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如何寫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W

何為讀後感?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讀完一篇文章的感受以外的總結、點評。

如何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讀後感範文

範文一:《璀璨的深空》讀後感

我們一起仰望星空,無數散發着神祕的天體星羅棋佈,尋尋覓覓,深邃、璀璨、亙古,無盡的嚮往,讓心飛向了這一片神祕的天宇……

《璀璨的深空》,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絢爛多姿的宇宙,如磁鐵般被他深深吸引。恆星光輝的一生;五花八門的望遠鏡;成羣結隊的繁星;氣勢磅礴的超新星爆發;千姿百態、略顯縹緲的梅西葉天體;雄奇瑰麗、詩情畫意的星系;神祕莫測、若隱若無的宇宙真諦……

翻閲着這本書,我彷彿來到了宇宙深處,觀摩着一幕又一幕前所未見的場面,我不禁歎為觀止,此時的我浮想聯翩,宇宙是何等廣袤無垠,太陽系不過是滄海一粟,神祕的變星,美麗的星雲,壯觀而又似乎悲涼的超新星遺蹟……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宇宙,時間與空間皆是無限,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否無始無終?一個又一個疑問充斥着我的腦袋。書中的理論認為,今天的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而產生並形成的,後來相繼出現的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恆星的能量來自於核聚變,恆星的一生可以分成幼年期,青年期、晚年期、衰老期。一個太陽質量的恆星的平均壽命為100億年,太陽在主序星的狀態下還有50億年壽命。火星和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而火星是地球的未來

我望着宇宙中的星星點點,心生渺小,龐大的宇宙啊,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夢,人類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的只是你冰山一角,而你留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遐想……探索,如此深奧的字眼,是什麼促進了我們人類社會的進步?是什麼使人類邁入了高科技時代?是什麼讓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幸福?正是探索。古今往來,多少人在探索之路上孜孜不倦地走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愛因斯坦的探索預言了“黑洞”,最終成就了《相對論》;伽利略的探索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發現了諸如月球環形山等千百年來人們從未看到過的景象。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曾説過:“人類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作為一個國小生,我們要學習偉人的精神,細心觀察、思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輕言放棄,不隨口説“難”,只有經過探索,才會讓你心生喜悦!

踏步在科學之路上,我專注着每一種科學精神,這些先人不斷探索的壯舉和辛勤鑽研的發現正像一幅畫卷鼓舞着我們繼續前進,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舞動吧,宇宙,舞動吧,科學!

範文二:《塔克的郊外》讀後感

蟋蟀泰斯特放棄了在時代廣場聲名顯赫的生活,回到郊外的草原。可不久之後,郊外也要被人類開發建設起來了,住在這裏的小動物將失去他們的家園。於是柴斯特讓知更鳥邀請在大城市見過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利貓來到郊外,請他們出謀劃策,拯救草原。和喧囂雜亂的都市相比,郊外的一切是那麼的清新和恬靜。要怎樣才能保護這自然的美景呢?塔克老鼠絞盡腦汁,最終想出了一條妙計,整個草原的小動物立刻行動起來,投入這令人興奮的妙計實施中去了……

讀了《塔克的郊外》這個故事,塔克老鼠、亨利貓和蟋蟀柴斯特之間的友誼再次深深地打動了我。為了能早點見到柴斯特,及時拯救草原,約翰、塔克和亨利決定當晚就做晚班的市內特快趕往海德雷鎮;為了瞭解人類會怎樣對待草原,亨利貓到艾倫家卧底,做他們家的寵物,把偷聽到的情況及時告訴給塔克和柴斯特;塔克想出了一個妙計,亨利貓冒着生命危險,和草原上的動物們齊心協力,把所有的物品偽裝成是受人類尊敬的海德雷的東西,最終使人類放棄了在草原上建造房子的計劃。草原平安了,而塔克和亨利又要和柴斯特分別了,他們是那麼依依不捨…… 這些動物之間的友誼是多麼深厚啊!的確,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友誼也無處不在。我的朋友很多,大家在一起相處得非常愉快,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親密無間。更讓我欣慰的是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朋友及時向我伸出雙手:我看不懂五線譜,所以也沒法彈鋼琴,這時候俞悦就走過來一小節一小節的教我彈;美術課上我沒有水彩筆,曾若辰就把她的水彩筆借給我用,還説:“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完了再買。”

人生是花,而愛便是花的蜜。沐浴着友誼之愛,我的生活更加甜美。

範文三:《廢墟》讀後感

初讀餘秋雨的《廢墟》,撲面而來的即是清新淡雅又不失磅礴大氣的筆觸。“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這對廢墟複雜的感慨便是作者留給我的第一個疑問,而當文中提到“廢墟文化”時,我就更加疑惑,這裏的廢墟到底是什麼呢?是什麼樣的廢墟令他既恨又愛呢?廢墟是文化的結束。廢墟是歷史留下的印記。秦始皇陵的廢墟告訴我們一代君主的沉浮與霸氣,黃鶴樓的廢墟告訴我們建築史上的輝煌與曾經,圓明園的廢墟告訴我們舊時中國的腐朽與無能……這一切的廢墟終結了一個時代、一個王朝曾經鼎盛的文化。廢墟象徵着毀滅,象徵着沒落,它是殘忍的將我們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埋沒在歷史的煙塵中,留下的只是世人的嗟歎與哀惜。然而這種廢墟何嘗不是美的?人們的雕琢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廢墟的悲愴與破敗,歷盡滄桑的殘垣斷壁講述着過往。歷史是公平的,它用廢墟警告人們,誰再重蹈它的覆轍廢墟是文化的開始。歷史的車輪輪迴,彈指一揮間,千百年轉眼即逝。當廢墟還帶着曾經的文化,還帶着世人的歎息的時候,新的文化開始了,它在廢墟上重建。黃鶴樓重建了,卻不失古樸與簡潔;雷峯塔裝潢了,卻不失蒼勁與典雅;萬里長城整修了,卻不失莊重與大氣……這一切都是人們對歷史的追憶,在新的文化開始的時候又不忘,不忘那層金的煙塵所埋沒的廢墟。然而,這重建的廢墟又怎麼能説是定然美麗,定然璀璨的呢?冥冥之中,那廢墟中卻透露着一種完美的遺憾。正如作者玩笑般的話“黃鶴樓重建了,可以裝電梯;阿房宮若重建,可以作賓館;滕王閣若重建,可以闢商場。”不錯,修復的廢墟失去了原有的風韻,充斥着現代的氣息。黃鶴樓用鋼筋連接,用磚瓦壘砌;雷峯塔用現代塗料和電腦技術上漆;萬里長城竟用混凝土和黃磚修補……丟失了的廢墟讓自詡“文化”的我們放棄了發覺,而覺醒的人們開始在廢墟外發現唯美的文化。於是新與舊,笑與淚,苦與樂在廢墟這個交點上匯聚。

如若説前兩個主題是引子,那麼輝煌的交響現在才開始。古往今來無數的故事、傳奇總是以大團圓的結局而告終,然而面對這似乎美好的願望與憧憬的往往又是殘酷的現實。生活的經歷告訴我們,現實並不是會和想象一樣,現實並不會完美無缺,更不會盡善盡美。近千年來,脆弱的中國人往往都是完美主義的追求者,這也揭示了這個柔弱的民族面對殘破的廢墟時的懦弱與畏縮。而廢墟中隱含的文化正是如作者説的那樣“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只有悲劇和廢墟能讓人的靈魂得到昇華,只有悲劇和廢墟能讓舉世之人堅強,只有悲劇和廢墟能讓時代進步與輝煌!

我們其實不必去掩蓋悲劇,去掩蓋廢墟,歷史的軌跡總會有一天幫它們解脱枷鎖。欲蓋彌彰的僥倖心理,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段敗筆。既然如此,何苦去追尋遠在天涯的完美,何不坦坦蕩蕩地行走於荒寂的廢墟?當有一天,你的眼前盡是古人留下的遺蹟,盡是滄桑的廢墟時,不要退縮,更不要閉上你的雙眼。收起那顆憐憫的心,當手觸到那粗糙的巖壁時,請用心去感受廢墟的心跳。把心頭的憂慮與苦行撒手在廢墟,讓時間將它們掩埋。它彷彿是開啟時光隧道的鑰匙,又彷彿是一面識透人間百象的詞典。

恍然間我徹悟了,廢墟的文化是對自我和他人自省自律的美德,更是直面生命歷程的勇氣。藴涵的是未來和過去,輝煌與沉淪的宿命,更是我們一直都沒有發現的明鏡。

我們,挾着廢墟走向現代。

我們,更挾着廢墟走向文明。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