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悲慘世界》讀後感11篇(實用)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慘世界》讀後感11篇(實用)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在寒假裏,我閲讀了一本世界名著——《悲慘世界》,這是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傳世佳作。它展現了法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我讀完後感觸頗深。

《悲慘世界》主要描寫了:冉阿讓只是為了姐姐家的幾個孩子去偷了一塊麪包,他就被關押了十九年。直到一八一五才刑滿釋放,但是他持有黃色身份證,沒人肯收留他。就這樣,冉阿讓成了卞福汝主教當晚的客人。但失眠的他終究還是拿走了銀餐具逃之夭夭了。但是第二天,冉阿讓被抓,警察懷疑他偷了別人的東西,主教卻説這兒還有一對銀燭台,他怎麼不一起拿走?是呀,主教贖回了冉阿讓的靈魂,從此以後,他是善良的人了。後來,冉阿讓來到一個地方,辦起了工廠成為了富人,也成了市長。但探長沙威卻堅信他是十多年前的討飯,直到後來,沙威才改變了態度。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分,冉阿讓因捱餓偷麪包而成為了苦役犯,並服刑十九年,孑然一身的他人生還有幾個十九年?芳汀為了撫養女兒珂賽特而淪為娼妓,獻出了自己的肉體。珂賽特從小寄人籬下,受盡苦楚。沙威因為背棄自己的信念而投河自盡……這些人物歷經苦難,命途多舛。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九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法律制裁的嚴厲、社會上人們的不公。冉阿讓只不過偷了一塊麪包就被關了十九年,十九年讓這個少年的心上留下了仇恨,所以他才要報復這個社會,要回自己的東西。

我想,十九世紀的法國真實是個悲慘的國家。它讓無辜的少年成了孑然一身的苦役犯,它讓秀麗的女孩歷經坎坷,它讓苦命的女人飽受風雨的洗刷,抑鬱而死。那腥風血雨的年代,跌宕起伏的歷程、華麗蜕變的人生是法國社會的寫照。

我明白了: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該善良的`活着,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幫助別人,這就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的宗旨。

教師點評:書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小作者閲讀了《悲慘世界》,從內心感受到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該善良的活着的人生真諦!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悲慘世界》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一部名篇鉅著。講述了苦役犯讓·瓦爾讓改惡從善,甚至委曲求全的苦難一生,他救了被紈袴子弟欺騙感情的少女芳汀,收養了芳汀的女兒柯賽特,從此,他們一老一少的命運緊緊相連。《悲慘世界》是部具有永恆意義的作品。正如雨果在序言中指出,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困使男人沉淪,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不能全部解決,這類作品就不會是無用的。

主人公由讓·瓦爾讓實現了由撒旦到耶穌的轉變:一個忘恩負義的苦役犯,再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馬德蘭市長,最後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作者是殘忍的,善良可敬的讓·瓦爾在科賽特出嫁之後,飽受精神的折磨、思念的痛苦,他沒有向馬裏於斯隱瞞自己的身份,可是他的誠實卻被人誤解。由於馬裏於斯陳舊的“道德觀”和讓·瓦爾讓內心對自己作為苦役犯身份的自卑,他在自己昏暗的小屋裏苟延殘喘地度過了臨死前的一段日子。這不公平!一個用盡一生去行善的老人不應該遭到這等對待,如果説因為他是苦役犯,天主要懲罰他,讓他在痛苦中死去,這不合理。因為讓·瓦爾讓在遇見米里埃爾先生後,已經用善去贖回自己的惡了。

或許,作者這樣安排是出於對這個社會的絕望,只要法治不公仍然存在,這種悲慘的命運仍然錯在。

社會是如此的殘忍和不公!天主在面對受苦受難的眾生也有打瞌睡的時候。就算讓·瓦爾讓成為品德高尚的市長先生,依然擺脱不了被法制力量追捕的厄運。從濱海蒙特勒伊到戈爾博破屋,沙威幾乎無處不在。但是,作者同時又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與期待:他最終得到了馬裏於斯的諒解,幸福地死在這對年輕人的懷裏;沙威被感化了,放走了讓·瓦爾讓,但是,一直深信不疑的`法律在他心中崩潰了,他只得在塞納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臨死前對改進勤務提出了幾點建議——他也開始關心一切下層人士的痛苦了。

看完厚厚的《悲慘世界》,心裏悵然若失,忽然明白了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我想,這種反映社會温度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反而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關於人生的反思與思考。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世界名著《悲慘世界》,作者法國雨果。

小説鋪設巧妙,情節扣人心絃,跌宕起伏,環環相扣,邏輯性強。劇情催人淚下,故事的結尾,揭露了謎底,對讀者的心情可以有少許的彌補與安慰。

人物的心理描寫細膩,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人與人之間矛盾與信任並存,讀者的心也隨之跳躍。

環境描寫與劇情相輔相成,很好地襯托了故事的發展,為設置懸念埋下了伏筆。

動作描寫到位,對人物的心情、性格、故事的發展起到了同步的作用,刻畫了一個個正面的,反面的人物形象,為劇情的發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昇華了情節的跳躍式的發展。

主人公冉阿讓命運多舛,一生揹着苦役犯的罪名,他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説。他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只好隱姓埋名。他性格善良,樂於助人,不計前嫌,一個人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煎熬。他的一生悲慘,他的故事傳奇,過着一生被別人嫌疑、追殺的日子。整個過程,讀者提着一顆懸着的心,捏着一把揪心的汗。幸好,故事的結尾,他幸福地閉上了眼睛。

沙威,一個警署工作者。他對工作認真,原則性強。一生與冉阿讓死對頭,處處追殺冉阿讓,但最終受到了良心的譴責,在職責與良心的權衡下,他無法抉擇,痛苦不已,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德納第,冷酷、無情、自私,一生苟且偷生,嫁禍於人,幹盡了散盡天良的事,處處勒索敲詐別人。最後去了美,依舊幹着舊的勾當。

彭胥媚,熱血青年,不顧外祖父苦口良言的相勸,離家出走,在外面吃盡了苦頭,險些散了性命。他與柯賽特的愛情故事感人,爭取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芳汀,命運悲慘,一生悽苦,離世的時候留下了孤兒柯賽特。柯賽特,寄人籬下,被德納第夫婦虐待。後來,冉阿讓一手抓養,受到了冉阿讓的呵護,與彭胥媚相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劇中人物還有許多,各有千秋,讓文章主題更豐富,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從小失去父母,20歲的時候迫不得已到麪包店裏搶麪包吃,被抓進監獄,判了19年牢。他出獄之後,他又偷了教堂裏的銀器,被警察抓到教堂裏,教堂裏的主教大人卻説:”那兩隻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對教主大人説:”我答應成為一名正直的人。“冉?阿讓從此為民服務,並履行了對芳汀的承諾,救出了戰火中的馬裏於斯,而且還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誠實、簡樸,直到去世。

”他倒向後面,兩支蠟燭的燭光照着他,他那白色的臉望上天。他死了。“

這是對於《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去世的描寫。

沉醉其間,好似成為了珂賽特,有淚滑過。好的作品,就是可以打動讀者的心扉,打開心靈的大門,沉浸在作品裏隨着主人公哭哭笑笑。

《悲慘世界》是有着”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美譽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説,它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説之一。小説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悲慘世界》因為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分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

這,就是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我讀完這本雨果的傳世之作,有兩方面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大師的文采、筆法。雨果在敍述的時候,人物對白簡潔明瞭,每一句話都直達重點,深入核心。比如,”冉阿讓也感到舊時的歡樂又回到了心頭,他常望着珂賽特説:‘呵,多美好的創傷!呵,多美好的痛苦!’“這句話看似平常,但是實際上,這句話是寫出了冉阿讓心裏的快樂。這就是大師的方法。這裏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品味。

還有對周圍環境的塑造,對方位的描寫。文章的開頭寫到冉阿讓四處流落,每到一個地方都被趕了出來,這裏的場景不停地在變換,但是他依然描寫到位。寥寥數句,勾勒出花園,平房,別墅等各種地方,令人不得不讚歎。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流亡在大西洋上的蓋納西島,一八六一年六月三十日上午八時半,維克多·雨果,法蘭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説《悲慘世界》。

這是一軸輝煌的畫卷。

畫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經歷的一七九三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馬呂斯所參加的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起義。

在這裏,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寒愴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龍,資產階級的家庭,大學生聚集的拉丁區,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場,戰火紛飛的街壘,藏污納垢的下水道……

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又是那麼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

小説中的畫面描繪,遠遠超出了表現歷史背景與敍述人物故事經歷的需要,雨果有意識要為後世留下史筆,他所描繪的這個世紀兩大歷史事件滑鐵盧戰役與一八三二年巴黎起義,就是極為輝煌的兩例。

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小説裏寫出“本世紀”的歷史之流迂迴曲折、起伏跌宕的鉅變,並且在全部歷史景象與過程的中心,安置一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即下層人民悲慘的命運。

在他看來,大革命後的半個世紀的不同階段,下層人民的處境同樣都悲慘艱難,並無變化,他以冉阿讓、芳汀與珂賽特的故事説明了這一點。

他在小説的序裏就指出了“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因此,可以説,作者要繪製的就是那個時代中窮人悲慘生活的畫卷。

這是一部雄渾的史詩,是一個人的史詩,但又不限於個人的意義。

主人公冉阿讓的經歷具有明顯的奧德修斯式的傳奇性,他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他所遇到的厄運與磨難是那麼嚴峻,他的生活中充滿了那麼多驚險,所有這一切都不下於古代史詩《奧德修記》中主人公的歷險。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最初看到這本書時,是被書的名字所吸引——《悲慘世界》。令我詫異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才能叫做悲慘世界呢?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漢?還是一個無法維持温飽的家庭?

可看了這本書後,吸引我的卻並不是那位主人公冉阿讓,而是書中的一位悲慘的母親芳汀。

起初芳汀還是一位漂亮純潔的姑娘,因為懷了男朋友的孩子而被男友拋棄。但她並沒有放棄生活,她將女兒託付給了在孟費美居住的德納第夫婦,自己獨自去工作。我想那是芳汀你一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將三歲的女兒託付給他人,讓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只對你該有多麼的不捨。可是令你想不到的是事也在悄然接近、

還沒過多久,德納第夫婦便要求你每月給他們12法郎,又逼迫你從12法郎追加到15法郎,而這時你也是剛被工廠解僱,雖然又找了一個在軍營裏給人縫衣衫的活兒,但賺到的就只有18法郎,除去15法郎要付給德納第夫婦後你也已經所剩無幾,甚至有時連飯都吃不飽。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有寫信告訴你,小珂塞特在寒冷的冬天中沒有一件禦寒的衣服。而這時你也早已身無分文。於是愛美的你便把自己那一頭垂到腰際的金髮賣掉,為的只是讓自己的女兒不再受凍。可你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在你把禦寒的羊毛衫寄去後,自己那嬌小的女兒並沒有像他們説的那般好過,而是依舊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

最後,德納第夫婦給你又寄了一封信過來,信上説小珂賽特害了猩紅熱,讓你寄40法郎過去。你因愛女心切,便又去把自己的.兩顆門牙賣掉,把錢寄回去,你卻不知道的是,小珂塞特根本就沒有害病,這只是德納第夫婦的又一個騙局,但不知情的你也只能別無選擇的把錢寄過去……

最終直到你臨死之際也都沒有看到自己那離別近5年的女兒,但你一直無怨無悔的小珂賽特付出,只因那是你的女兒!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媽媽趕緊把我抱進懷裏,讓我停止哭泣,“不,是媽媽的眼睛進沙子了,”我知道媽媽是在騙我。於是,吳剛開始種桂花樹,等樹種好了,嫦娥又在上面施了點魔法,這樣人們就可以生活了。因為,人們的愛心點亮了春天的第一道光?雄鷹的幸福是追逐天空的蔚藍。一般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她卻從小失去爸爸,但她還那麼遵守爸爸説的“遊戲”規則,真的令我很佩服。

關於《悲慘世界》,大文豪雨果的經典之作,年少者必讀之書。

生活之悲苦,貧困到無法餬口的地步,而偷取一個麪包的孩子,卻在牢獄中度過了19年的苦役生活,刑滿後又有過偷竊的行為,但受仁慈的主教米里哀的感化,轉變成為一個捨己為人的人,冉阿讓化名馬德蘭當了企業家,並被推為市長。又因暴露身份而下獄,後來,一直xx探的追緝。冉阿讓一生充滿着坐牢,苦役和顛沛流離的痛苦。

生活本身就是苦中作樂,至於讀書,要體會其意境,進入其中才會感悟。體會書中的角色是自己,設身處地的為角色着想,才會體會書中之真意。書與現實是有很大差別的。進入書中而體會現實才是讀書的真正用意。不然書讀的多了卻是害處。對於寫作而言,創造的源泉來自生活,生活本身便是最好的教材。想寫出好的東西來,就要借鑑別人的東西。讀書便要了解時代背景,瞭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分析與現實中的`人或事的差別。這樣才會學到真知而寫出東西來。

對於《悲慘世界》一書,雨果的真意是反映仁愛萬能的人道主義思想。就現實而言悲慘與幸福之差別來自於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對於孩子而然,讀此書的好處在於知道什麼是苦,才會體會現實生活的種種幸福之所在,才會倍感珍惜生活之甜美,遇到挫折而不會放棄希望。針對現實中的逃課,出走,犯罪的年輕化問題,承受不了生活,學業而輕生的人,是很好的教科書。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窮人冉阿讓因為偷了個麪包,被投入監獄;紡織女工芳汀為養活私生女,被黑店主敲詐到賣掉頭髮直至病死;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在黑店累死累活,還要付“生活費”,這就是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

在這個悲慘世界裏,一個人無論想做好人還是壞人,都不可得。冉阿讓反覆被抓入獄、立功釋放、再次入獄就是明證。第一次出獄後,他偷了神父的銀燭台,又被抓住了。神父大慈大悲,反而把剩下的銀餐具打包送給他。此舉既讓他脱離牢獄之災,同時感化了他的靈魂。

冉阿讓改名進入海濱小城,進過奮鬥,不但發家致富,還當選為市長,把小城建設得繁華無比。可警探沙威陰魂不散,死死地盯着他。一天,馬車傾倒,車伕割風老頭危在旦夕。冉阿讓無奈之下出手抬起了馬車救人,卻讓沙威懷疑他就是做過苦役的老囚犯。接着外地有人冒名冉阿讓偷竊被抓。冉阿讓毅然挺身而出,解救了無辜,再次入獄。

隨後,囚犯冉阿讓在輪船桅杆上救了水手,並藉機落水逃脱。因為他要去解救芳汀的女兒珂賽特。芳汀沒能等到見女兒最後一面,溘然長逝。冉阿讓和芳汀成為一對父女,隱居巴黎。巴黎街頭革命爆發,冉阿讓為了救女兒女婿,彈無虛發,大顯神威,還兩次釋放了死對頭沙威。沙威陷於人情與職責無法自拔,投水自殺。

冉阿讓眼見女兒有了好的歸宿,終於病倒,結束了他多災多難而傳奇的一生。回望主人公冉阿讓的'一生,當他一味忍讓時,只能老實地待在監獄裏,或做苦役。但當他忍無可忍,大展伸手時,就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甚至一度當過市長,治理一方,比很多當政者都強。因為他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和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芳汀珂賽特母女。她們對惡勢力一再忍讓,不知反擊,結果越活越慘。正如歌曲所唱的:

“因為我們一再忍讓,人家驕氣日盛!”

悲慘世界其實是壞制度和爛好人共同造成的。一旦被欺凌的人和麻木觀望的大多數人覺醒,一起行動起來,世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換了人間。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19世紀初,法國人民正遭受着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和壓迫。就在這時,法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雨果創作了一部經典的作品—━《悲慘世界》!它強烈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對那些貧窮的人民寄予了真摯的同情!

這部著作的大致情節為:失業工人冉阿讓為外甥偷了一塊麪包,被判處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成為馬德蘭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這部作品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感到就因為一塊麪包判冉阿讓19年苦役實在是太殘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才來偷這塊麪包的。如果當時政府讓窮人們衣食無憂的話,他也就不會來偷了,所以,讓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官員!出獄後的冉阿讓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決定重新做人。不久後,他竟成為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斷幫助窮苦的人民,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和那些整天沉迷於吃喝玩樂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別!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官,才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

在他擔任市長時期,在路邊看到一位衣衫破爛,傷痕累累的小姑娘手裏拎着一桶水,走也走不動。冉連忙奪過水桶幫她拎。原來,這個小姑娘名叫珂賽特,是一個老闆的奴隸,受盡折磨。經過一番周折,冉阿讓終於使小姑娘逃離了魔爪,自己收養了她。多麼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這個小女孩,是他那顆善良的心改變了珂賽特的命運!那些資本主義的高級官員們,當你們看到這一切時,難道一點也不會內疚嗎當你們看到那些被剝削的人,難道會非常高興嗎你們可以醒悟過來了!

讀完這部小説後,我感到作者對這種殘酷,剝削,黑暗的社會充滿了厭惡,非常希望有一個博愛,仁慈,道德的環境。再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後者之中嗎為何還不去珍惜呢為何還要去蹉跎光陰呢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要想立足於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你不得不用知識來武裝自己。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來迎接那光輝燦爛的明天!讓光明永遠圍繞在我們的身邊!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小説,接觸《悲慘世界》這樣的外國名著還是第一次,也僅是這一次接觸,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悲慘世界》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在這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併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脱。多年後,他救了沙威,沙威被他的舉動感動,投河自盡。後來,他的`“女兒”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孤單的老人終於死在了柯賽特的懷中。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主教是令我敬佩的人。當冉阿讓受到人們的白眼時,只有主教留他過夜。冉阿讓因為偷了主教的銀燭而被警察抓到了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捕獲他的警官説:“他是不是對你們説過,是一個神父老頭把這些銀器送給他的,還留他在家過了一一夜?那個老頭就是我,這完全是場誤會。”主教的這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人生。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你對人以誠相待,再怎麼無知的人,也會被你所感動。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冉阿讓了,自從他被主教感化以後,他便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救濟窮人、救援割風老人......後來,他還救了是他為仇人的沙威。最後,他用自己的一生與血肉養育着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的精神讓我敬佩。

但是,我認為最偉大的人還是芳汀。因為她為女兒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出了自己潔白的牙齒,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她為珂賽特飽嘗了人間的憂患與痛苦,換來了珂賽特的幸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悲慘世界》,因為它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讓我們喜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我強忍住要留下的淚,把媽媽扶到牀上,轉身時用餘光看到了媽媽欣慰的笑容;為什麼呢。沒有朋友的人,活着豈非和死了一樣。如果是有意義的等待,那麼,請繼續,也別放棄,但如果是無謂的等待,那麼,你應該回頭了,看看你浪費的青春,浪費的一切?遠遠望去,這座山簡直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多姿多彩,漂亮極了。

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冉阿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永遠都不會磨滅。冉阿讓,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叫彼埃爾 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