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的方法》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0篇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

手捧朋友推薦的《幸福的方法》,心中倍感安定。它讓我不知不覺地開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實現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境,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放下多少。一個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貪戀很重,總希望擁有一切。明明已經擁有很多,總覺得自己擁有的還不夠,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讓自己不安心,只能越來越不幸福。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人一個極為幸福的意像,但寫出如此文字的人幸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走上絕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海子想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明天”每天都會來,卻從來都沒有真正地來過。海子把幸福寄託在虛無的“明天”,結果當然是不可能!曾經認為,今天累一點苦一些,放棄現在的幸福,就會換取明天的幸福。然而,最後等待我的只能是花落空折枝的遺憾。捫心自問:今天不幸福嗎?為什麼要等明天?從現在起,只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項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挖掘幸福,那麼你就會感到人生更充實,幸福就伴隨左右。

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幸福。泰勒博士指出:對於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來説,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達成自我實現。工作對他們來説是一種恩典,而不是打工。

我非常贊同泰勒博士的觀點。事實上,教師崗位這個大家庭裏的成員們都在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幸福。教師的幸福源於學生的成功和學生對教師的真情回報,源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成就,源於家長、社會的信任、尊重,源於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不會特別眷顧某個人,人生總是福禍相依,苦樂參半,但你只要能做到從容處世、看淡得失和感恩生活,享受努力的過程,珍惜幸福的成果,知足長樂,你就會很幸福。放下匆匆的腳步,關注生活中極為尋常的事物,你就會發現,幸福來的如此簡單。其實人們在瘋狂的`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應該稍稍停下來深思一下,在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後,幸福感並不因為物質的積累而增加,其實人們的需求並不多,幸福是如此簡單!收集自己一點一滴的幸福,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裏!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2

最近在看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心靈像一棵重新生長的大樹,吸取到了更多的養料。

作為用心心理學的實用書,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裏所説的道理,十分淺顯易懂。

書中用四種漢堡比喻四種人的幸福觀。第一種漢堡是口味誘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於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埋下未來的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被稱為“享樂主義型”,他們只顧及時行樂,不管任何負面後果;

第二種漢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夠確保日後健康,吃它等於眼前很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未來的目標,他們被稱為“奔波勞碌型”;

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沒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後也會影響健康。這類幸福觀的人,對生命已經喪失了期望和慾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我們稱其為“虛無主義型”;

最後一種漢堡就叫做“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透過目前的行為他們能夠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本-沙哈爾給幸福的定義是:快樂加好處。

相信所有追尋幸福的人讀罷這一段文字,都會掩卷歎息。我們不禁感慨,我們都曾千萬次地追問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為什麼整日勞頓而沒有快樂;那些學習着的,為什麼耗費時間卻收效甚微?那些擁有萬貫家財的人,為什麼精神空虛百無聊賴;那些手握着幸福的,為什麼身處其中渾然不覺?

信念決定命運。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財富,它不在攀登的頂峯,也不在徘徊的山腳,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標,更要注重過程,享受創造着的此刻,才會有更完美的未來。

書還沒有讀完,我的這種被點化而頓悟的激動,還在繼續中。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3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紅玫瑰》陳奕迅

“知足常樂”是我們常常會掛在口頭上的一個詞語,但是知行合一往往不是那麼容易。結合這本《幸福的方法》中説的:幸福是一種感知力,我認為“知足常樂”並不是讓人玩物喪志,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已擁有的感知到快樂和滿足,並且不會因為得不到自己追求的而感到焦慮。

如今社會,相聚一起吐槽愛人、孩子已經形成一種風氣。戀愛時候有無數個幸福的理由,結婚後有無數的吐槽藉口,從當年欣賞愛人的優點成為指責對方的不足;孩子出生時,我們都覺得ta如此可愛,等到ta長大了,我們又覺得ta不肯好好寫作業,不願認真彈鋼琴,內心裏恨鐵不成鋼。

究竟是我們的愛人和孩子改變了,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變化了呢?書中説幸福的反面是麻木,我們對於自己的愛人和孩子,是否已經麻木到習慣了他們的可愛之處,反而處處尋找他們不盡如人意的點呢?

開頭沙哈爾教授的這個故事,我就想到了這樣千千萬萬個雞娃的父母,當你的孩子喜歡某件事物,但是由於讀書或者其他原因暫時無法觸及的時候,他就會和沙哈爾教授一下,等到我。。。的時候,我一定要吃個夠或者玩個夠,比如等我大學聯考結束了,我就要連打一天一夜的遊戲,或者一定要迅速談戀愛,或者要給自己買三個全家桶。

這就是在“高壓政策”下的彈簧效應。我曾經在國小的時候和幾個同學一起立志,等我到了成年領到身份證的那一刻,我一定要去遊戲廳瘋狂的打遊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啊。不幸的是,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因為在遊戲廳玩遊戲被同學舉報,叫來家長捱揍;更不幸的是,等到我成年的時候,市面上已經幾乎沒有遊戲廳了。

樊登老師在講解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任何期望通過改變外部的環境來改變自己幸福狀態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樊登《幸福的方法》

無論我們現在是忍辱負重型,無助型亦或是及時行樂型,至少我們現在還有機會,解開我們自己心裏圍城的桎梏,強化自己幸福的感知力,做一個現在幸福將來也幸福的人。

最後,祝所有人中秋節快樂,闔家幸福。把我們的家人當做自己工作中的“客户”一樣來對待,給愛人多一個微笑,給孩子多一些陪伴,相信我們自己也會更幸福。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4

為何疾病在年輕化,魔爪慢慢的伸向了年輕人,小的時候只顧玩樂,不會想那麼多,也沒有明顯的感覺,總感覺那些讓人心痛的東西距離我很遙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這樣的人,年紀不大卻身染頑疾,自己心裏也為之擔憂,放佛自己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或許你感覺那依舊遙遠,不在自己身邊,可是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事。

我的爸爸為了家庭奮鬥了大半輩子,喝酒抽煙不控制,也不太照顧自己的身體,一身的健康問題,本來是個特別樂觀開朗的人,有時情緒低落的讓家人的心相似被揪了一把。我們不斷的勸他戒煙戒酒,可哪有那麼容易,鍛鍊照顧自己的身體特別重要,於是督促他多鍛鍊少想些煩心事。一個人的心被這些負能量佔據的時候,才是最容易垮掉的時候。

或許你們也感覺比較遠,畢竟自己的'父母健健康康。就在昨天,一位同學半夜病情發作,口吐白沫,舌頭都咬破了,險些嚥氣,還好及時送到醫院,沒有生命危險。那些年紀輕輕丟掉生命,後果也沒必要去描述,後悔遺憾和淚水。

作為喜歡讀書的人會羨慕那些每週大部分都在讀書的人,有一部分已經成家立業有工作了或許還有了孩子,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讀書。沒錯,有些人犯了重病,在家調養,出於無奈的調養。直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才明白到自己所謂的追求和荒淫無度的生活有多麼不重要。我們的一天天大都給了網絡,給了身外之物,沒有真得照料好我們自己。千萬別等到身體快垮掉,才認識清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活着,有自己想法的活着。

病魔為何有利可趁,這樣問問我們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問,我們忙忙碌碌的,又有多少時間去照料自己。有的人做着所謂的正事,有的人沉迷於虛擬世界,不要以為挺着肚子看球星打球,就能獲得健康。不要拿自己很忙為藉口,推脱掉運動健身的時間,照顧不好自己,一切都是白搭。

讓我們一起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如果是惰性或者有拖延症讓你止步不前,不妨像我們一樣建立一個民間組織,互相督促着,去先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態,你若過得很好,必然會有人追隨你的腳步。不要妄想去用言論改變別人的觀念,即使他感覺你説的對,一句他做不到,也不過白費口舌,讓行動見真章。用自己的行動和温度,去帶動身邊的人上路,閲讀健身生活並不衝突。唯一的衝突是,你太浮躁,想抓的東西太多。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5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根據他的課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的一本書。作者將幸福用簡單道理詮釋,用鮮活的案例展現,透出質樸、温暖的生活態度,沁人心田。

書中提到的四種人生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漢堡模式。它通過對四類漢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人生。

享樂主義型的人面對的是口味好但對健康無益的漢堡,只在乎漢堡當前的美味,而不管這類漢堡是否會給自己未來的人生帶來益處,他們注重的是及時行樂,不想為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負責。

忙碌奔波型的人與此恰恰相反,他們面對口味差但對未來健康有益的漢堡,寧願犧牲眼前的幸福,也要去實現未來的目標。儘管他們在這奮鬥的過程中並不快樂,但他們總在期盼實現目標時的成功感。

虛無主義型面對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漢堡,毫無反應,將其吞下只為填飽肚子、完成任務,這樣的人對未來已經喪失了希望和慾望,只活在過去。

上述三種類型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但現實生活中卻不在少數,有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犧牲他人利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道德底線,殊不知這樣的.犧牲對未來的人生已經埋下了隱患;有的人為了追逐成功和物質生活,不願停下腳步看看沿途的風景,在忙碌中透支生命,待到功成名就時或許已無福消受;有的人在現實的挫敗與打擊中,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目標,混吃等死。那麼,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與第一種一樣好吃且與第二種一樣健康呢?會不會有一個平衡了即時和長久益處的漢堡呢?

作者在最後重點闡述了這樣一種漢堡“幸福型漢堡”。擁有這樣人生的人,他們生活幸福,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努力去收穫更加滿意的未來。這樣的幸福型人生值得現在大多數人思考、探討。

該書通過許多現實的案例闡述了這樣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這才是高質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6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根據他的課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的一本書。作者將幸福用簡單道理詮釋,用鮮活的案例展現,透出質樸、温暖的生活態度,沁人心田。

書中提到的四種人生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漢堡模式。它通過對四類漢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人生。

書中用四種漢堡比喻四種人的幸福觀。第一種漢堡是口味誘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於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埋下未來的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被稱為“享樂主義型”,他們只顧及時行樂,不管任何負面後果;第二種漢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夠確保日後健康,吃它等於眼前很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未來的目標,他們被稱為“奔波勞碌型”;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沒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後也會影響健康。這類幸福觀的人,對生命已經喪失了期望和慾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我們稱其為“虛無主義型”;最後一種漢堡就叫做“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透過目前的行為他們能夠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相信所有追尋幸福的人讀罷這一段文字,都會掩卷歎息。我們不禁感慨,我們都曾千萬次地追問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為什麼整日勞頓而沒有快樂;那些學習着的,為什麼耗費時間卻收效甚微?那些擁有萬貫家財的人,為什麼精神空虛百無聊賴;那些手握着幸福的,為什麼身處其中渾然不覺?

幸福是什麼?如何找到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祕訣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於我們的視野,我們的心態,我們的選擇,換一種角度生活,以用心戰勝消極,學會“自我幫忙”,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該書通過許多現實的案例闡述了這樣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這才是高質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7

近日讀了鍾老師推薦的《幸福的方法》,讀完後我感覺到原來以前認為幸福的幾種活法(犧牲眼前快樂,只着眼於未來目標的忙碌奔波型;放縱自己、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型;)其實都是不幸福的。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自己過得是幸福的生活嗎?幸福到底是什麼?讀了此書後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認知。

什麼是幸福?讀到正文,作者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看着標題自己問了自己幸福是什麼,從畢業後到工作結婚、孩子出世人生中最忙忙碌碌的十幾年。從未有時間去思考過自己的生活幸福嗎?我只是有時候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過質疑。人活着都在想辦法讓自己過得幸福,因人而異每個人一生追求各不相同。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讓自己更幸福?書中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不該是絕對不摻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人生要有一定的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幸福才是人生的終極財富。”這些話使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幸福無處不在,陪老人吃個飯、帶孩子出去玩玩,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過程就是幸福的。幸福就在當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積而成的。長期以往慢慢有些好習慣,就會變成一種程序。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裏各自找到位置,尊老愛幼、和諧相處。

近年來,心情莫名煩躁。對平淡的生活、工作感到無聊,隨着孩子長大,思想不斷變化。在和她相處交流的過程中,越來越讓我覺得需要提升自己,不能過於偏重對物質的嚮往而疏忽了精神領域的打造。早些體會到自己精神世界裏的幸福感覺。

在這我還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幸福的感知,在單位裏把工作圓滿完成、安全到家是幸福的。家裏老人身體健康、高興快樂是幸福的。兄弟之間和諧相處是幸福的。看到孩子認真學習、茁壯成長是幸福的。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8

在我還沒讀這本書的時候看見書名,我覺得很可笑,還有能夠讓人幸福的方法,怎麼可能,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很多人在回答“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往往都不知道該怎麼説,不知道什麼樣子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在大學我選修過一門課,就是關於幸福的,我記得老師説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現在幸福嗎?你覺得幸福是什麼?怎樣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

説實話,那個時候的我腦子裏一點概念都沒有,我感受到了我自己是幸福的,但是我卻説不上來幸福到底是什麼,什麼時候的我感覺幸福的,在課堂上主要學習的就是孔子,學習的就是論語,可是説實話,學完之後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可能是我上課的時候並沒有好好的去聽老師講吧!

在聽完樊登老師講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其實幸福不是你覺得什麼時候的你是幸福的.,而是你要學會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每分每秒都去體會發生的任何事情,在聽完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因為對於我來説,一直會把幸福建立在外在的一些事情上面,依靠環境,依靠外在的東西,讓自己感覺到幸福,我很享受自己做成一件事情,不是為了讓別人認可,而是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我這個人非常的容易滿足,但是往往這個滿足也都是建立在外在環境上的,因為你在一件事情上有了成就感,你就會去想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很喜歡去接觸自己其實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我想去學習更多新鮮的事情,有時候的我會不喜歡去一直做同一件事情,想去做別的。

書裏面有四種獲得幸福類型的人,其中大部分的人是忍辱負重型的,覺得自己現在不幸福,但是未來我一定會幸福的,我認為這種的就是心態好,在這方面我自己存在的一種就是我一直有在懷念過去,懷念以前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卻忘記了當下的生活,想要回到過去,回到天真純粹的那個年齡,但是卻忘記了在我當下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去做的事情,應該感受當下的幸福。

人只有在失去時候才懂得珍惜,往往卻忘記了自己當下的生活。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9

幸福的三個成分:意義、快樂和投入。意義代表未來利益,快樂代表當前利益。把幸福作為衡量一切的最高標準。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

人類喜歡休閒多於工作,但人們在工作中的沉浸式體驗比休閒活動中要多。

幸福的方法:活在當下,通過沉浸體驗,樂在其中並實現成就。開心工作——做自己喜歡並可以獲得報酬的事情。從意義、快樂和個人優勢三個方面的'交集中,找準人生定位,尋找適合的工作,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

對工作的認可比工作本身更重要,所以要塑造工作的使命感。美滿婚姻在於無條件的愛與被愛,愛他本來的樣子,愛他的核心價值(個性、生活原則)。

就算在雙方彼此深愛的情況下,如果把犧牲和愛並列(愛得越深,犧牲越大),幸福也一樣會受到影響。

培養真實親密關係的方法:注意力必須是放在“想被瞭解”的心態上,而不是“想被認可”的心態上。通過了解和被瞭解來培養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做一些對他或兩人都有意義和快樂的事,通過對彼此的瞭解來加深兩人的親密關係。

寫感恩信,做感恩拜訪,來表達愛,加固愛。樂於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為別人帶來幸福就是幫助自己帶來意義與快樂。愛自己和關愛他人,消除自愛和愛他的邊界。幸福強心劑:一些日常的事情(和家人或朋友相聚、閲讀等等),以及一些有新鮮感可能改變生活的事情(比如去學校當義工)。

然後把這些活動養成習慣,增強幸福感,找到改變生命的動力。回憶並分享介紹自己以前幸福的事情,通過欣賞式探尋由幸福的經驗到更幸福的未來。簡化忙碌的生活,享受幸福。

要實現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接納活在當下的理念,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們可以從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工作任務中,獲得意義與快樂。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0

幸福是什麼可能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為什麼人們都可望得到幸福,而幸福是什麼,這沒有個嚴格的定義。在沒有閲讀過《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對幸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原先幸福並非擁有豐盛的金錢和物質,那麼幸福是什麼呢,怎樣才能擁有幸福呢?

幸福是什麼我們都期望擁有幸福,都能感覺到幸福但卻少一個完美的定義幫忙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它,書中説道:所有的人都能夠分成四種,第一種是忙碌型,第二種是享樂型,第三種是虛無型,第四種是幸福型。我們需要確立了怎樣的生活態度才能離幸福更近或者擁有幸福。書中舉例説到,一個作惡多端的人死後到了一個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樂的地方,他以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慶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寂寞,此時,上帝出現了,上帝告訴他,其實你此刻是在地獄。另外一個故事説到,有一個年輕人和一羣老人一齊去登山,年輕人十分迫切的期望登到山頂,去欣賞美麗的風景,並沒有時間和情緒去拉欣賞沿途的風景,結果他並沒有在老人們前面登上山頂,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幸福並非是每一天要做有好處的事情和結果並非是最重要的,過程才就應是接近和體會幸福的捷徑。

如何實現幸福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為能拿到世界冠軍就是他最大的幸福,當他自己拿到世界冠軍的`那一刻,他卻並不感覺自己幸福,返而是迷茫,為什麼會這樣?這引起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深思,作者到處尋求答案,他發現幸福並非是短暫的、單一的,而是長遠的,多樣的。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學歷、不同的閲歷,幸福感是不一樣的,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幸福沒有固定的公式和統一的標準。因為幸福是相對,所以就引出了一個慣性,習慣和他人比較。

隨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的號角吹響,一部分人真的比其他人跑的快了,真的奔小康去了。所以沒有發達起來的人,有些失落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前,普遍的貧窮,大家沒有比較就沒有失落。不可否認的是,相比較以前,此刻的貧富差距是有所拉大,但是我想幸不幸福的參照系不就應是任何外在的東西,參照系就應是過去的自己。我常常對自己説當漸行漸遠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剛剛出發的樣貌,這樣我才能始終記得出發的原因,才能始終懷有感恩之心。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