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情人》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情人》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情人》讀後感

《情人》讀後感 篇1

今天恰值情人節,再度翻出杜拉斯的《情人》,細品其中滋味。

瑪格麗特.杜拉斯是法國當代著名的小説家、劇作家、記者和電影藝術家。70歲那年,她的自傳體小説《情人》獲得1984年的龔古爾文學獎——法國最高文學獎項。杜拉斯的父母都是法國國小教師,因輕信當時政府的宣傳,背井離鄉來到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越南西貢),希望能在當地發財。但父親在瑪格麗特年幼時就因病告別了人世,留下母親瑪麗·多納迪厄一人靠微薄的薪金撫養3個孩子,家境非常貧寒。

第一次知道杜拉斯是在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裏,王小波對作者杜拉斯及譯者王道乾都極為推崇,他説“就如達.芬奇畫出了他的傑作,別人不肯看,那是別人的錯,不是達.芬奇的錯;米開朗琪羅雕出了他的傑作,別人不肯看,那是別人的錯,不是米開朗琪羅的錯。現代小説有這樣的傑作,人若不肯看小説,那是人的錯,不是小説的錯。”《情人》就是這樣一部小説。

鬢飛霜雪的'杜拉斯用飽含深情的文字寫出《情人》,晦澀難懂的文字,現實和回憶交織的架構,澎湃又低沉的情感,會讓人無所適從。她的書是需要反覆閲讀的,我覺得看任何小説,都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愛好,小説描寫的生活場景,只要慢慢捋順這些的脈絡,就會明白作者想表達什麼,會有柳暗花明的欣喜。小説開始非常簡單,年紀愈大,我愈認可大道至簡,敢於如此開頭的人,往往比較徹悟:

我已經老了。

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裏,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説:“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説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説,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繼而引出極度的痛苦,深可悲慼的情景,而運筆又偏於枯冷,激情潛於其下,悲劇內容既十分沉重又瀰漫全篇,很是低沉悲傷。” ——譯者王道乾

愛情的開始時杜拉斯是這樣敍述的:“才十八歲,就已經是太遲了。在十八歲和二十五歲之間,我原來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變老了。……在一生最年輕的歲月,最可讚歎的年華,在這樣的時候,那時間來去匆匆,有時會突然讓你感到震驚。衰老的過程是冷酷無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顏面上步步緊逼,一點點侵蝕,我的面容各有關部位也發生了變化,兩眼變得越來越大,目光變得悽切無神,嘴變得更加固定僵化,額上刻滿了深深的裂痕。”還在青春年華時,作者就已經在哀傷容顏已逝;當她年老時,卻依舊渴盼心儀的情人主動來找她——不但愛她年輕時的臉龐,更愛她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依舊是少女情懷,對愛情的嚮往從未失去。

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並且修煉到了一定境界,才能理解作者這種低沉的、略帶悲涼的自戀。冷漠的母親,貪婪的大哥,懦弱的小哥,生活是那麼的無助。在高檔餐廳裏,燭光晚餐進行中,情人居高臨下地笑着宣佈,我不能娶你,因為你已經不是處女了。她邊抓緊時間狼吞虎嚥邊同樣笑着回答,那太好了,反正我不喜歡中國人。他對她説:“你來找我,是為了錢。”她於是跟着説:“我來找你,是為了錢。”絕望是那麼的徹底。

文化無國界,人心無國界。倘若有區別,那一定是制度和環境導致的。虛偽、貪婪、懦弱、好鬥、妒忌、敏感……,在作者的筆下,和我的鄉下何嘗有什麼區別?這裏絕無貶低之意,我愛我的家鄉和家人,我直麪人性的光輝和鄙下,我和作者一樣——縱使世人皆嫌我棄我,也絕不妨礙我的自悦自喜!對自己好的只有自己。70歲的作者通過書中主人公的自述,向我們表達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和對愛情的追求。在杜拉斯的傳記裏,最後説到了杜拉斯的牀頭放着那個中國情人的大幅照片,那張照片一直陪伴着杜拉斯,直到終老。有人説,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那一定是寫給別人看的。實際上珍惜得到的才是正解。現實中,作者杜拉斯在70歲時找了一個27歲的小鮮肉,陪她走完餘生,何其快哉!她會是痴迷於夢中情人的人嗎?

《情人》讀後感 篇2

暑假裏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後,我躺在牀上百無聊賴,便隨手翻起了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一下子就被這本薄薄的小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開頭是這麼寫的:我已經上了年紀,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裏,有個男人朝我走過來。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之後對我説:“我始終認識您。大家都説您年輕的時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訴您,依我看來,您現在比年輕的時候更漂亮,您從前那張少女的面孔遠不如今天這副被毀壞的容顏更使我喜歡。”多麼温情默默的開頭,讓我想起了葉芝的那首詩《當你老了》,“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我猜想,《情人》一定是一個無比動人的愛情故事,或許還很傳奇。

懷着無比期待和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就看完了這本書。讀完之後,感覺內心特別壓抑、字裏行間那種悲悽感、頹靡感、孤獨感令我喘不過氣,杜拉斯不愧是大師,《情人》確實給人以震撼的快感。書中有兩個情節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個是白人姑娘透過人山人海看到自己的情人結婚的情景,四目相對時那男人眼中的孱弱與無奈和女孩眼中帶着堅強和倔強的近似絕望的神情;中國有句古詩“恨不相逢未嫁時”就算相逢未嫁時有什麼用呢,目睹心愛的人結婚還要什麼比這更殘酷和悽惶呢?!另一個情節是女孩在歸國的輪渡上,看到巨輪笛聲長鳴,吊板緩緩升起,拖輪啟航遠離岸邊時,她開始飲泣了,但那是既沒有眼淚,又沒有聲音的低泣,就連前來送行的媽媽和小哥哥都不曾發現。她傷心欲絕,也像上次一樣倚船欄上,她知道情人也正在凝望自己。悲哉!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她突然不敢肯定她沒愛過這個男人,沒有這種她沒有見過的愛情,因為這愛情已經在歷史中消逝,就象流水消失在沙漠裏一樣。可現在,也僅僅是現在,當這首樂曲撒遍大海的時候,她才重新發現這種業已消逝的愛情。”無論女孩以前如何否定她愛那個男人,此情此景下,分別在即,她也只能放縱自己低低的啜泣,那是何等的無望阿,或許這輩子再無法緣相見吧,而她那麼努力壓抑的情感其實一直都在,濃郁似火般被她澆滅在心間。情極至毒呵!

這本書讓我想起作家池莉的一句話:文學是一個關於絕望的故事。的確,《情人》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歡也許就在這絕望中的愛情吧。一個貧窮的生活艱辛的白人女孩和一箇中國的富家少爺在半殖民地的越南,跨越種族、跨越偏見、跨越階層相愛了,這愛本身就是一種無望,一種對非理性的偏執與迷戀,壓抑感與絕望感在書中隨處可見。拋開那些炫麗的寫作技巧,大量的意識流和心理描寫以及縱橫交錯的時空變換,我認為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還在於情感。杜拉斯寫這部自傳性小説時候的心境我們不得而知,可我猜想,過了那麼多年已經功成名就的她卻始終忘不了16歲的那段短暫而悲壯的愛情,初戀的記憶穿越時空,還停留在對一段愛情的回眸和對一個男人的懷念之中。它的爆發可以劃破沉寂的長空,震驚整個世界,這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一段戀情!就像作品最後那個中國男人説“他和從前一樣,仍然愛着她,説他永遠無法扯斷對她的愛,他將至死愛着她”,情深不壽,正因為愛得深,那種無法愛、愛不到的煎熬才來得深刻、來得長久。我認為,《情人》整本書其實就是杜拉斯在向我們講述一個關乎絕望的故事。愛情是孤獨和絕望結出來的紅蘋果,鮮嫩美好的外表下是絕望的毒汁在四溢阿!我讀過的西方文學作品中關於愛情絕望的女性還有兩個。一個是狄更斯《遠大前程》中老處女郝維辛小姐,令一個是福克納《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的艾米麗小姐,兩位老處女都是把內心的絕望輻射到生活的其他角落,實施刻毒的愛情計劃來折磨他人,而最終馴服她們的都是那比愛情更能持久、那戰勝了愛情的熬煎的永恆的長眠。包括情人在內的這三部作品,的確驗證了池莉的那句話,文學是一個關於絕望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後,也許我的記憶裏還會有《情人》中的一些瑣碎的片段和細節,它並不像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的鴻篇鉅製那麼正統,可它的確讓我思考,思考關於愛情、關於生活的那些細膩與微妙之處。

Tags:讀後感 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