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長物志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8W

《長物志》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十二類。《長物志》的讀後感應該怎麼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長物志》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長物志讀後感

  篇1:長物志讀後感

現代生活節奏實在是快,我們似乎永遠都是“On the way”:馬不停蹄得奔波於各地;沒日沒夜地工作,拼命掙錢存錢,買房、買車……慢慢的,有一種聲音常常傳進我們的耳朵:花這點錢算什麼,哥講求的是生活品質!那麼,這一切真的就是生活的品質所在嗎?生活品質可以等同於錢嗎?答案顯而易見。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品質呢?我想,真正用心讀過從輕出版社出版的《長物志》這本書,你就會知道答案的。

這本書是明代文震亨所著。作者出身書香世家,他的曾祖父我們也都知道,那就是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其祖父和父親也均為著名書畫家。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作者的詩文書畫也相當了得。這些,都與他寫作本書有着密切的關係。

本書與《園冶》一同成為展現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雙璧。《長物志》偏重於品物的藝術鑑賞,而《園冶》則側重於園林的技術探求,二者互為補充,構成了我國古代園藝藝術的整體風貌。

對於本書書名,歷代學者有多種理解。有人提出,“長物”,就是指的多餘之物。這可以追溯到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説新語》中去:王恭語:“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即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警,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也有人覺得,這裏的“長物”也並不是指多餘之物。明人宋詡在明弘治甲子所撰《宋氏家規部》中設有田畝簿、屋宇簿、舟車簿、長物簿等。在其著作中,他對“長物”有了另一種定義:“凡天地間奇物隨時地所產、神秀所鍾,或古有而今無,或今有而古無,不能盡知見之也。”他將“長物”分為二十一類,其中既包含珍稀物品,如玉類、珠類、瑪瑙類、珊瑚類等,也包含了生活日用品,如漆類、木類、草類、竹類、窯類等。

而文震亨取“長物”一詞,意指多餘之物,實際上書中所指又並非多餘之物,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不過,這些品物非一般物品,而是投射和沉積了文人的選擇和品格意志之物。

這本書共十二志,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五志,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基本構建,其選材、構造與佈局是造園活動與靈性生活的渾然天成,也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沉醉其間的原因所在。而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等七志,則敍述了古代居宅所用器物的制式及極盡考究的擺放品位。這些生活細節,我們常常對其視而不見,古人卻在生活中十分講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一桌一椅的擺設,都力求讓自己歡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又怎能不令人愉悦呢?我們所謂的“高品質生活”相比,古人的生活,貌似更令人神往。

  篇2:長物志讀後感

“長物”,原指多餘之物,它們雖非生活必需品,卻是中國古代文人構築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託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品格意志。這部中國古代名士精緻生活的百科全書,共十二卷,集合實用與審美雙重功能,其中講述居家陳設的有室廬、几榻、器物、位置四卷,與造景佈局相關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魚三卷,與文人雅趣直接關聯的有書畫、香茗兩卷,集中談論日常生活的有衣飾、舟車、蔬果三卷。

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鑑長物而標舉人格,完美呈現簪纓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調、明代江南書香世家的高潔風致。

《四庫全書》收錄《長物志》,評其“惟震亨世以書畫擅名,耳濡目染,與眾本殊,故所言收藏賞鑑諸法,亦具有條理”。為後世營造生態家居、鑑藏文物雅玩提供了理論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範本,是中產階級提升美學素養、提高生活格調的必讀之書。

到底還是書非借不能讀,《長物志圖説》,本當是那種手邊書,閒時隨翻,一翻幾年的。但因為是借來,幾日便看完了。

書名“長物”,所述皆是身外之物,園林器具花鳥蟲魚,皆是玩物。看着玩,輕鬆有趣才是,而且也果然是輕鬆有趣的。不過看完了,竟還有些感時傷懷的鬱結。

文才子是明著名書畫家文徵明曾孫。生於世家,自小培養了卓絕的品位,精於各種身外物的學問。長物志字裏行間,時時透露出仰慕先賢,欲追古風的情節。凡物以古以樸為上,否則為俗。每每斷然言:其餘xx皆俗。若不是對自己的審美情趣有強大自信,大概説不了那麼斬釘截鐵。他對生活理想有這麼明確的構想,要做逸士貞夫隱者,精於構造身外之境,達到居山林之古遠,卻並不見得充分享受。與李漁一比就很顯然。閒情偶記一樣説的長物學問,李漁卻處處透着沾然自喜、自得其樂的神態。文才子卻沒有。或許他想當逸士而終心繫社稷,外形瀟灑而心不解脱。所以明代滅亡,他投河自盡以殉國。長物可怡情,也不過就是怡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