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