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體》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47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體》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體》讀書心得

《三體》讀書心得 篇1

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完了《三體》,如果不是有故事情節,我是肯定看不下去的,什麼天體物理學?什麼組織?什麼恆星行星?各種計劃?傻傻分不清楚啊!

出場較多的人物我還是記得的,於是,整理了一下,形成思維導圖,整個故事脈絡也變得清晰了。

葉文潔,在父親受迫害之前,她應該是過的'非常幸福的小公舉吧,家庭和睦,聰明伶俐,受盡萬般寵愛,只是命運突變,父親受審查,母親棄她而去,後來又被那個編輯陷害,大概是對人類徹底絕望,才想着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後來又經歷了丈夫身死、女兒自殺,可以説是非常悲劇了。

史強,那種狂放不羈又俠肝義膽,頗有金庸武俠小説中的英雄人物之感,但是他又粗中帶細,處處顧忌別人的安全,是整部小説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了,開始還以為生病之後會死掉,還好後來冬眠,然後病也痊癒了,繼續自己的事業。

章北海,心機boy,明明自己是一個失敗主義者,卻偽裝成一個勝利主義者,最後帶着戰艦逃離太陽系,不但帶走的戰艦倖存,追擊他的戰艦也倖存下來,可以説為人類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羅輯,從消極懈怠的教授,到拯救世界的英雄,是變化非常大的人物,但是中間有點不懂他到底想幹啥,還找了個夢中情人結婚生子,最後還當上執劍人,相比於其他的面壁者,簡直人生贏家有木有?

程心,咋就突然成了主角,一臉懵逼,不是喜歡雲天明的嗎?最後就因為世界上就關一帆一個男人了就在一起了?不應該與雲天明團聚,然後有甜甜的戀愛嗎?

雲天明,費那麼大勁兒傳來消息,最後想和程心團聚,但是遇到突發狀況後就和艾AA度過了幸福的一生?也不去長生不老了?不去見程心了?心心念唸的初戀就這麼説不愛就不愛了?看不懂你們之間的感情,太複雜了!

反正專業的東西我也看不太懂,故事情節還可以瞎扯一下,就這些吧,不是很懂。

《三體》讀書心得 篇2

很早就聽説過三體這本書,尤其記憶深刻的便是説這本書難得,內容難得,科幻題材的,還是中國人寫的。

一直很喜歡科幻題材的內容,總覺得這種內容幹練,不像講家長裏短的故事那麼彎彎繞繞。

看過很久了,沒記錯的話大體是講有個在航天航空裏面工作的女的,因為家裏受到政治上的迫害,覺得這個地球被這些人治理沒救了,便乘着工作的機會,與外星人通信,希望有外星人接收到,並來管理地球。

本來她工作的地方就是做探索外空的工作的,突然有一天這個隱祕的機構對外太空發射的信號有了回信,剛好被這個女生攔截了,而且她還回復了,接着便私自跟這個外星球的團體保持着聯繫,一直到21世紀。

那個星球好像是叫三體,那個星球的四季不固定,生活在那裏的人不能安定下來生產生活,他們急需一個擁有正常天氣和外部環境的生活場所,他們的科技非常發達,可以製造飛船飛來地球。

自從那個女的跟這個外星球的人生物聯繫了之後,他們便建造飛船飛往地球,在地球發現有外星人將要來地球的時候,一些人高興,一些人擔憂。那些高興的人覺得這是客人,那些擔憂的人擔心他們會霸佔地球,而且那個星球的人也提前安排的'他們的人來到地球,殺害科學家,最後地球人明白,他們不是來地球喝茶的,他們是想佔有地球,地球人組織了聯合軍隊,準備應對。

準備了幾十年,在外太空駐紮了軍隊,但發現與對方的戰鬥力水平不是一個等級,對方也沒有共同生存的意思,最後好像有幾位地球人逃離了地球,去往了外太空。

三體這本書,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就是大家同處在一片漆黑的森林之中,誰都不知道誰在哪個位置,這個時候突然有個人舉了個火把,彷彿就是告訴別人“欸,我在這呢”,刷刷刷,一波餓得不得了的未知生物就把ta給吃了,但是如果ta有能力抵禦外敵,那ta舉火把也沒事,別人反倒會繞着ta走,免得ta發現自己,把自己吃掉。

物理學家霍金不是説過嘛,不要像外太空發射信息,不要回復,我的理解或許意思就是不要打無準備的仗。

《三體》讀書心得 篇3

聽説這部奇書很多次了,直沒有真正去閲讀,某日聽了個關於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電影的講座,其中提到《三體》在國內科幻小説界的地位,也提到該書的精彩之處,但演講者認為該書還是不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其故事鋪墊太長,人物眾多,劇情複雜,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很難把故事講清楚。這麼説我到來了興趣了,下決心拜讀下這部神作。

想到哪就説哪兒吧,先説我最敏感的個詞(和我所學專業有關)DD思想鋼印,聽上去就充滿硬度的個詞,在《三體》第二部,這個詞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類發現三體危機時,通過分析三體世界生物不會欺騙、不會偽裝和演示的特性,為了逃脱三體世界的監控,以尋求能夠戰勝三體的途徑所挑選的人,面壁者擁有很多自由,有強大的調配資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釋,以表象欺騙三體世界,真實意圖是戰勝三體。)希恩斯發明的,更確切的説,這是項技術,項企圖控制人類思維的技術。作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裝要為人類打上對於未來與三體世界的戰爭充滿信心的思想鋼印,造就支擁有必勝信念的太空軍,當時的情況來看,人類對於未來的星際戰爭缺乏信心,敵人太強大了。看到這兒時我不禁微微笑,這不就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要乾的活麼?尤其在戰爭年代,這個職業絕對是必要的。

當希恩斯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思想鋼印的想法時,曾遭到大家的反對,是希恩斯是這樣反駁的:“怎麼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這樣敏感?其實就是在現代社會,思想控制不是直在發生嗎,從商業廣告到好萊塢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對於人類危機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聯合國同意了他的思想鋼印計劃,只不過對這項計劃的實施範圍和過程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然而當希恩斯關於思想鋼印的驚天大祕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來自三體世界的專門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計劃的人)揭穿之後,

人們才發現所謂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個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對未來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給人們打上的思想鋼印看上去是使其獲得信心,實質則相反,只是這種失敗主義的逃亡情緒不會立馬錶現出來。

“思想鋼穎的巧妙設計,讓我對於文學作品的好感大大加深了,這正是哲學本身所缺乏的。無數的理論無數的論證,通過故事性的敍述竟然表現的如此淋漓盡致,而且給人很多空間,更加巧妙的在於,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表達任何種觀點,因為人物的豐滿,這些觀點也會顯得真實。希恩斯對現實中的思想控制那段,何嘗不是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表達,純粹的理論本身有深度,而這樣文學化的表達有厚度,這種厚度來自於種可理解或者可想象的情景。這是文學創作的優勢,亦是其薄弱之處。理論更多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而不會明顯的呈現,深者見之深,淺者視之淺。雖然劉慈欣在人物刻畫也語言優美程度上確實不那麼出色,但科幻小説的性質本身對這二者就沒有太高的要求。

作者在這裏所描述的思想鋼印必然有很深的哲學意味,首先涉及的肯定是自由問題。對於聯合國大會上其他學者的質疑,是對由於思想自由的捍衞,希恩斯給出現代思想控制的.例子,但並沒有説服大家,真正觸動每個人神經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脅,也就是生與死的問題。大家心裏基本上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生命是第位的,只要能生存下來,思想不自由點也就算了。所以這裏根本上還是生存問題,其實三體第二部通篇都在講生存問題,為了生存,很多原則都可以暫時放棄,只遵循條生存原則。

然而諷刺的是,冒着思想控制的危險而進行的思想鋼印,輸入人腦的不是必勝的信心,卻是根據希恩斯DD這個思想鋼印的創造者DD的主觀意願來制定的。多麼巧妙的包裝,掩蓋住了他真實的內心世界。這又契合了文化工業批判理論中對文化工業的個重要描述DD虛偽性。所有的表現都是在為你服務,為你着想,但事實上背後卻藏污納垢,不知有多少欺世瞞眾的目的。就像現在的大眾文化,美國好萊塢,全都是國家意志的表達,全都是美國人拯救世界的張揚,劇情再離奇最終都不免俗套。

更可怕的是,即便明眼人拆穿了文化工業的虛偽性,總有人會站出來説:這切都是為了你好。好個為了你好,如此來,所有欺騙和虛偽都可以打折這個旗號大行其道,因為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我的目的是善的,可笑至極。

《三體》讀書心得 篇4

什麼是科幻小説?關於這個問題,在寫《沙丘》讀後的時候,曾經專門百度過: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優秀的“科幻小説”必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對於同樣獲得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星雲獎的《沙丘》,讀者羣中有很多關於《沙丘》是屬於“硬科幻”還是“軟科幻”的爭論,甚至也有《沙丘》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説的爭論。

但對《三體》,大家毫無爭議。《三體》妥妥地就是我們心目中科幻小説的樣子。三部書從頭至尾都科幻元素爆棚-不缺少科學概念、理論的份兒,只有我們理解不了的份兒。完全滿足“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彷彿這個關於”科幻小説“的定義是為《三體》量身定製的。

對我而言,科幻就是科幻,無謂“軟硬”。《沙丘》是一部幻想小説,含科幻元素、魔幻元素甚至奇幻元素;而《三體》則紮紮實實地矗立在科幻小説的珠峯之巔。

《三體》讀書心得 篇5

《三體》這本書,簡直堪稱中國科幻小説的奇蹟。

這本書分三本講述了在未來,三體人用各種手段去攻擊地球,最後卻被一粒光速的智子擊中而滅亡。三體人剩下的軍隊則封鎖了地球人的科技,還在太陽系放下了一個二維平面並讓它迅速擴增,讓整個太陽系變成了一副二維的畫最後,整個銀河系只活下來了僅存的兩個人和一個名叫智子的自主意識機器人。

這一本書,彷彿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下功夫寫的。可是,你不知道,這幾本震撼全世界人的書,竟是一名電網工人寫的!

這個人叫劉慈欣,是一名國家電網的`工程師,他從1999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説,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説三十餘篇,長篇小説五部,還為中國確立了一個科幻小説的新高度!

他並不是有多聰明,只是他善於學習;他並不是有多厲害,只是他用心了,思考了;他也並不是有多少條人生的捷徑,只是他努力了或許,這聽上去很簡單,可是,你永遠也想不到這一路上的辛苦。

有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讓他的學生們每天做一件指定的事,十天後,這個科學家問他的學生們有沒有完成任務,全班幾乎都舉起了手;一個月後,他再次問這個問題,只有一半的人舉起了手;半年後,他再次問這個問題時,只有幾個人舉起了手,一年後,他又問了這個問題,結果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後來,這個舉起手的人也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他為什麼取得了勝利?因為他刻苦學習了,還堅持了,人生中,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今天,你努力了,堅持了嗎?

《三體》讀書心得 篇6

歷經快一年的時間,利用走路、出租車、跑步的時間,終於聽完了《三體》第一部。

剛開始曾經幾度不想再聽,堅持聽下來才知道精彩在後邊。這部書不是靠華麗辭藻、情節跌宕起伏取勝的,勝在創意。算是近些年讀過最有想象力的書。當然,有一些情節和某些電影片段似曾相識。

勝在三點。

第一,能創造出三體這樣一個世界。

三個太陽的世界。完全是作者的想象力,想象出來還要將這個故事圓好,有邏輯。

一個太陽是什麼情況?兩個太陽?三個太陽?沒有太陽?不同情景下,裏面的生物作為生命如何生存、發展、延續?

第二,通過遊戲的方式感知三體歷史、人類文明史。

非常展示作者的功力和科學史背景。通過遊戲,人類上下五千年,西方科學史、現代文明史、各個歷史名人的發展糅合都一起,其中不乏作者的冷幽默。

尤其是秦始皇、馮諾依曼計算機那段,設計非常精彩。

這個遊戲設計主題是不同文明進化。科學和文明,是人類發展的永恆動力。

三體領袖在講述保護自己世界文明的時候,想起了《遺落戰境oblivion》中吸海水轉化動力的場景。

第三,物質的多維世界。

這一段是通過三體的'科學官來説明展示的。物體有十一個維度,可以從高維降到低維,也可以從低維分解到高維。設計了不同維度的呈現形式,非常有創意。

這一段想起了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關於黑洞、時間旅行、蟲洞,特別推薦。

書還是要自己讀。聽網上講的很多東西都和書中對不上。

很期待《三體》電影上映。

《三體》讀書心得 篇7

寒假裏,有這麼一本書讓我愛不釋手。那就是有劉慈欣寫的長篇科幻小説《三體》,這本書獲得了科幻小説最高獎雨果獎,作者也成為獲得該榮譽的亞洲第一人。

《三體》這本書講的是天文學家葉文潔在_期間經歷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祕計劃紅延工程裏,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脱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受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座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這本書讓我覺得人一定不要放棄想象力,如果人沒有想象力,瓦特會發明蒸汽機使工業革命到來嗎?如果人沒有想象力,愛迪生會發明電燈給世界帶來光明嘛,如果人有想象力,萊特兄弟會發明飛機,實現人類像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的夢想嗎?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鍛鍊自己的想象力,長大了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職責。

《三體》讀書心得 篇8

你有幻想過外星人入侵嗎?你有曾幻想過宇宙中還有別的文明存在嗎?當我們處於興奮狀態時,思維的大門會不經意間打開。

《三體》一文主要講了三體人鎖死地球的基礎科技後入侵地球的故事,內容豐富有趣,又嚴謹,令人深思。

《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説,與其他間類作品不同的是,它簡潔有力。用柔情優美的文字去表達嚴謹的科學。不論是三體問題還是人生的一次次厭倦。《三體》裏的每一章節都值得思考。

吃飯,睡前,還是洗漱。裏面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足以讓我心神不定一整天。

裏面的三體問題尤其出類拔萃。我開始思考這一問題,當我得出答案是,我似乎悟出了什麼。這無規律,無徵兆的三顆太陽。可以被看做成生活中的坎坷,三體人也可以扮演我們的意志。在無數次的'爆炸中,我們的精神開始進化,最終擁有了生物的特異功能。我不由得欽佩作者的潛能,也從中讀出了作者與生活競爭到底的非凡耐力。

或許,多情的文學也能隨意變化成物理。在頭腦風暴中,一切,皆有可能。

《三體》讀書心得 篇9

經過一個多月來的時間終於把《三體》讀完了,這部書還是給了我一種很震撼的感覺。

我向來看書都不太喜歡看前言部分,因為我覺得這樣會讓自己有一些提前知道結果的感覺。

《三體》這本書名氣一直都很大,但是一直都沒有放在書架上沒有閲讀,直到一個多月以前看到這本書,才決定讀一讀。

關於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思想的深邃。除了關於這本書的故事情節,裏面的一些語言很值得推敲。

對我來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樹的一個細節,以及關於評價文化 大革命的一個大人和小孩的對話。具體細節在之後的書評裏面探討吧!(近7天內文章中心在書評,事實上還沒有寫過書評,只寫過讀後感,所以還要現學現賣。)

可能有很多的深意我還沒有讀出來,因為我確實算不上是一個很好的閲讀者。這是第一本讓我有所思考的書,以前讀書的時候我主要是沉迷於情節,這和看網絡小説沒有多大的區別!

讀者一本書確實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但是有説不上來。可能這也和我第一次讀這一種類型的小説有關吧!所以以後會涉獵更多類型的書,開闊自己的視野。

讀書這件事吧,是越想越明白。當我決定要寫書評的時候,感覺書的很多細節清晰了許多。

在以前看完書大多會寫一點讀後感,就像這一篇文章一樣,想到什麼寫什麼。

我完全不否認我現在重拾寫作這一件事帶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功利性,因為越來越意識到錢是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如果能夠憑自己賺到這筆錢,會是一件很值得幸福的事。

回到書,看完書這兩天裏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一切最後的終點都是消亡呢?一顆樹長成要數百年,一個文明發展要上千年,一個星系成長要數億年,但是毀滅的時候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人類被摧毀是不是就和人類輕易的決定一種其他地球生物的`命運一樣輕鬆呢?

正如書中有一句話説:你再快宇宙都有比你更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很慢的。我們有時候總是因為一點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有時候又因為一點挫敗而悶悶不樂。然而在未來的時間裏面的人們來説,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那已經是歷史的一部分了。哪怕我們不被歷史書提到過。

當下的人們最重要,吃好睡好然後用心生活。既然消亡是一切的命運,那就努力,早晚我們都是歷史洪流的一部分,那就更努力,成為能夠在歷史洪流中還能發出一點光的那一小點。

《三體》讀書心得 篇10

地球上只有一個文明,但時空中不一定只有一個。

我第一次產生這種想法,是在我看了一篇名為《最後的進化》的文章裏面表達了一種觀點——也許在毅力灰塵中就含有一個宇宙,我們拍掉灰塵這一動作的時間在我們眼裏大約幾秒鐘,而在那個宇宙中可能過了幾億年甚至更久。而我們所處的這個文明,也許就是另一個世界中的灰塵。

第二次是在一位MC建築大神所創造的世界上。他幾乎創造了整個宇宙,可最終竟然只是一隻蝴蝶上的斑點。

第三次就是在《三體》上。《三體》與前面兩個略有不同,《三體》主要講的是主人公汪森發現“死亡倒計時”,然後通過三體遊戲進入了三體內部組織,最後攔截下了“拯救派”的船隻,從上面得到了關於“三體文明”發往地球的來信。

三體文明中的世界是一個毫無規律的世界,太陽何時升起,何時落下,都是未知;文明究竟能到達何種程度,全部隨緣。所有人都試圖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中尋找規律,最終卻都無功而反。這使三體人萌生了離開了這個星球的念頭,然後他們發現了地球。此時,三體文明程度遠高於地球文明,隨之便引出了文章中心:當一個高級文明發現低級文明時,高級文明必須要消滅低級文明。

看完整本書,我不僅震驚萬分,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宇宙中真的存在另一個文明嗎?如果存在,我們會相遇嗎?我們是否真的只是另一個時空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呢?太陽系又是否如畢達哥拉斯所説的那樣只是一個實驗場所呢?我們的文明究竟又算什麼呢?

《三體》讀書心得 篇11

可能是我第一本認真讀過的科幻類小説,無法給出對比,只有自己對小説的感覺。自己作為軟件方面對於秦始皇三千萬的兵士組成的計算機中,這種每個單元都是由人來構成的想法很驚訝,更多的是感覺很可愛。在知道有三體的存在時,我原本的想象中三體文明可能是宇宙外更高級的無視地球所在宇宙法則的存在。可能因為是科幻小説,引導我讀下去的是對那個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人類的命運走向的擔憂。如果遇到其他存在的.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多半是敵對的。文筆上可能有點粗糙,但是科學和幻想作為基本元素值得被更多的讀者閲讀。對於對物理和計算機有簡單知識的人應該不會覺得這本書很難懂。

自己的感受:

從小接觸的科幻類的題材不多,從未對於自己存在的宇宙有過更多的思考。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因為物質原因,自己記憶中的第一本讓自己感受到地球,太陽系,宇宙之類的概念應該是學校的課本吧。第一次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自己的渺小和那種想知道一切的願望和害怕得知一些真相的恐懼。在讀到葉文潔在大興安嶺農家齊獵頭兒家裏,大鳳突然問:

姐,你説天上的星星咋的就不會掉下來呢?

當時愣了一下,自己小時候真的問過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星星不會掉下來呢? 而且還做了最可怕的一場夢,晚飯吃完,整個天空泛出黃色,一種詭異的黃色,隨後有房子大小的發亮的巨石開始從天上落下。小時候無知的自己對那些遙遠的存在本能的感覺到害怕,得知如此巨大的地球只是一顆渺小的塵埃,而我連自己所達到最遠的地方便是所在的縣城。對於使自己真實存在的這些基礎,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多了一份敬畏。使自己有更多的慾望想要了解我們存在的宇宙甚至宇宙之外的更多更多。

如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樣,這本書可能為一些人打開科幻世界的大門。

如作者所説:科幻與其他幻想文學的區別就在於他與真實還牽着一根細線,這就使它成為現代神話而不是童話。

如古代的人們可能認為神話是真實的,現代神話可能會成為現實,希望讀這本書人對夜晚仰望的星空多一份敬畏,對未知的世界多一份好奇。

《三體》讀書心得 篇12

我希望有一天陽光可以照進黑暗森林。——劉慈欣

作為一個三體教教徒,我剛剛看《三體》的時候根本不能理解這些理論,像宇宙社會學公理啊,黑暗森林法則之類的,但就在我看到20xx年上半年的一條新聞時恍然大悟:地球收到了來自天鵝座的一條消息。我突然想起來大劉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他必須小心,因為森林中到處都有和他一樣帶槍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所有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我給你們解釋一下,這段話意思就是説宇宙廣袤無垠,到處都是危機四伏,每一處都可能藏着一個殺手,你們要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如果你被人發現或者你發現了別人,你只能做一件事情,不是和他去交流,而是殺了他,這片森林中沒有朋友夥伴可言,只有赤裸裸的生存關係,就像《全球大學聯考》中寫的:及格就是活命。

人類的貪婪是無止境的,所以地球很快會枯竭,人類醒悟得太晚了,20xx年的夏季最高温在非洲的死亡谷有81℃,就連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加拿大最高温也有42℃,這代表着什麼,温室效應,冰川將會融化,人類遲早會死於全球性的海嘯,因為冰川融化成水,海平面上升了,多餘的`水往哪去呢?肯定只能上岸了。

《三體》中還有一段話很有名:把海弄乾的魚不在,把海弄乾的魚在海乾前上了陸地,從一個黑暗森林奔向另一個黑暗森林,魚上了岸,也就不再是魚。這段話把地球比作海,把讓地球資源枯竭的人類比作魚,海乾了,魚在海乾前去了別的海,從一個星球到另外的星球,他們尋找着能夠生存的家園,人類離開了地球,也就不再是人類,叫“非人”。

但離開了地球就意味着離開了黑暗森林了嗎?不,我們永遠逃不出這片黑暗森林,我們必須直面死亡,死亡是一座永遠亮着的燈塔,無論我們向哪,最終都會向它的方向前進,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黑暗森林法則一直存在,我們必須直面死亡。

《三體》讀書心得 篇13

從《三體》到《黑暗森林》,之中有很多描寫革命鬥爭的都聯繫上了時期,雖然發生的事件都是以未來和現有科學理論為材料,但其中對錯誤的鬥爭方式和時期的黑暗事件的諷刺異常明顯。我是個90後,沒有親身經歷過20xx年時期,從歷史瞭解到的,是關於那十年間的許多在現在看來是荒唐的事!而作者換湯不換藥的描寫讓我們更為接近地接觸到那一段沉重的歷史。

革命需要血的代價。在“地球三體運動”一章中,描寫了一羣地球叛軍(説是叛軍可他們的思想也是想把地球變美好,可是他們的思想太負面了,居然認為人類無藥可救必須滅亡!)信仰三體文明跟廣大人類唱反調。如果説一切事物的結局就是毀滅與虛無,人類終將消亡,地球終將步入末日,宇宙終將走向無盡黑暗。那最終有什麼意義呢?還是説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其中演變的過程才是永恆的真理?宏觀上去想,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就如那個可怕的“農場主假説”:一個農場裏有一羣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到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殺了! 剛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後背冷汗直冒!太可怕了,如果真的`存在高維的生物拿我們當雞看,就如上帝一般,那麼人類的所有文明豈不是都是笑話! 之後想想,嗤笑一聲,這不是杞人憂天嗎?就算真的存在,也不能夠是人類的腦袋能夠想象出來的場景,那跟現在,真的是太遙遠太遙遠……有如史強那般的現實樂觀主義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對生活的態度。畢竟跟那些以紀年級的時間單位相比,人短短一生幾十年連滄海一瓢都談不上吧?偏偏現實中連這些都不珍惜,不可學。

《三體》讀書心得 篇14

十年前我隔壁工位的小姑娘向我推薦了《三體》,並稱之為不得不看的腦洞大開神作。當時沉迷於村上春樹的我簡單翻了幾頁,因為作者的文字略顯粗糙而將其擱置一邊。如今,我慶幸當時的決定。如果我在那個時候讀完了這套書,所能吸收和思索的恐怕要比現在少了很多吧。

重新審視文明與道德

首先要承認的是,作為一個只有高中物理知識水平的文科生,要理解書中提到的各種物理學概念是有着相當難度的。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我,仍然被作者對於宇宙的龐大構想所震撼。更不要説真正捉住我的內容,是在這個龐大構想之下對於人類,人性和文明的深刻討論。電車難題,囚徒困境,這些我們常見的倫理和邏輯難題在宇宙文明衝突和生死存亡的大背景下被無限的放大和極化,人類個體顯得那麼渺小而他們的選擇偏偏有時有那麼重要。

劉慈欣對於宇宙社會學底層邏輯的描述,讓我反覆想起這十年間一部霸榜番劇《進擊的巨人》反覆在闡述的一個觀點,“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殘酷啊”。這個觀點對於20xx年的人類來説,恐怕會引起更多的共鳴吧。過去三十年的和平與繁榮,的確使主流觀點產生了很多幻覺和假象。我當然不是一個戰爭和焦慮販子,但我覺得戳破這些幻覺也沒什麼不好,比起宣傳天下美好人心向善的大同世界,我更喜歡《道德經》對我們的教誨:“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於我個人而言,與其被善良綁架,我更希望把善良作為一種選擇。

知識分子的自嘲

坦白地講,我覺得對於人物的刻畫並不是大劉的強項。但是書中有兩個人物還是讓我不禁會心一笑,一個是羅輯,一個是雲天明。這會心一笑的一笑大概就是兩個書呆子對於“書呆子可以拯救世界”這個童話故事的尷尬對視吧。我想這裏面既包含了對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無奈,也寄託了對知識分子意義的期待和肯定。或許是因為性別的差異,我總覺得作者對於另外一位女性知識分子,也是主角之一的程心,的描寫似乎總是差了一截。在知識分子的對面,大劉創造了史強這位角色。這個充滿了街頭智慧的大老粗,在書中無所不能,幾乎是BUG一樣的存在,我不妨將他當作是知識分子的另一次自嘲吧。

致敬,廣博的宇宙以及渺小的人

“這場戰爭之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自由與權力比起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請各位輕鬆作戰” —這是我印象中書裏唯一一次指名道姓的引用其他著作的原文,而這部著作恰恰又是我青年時期最愛的《銀河英雄傳説》。僅憑這一段,我對於大劉的意識形態光譜已經有了比較確定的感知了。當然,這是一段在很多角度都可以被挑戰的論述,但是我覺得這並不妨礙其本身藴含的重要意義,特別是當交戰雙方都有足夠多的人進行過類似反思的時候,是不是大部分戰爭就可以被避免了呢?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無疑這是對帕斯卡“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的致敬。拋開略顯蹩腳的文法不談,這兩段話的內核實質上高度統一在一種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之下,即:關注當下的意義。對於設定如此宏大的一部作品,讀完之後難免會產生某種虛無感和無力感,宇宙實在太大,人實在太渺小,螞蟻一樣的我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而這畫龍點睛的話恰好把我們拉回了現實的世界,讓我們關注當下,關注我們的行為,如果哪些更抽象更遠大的目的在權威和力量的推動下,進而與我們當下的價值判斷形成了衝突的時候那麼究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劉慈欣給了我們答案。

三體的故事開始於人類對文明的終極絕望,終結於人類對宇宙的美好希望,在宏大設定下起起伏伏的劇情轉折,每每讓我們對人類,文明和道德進行一次次深刻的哲學反思,其震撼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套用一句通俗的書評吧:人類應該感謝劉慈欣。

Tags:三體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