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讀書心得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讀書心得14篇

有關讀書心得 篇1

我看了一本成語故事書,裏面有很多成語故事,這個成語讓我有了感知。

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叫《百聞不如一見》,其實這個成語故事挺有教育意義的。

這個成語講的是:西漢時,漢朝老將趙充國兵前去邊關退戰。宣帝問他要帶多少人馬。他説“百聞不如一見”,由於兩地相距太遠,一時難以計算。《百聞不如一見》是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一見的意思。這個成語讓我知道了解一件事或物品,就算聽一百次,也想象不到是真麼樣的,要親眼看一下才瞭解的`深一些。

這是我的讀書心得,這個成語讓我知道: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看一次。

有關讀書心得 篇2

讀了朱自清寫的《匆匆》這篇散文,使我感觸頗深。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我們的.時間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他流失得很快,轉瞬即逝,不留下任何痕跡。

在之前,不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平時週末休息在家,自由輕鬆,沒有了老師在耳邊不停地叮嚀,沒有了令人緊張的上課鈴聲時不時地催促。因此,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完成作業,而是自己好久沒有盡情地看會兒電視了,有好多天沒有玩電腦了,作業總是做得完的。於是,一天過去了,作業還紋絲未動。

時間匆匆,就像我們身邊的一陣風。在你與人閒談時,在你考慮今天穿什麼樣的衣服時,在你呼呼大睡時,它就已悄悄地從你身邊溜走。

讀完這篇散文,我不禁想起巴甫洛夫説的一句話在世界上我們只活一次,所以應該愛惜光陰。必須過真實的生活,過有價值的生活。是啊,我們應該愛惜光陰,不讓他在我手中白白流去,珍惜每一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價值。

現在,我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多少寶貴的時間,我為時間的一去不復返而難過,我也將珍惜未來的每一天,不讓他在我手中悄悄流逝。

有關讀書心得 篇3

你知道嗎?書有個世界,那裏充滿了快樂的氣息。我經常在那看過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最近,我有去了那裏,看到了一位心地善良,會關心別人的小女孩,她就是小海蒂。

《小海蒂》的故事十分耐人尋味。它主要講了小海蒂被姨媽迪蒂交給她的爺爺奧西姆大叔撫養。後來姨媽迪蒂讓她陪有錢人的女兒——克拉拉讀書。在那裏發生了許多趣事後海蒂又回到爺爺身邊,克拉森大夫、克拉拉和奶奶都來看望她。克拉拉原本是個腿腳不靈便的女孩,但在奧西姆高山牧場站了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仔細地回味了一下,海蒂之所以深受大家喜愛,是因為海蒂擁有感人的魅力。而海蒂這種魅力在於她會關心他人,她這一美好品質猶如落葉飄進我的心裏,化作知識的`養料。

《小海蒂》的故事讀來也會引人入勝,因為它洋溢着許多美好品質,就像在湛藍的天空上添上了一道彩虹。它的故事情節也會偷偷地牽動你的情感,當海蒂被送到克拉拉家時,你會十分不捨她離開了親愛的爺爺,也會十分着急海蒂以後在克拉拉家會怎麼樣?她會不會回來?

歸根到底,這個故事一直在詮釋着關心二字,因為在我們關心他人的同時,別人也會關心你。只有像海蒂和奧西姆大叔一樣少索取、多奉獻,這個世界才能成為一個被關心包圍的愛的世界。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你也會得到快樂。

有關讀書心得 篇4

一開始,弱小的阿廖沙初次步入社會就遇到了期軟怕硬的薩沙;油腔虛偽的老闆和掌櫃和空虛無聊的廚娘。

但是在廚娘死後,阿廖沙決心要離開這,可是很不幸,阿廖沙因一時大意弄傷了胳膊;當天被送進了醫院;在醫院裏他想他的外祖母,他想寫信給他的`外祖母,由於他胳膊傷了,不能寫,他坐在牀頭,後來他不知不覺的睡着;他一睜眼外祖母就把他帶回了家。但弱小的阿廖沙一回家就聽到了許多壞消息,但這些事並嚇不到他,因為他已是一個經歷了許多挫折的小大人。

阿廖沙這個可憐的孩子,在新朝鞋店裏受了許多苦,但被外祖母帶去了另一個魔鬼世界,也就是阿廖沙的姨婆那裏,在那當學徒也受盡了姨婆一家人的責罵,阿廖沙被逼離開,又去了善良號小船當洗碗工,而且廚師思慕蕾對他很好,並給他書刊;讓他讀給他知識,可是有人對他使壞,把他趕下船。

阿廖沙人十分老實,卻經常被人捉弄;弄的十分狼狽,但他無能為力。

阿廖沙這個失去親人的可憐孩子,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會過的很愉快。

有關讀書心得 篇5

薛瑞萍有一本書叫做《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書中內容且不必説,光從題目就足見當一年級的班主任如何難當,要受多少的氣,讚賞是最好的教育。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卻也好動,孩子們剛入學,對學校、課堂規矩還很難遵守,這一切都讓一年級的班主任特別不好當。幾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嚴管只會令學生反感,讚賞是最好的教育。

報名時,看着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聽着一聲聲稚嫩的“老師好”,我心裏由衷地喜歡他們,真心地稱讚他們每一個:“小姑娘,你的眼睛真漂亮!”“你真懂禮貌!”“你會認這麼多字呀,真了不起!”……孩子們很快就跟我熟了起來,報完名還不肯走,站在我的旁邊,看着我做事,還不時地和我聊上一兩句。瞧,適時的讚賞,讓我成了孩子們的朋友,也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他們,發現他們的優點,便於今後的班級管理。

上課了,40分鐘的時間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很難堅持,堅持不住的孩子開始説話、玩紙片、畫小人兒……如果這時大發脾氣,只會讓課更加無法上下去。每到這時,我總會用眼睛去找——找坐得端正、認真聽的孩子,對他豎起大拇指,在全班表揚:“你坐得最端正!”“你上課真認真!”這時,受表揚的孩子坐得更端正了,其他不聽課的孩子們,也馬上就會學着受表揚的孩子的樣子,坐好看,及時的讚賞,讓我很自然地把課進行下去,孩子們又認真地聽我講課了。

凡是個可愛的女孩,但平時學習時有些粗心。期末考試的那天,她發高燒了,早上打完吊針媽媽送她進教室,準備考試。前一個晚上沒休息好,再加上是燒得難受,凡想跟媽媽回家,不參加考試了。這時,我走了過去,輕聲對她説:“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堅持下去的',對嗎?老師讓媽媽就在教室外面等你,如果你考試的時候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媽媽就帶你回家,好嗎?”也許是因為在老師面前,孩子不好意思撒嬌,凡讓媽媽走了。考試前,我給孩子們強調考試注意事項時,特別在班上表揚她,生病還堅持考試,讓全班同學向她學習。結果,這次期末考試,她考得出奇的好,語文99、數學100。這,就是讚賞的力量。

值日時,總有些孩子不會掃地,亂掃一氣,地上是不掃還好,越掃越髒,看着髒亂的教室,正想大發脾氣,轉身發現妍正很賣力地掃着,一手拿掃把,一手拿灰鬥,把自己的任務很快完成了。“妍,你真厲害!是不是在家經常幫媽媽掃地呀!”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繼續掃着。剛才還在亂掃的另一個孩子,聽到我對妍的誇獎,也學着妍的樣子掃了起來。看來,同伴才是最好的老師,當然,還有我讚賞的作用,我不由得在心裏有些得意。

周虹在分享他成功培養女兒的經驗時,主要強調了一條——賞識教育。女兒做的每件事,他都豎起大拇指。這,就是教育。每天走進學校、走進教室,我都告訴自己,要發現孩子們身上的每一個優點,讓他們為自己而驕傲,不斷努力,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驕傲!只要我堅持,一定會有收穫。

有關讀書心得 篇6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使他成為拉丁美洲的驕傲。也讓他獲得了世界級的聲望。《霍亂時期的感情》使他得到了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在他沉着冷靜地講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謬的故事的時候,他的背後也有一個人,一個如他筆下所寫的那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中,堅定地站穩現實主義大地的烏蘇拉,她永遠不會像她瘋狂的丈夫奧雷良諾布恩地亞那樣想:“咱們很快就會有足夠的金子,用來鋪家裏的地都有餘啦。”對烏蘇拉來説,地就是土地,不是金子鋪成的。正是這個樸素的理念支撐着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天空。馬爾克斯的妻子也是這樣一個女人,能夠説,是她,為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之筆注入了墨。正如作者所説:沒有梅塞德斯,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梅塞德斯是馬爾克斯的`妻子。

那可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馬爾克斯帶着一家人準備去旅行,就在旅行的路上,他突然恍然大悟,他就應像他的外祖母講故事那樣寫一本書,寫一部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歷史,跟着他這個想法而來的就是《百年孤獨》著名的開頭:多年之後,應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然後,他們放下旅行,一家人的車停在馬爾克斯寫字枱上。

馬爾克斯為了寫《百年孤獨》,把幾個月前買的一輛小車抵押了出去,把錢如數交給了妻子梅塞德斯,心裏想着還夠六個多月的他認為他六個月時間能寫完這本書。結果,馬爾克斯用了一年半時間才寫完這本書。錢用完了,梅塞德斯一聲沒吭。馬爾克斯不明白妻子是怎樣讓肉店老闆賒給她肉、麪包師賒給她麪包、房東答應她晚交九個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瞞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擔下來了,每隔一段時間還給丈夫送來張稿紙。少了什麼也不能少這張稿紙。

梅塞德斯當然沒有親筆寫《百年孤獨》,但她和丈夫一齊經歷了寫作的過程,馬爾克斯寫完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死掉的那章,渾身哆哆嗦嗦地走上三樓,梅塞德斯正在那兒。她一看作家的臉色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上校死了”她説。

馬爾克斯一頭倒在牀上,整整哭了兩個鐘頭。

也是她親自到郵局去把這篇她沒看過的《百年孤獨》手稿寄出去的她拒絕看手稿,我懷疑她多少也有些膽怯。她邊走邊想:要是到頭來這部小説被認為很糟糕可怎樣辦那時候,她腦子的庫房裏是否堆滿了欠下的麪包肉和稿紙正如人們評價《百年孤獨》中那些拉丁美洲的婦女們一樣:婦女們不僅僅保證了這個家庭的不斷香火,還保證了這部長篇小説的連貫性。應對《百年孤獨》,梅塞德斯也就應得到這句話:孤獨的血液。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麼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小説都不一樣。情節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為篇幅擺在那裏。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並沒有刻意地塞進字裏行間,而是靠着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説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隻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並沒有什麼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髒的地毯,一向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才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火藥的硝煙氣味久久不散,縈繞在他的房子裏,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後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有關讀書心得 篇7

人人都想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如何使自己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呢?《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滿懷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為,但在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要使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工作並快樂着,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心態和自信心。孔子説:“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擔,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迴歸於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心態,把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抱怨工作的勞動強度、收入的不公,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心理,從而喪失工作的信心,偏離人生的目標方向。

快樂工作,不能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當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悦。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現實面前,應調整好與同事,取長補短。當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樂工作的同時,更要快樂的'學習,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社會中、工作中學習,從國小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學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績和收益。人人都要面臨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新要求、新環境和新崗位,必須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高效工作。向領導、同事、老師及身邊的人學習,要認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你學到的東西越多,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一起懷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去工作、學習,使自己使他人都成為快樂和幸福的人。

有關讀書心得 篇8

既見君子,元亨利貞——《易經與老子》讀後感2500字:

這本書,其實是胡蘭成先生在報刊上的文章,原是中文寫成,翻譯成日文發表。由於原稿遺失,小北先生便從日文又翻譯成中文。行文風格倒是與胡蘭成有個六七成的相似,然而這樣翻來翻去,難免失卻最初的味道。並且頗有一些句子翻得不是很通。不過會意即可,無需強求字斟句酌。難得的是,封面是由陳丹青先生題的字。

如果這本書算是《易經》讀後感,那麼我所寫的,只能勉強算是讀《〈易經〉讀後感》之後感了。並不討論太極陰陽、小畜吉凶。

其實完全不通《易經》。單單是看文字,也是隻認識大部分而已,有些字索性看得面面相覷,彷彿理應熟知而偏偏認不出來的故人,真是慚愧得想要掩面躲到桌子底下。承蒙滕大師點撥多次,然而資質駑鈍,非但沒有恍然大悟,反而越發糊塗起來,並懷疑自己的項上長的並不是那顆自以為聰明的腦袋,而是一塊榆木疙瘩。

是故即使讀了這本書,更多的,是明瞭了作者讀《易經》時的跌宕自喜,對於《易經》本經的感悟,倒尚未見得深厚許多。諸君中多有識之士,還望寬宥這篇胡言亂語,一笑置之即可。

1.關於宗教和哲學

很奇怪,生活在迷信的環境裏,卻從小就對各種宗教免疫。總覺得宗教是懶人的信仰。畢竟相信一件難以解釋的事情是由於某種神靈所為,比相信其背後存在複雜抽象的科學,要容易得多。人類都是免不了喜歡走捷徑。

萬叔認可坊間的説法:理科走到極致是數學,而人文學科走到極致是哲學。不過他老人家認為,哲學這座金字塔的頂端,是宗教。

什麼是哲學?哲學是如何誕生?在我看來,不過是為了解釋我們所看到或者目力無法看到的這個世界。與科學在本質上並無不同,殊途同歸而已。然而科學最無能為力的,就是如何去解釋人的精神和意志。科學發展到今天,可以用數學、物理學的方法去探尋宇宙的'起源和終結,卻無法回答為什麼世界是現在這個樣子。科學可以發現規律,卻無法告訴我們為什麼這規律是這規律,而不是另外的樣子。

而哲學彌補了這個空缺。

2.關於占卜

並不是很相信占卜。儘管在心虛忐忑的時候,會希望窗外的喜鵲叫聲是吉兆。然而非要説發生在千里之外數年之後的某件事,與眼前的爻乂龜板竹籤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實在難以説服我。占卜的任何結果,都是隨機事件之一而已,而對於單次的行為,概率又沒有任何意義。生辰八字與紫微斗數也是不信的。寧願相信世間所有生命物或非生命物都有自己的磁場,相互作用相互干擾,或有特定規律與走向,但因為個體的一念一息,有着萬千的可能性。

幸好《易經》的占卜,並不是告訴我們,一卦既出,吉凶已定。而是告訴我們,“人生有着餘裕,世事變化還多着呢。”

算卦先生往往先天花亂墜講些人云亦云的話,到了關鍵處,又喜歡故弄玄虛,來一句“天機不可泄露”。其實何謂天機?

“一曰知警,二曰妙悟。…兇之預感為知警,吉之預感為妙悟。”

這種預感,並非未卜先知,並非什麼神祕的第六感,而是對於自身與自然聯繫的感知與敬畏。但現代人這種知警的本能,已被重疊的知識所覆蓋。人類依靠機械去探索太空、高山、深海,然而最精密的機器,也許都比不上海豚自然演化的超音波。

3.關於點線

中國的文章、繪畫、書法,都是有着獨特的時間和空間的佈局結構。美與數學有着難以言説的聯繫。八卦亦如是。

“《易經》重視位。卦爻之位,陰陽的交錯,是幾何學的。”

即使從未看過《易經》的人,見到八卦的畫法,只怕也要驚歎,兩種線條的排列組合,竟然如此美而玄妙。不同的卦象分佈在不同的方位,又代表着不同的時空和機緣,偏偏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着嚴密的邏輯和演變。

胡蘭成則贊同一個説法:宇宙間的一切運動皆是點與線。而《易經》的陽亦可看做—,即數學的點;陰則是——,即數學的線。線是點的演繹,最短的線在兩點之間,其中有太極,即是0。以點成線,以線成面。天下萬事,歸根結底,不過是如此簡單質樸的道理。

飛哥曾説起他讀書的心得:讀書不見得要一字一句,有些內容是可以用“航拍”的視角去看的。這也是點線面的道理。我們習慣於按部就班,卻不曾想,讀後感,從面迴歸到線,從線還原到點,亦別有一番滋味——物理學界的還原論,也是這個原理。只是此等境界,非遊刃有餘者不可得。一方面要靠練習,另一方面只怕也要靠悟性了。

3.關於天命與歷史

《易經》裏説:“天地不與聖人同憂。”正如老子説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中國人總是習慣説“凡事天定”,然而想到自然夏花冬雪、歷史興衰罔替、人生顛沛流離,竟是從一開始就寫好了劇本容不得更改的,即使嘴上説着“樂天知命”,卻何嘗甘心逆來順受?

“歷史從來就包含有限與無限。有限的一面是歷史的形態,無限的一面是歷史的機能。”

“凡最好的東西都是偶然的。…好文思與數學上的發現,皆非順理成章,而是斷續飛躍的。國家大事歷史上天命移易之際,即非連續的,而是飛躍的革命。”

説的都是必然和偶然。直到現在,科學家們仍然爭執不休:生命的誕生,地球的形成,乃至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到底是必然的結果,還是偶然的意外。不過科學家們大都相信,讓我們眼花繚亂的這個宇宙,埋藏在萬千規律和公式的背後,應該是極其簡單的原理。大約也就是我們常説的universalprinciple,類似於《易經》裏的天命。

現代福祉社會的人們,早已不知“畏天命”這一句。不知是件好事,證明我們已經無所畏懼去追尋終極真理?還是件不那麼好的事,因為我們太過自以為是。

4.關於閲讀

“近來於《易經》,死心塌地的讀。”

這個“死心塌地”一詞用得極妙。在我看來,不管讀書是為了做學問,抑或只是興趣,總要凝神靜氣才好。自然,這種動不動就容易皺着眉頭板起面孔的態度,屢被滕大師大搖其頭。在他看來,無論什麼書都是好玩的,也是可以玩的,因為文字裏有着許多起承轉合拆並聚散的趣味。哪怕只是放在那裏,盯着書的封面發一下午呆,也是好玩的——謂之“坐忘”。

只是我眼中的“死心塌地”,更多意味着心無旁騖。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喝茶、飲酒、吹風,甚至嗑瓜子、吃冰糕、啃個兔頭豬腳。然而每個字印到腦子裏的時候,並無功利之念,只是自喜。

如今連認真看一場文藝片都鮮少機會的時代,我很難告訴你,讀書是一件怎樣喜悦與貞靜的事。只是希望這樣的歡喜,還留在現實,不僅僅只是回憶。

語言是個神奇的東西。我們需要語言,去思考,去理解,去表達。卻又時常感到語言的無力,甚至束縛。母語屬性,造成了邏輯的暴力,我們囿於其中不堪其苦,卻往往沒有出路。

而讀《易經》,更加覺得語言文字的虛無,所以是需要一點“氣”的。這氣,必然不可像孔子的端然肅謹,也不可像莊子的逍遙不經,大約最好是孟子的浩然之氣,加一些老子的悠然玄妙。

最後引用滕大師的一句話:經典之所以是經典,自然有它的好,只是之前且把無知當做了驕傲。

有關讀書心得 篇9

假期,我捧起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鎮西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説,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付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有關讀書心得 篇10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它能讓我們知天地、曉人生。它能讓我們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書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從閲讀中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體會讀書的樂趣,學習和掌握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嗎?下方,我就和大家分享讀書的各種樂趣吧!

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於當你當你正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打開書一看,你就會發現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正好騷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那麼舒服,那麼的自在。

讀書對於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來説,讀書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説,書可能是一種靈丹妙藥,煩悶時,讀書能夠解悶;愁苦時,讀書能夠忘憂;興奮時,讀書能夠暢流……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是名利、金錢不可代替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讓我們別留下遺憾,拿起書吧!相信你必須也能從書中懂得人生的真諦!

有關讀書心得 篇1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更需要廣博的知識。“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無疑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也是我終身從教所追求的目標。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十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有關讀書心得 篇12

最近看了學校發的一本書《中國教室的奇蹟》節選,看完頗感震撼。書中主要講的是俞玉萍與她的百合班的故事。她把教育教學的細節做的非常好,她的“名片”,她的期末“頒獎詞”,她的照相機的運用,都深深的啟發者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愛學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你肯用心,告訴我教育的方式不是單一的,生活中任何一點小事都能成功“教育”的素材。

俞老師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但能把這麼多點滴的事情匯聚到一起也體現了她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們不僅僅要學習她做教育的有心人,更要學習她對待學生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中不僅要傳道授業,更要學會讓學生體會真情與發揮教育的功能。無論是她寫的那些信,製作的名片、書籤、寄語等,都體現了她的愛心。我們作為老師有的時候並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很少能反思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俞玉萍老師説教室不就是出錯的地方嗎,我們怎麼能過分的苛責孩子們盡善盡美,不是應該在錯誤在學習,錯誤就能成為教學中的`“鹽”,使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在教學中,俞玉萍老師的善於開發學生的思維更是值得我們借鑑。在平時,我們通常只想着把知識填鴨給學生,並未上升到“思維”。豈不知這才是教學中最重中之重的事情。學習就是開啟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靈性,絕不是簡單的搬運工作,這點真的值得我深思。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課堂中,我對於一些學生老師隨意講話、神思遊離、做小動作有點束手無策。卻在事後又忘記反思,忘記深究原因,想想學生的這些壞習慣,不正是曾經我們也有過的嗎?而做這些不僅僅是單單的批評,而是應該告訴學生好習慣是什麼,樹立好習慣,鼓勵好習慣,用好習慣根治教育中存在的鄙陋。雖然我們高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價值觀,知道孰是孰非,但長久以來形成的壞毛病不是一夕可以改觀的,依舊需要我們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糾正他們。用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式教導與感染他們。

這本《中國教室的奇蹟》雖然只有俞玉萍老師一人的教育方式,卻一樣深深的讓我震撼,這些優秀的故事讓我不斷回味,它們必將激勵這我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及教育方式,把教育,把體育當初自己終身學習的事業,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像俞玉萍老師學校,把光和熱散發給學生。

有關讀書心得 篇13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畫了327個人物形象,從封建高層到社會底層,無不包含涉及,並且一個個人物在曹雪芹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真實形象,讓人覺得活靈活現,喜愛不已。並且關係錯綜複雜,情節量龐大,讀起來令人反覆咀嚼。而這樣的一部精華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藴藏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會功底。

由於出身顯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璽曾深得皇上的信任,這樣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對貴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體驗,才足以將賈家的生活刻畫的如此細緻。並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過康熙皇上的伴讀,書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有深厚的文學素養。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歲時候開始家道中落,二十歲之後,曹家徹底敗落,淪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這樣的轉折變遷,讓曹雪芹經歷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生於繁華,終於淪落的身世經歷使曹雪芹體察到複雜尖鋭的社會矛盾和黑暗醜惡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他深刻體驗並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無情,看到了封建貴族的頹敗之勢,欺凌之惡,曹雪芹這個藝術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驁不馴,清高傲骨,將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託在了這一偉大著作-紅樓夢上了。

而在紅樓夢之中我卻最最愛林黛玉。

我覺得這個女子,雖是柔弱,卻孤傲,靈動,骨子裏深駐着自己的夢想,

想那一經典畫面,手提着鋤子,挽着籃子,葬一方落紅,那是自己的心跡。落紅飄飛下,那是多麼唯美多麼悽美。

家道中落,無奈進京,寄人籬下,心寄寶玉。在當時迷亂的賈府,在當時奢靡的賈府,在當時禮尚成風的賈府,在當時上行下效的賈府,在當時唯利是圖的賈府,在當時人心險惡的賈府,她沒有薛寶釵的處事圓滑,穩重端莊,但是她卻有自己的冰潔,自在,瀟灑,恬然。

她她像水一般,安謐卻靈動不已。身軀雖是瘦弱,但看到的是多少男兒所不曾卻若天地一般,有大美而無言。在當時考取功名利祿為驅動的時代,她卻沒有極力勸説寶玉讀書考試,不屑日日與人爭鬥,時時綁緊神經,心懷詭計,而是在琴棋書畫中尋覓黃金屋顏如玉,與賈寶玉一起暢遊西廂記!在愛情裏,她堅守,她堅持!讓我看到一個在如此封建的社會中卻又多麼勇敢的知識女性!

有關讀書心得 篇14

很多人都不願容忍“缺憾”,大家認為有“缺憾”就應該千方百計地去彌補,並努力使其變得”完美”。

有個圓也是這麼想的,他是《失落的一角》這個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是個缺了一角的圓,所以他努力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這期間歷盡艱辛與磨難,但也與所有執着、有毅力的人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這失落的一角。故事如果到這裏就結束了,真是皆大歡喜,非常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但繪本故事的創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是個藝術天才,他不願意是這樣一個毫無創意的結局,他給了故事另一個結局:已經變得完整的圓心甘情願地放棄了他苦苦尋找到的那來之不易的一角,他選擇做回一個有缺憾的圓。這是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這正是作者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啟迪——只有做真實的自己才最快樂。

生活中許多人都喜歡追求完美,正如故事的主角——那個想找到缺失一角的圓。他之所以要找到一角,是因為別的圓都沒有缺那一角,所以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有那一角。而“那一角”在生活中也許是別人優美的歌喉,也許是別人運動的天賦,也許僅是別人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是我們看到別人有了,我們就也很想擁有,沒有那些就好像少了點兒什麼。於是,我們也去學習唱歌,但卻因五音不全進不了合唱團;我們也去鍛鍊,卻因體質虛弱成不了運動員;我們也去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卻因為穿了不好看而束之高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最終,圓找到了合適自己的那一角,終於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圓了,“他現在什麼都不缺了”。但是,他發現自己“快得停不下來與小蟲説説話”、“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腳”、再也不能“唱他的快樂歌了”。正因為如此,此圓已非彼圓。我們不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別人會唱歌,也許你卻擅長演講;別人跑步很快,也許你繪畫栩栩如生;別人適合粉色,而你卻適合藍色……用自己的不擅長的和別人擅長的比,你正像那缺了一角的圓,而你強求自己也像別人一樣時,正是在尋求“那缺失的一角”。當我們放下那一角,再從自己的'特點出發,去努力、去追求的時候,我們也像圓一樣“輕輕地把那一角放下”,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關於缺憾美最經典的莫過於“斷臂的維納斯”了。失去雙臂的維納斯,因為斷臂留給了世人無限的暇想,殘缺的美更勝過完整的美,並由此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的完美的化身。

是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當我們鑽牛角尖的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無謂地追求一些高不可攀的目標的時候,我們也許應該做回真正的自己,去”聞聞花香”,去引來“蝴蝶在身上落腳”,從而輕輕地放下,從容地走開,讓不完整、不圓滿的自己也能變得快樂。

Tags: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