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書筆記心得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7.65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筆記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筆記心得

讀書筆記心得1

讀了《綠野仙蹤》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小女孩和她的小狗“託託”被一場兇猛而強大的龍捲風捲進了一個神奇的國度——奧次國。她們都在這個國度裏迷失了方向,十分想去找她的叔叔和嬸嬸。她們透過了善良女巫的指導,她們去到了一個叫翡翠城的地方,去尋找奧茲魔法師幫忙她完成他的心願。在路上,她結識了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臟的鐵皮人和十分膽小的獅子,它們為了實現各自的願望,跟着小女孩一齊去找奧茲完成願望。在旅途中,她們互相幫忙,攜手共進,歷盡了千辛萬苦,還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後,他們憑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頑強的毅力,都如願以償地完成自己的心願:會算數的稻草人、有了健康心臟的鐵皮人和重新找回勇氣的獅子,還有回到了叔叔、嬸嬸懷抱中的小女孩,她們都十分開心。

這個故事讚揚善良勇敢的品質和友愛互助、為理想不懈奮鬥的精神。在故事中,其實稻草人在狀況緊急的時候腦子比誰轉得都快;而鐵皮人很有愛“心”,時時助人為樂;膽小的獅子在危險的時候也會大膽起來,勇敢與怪獸奮力搏鬥……它告訴了我們超越自已就是超越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也要學習那裏的小女孩,為自已的理想而發奮奮鬥,從來都沒有放下,勇敢應對人生。

讀書筆記心得2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感謝朋友相贈,又讀了一遍。最先,我在電視偶然看到了一集記錄片,講的是高更的畫,裏邊有高更的人生經歷。自從有了小孩都很少打開電視了,安安靜靜的看完更是不可能。但那天不知道什麼緣故,我居然有機會看完那部記錄片。很震撼,不是因為他的畫,而是他不走尋常路的人生。

後來知道[月亮與六便士]是以高更為人物原型來創作的,就在KINDLE上讀了一遍。很激動啊,毛姆,一個大作家,居然和我有相同的感受。看了那麼多書,第一次有種和作者、主人公在交流的感覺。我認為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肉體與靈魂、理想與現實的擰巴。

主人公斯特克里蘭原本是個股票經紀人,四十多歲,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外人看來是妥妥的油膩中年人啊,不止油膩,還很乏味。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中年人心裏發出了“再也不能這樣過,再也不能這樣活的”吶喊,然後這個油膩中年男就變成了追求藝術,追求理想的2B青年。他決議要過另外一種生活。

更讓人憤怒的是,人家不是作為業餘的興趣追求啊,人家是要全身心的追求啊,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對自己,也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後來被土著女人所養,靠那麼一點的土地所出生活。這種對物質以及物質所帶來的附屬的尊嚴,説呸的行為,以及對自己的家庭責任,社會系屬説滾的勇氣,可恨嗎,可恨,但自有一種撼動人心的衝擊力,直抵每個糾結於夢想與現實的人。

世人多在行動之前反覆計算得與失,付出與回報,舉棋不定,輾轉反側,躊躇不前。斯特克里蘭那種執着於內心,不問名利,不計成敗,你們怎麼看我的,我完全不在乎的態度確實讓人震撼。書中有段話,寫得人感受,我這個看的人也很感傷,“塔西提是一個高高聳立的,綠意葱蘢的島嶼,島上有一條條暗綠色的深深皺襞,可以想見那是眾多幽僻的深谷;在他們那沉鬱的深邃當中自有一種神祕,潺潺流瀉着沁涼的泉水,你會感覺,在那些濃蔭遮蔽的地方,生命自遠古以來就按照亙古不變的方式延綿至今,甚至就在其中,也隱含着某種可悲又可怖之處”

島嶼,幽谷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十萬年的時間,在接下來幾十萬年的時間泉水依舊潺潺流動,而看着這風景的你我只有幾十年時間,你我不過是地球上一過客。

但,正如斯特里克蘭一樣,你我皆是自由的,一切不過是自己的選擇。願選擇追求夢想的每個人,都不後悔。

讀書筆記心得3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僅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讓絕大多數的教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於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繫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後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必須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為自己在教師的眼裏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景: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立刻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繫,但都沒能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一樣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十分高興,表示要教師對他的孩子必須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十分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回家必須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教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教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寒假裏,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僅有不會教的教師”,好學生要靠教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經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經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還記得去年任教六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説;“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教師你也別管她了。”之後再打電話她就再也沒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一樣的處理方法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活力,讓他們享受學習的歡樂和成功。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

讀書筆記心得4

“愛,是什麼?”一切都是如此的靜謐,坐在窗口,伴隨着輕拂的微風,我一遍又一遍的閲讀着這篇文章——《再塑生命》,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着這個問題。我心中不斷湧出一股暖流,沒什麼,只是被海倫·凱勒感動到了……

《再塑生命》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盲、聾、啞的小姑娘海倫·凱勒在他快放棄自己的時候,莎莉文老師出現,從基本的認字開始,一步一步教會海倫·凱勒知識,引領着她走向光明,為她“再塑生命”。

可能很多人的目光匯聚在文中的莎莉文老師身上。莎莉文老師講究教育方法和藝術,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善於抓住時機來開啟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但我的心完全傾注在海倫·凱勒的身上。海倫·凱勒是一個悲慘的女孩,她看不見,聽不見甚至還不能説話。她生活在孤獨和黑暗中,當我們在和小夥伴一起嬉戲玩鬧時,她只能站在房間門口不停的摸索着;當我們置身與大自然享受鳥語花香的時候,她只能坐在椅子上與黑暗打交道。海倫·凱勒是沒有童年的,他是不幸的,為什麼上蒼會讓這麼一個脆弱的女孩一出生就註定與別的女孩不同,就註定要承受人們不能承受的痛苦。這也應該是海倫·凱勒的心聲吧!

在面對巨大的打擊,海倫·凱勒沒有放棄自己。她勇敢地站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認真地學習莎莉文老師教給她的每一點知識,她想要學會知識的急迫心情在文章中處處都能體現出來。她既好學,又聰明,每個新知識一學就會,會了就會高興好一陣子。她漸漸地和正常孩子一樣去學習,去思考。她不求甚解的汲取着知識,漸漸地她不再孤獨,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情感,她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而我呢?還記得那一次,我在一次測試中成績不理想,回到家後,父母對自己的嚴厲批評讓我失去了隨學習的信心。再想想海倫·凱勒,這樣一個天生就有缺陷的小女孩對知識的渴望如此濃郁,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成長路上不免會有許多磨難,沒有暴風雨,哪裏會有彩虹,就像沒好好學習,哪裏會有好成績。一杯香醇的苦咖啡,雖然味苦,但細細品味後,總會有一絲甘甜湧入心田。像海倫·凱勒那樣,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堅持,困難的那一面一定會翻過去,迎來的便是璀璨的人生!

讀書筆記心得5

我一口氣讀完了《淘氣包馬小跳之名叫牛皮的插班生》這本書,我最喜歡裏面“取一個名字叫牛皮”這個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秦老師並不喜歡“牛皮”這個名字。如果牛皮是中國孩子,肯定會聽老師的,即使不聽,老師就會找家長,家長也會讓孩子聽老師的。但是美國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他覺得名字是自己的,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別人不可以干涉,即使是他的老師或父母也不行。

牛皮很固執。這個“固執”不是説他聽不進別人的勸,而是説他想好什麼就會一直堅持這個想法。有時候,“固執”不一定是反義詞。

牛皮在許多方面都能跟馬小跳他們打成一片,包括吃麻辣火鍋,可就是看女生的眼光不一樣:安琪兒在馬小跳他們眼裏是個又醜又笨的女生,可在牛皮眼裏,卻是個又漂亮又有趣的女生。因為馬小跳看女生的眼光還停留在以貌取人的層面上,安琪兒在他眼中,不如路曼曼聰明,也不如夏林果漂亮。但是安琪兒在牛皮的眼中,卻是一個“蓋了帽兒”的女生。因為安琪兒的天真善良,因為安琪兒的自然不做作,安琪兒才成了牛皮心目中最好的女生。

讀書筆記心得6

剛接觸到《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時我還以為講的是一顆長在窗台上的小豆子如何成長的故事呢,翻開書後才知道,原來小豆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小豆豆能從一個人見人討厭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的好孩子,那是因為在媽媽的關愛下,她來到了一個改變她一生的地方——巴學園。

巴學園的環境是那麼貼近自然且充滿童趣,長着綠葉的樹是校門和圍牆,廢棄了的電車是教室,使孩子們一進這學校心情就不一樣。巴學園很特別,有能讓同學們接受的校規,還有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小林校長,他對待同學不那麼威嚴,反而像是關愛子女的父親,教育起同學們總是循循善誘,在這個只有五十個人的團體中,你能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更別提額有老師向家長告狀,巴學園簡直就是一個快樂的天堂。上課時的座位可以自由選擇,每天的學習科目順序也可以自己選擇,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就可以出去散步,通過散步同學們感受世界,學習理科、歷史、生物等知識。大家在大禮堂裏體會野營的快樂還可以帶毛毯和睡衣住到學校裏,這樣就可以在凌晨時看電車的到來。小林校長讓家長給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只為同學們可以盡情玩耍,不用擔心弄髒弄破衣服;他允許孩子們吃飯前嘰嘰喳喳先把話説個夠,甚至還特意設計了每天請一個同學飯前當眾説話的活動……這一切真的是太棒了。

讀完這本書我多少帶着遺憾:為什麼我的學校不是巴學園,我的老師們不像小林校長,如果有的話,我和我的同學該多幸福啊!真希望我長大後能辦一個這樣的學校,我要當一個真正瞭解孩子,以孩子們的方式來愛他們的老師。

讀書筆記心得7

印象中的陳曼冬是這樣一位女子:江南才女的神韻,飛揚灑脱的文字,帶有靈氣。我很喜歡陳曼冬的詩評,那是一天忙碌時光後最愜意的享受。如果你喜歡詩歌,喜歡看詩評,那就要讀一讀陳曼冬的《遍看繁花》了。

我與陳曼冬結識,那是在一次浙江大學校友企業家文創協會組織的讀詩會上,我和曼冬同時作為嘉賓出席。晚宴聚餐時,我倆同桌。那時,我們對於詩歌的見解頗為一致,便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後來,在讀詩會結束一週之後,曼冬寄給我一本她最新出版的詩評集——《遍看繁花》,她在扉頁上題贈時稱我為大哥,讓我看着玩。

《遍看繁花》,一聽這名字你就會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的豪邁之感。遍看繁花,看遍人生百態,笑看風雲變幻。也許便是這樣一份豁達曠然吧。陳曼冬在杭州電台“我們讀詩”欄目開設“曼冬薦詩”文字專欄。記得那是在20xx年,每晚9時,在一聲“萬物生長,我們讀詩”下,我們便走進了詩歌的美麗世界。“曼冬薦詩”讓我們在那些煩躁不安的夜晚,焦躁的心靈能夠平靜下來,讓我能夠靜下心,思考當下。關於人生,關於詩歌,還有關於城市喧囂背後的詩情畫意。

《遍看繁花》一共收錄作者500餘篇詩作的五分之一。500餘篇詩歌點評,500多個奇思妙想,這代表着曼冬對於詩歌的熱愛和堅守。換了任何人,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看看《遍看繁花》是一本怎樣的書籍。作者的工作是忙碌的,她不僅擔任杭州作協與網協的雙料祕書長,還分管文聯辦公室事務。在這樣的節奏下,一日一評,難能可貴。詩歌點評,妙筆生花,端的是一份江南才女的柔情似水,温情脈脈。曼冬的詩歌點評,貫穿東西,風格變幻,情調優雅,帶有幾分小女人的幽默和俏皮,很有畫面感。詩歌點評面對的是普通大眾,因此文字要儘可能淺顯易懂,篇幅不宜過長。這部書與其説像詩歌點評,倒不如説更像一部城市淨化心靈的心聲絮語來的更為貼切,這也是一部筆者的心靈絮語。

詩歌點評考驗的是作者的學識、見解、才華還有性情。三言兩語,勾勒出人生意境的感受出來,那要的便是一份情懷,沒有對詩歌的熱愛斷然寫不出那樣絕妙的語句。看看吧,從惠特曼、魏爾倫、葉芝、馬雅可夫斯基、尼采到顧城、艾青、孟浪、杜涯等等國內外詩人全部一一點評。我讀到更多的是一種關於詩歌的態度和情懷,當下的社會需要詩歌,當下的文明需要詩歌,當下的我們每一個人更需要讀詩歌。

《遍看繁花》不是一本傳統意義的詩歌評論,它更像是一部評點,類似於金聖歎妙評《水滸》或者類似於胭脂齋重評《石頭記》,我們都可以從中窺見一二。評點,講究的是文學和評論的有效結合;評點,將文本細讀作為理論基礎,通過對詩歌進行闡釋和品評,再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閲歷見解,品評詩歌,將詩歌的曼妙與藝術趣味展現在讀者面前。曼冬的文章不是對於詩歌的簡單再現,而是更多的是對詩歌的補充及二次創作,這更加彰顯她的才氣縱橫。一個完美詩評有四重境界:與詩歌對話,與詩人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曼冬的詩評,我能感受到那一份真摯而熾熱的情懷。有人説,讀曼冬的詩評,通常會產生心靈的共鳴,那是一份心靈深處的共鳴。或温暖,或眷戀,或留戀,或寂靜。淡淡的温馨,隨着詩意散去,忘卻人間一切煩憂。

陳曼冬對詩歌是抱有感情的。詩歌背後通常有一段故事,字裏行間的喜怒哀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情緒的波動,那是一種對於詩歌本源的探究,這些正好扣中我們的心絃。譬如,在《如何好好去愛的忠告》中,“複述完這個故事,我的心裏是難過的。所以還是詩歌更美好些”;又比如,在《冬天,和父親一起去看海》中寫道,“父親的愛,是沉默的。無言的······爸,我愛你”;又如在《詩歌的生長》中,用這樣的語言寫道:“我們都生活在無盡的憂傷裏,這憂傷就是詩”。散文化的語言,温馨的情感,真摯的情懷,容易和讀者產生共鳴。

《遍看繁花》與其説是一篇詩評,其實更像是一部隨筆散文集。作者受到詩歌文本影響較大,思緒萬千,在詩歌的天地裏自由翱翔,慨然而談。或隨筆,或縱論,或抒情,或隨心。生命、自然、世界、文學都成為筆下的對象。曼冬的文風帶有江南女子的靈動之美,情感細膩而真摯,文字清新淡雅,篇幅或長或短,無拘無束,更展現新時代女作家的自由主義的浪漫。李清照的才情讓世人神往,曼冬的文筆,便有幾分清照之風采。曼冬在《遍看繁花》中自由翱翔,率性而為,坦蕩,多情,自由,真誠,熱烈,奔放,曼冬的文字和現實的她本人一樣。你喜歡曼冬,必然會愛上她的文字,愛上她的《遍看繁花》。

《遍看繁花》和傳統的詩評不一樣,它更多彰顯出一份自由之美的嚮往。當下,城市的生活壓力陡然增加,每個人都在城市裏拼命奔跑。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可以在夜深人靜時,在疲憊不堪時,讀上一兩首小詩,那是愜意而寧靜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田園風光讓人嚮往,《遍看繁花》會帶給你一片城市生活的寧靜致遠。微信微博的“微”時代,真正動人的不是快餐似的、惹人眼球的、譁眾取寵的娛樂新聞,不是一部浮躁的電影,而是真誠的文藝作品,真誠的文字。

我熱愛文學,我熱愛詩歌,我讀陳曼冬的《遍看繁花》。

繁花看盡,那別樣的風情萬種。

讀書筆記心得8

這是一本科普書,擬人化地描寫海洋生物的繁殖行為,文筆詼諧幽默,內容科學嚴謹,感覺就是中央九紀錄頻道相關節目的文字版。

一些擬人場景的虛構與誇張,不過是為了便於讀者領會海洋物種那些千奇百怪的求偶方式,閲讀時會覺得有趣,而不是“情色”,絕對是一本正經的冷知識。

看完以後,至少短時間之內,你會猶豫是否在滿月之夜下海,因為海水裏滿是生物集體性party的分泌物;你會猶豫是否還那麼愛吃海膽刺身,帶給你豐滿口感的是它的整個生殖腺;你會猶豫是否放棄烤魷魚的須,不記得是左邊第三腕還是右邊第四腕會掛着精子包。基因多樣性越大,種羣繁衍能力越強,反之則越脆弱。書中介紹了人類對海洋的開發與破壞,也説明了隨着意識提高和技術進步而開始的海洋環境保護。

珊瑚還在產子,感覺地球還有希望。

讀書筆記心得9

假期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假如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我的學生,試着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讀書筆記心得10

每當聽到誰誰談論某個名人,每當在課本上學習某個名人,我的內心都發自內心的透出一股嚮往與敬佩。如今,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後,讀書筆記摘抄,我更加敬佩他們了,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作為一個名人,他們身上承擔了多少!《名人傳》生動形象的描繪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人生,他們是幸運的,但同時也是不幸的,上帝賦予了他們聰明的頭腦,出人的才能,卻剝奪了他們的美好命運。

他們當中我最敬佩的是貝多芬,因為他身上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身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家,卻雙耳失聰,要知道,雙耳失聰對於一名音樂家來説是多麼大的打擊,但他並沒有消沉,氣餒下去,而是在這個情境下創造了許多偉大的作品。

《名人傳》教會了我許多,教我遇到困難,要堅忍不拔,迎難而上,而不是退縮,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名人傳讀後感:看着自己青年的肌肉,他以為這是時間問題,這勢必能達到的一個志願與目的,絕不是夢想!

讀書筆記心得11

《沉思錄》讀書筆記 《沉思錄》這樣的一本書,不適合快速閲讀,只能讓你慢慢瀏覽,靜靜品讀,凝神靜氣反覆摸索。這是一本有着點化之功容易讓人浮想聯翩,讓人邊讀邊走神兒的書。我讀《沉思錄》的時候,會經常深入其思想,脱離日常的喧雜而進入沉思······

我欽佩於奧勒留,這個一代帝王的偉大卓越的思想與其人格魅力,他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神話。奧勒留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受過很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奧勒留也許是西方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梁實秋曾感歎道:“以一世英主而身兼哲學家者除了奧勒留外,恐無第二人了。”

奧勒留利用辛勞當中的片暇,他不斷寫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從而著就了永懸後世的《沉思錄》。他是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並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是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史上最為感人的偉大名著。《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和高貴,它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處宮廷和身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脱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脱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馬可·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心的意見,並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瞭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併為之努力。《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拂去浮躁,慢慢走進他的沉思,且聽他的心靈之語,不知會不如他一樣寧靜下來?“一切的事物消逝得這麼快,他們的形體消失在這宇宙裏,在永恆中他們亦很快被遺忘,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誘惑我們的,或用痛苦威嚇我們的,或被虛榮所豔羨的——多麼無價值??”這沉思着的奧勒留,彷彿是赫拉克里特了——這個偉大的哲學家。一切都在流逝,一切均不構成價值,所謂的帝王之位,又算得了什麼呢?正是由於他這種超越塵世的思維,使得奧勒留非常淡薄他那萬人景仰的位置。即位至尊,他並不因之而喜,他只是把皇帝當成自然安排給他的一個過程,一個職位,他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完成這個自然的過程,盡善盡美地做好他職責之內的事情。奧勒留用他的智慧和善良施福澤於民,但他否認他是在做好事,他亦不要人民的讚譽。他在他的《沉思錄》裏寫道:“名譽算什麼呢?試看,一切事物很快就被遺忘,過去與未來是什麼的一片空虛!讚美之辭是何等的虛妄!” 奧勒留具有強烈的出世精神,他渴望一種靈魂的生活,像蘇格拉底那樣。羅素在《西方哲學史》裏説:“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慾望裏,他感到其中最

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引退並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誠然,他沒有去做莊子式的隱士,飄逸於林間。也不像佛祖那樣放棄王位去託缽尋道。而是如孔子所主張的,在其位,則謀其政,積極做好他的政務,為了羅馬帝國,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懷着一種出世的精神,悲憫入世吧。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奧勒留亦是這樣想着的麼?他説:“一般人隱居在鄉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嚮往這樣的生活;但這乃是最為庸俗的事,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你自已的心裏去,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已的靈魂更為清淨,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顧,立即邊可獲得寧靜。”隱居在自已的心靈裏去,這是一種怎樣的靈魂?奧勒留並沒有隱於朝,他兢兢業業治理國家,隱居在靈魂裏。 奧勒留戎馬一生,寵辱不驚,他沒有把權力看作是莊子認為的腐鼠,也不沉迷權力,而是把皇權視為他生命中的職責。他恪守羅馬法律,權力受制於憲政體制。公元161年,奧勒留為了實現權力的更大分立,特別邀請維魯斯做皇帝,於是羅馬帝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兩位皇帝共治的局面。作為具有宇宙意識的哲學家,視物質為稍縱即逝的思想者,他的寬容是他思想意識的必然。公元175年,羅馬將軍卡西烏斯在亞洲反叛,自立為帝,奧勒留為了避免內戰的爆發,表示願意遜位給他的叛將,後卡西烏斯被部將所殺,叛亂就此平息。當將領們前來進獻卡西烏斯的頭顱時,奧勒留説:“我甚遺憾沒有寬恕他的機會了。”他這樣説並非是如某類人似的表演慈悲,而是他視人世若塵埃的宇宙精神的必然體現。

奧勒留深受蘇格拉底的倫理學影響,認為幸福是過一種理性的生活,理性即是道德,遵循自然之道便為德,“不管別人怎麼説,我終歸是一快翡翠,我要保持我的顏色,在理性的正途上,阻止你前進的人,永遠不能妨礙你做正義的事。”他像一個孔子式的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思考怎樣去做一個厚德之人,他的道德觀又不時地有宗教色彩在閃現,對神充滿了虔敬。他説:“要愛人類,要追隨神。”一邊愛着人類,一邊追隨神,具體這樣心靈的人,淡泊於名利是非常自然的.了。 兩千年前奧勒留寫下了《沉思錄》,兩千年後,今天的人們讀來依然會感到震撼,這也許就是偉大作品的偉大之處。但在今天看來,這位帝王的“獨白與沉思”,與其説是悲觀的,倒不如説是更接近於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寧靜和豁達。一個人一旦具有了胸襟博大、高瞻遠矚的意識,心理視野就開闊多了,塵世的瑣屑煩惱肯定也不至於對他造成多大的傷害。

讀書筆記心得12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為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為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着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着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峯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着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裏。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眾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眾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裏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着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為,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讀書筆記心得13

作為教師,按理説應該是讀書人。但是,倘若沒有培養讀書習慣,根本就不算是讀書人。最近讀《閲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正如本書裏所説的,閲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看完本書後,更是同樣的感受。現摘錄幾點感受與心得:

一、瞭解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 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願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麼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光,大大地發熱。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走進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峯。

二、將教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尚未培養出思想上的韌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克服苦難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學生成績的不盡人意歸結於學生的無能,事實上,這些孩子並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養應該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關注與培養。

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只有學生自願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節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裏,要達到的位置在那裏。學科教學應該有宏觀目標與規劃,中觀計劃與策略和微觀的課堂設計與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節課,學生都應該明確知道本學科對自己的預期目標是什麼。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的。導入部分,不僅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也應該激發對新知的學習慾望,明確自己要去什麼地方。

四、別讓童年在信息時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會發現,兒童正逐漸丟失羞恥心,變得無所畏懼。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氾濫成災的信息資源佔據了兒童的時間,良莠不齊的知識進入他們的大腦,兒童成人化日趨嚴重。沒有羞恥心和敬畏感、沒有思考力,兒童犯罪屢見不鮮。若干年後,今日的兒童將會成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在物慾膨脹、信仰缺失的時代,社會呼籲道德重建、教育轉型、尊重個性。讓孩子遠離輕浮喧囂的環境,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作為。

五、讓孩子愛上學習。

老師們常常奇怪為什麼自己反覆講的東西學生總是記不住,原來是這大腦的自我係統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係統的關注,無論老師講得怎麼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所講的根本沒有進入他們的認知系統。

由此可見,激發動機、培養興趣是關鍵。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充滿情趣的授課方式比學科和教材內容重要。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兩個方向不斷探索的過程。一個方向是向內,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嘗試正確地認識自己。另一個方向是向外,不斷探索與自己生活、工作相關的領域,建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大量的閲讀。其實,閲讀應該像吃飯穿衣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一個好讀書的民族,幸福指數高,社會問題少。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書籍確實能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和內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説,閲讀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心理學研究和大量的事實還證明了閲讀是一劑醫治心靈的靈丹妙藥。除此之外,獨立思考的能力離不開批判性閲讀。閲讀是最重要的課程,閲讀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只讀教科書上的東西,未來的人生只能走進死衚衕。

閲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政府、社會、學校應該聯合大力鼓勵、倡導讀書運動,形成親子閲讀、師生共讀、全民閲讀的環境。相信那時很多青少年和成年所出現的問題都會大大減少。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我們要給自己閲讀的時間,讓閲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閲讀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網絡、報紙的閲讀,那些閲讀是淺層的信息的瀏覽,充其量增加了許多莫名的煩惱。只有深層的閲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閲讀,這樣的閲讀是精神的滋養與洗禮,讓自己不斷的獲得丟棄再獲得再丟棄的過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讀書筆記心得14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海底兩萬裏》。

其中作者叫凡爾納(法國的),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尼摩船長。因為100年前是沒有潛水艇的,尼摩船長是因為戰爭毀了他的家園,所以製造潛水艇的。這艘潛水艇的能源是電。電是從海里的氯化鈉和汞混合而產生電能。

他有很高深的知識,如果沒有豐厚的知識,怎麼在100年前造出潛水艇呢?哦,忘記告訴你,這艘潛水艇叫“鸚鵡螺”號。

我也想有尼摩船長一樣的智慧。那麼我要從現在開始,多讀書,積累知識!

讀書筆記心得15

在這段時間,我讀了一套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這套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楊紅櫻。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20多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名叫牛皮的插班生》。

本是一個寄讀在中國學校的美國孩子,因為喜歡馬小跳,他轉到了馬小跳就讀的學校,成了馬小跳班的插班生。因為本是馬小跳的好朋友,本理所當然成了企鵝唐飛、河馬張達和猿猴毛超的好朋友。他還給自己取了一箇中國名字:牛皮。牛皮在許多方便都能跟馬小跳他們打成一片,包括吃麻辣火鍋,可就是看女孩的眼光不一樣:安琪兒在馬小跳他們心中,是個又笨又醜的女孩;而安琪兒在牛皮,卻是個又沒麗又有趣的女孩。再一次雪崩的遭遇當中,牛皮與馬小跳他們的友情,經歷了生死考驗,成為了超級好朋友。

讀了這本書後,我被馬小跳他們幾個團結友好的精神打動了,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利用這一點時間,經歷了生死考驗。

在我們的身邊,團結的人很多。記得有一次,我做一個實驗,做了4次都失敗了,但我毫不氣餒,把哥哥叫了過來,一起實驗,我們兩個團結一心,在第五次實驗後,實驗成功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閲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閲讀《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的每一本書,閲讀任何一本有用的書,你都會有很大的收穫。我們上學,就要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好習慣。閲讀會給人帶來快樂,同學們,愛上讀書吧,它(書)會帶着你走向知識的海洋,成為一名有學問的人!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