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名人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1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我喜歡閲讀以故事為主的小説,《名人傳》就是一本令我着迷的紀傳體,《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巴爾扎克曾經説過:"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萬丈深淵。"的確如此,挫折如同苦難,可能是我們奮進的號角,也可能是我們前進的絆腳石。人生的長河對於弱者將會乾涸,但,對於強者會奔流不息。即使路之迢,山之高,也要披荊斬棘奔赴理想,永不輕言放棄。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不免會遇到一些的不如意,它們會使我們變得灰心喪氣,失去前進的動力,失去鬥志。這時,你一定要靜下心來,細細思考,與貝多芬相比,我們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重新昂起頭顱,再次重拾希望,開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呢?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遠,未來有多麼的艱辛,只要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堅韌不拔的意志,那麼成功的曙光不會離我們太遠。

名人傳讀後感2

艱難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文章講述了三位偉人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想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屈不撓的抗爭。閲讀《名人傳》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也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現在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也充滿了挑戰,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中的許多人卻不想奮鬥,啃老拼爹現象十分普遍,許多人追求的是一夜成名而不願在職場打拼。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的就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的一生無疑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是因為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毫不畏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想到的就是請他人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自己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耳聾,與別人溝通困難,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

以,他面對困難,只能獨自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説實話,在讀完《名人傳》之後,也使我不難想到自己。的確,我就是一個很容易遇到困難而退縮的人,習慣讓別人去幫助的人。一切事情只要不順利,遇到坎坷我都習慣於依賴父母。想採取哪些所謂並不勇敢的方式去解決,甚至逃避。有時還會以淚解決問題,即使我知道這並不會有效果。正是因為讀了《名人傳》才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所經歷的一切是多麼的脆弱與渺小。與他們的困難挫折相比,我比不上;與他們那面對挫折、困難是的堅強相比,我更是比不上。所以説我又有什麼理由在面對困難時去退縮呢?這也使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堅強。不再因一些小的困難與挫折而退縮,而是勇敢向前。

其實,名人的生活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世代傳頌的名人吧!既然我們知道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

讓我們一起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後感3

這是一本書,更是一個躁動不安的社會呼吸英雄氣息的窗口。

合上書,腦海裏留下三個名字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三個名人,三位英雄,各自在建設輝煌,食就悲哀,錘鍊着三幕偉大的悲劇。

一個是音樂天才,一個天生妙手,另一個為傑出的靈魂思考者。

一個抬頭已經目睹到了自己的輝煌,低下頭後卻仍要面對生活,貧苦多難。其音樂讓人們為之痴狂,但被人描述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卻幾乎無人問津他那破亂不堪的俗世生活。

一個也是才華橫溢,腳蹬繪畫和雕塑兩座山的頂峯,但卻要違心向教皇展示他那精彩絕倫的藝術。因為他的技藝足以媲美神話中的造物之神,所以他又招來了一堆跟在他後面詆譭他的人。

另一個從小就被視為自己所處階層的怪胎,擁有穿透靈魂思考的能力,卻由於時代和信念在燭光暮年離家出走。呵,一個先行者卻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

仰天長歎:“何等不公!”

但他們是怎樣面對的?

一個耳聾後仍堅持創作,一個在臨終前仍站着完成自己的“最後晚餐”,另一個留下了無數瀰漫着書香氣的卷軸,直到今天,仍能穿透靈魂的迷霧。

一個世界,一條路,三個人。

欽佩作者,因為他的着眼點不是名人們那些卓與人類的成就而是在揭示這些成績背後的道路:佈滿艱辛,坑坑窪窪。

走這條路的行人該會是怎樣的艱難?豈易於行蜀道,上青天?

上帝該對這三位大師開了多少命運的玩笑?在這光榮的荊棘路上,他們該跌倒過多少次?

但回答上帝和荊棘叢的,卻是他們永不停息的鬥爭,奮鬥,直到光明到來。

到了這裏,我們開始明白,作者寫此書,恐怕並非只用情在一個“難”上,應該是激勵後人來“鬥”。

身有病痛,被時代排斥仍然執着於遠方,前行。磨難碾壓信念,卻磨出了偉人。他們雖早已乘着歲月的舟逝去,但卻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動力。

看窗外,有不少壯年乞丐,也有不少青年騙子;打開任意一家網吧的門,就可以看到80%的顧客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精神病院病人的人數火箭般上升,美國金門大橋下已被自殺者的鮮血染紅;越來越多的人學會哭,學會了在跌倒和創傷自己的地方躺下·······太多的人只是使生命曇花一現,太多堅持和毅力的美已經喪失。

人們都在説或在想:“我苦啊!”

人們多在感歎:“不公平!”

於是就在歷數自己的多災多難,傾倒自己的一腔苦水。

社會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得不能再大!

難道就沒人想要站起來嗎?那些站在社會頂端的人就難道不苦嗎?

他們也定受過難,肯定也有來自事事處處的壓力,只是在苦難面前,他們用痛苦換來歡樂。可你,幹了什麼?

你用痛苦換取的是什麼?

此處無聲勝有聲。人生路終要自己走,自己品。

筆落此處,不再多言。請允許我用兩位名人的話來結尾:

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愈苦愈使我喜歡。

名人傳讀後感4

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場戰爭,一場戰役接着一場戰役,無邊無際,絡繹不絕。他們沒有時間停下行軍的腳步,去看看自己疲憊的情態,只是帶着心中那一點點信仰的火花,去和整個命運的黑暗抗衡在萊茵河的波濤旁,在熾烈的佛羅倫薩,在俄羅斯荒涼的土地上。

羅曼。羅蘭説: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我們也許應呼喊這樣三個名字: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我們看見他們的偉大,光輝和超人的成就並給予不合適的讚美時,羅蘭卻高呼着生活的嚴酷和深重的苦難在他們的生平中流露。

在他們的一生中,聽見了些什麼?有時是無休止的讚美之聲,卻不是源於理解,發自內心;有時是輕描淡寫的忽略,而更多時候是中傷的毒焰把他們燒灼,或是不和諧的聒噪,或是譏諷的矛尖,或是如同驅使奴隸般的催促後來他們中的一個聽不見了,於是萊茵河的波濤聲低下去,淺下去,而他自己彈奏的和絃卻響徹雲霄,如同悲愴的呼喚構成的奔流的情感之河所發出的濤聲,萊茵河的壯闊也只顯得似乎淺吟低唱。在他們的一生中,看見了什麼?繁瑣的羣氓在街道上游走;狂熱的崇拜者們喧譁鼓掌;偉大的藝術遭人鄙視,或是僅僅被當做平凡的裝飾畫;如果這一切還不夠讓他們痛苦當他們看見自己的靈魂時,不滿和矛盾以及無休止的追求又會充斥內心於是他們中的一個轉移了目光,轉向秀美的自然,遠離上流社會辛辣的譏諷,再轉向人民大眾之間,直視他們的苦難也是他自己的苦難,轉向他自以為平庸的生活,他對生命本質的探究由此啟程。在他們一生中,都呼喚什麼?都考慮了什麼?是什麼讓他們在自己內心和生活的苦難這一牆縫中生存?他們呼喚上帝,在快樂的時候,在悲傷的時候,在極端痛苦的時候他們呼喚他。尤其是那一位在自己懷疑而矛盾的性格中受苦的英雄,他不知道上帝的意志就是他自己的意志,當他歎息萬千快樂不如一種痛苦時,他的力量已經高過聖彼得教堂的十字架,高過整個他所熱愛卻把他拋棄的佛羅倫薩。他們信仰的不止是上帝還有自己。

他們生活在無休止的苦難,無休止的黑暗,無休止的戰鬥中,沒有時間歎息,沒有時間讓自己顯得偉大而悲壯。這戰鬥不會勝利,因為他們最終被毀滅在沒有思想,沒有藝術之夢的永恆的沉睡中,但他們心中的光明還活着,從他們的每一件作品中照耀着,那是他們曾經受難的證明生活是嚴酷而黑暗的,光明在他們心裏。

我們,我們也是如此。我們被一種未知的力量推着前行,走上一條曲折坎坷的道路,沒有燈光,沒有指向標,甚至沒有微弱的燭光為我們開道。我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甚至負重前行。路太坎坷,我們無法顧及自身,路太漫長,我們也無暇停住腳步,我們無法與他人牽手,甚至不懂互相安慰。但只要心中有那一點點信仰和理想的小火花,就能將苦難之路走下去,也許,那小火花會變成光明的源泉不會照亮自己卻照亮他人你在深重的苦難中不會知道,知不知道也不重要了,苦難成了光榮的化名。

名人傳讀後感5

古人云:“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都告訴我,成就偉大人生的,是痛苦和磨難。他們都經歷了肉體和精神上的種種磨難,他們與命運不屈不撓地鬥爭,終於為各自的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隨着作者羅曼·羅蘭一起品味了《名人傳》這偉大的英雄交響曲,受到了人生的啟迪。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經常受到父親的毒打。當然,他也很幸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遇到了和他一樣熱愛音樂的莫扎特,又拜海頓為師。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愛情希望的破滅、生活的貧困、以及生理上的缺陷——耳聾,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是多麼殘酷呀,他也曾痛苦過、無奈過、傷心過,看着那一段段文字,我也跟着傷心、悲痛起來。無論困難有多少,貝多芬從來沒有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創作了不朽的經典《田園》、《第六交響曲》、《歡樂頌》等。面對生活的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給受盡苦難的人們帶來安慰和鼓舞。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的結尾中寫到:“多少人已讚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切受苦難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啊,貝多芬在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還能夠勇敢地面對,怎能不令人敬佩?

和貝多芬一樣,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人生中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從國小習雕塑和繪畫的米開朗琪羅被教皇抓去造陵墓,逼着他痛苦地創造他不滿意的作品,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屈服,還在臨終前創作了着名的《哀悼基督》。托爾斯泰更是面對着整個貴族上流社會的擠壓,受盡了苦難,但他卻努力地面對,還創作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着名作品。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都是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會的排斥,但是,他們沒有在孤獨和痛苦中滅亡,而是站起來勇敢地與命運進行鬥爭。他們三個人雖然都有缺點,但是卻無損他們偉大的事業。痛苦和磨難會降臨到平凡人頭上也會降臨到偉人頭上,他們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痛苦與磨難。我佩服他們,佩服他們的執着和勇敢,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勇敢面對,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路上的磕磕絆絆將會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名人傳》説的也正是這個道理,面對困境,我們要想想他們的故事,想想他們與命運抗爭的情景,然後努力地去面對、去拼搏,終將收穫成功。

《名人傳》——令人成長的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讀後感6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開始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

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名人傳讀後感7

我最喜歡的書是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人物生平做瑣屑的描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在各自領域都做出偉大貢獻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可以説是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在這本書中,羅曼羅蘭這樣形容貝多芬——貝多芬從光輝的鼎盛時期到人生底谷,從童年的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了偉大的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他的一生都被天才和瘋狂的心靈禁錮着、折磨着,但是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足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可以衝破精神的束縛,為此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也創造出了不朽傑作。

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獨一無二的俄羅斯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濃重的陰霾中放射着明亮的光芒,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鼓勵着在黑暗中探索、鬥爭的人們。我深深地體會到,他是在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是在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羅曼羅蘭用《名人傳》告訴人們:人生也許是艱苦的,也許充滿了貧困、憂愁、孤獨和辛勞,但是一顆高尚的心靈,仍然可以讓艱苦的生活發出光和熱,讓生命之火燃燒。

幾個世紀以來,《名人傳》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的人,鼓舞着多少在苦難、絕望中掙扎的靈魂。偉人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們高尚的心靈和品格。貝多芬的音樂得到眾多維也納人民的歡呼,但懷着敵意的維也納對他的苦難卻無人問津;米開朗琪羅被迫為教皇服務,而且他的每一項工程都有卑鄙的小人的惡毒污衊和攻擊;列夫托爾斯泰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並開除了教籍。這種種的痛苦和磨難沒有磨蝕他們的勇氣,反而成為他們創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造就了他們的偉大。正如孟子的那句話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真正體現了他們的“偉大”之所在。

真正的閲讀,是從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捕捉共鳴,求得內心的認同和信仰。一本好書,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愉悦,還有力量和終生的追求。閲讀帶給我心靈的啟示,愛上閲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名人傳讀後感8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生活這樣美好,活它一輩子吧!———貝多芬閒來無事,總會靜靜地走到書架前,用手指劃過一排排書本,抽出那本已因被我翻閲多次而略顯破損的《名人傳》來,默默地讀上一段。而我每讀到貝多芬那傳奇的一生時,我總會不禁心頭一震,之後又陷入一陣沉思——究竟何為命運?究竟有沒有命運?如果有,那麼命運又由誰掌控呢?

命運或許真的是已經被安排好了的,正如老子所想的,天道是自然存在的,但自然宇宙環境變易,是不可預測的。人應該順道而行,而不應該反其道,人的命運亦如是也。但把目光轉回貝多芬的一生,我才發現,也許我錯了。

貝多芬,出生于波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雖是一個男高音歌手,但他酗酒無度,讓他始終獲得不了名望與錢財。因此他將自己成名的夢寄託在了他那富有音樂才能的兒子——貝多芬。他用暴力逼迫貝多芬練習音樂,他就這樣度過了自己黑暗的童年。這便是他的命運吧,雖有超人的天賦,但沒有一個温馨的環境。

他又是那麼早便開始任勞任怨,十一歲,他進了歌劇院,十七歲,他便成了家庭的頂樑柱。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之後,他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開始他是那麼的有活力,他充滿自信,大步向前堅信自己會有所成就,然而命運是那麼的微妙,就在這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的時候,痛苦再一次敲響了他的門——他的聽力越來越差,直到他晚年完全失聰。

這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説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他開始變得絕望了,他一度想聽天由命,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他不斷創作,《月光曲》、《歡樂頌》,無數篇佳作讓後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他成功了!

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命運並不是天意所為,而是取決於我們自己。命運可能會讓你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它絕不會將你永遠捆綁在起跑線上。

人生是一場長跑比賽,而命運只能決定開始,但結局的好壞還是取決與自己。挫折或許是命運所為,但這塊“石頭”在半途而廢者眼中是一塊絆腳石,但在堅持不懈者眼中只是一塊墊腳石罷了。就像貝多芬,他是那麼的不幸,在痛苦面前,他又是那麼的無力,但他依舊能驕傲的説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人生之路何其漫長,小磕小絆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如果你因此而放棄,因此而聽天由命,那麼你這一生或許會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如果我們畏畏縮縮,不敢向前,那麼,我們就是命運的傀儡,但如果我們不畏艱險,勇敢向前,那麼,我們必將有所成就!

“八卦定吉凶,吉凶定大業”,這是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萬事上帝做決定,這是古代西方國家的思想。總知,我覺得這些千百年前古代統治者用於做君主專制的過時的思想是該塵封起來了。命運掌握在自己,人必勝天,這才是新時代應有的思想。

也許,世上並不存在命運,就算有,我也能扼住命運的喉嚨!

名人傳讀後感9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讀後感需!名人傳讀後感,最好1000字以上,-讀後感需!。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讀後感《-讀後感需!名人傳讀後感,最好1000字以上,-讀後感需!》。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讀後感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後感10

最近幾天,我十分熱衷於“名人”,比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拿破崙、莫扎特、貝多芬等等。也許有人要問了,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名人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幾套書,其中就有一本《名人傳》,我一看,立刻被它吸引了,如飢似渴地看了起來。尤其是《貝多芬傳》更使我愛不釋手,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以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一七五○年,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但就在貝多芬初嘗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叩門。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楚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的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貝多芬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卜看到了未來的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人們又可以窺探到他未來的悲劇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種痛苦。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該用多大的毅力呀! 貝多芬的種種事件都在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真理。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不肯相信他面臨的是無可救藥的災難;他渴望痊癒,渴望幸福,他對未來充滿着希望!那麼現在來想想我們這麼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何心裏不裝滿陽光,非要悲觀行事呢?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很差,但那不代表今後的歲月中你依然是“蠢才”。要相信自己的實力,這一點貝多芬比我做得好很多。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那麼我們也該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也是道德。道德,對人們來説是多麼重要。它可以挽救一條活生生的生命,當然也可以教育我們助人為樂。

除了這幾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因為人類中最優秀的分子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