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1

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國長篇小説。説實話,初讀時我幾乎提不起興致,情節淡如清漣,幾乎毫無起伏,只是平平上演最日常生活中的樁樁件件,但漸漸就覺出隱藏其幕後的人生況味。直到愛瑪出現在查理的視野中,這個故事似乎才開始鮮活起來:田莊裏的寧靜安袢,房屋裏精緻的器皿灼爍熠熠,比第厄普象牙還白淨令人驚訝的指尖,愛瑪拾鞭時臉頰漲紅,陽光下微揚的灰塵,精細散漫的勾勒描繪氤氲着霧一般浪漫的氛圍一一但這些只是一場霧,一下子又晴朗照舊起來;這不是個風花雪月的故事。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

這時候我才開始讀出興致來,覺得這就像一杯茶,初呻時索然無味,但靜靜閉上眼睛才可細嚐到舌齒間縈繞的氣息,有一點甘甜,更多的是苦澀,卻哀而不傷。因為早已知曉結局,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激盪的心情,沒有因懸念而滋生的懷疑≌饈俏彝反謂喲サ劍因為在國內的作品中最忌憚這個,(當然也有列外V皇俏頤豢吹)雖然也有情節的高低幅度,但都很滑順,似乎理所當然。我在前言裏曾看到這樣一段話:“福樓拜主張從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議論,不讓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觀點或意圖的痕跡。”當時還糊里糊塗,直到接近結尾才慢慢領悟,福樓拜用“我們”的純客觀視角的一縷線,將我們牽引進了他事先編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顛簸激起的塵土飛揚,教堂裏清越的鐘聲,永鎮寺的一草一景,人們忙碌時的陰影憧憧,雞在鳴狗在吠,讓我們影影綽綽看見那個時代社會的生活。而不見作者一絲身影。他不是在陳述而是在演繹這個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隱藏。

愛瑪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激烈衝撞下的犧牲品,更是一個被上流的社會所遺棄的可憐人。她出生在農莊,擁有麗質卓絕的美貌,在修道院裏不但沒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約,相反還被那些浪漫主義所薰陶,她耽溺於小説裏的愛戀如痴,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綿綿,漸漸背棄了宗教信仰,而宗教裏的“避世離俗”讓她越發遠離現實真諦,她將自己的靈魂囿於她編織的與自我現實格格不入的綺麗的夢中,她永遠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不可達成的虛妄,一直竭力尋找。農莊裏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於靜,日日翹首有一個契機達成願望,於是當查理出現時,她本能認為這就是那個契機,那個驟然而至的愛情。她不加考證,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隨之而去。但卻愴涼地發現這不過是大漠裏的綠洲,在生活與期待的脅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錯覺,於是後悔莫及。而那場宴會恰逢打開了她心中的慾望之門,讓她越發渴望那樣的生活,綺麗的夢越發纏緊,可無從突破現實,只能一味沉浸在幻想中,也就對查理的關愛熟視無睹。

賴昂的出現無疑給她的希望燃起了一盞燈,他風度翩翩,他循循善誘,他憂愁不解,他感觸詩情,他無一不符合她心目中那名白馬王子的所有特質。同樣的情懷令她想入非非,但她並沒有完全遺忘家庭,這也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思想。她懼怕取捨決擇,對賴昂若即若離,最後他走了,她分外難過,懊悔不已,覺得為了一個縛束自己的家庭而放鬆一段海闊天空的愛情太不應了。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懊悔讓她在道特耳弗的追求下半推半就屈服了他,事後她又覺得彷徨,尤其是看到女兒時便有罪惡感,加上查理醫學業上出現了一個轉折點。於是她再一次發狠將注意力放歸家裏,期望查理一將成名,但依舊失望煞尾。她便再無留戀,一心想與道特耳弗遠走高飛,但他只是一個風月老手,只當她是情史中的一個過客。被遺棄的愛瑪大病一場,夢碎了但依然殘留支離的碎片在心裏。這時賴昂又出現了,她也有過猶豫,但還是又一次擁入了慾望的漩渦。此時她的慾望已經顯露無遺了,雖然她一直強調那是愛情:她借幽會之名大肆揮霍,漸離中心點,對賴昂感到厭煩,卻還在一起,就是為了這種近似上流的享受。讀到這裏,我隱約覺得她已經猜到了自己的結局,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如煙花,自知短暫所以盛開絢爛凋零絢烈。可她從未開心過。

愛瑪一生都在希冀童話中的愛情,然而她始終不曾意識到那樣的愛情是需要物質來滋養的,而她沒有那樣的資本卻一直想僭越上流的生活,她混淆了想象與現實,迷糊了自己的社會地位。但從另一方面來説,愛瑪又比周遭的同等角色更俱有好強心與上進心,只是她一味痴迷,不懂適度,忘記了循序漸進的生存法則,急不可耐用狹隘的意識形態看似擺脱了所謂的下流社會:她頻頻與情人幽期密約,對情人慷慨大方,不但不索財還從並不殷實的家中調用資金來補貼,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那可悲的虛榮心、意識上的超脱。她自以為是她應當做一個上流人,事實上她也有這個資質,可卑微的身世背景從一開始就奠基了她的社會地位、先賦角色。她想躋身上流卻被上流人所摒棄。這是每個時期都存在的社會尖鋭矛盾:“一般平民並非短視地滿於自己的制度性先賦角色,而是必然的要夢想從社會下層解脱出來,完成向自致角色的轉變,走向主流社會。“人往高處走”是他們理所當然的要求、人之常情。可是,不幸的是,他們的想法是為社會和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所不能容許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對於他們來説,制度性的先賦角色,是不可動搖的天理。如果有誰非要執拗地往上爬,則不但上流社會的“君子們”不願意,恐怕還要採取“名正言順”的肅清清剿措施。所以,社會角色間的禁閉之門在這樣的社會是絕不容許被開放的。”(摘自黃田《愛瑪的悲劇命運溯源———試析福樓拜的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段落)在小説中除了愛瑪以外還有很多對此現像的喻世,尤其是農場展覽會上的獲獎老太太,毫無委婉的刻畫人物令我不敢置信,然而這是這誇張醜媸的手法鞭撻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的制度。

愛瑪天賦才情卻是懷才不遇,雖然她的所作所為為世人所唾棄、謾罵,但她亦值得人們深思她命運轉折、墮落的一系列因素與過程,進而起到警示自我的作用,甚至應覺同情惋惜。而比愛瑪更可憐的我想就是查理了吧,他是個俗人,但用情至深,哪怕是對他從未心動過的寡婦的離世也曾痛苦不已,況且是對一見傾心的愛瑪,更是呵護倍至,只是他完全不懂她眼中的“愛情”,而且情商太低,當道特耳弗過逾與她接觸時他竟毫無危機意識,甚至還間接慫恿她的出軌。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可惜愛瑪卻從未重視過,因為她過去在浪漫小説中沒有見過這種心平氣和的愛情,她不懂,激情就像一把火,再怎麼熾烈燎原,也有柴枯成灰一日,終要回到生活的平淡中。

愛瑪一生都在追逐所謂的愛情,但至死都不曉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2

終於看完了《包法利夫人》一書。總結如下:包法利夫人(愛瑪),本是一個天真單純的農村姑娘,美麗、善良、聰明,由於接受了貴族式教育,深受浪漫主義虛構故事影響,從而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幸福觀。

婚後,她不滿婚姻不滿丈夫,不顧家庭,執迷追求她所謂的“愛情、幸福”,逐漸墮落——紅杏出牆,不幸的是她的全部真情換來的卻是虛情假意;最終導致身敗名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包法利先生,一個誠實憨厚的醫生,生性膽小懦弱,過分溺愛他的美嬌妻(愛瑪),人云亦云,聽之任之;最後才得知原來早已被愛妻背叛,悲慘絕望而死。包法利小姐(貝爾特),一個最可憐的受害着,從小缺少親情,後來連個可以依靠的親人都沒有,更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孤單無助的活在這個對她來説殘酷無比的世界。

心得:一個錯誤的幸福觀,一份沒有把握的婚姻,兩顆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心,是無法得到幸福的;盲目的婚姻最終總是害人害己,而最無辜最可憐的是孩子。如果兩個人沒有想清楚,沒有準備好,那麼請千萬不要盲目的結婚生子!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3

這兩天在工作之餘,閲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被女主角艾瑪坎坷的愛情之路深深地震撼!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艾瑪,在修道院長大,閲讀了很多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愛好音樂,繪畫,刺繡,想過上流社會一樣的生活。在對愛情還存在種種幻想的年齡,她嫁給了一位平凡的醫生——包法利先生,她以為包法利先生就是她充滿幻想的白馬王子。

可在婚後不久,艾瑪就發現包法利的談吐庸俗,行為邋遢,與他無法進行交流。包法利也理解不了艾瑪的思想。他因為愛她而將她寵愛的過份,他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她的要求,他以為艾瑪很幸福,可他永遠都不知道夫妻之間還少不了思想溝通。艾瑪期盼的浪漫的愛情與現實平凡乏味的包法利愛情相差甚遠。她鬱鬱寡歡,尤其在參加一場舞會後,包法利認為艾瑪需要換個新環境。

在他們一家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艾瑪遇見了萊?n。一個和她心靈共通的英俊男人,有她欣賞的音樂水平,博學的知識,幽默的談吐,在兩人壓抑着感情的痛苦下,萊?n離開了,艾瑪後悔她沒有把他留下,她病了,直到遇見羅多夫,一個情場高手,在耍盡手段得到艾瑪後,只為了玩弄她,而艾瑪卻全身心的投入進這場婚外情,在準備私奔的那天,羅多夫利用謊話欺騙了艾瑪,拋棄了艾瑪,這個可憐的女人再一次病了,她的包法利根本沒有察覺她的變化,只是以為她發的是神經病。

為了讓艾瑪散散心,包法利帶她到巴黎聽歌劇,偶然地又遇見了萊?n,二人像乾柴遇見烈火,此後艾瑪變得十足虛榮,也為了留住萊?n在身邊,她對他寵愛有加。在她的兩段婚外情中,艾瑪被投機商利用,欠的債利滾利,在收到法院傳票後,艾瑪到處借錢,也包括她的兩個情夫,可他們冷漠的拒絕了幫助她,艾瑪徹底崩潰了,服毒自殺。

我覺得包法利也是一個不錯的人,他雖然醫術水平不高,但他心地善良,早出晚歸的看病,對艾瑪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對家庭是個很負責的男人,錯只錯在和沒有共同語言的人結婚,而他本人的木納,不解風情實在無法滿足心思細膩,滿懷浪漫和充滿“小資情調”的艾瑪。艾瑪一直在追求她理想中的愛情,而她最初的選擇就已經錯了,現實向她證明她最後是賠了自己又折兵。她不滿足平庸單調的愛情,而她所追求的愛情也許只能存在幻想中。

現實中的愛情,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我想還是平平淡淡的好,畢竟細水長流嘛,不要像乾柴烈火很快只剩下了灰燼。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4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説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樓拜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福樓拜的出身對他的寫作有巨大的影響:看慣了手術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實——這在他的小説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豐裕的遺產過活,專心於文學創作,他終生過着獨身生活。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為近代小説的一個新轉機。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後,小説家知道即使是小説,也要精雕細琢。這不僅是一部模範小説,也是一篇模範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麻煩。許多人對號入座,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法庭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作家被宣告無罪——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

這時萊昂闖入了她的生活,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在頻繁的交談中,萊昂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可萊昂不敢向愛瑪袒露自己的心跡,他怕被愛瑪拒絕最後選擇了逃避,去了巴黎.愛瑪在萊昂離開之後才後悔沒有挽留他。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懷念被漸漸沖淡了,另一個男人走了進來.

羅多爾夫第一次見到愛瑪就被她與眾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於是乎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他有錢.羅多爾夫用盡花言巧語是愛瑪神昏顛倒,她的虛榮心迅速膨脹起來.一開始愛瑪有過猶豫,但在羅多爾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她臣服了.愛瑪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小説中嚮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愛瑪的獨佔欲很強,久而久之,羅多爾夫對她產生了厭倦。當愛瑪下定決心拋棄眼下的生活,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他退縮了.羅多爾夫覺得一切都是逢場做戲罷了。他狠心的寫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飾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歸咎於"命運"二字,極力地推卸責任。他無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的走了.愛瑪崩潰了,從此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愛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臣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5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説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樓拜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福樓拜的出身對他的寫作有巨大的影響:看慣了手術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實——這在他的小説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豐裕的遺產過活,專心於文學創作,他終生過着獨身生活。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為近代小説的一個新轉機。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後,小説家知道即使是小説,也要精雕細琢。這不僅是一部模範小説,也是一篇模範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麻煩。許多人對號入座,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法庭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作家被宣告無罪——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

這時萊昂闖入了她的生活,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在頻繁的交談中,萊昂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可萊昂不敢向愛瑪袒露自己的心跡,他怕被愛瑪拒絕最後選擇了逃避,去了巴黎。愛瑪在萊昂離開之後才後悔沒有挽留他。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懷念被漸漸沖淡了,另一個男人走了進來。

羅多爾夫第一次見到愛瑪就被她與眾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於是乎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他有錢。羅多爾夫用盡花言巧語是愛瑪神昏顛倒,她的虛榮心迅速膨脹起來。一開始愛瑪有過猶豫,但在羅多爾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她臣服了。愛瑪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小説中嚮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愛瑪的獨佔欲很強,久而久之,羅多爾夫對她產生了厭倦。當愛瑪下定決心拋棄眼下的生活,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他退縮了。羅多爾夫覺得一切都是逢場做戲罷了。他狠心的寫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飾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歸咎於"命運"二字,極力地推卸責任。他無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的走了。愛瑪崩潰了,從此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愛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臣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6

本來這是本經典的名著,上學的時候看過了,可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但是現在再看一遍,卻感觸頗多。

愛瑪,一個對愛情充滿了浪漫幻想的美女形象,在我眼裏她也是一個普通的良家婦女形象。對於社會和時代的大道理暫且不説,關於對愛情的追求,我還是很認同的,我想,每個女人都對會浪漫和風花雪月以及至真至純的愛充滿了幻想,甚至努力去追求,這沒什麼錯,對於這個她不是可憐的,起碼,她還是存在着這些思想,熱烈而急切,起碼比那些安於平淡和平庸生活的女子要強。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然後我為什麼認為她可憐。可憐之一,她沒有為了這份難得的激情和夢想去努力追求,而是一味的在婚姻生活中默默隱匿自己的情感,當然,她也試圖在呆板平庸的愛人身上尋找過,稍微的暗示過,可是對於追求兩個字還差得遠呢,殊不知,這中隱藏會使得這份激情愈演愈烈,甚至只好用謊言維持。

可憐之二,對於深深愛着她的夏爾,她遇到了這樣一個自以為獲得了愛瑪全部愛的男人,他並沒有時刻關注愛瑪的精神需求,甚至荒唐的以為愛瑪生了一種病,想到用各種方法去治療甚至換個環境去療養。她愛瑪遇到了一個多麼愚蠢的丈夫,即便他深愛她。

可憐之三,自認為是初戀的羅多而夫,自認為被她俘虜了的萊昂,這兩個男人又是這麼的不值得愛,可是,在這份久久隱匿的激情下面,誰還能有理智來判斷值不值得這檔子事呢,所以,遇上了這樣的男人的愛瑪,不是不可憐的,也許也是必然的。

不過,這本書也讓女人認識一下自認為的愛情是多麼的一廂情願,傻瓜,那不是愛情,也許,愛情,它只有存在幻想裏才不至於破滅,永存。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7

《包法利夫人》,在我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對她的評價是四個字:害人害己。

可是現在,當我將手指放在鍵盤上的時候,卻覺得這樣似乎有些不公平。所以,還是先來回憶一下這個主人公的一生吧。

童年沒有母愛,開始的時候因為失去母親悲傷欲絕所以去了修道院。可時間久了,傷痛總是會被撫平的。想必她天生不會是個高雅的人,也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她在離開修道院的時候自然也就沒人對她有所留戀。可以説,修道院的生活並沒有提高她的修養。

離開修道院後,她與父親呆在農場,照理説寬闊的農場應該讓她的情操得以陶冶,可她卻對農場的生活毫無興趣,反倒是一心追求精緻的生活。本來我對這種行為有些看不慣,但仔細想想這也無可厚非,年輕的女生總是有夢的,在生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追求一下精緻的生活,期待一份刻骨銘心,浪漫温馨的愛情又有什麼過分的呢?

總算,因為父親的一次受傷,她結識了醫生夏爾,在內心單純的人生階段,誤以為這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懷着憧憬嫁給了他,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是,婚後的生活不只是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鹽,她覺得這跟自己夢想的生活相差太遠了,她認為自己被婚姻這個枷鎖死死地困住了。自己原以為理想的丈夫與自己沒有任何的思想共鳴,這讓她失望透頂。

想必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常人多少都會有些哀怨與不滿,她自然也不例外,於是,開始覺得自己的夢就這樣破碎了,也許她接下來會安於現狀,面對現實生活,做一個所謂的好妻子。

可是,在她幾乎絕望的時候,一場晚會卻讓她圓了一次夢。而且是高出她的期望。於是,理所當然的,她要過富裕生活的慾望反倒更加強烈了,不僅因為她經歷了一次這種生活,更重要的是那些容貌不如她,舉止不如她的女人卻在享受着她渴望的生活,而她自己卻只能仰望她們,她不甘心,所以當她再一次面對人生的現狀的時候就更加難以接受。想必這就是所謂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吧。

當一個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除非是得到她渴望的東西,否則一切美好在她看來什麼都不是,就連親生女兒在她看來也不重要。

在面臨誘惑時,她毫不猶豫得選擇了背棄所謂的道德,只可惜她全力追求的情夫卻不值得她愛。

最後,當她為了情夫而債台高築的時候,認清了他們的真面目而又舉目無助的時候,也就只有選擇服毒自盡了。

只是不知道她在臨終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夏爾雖然不懂浪漫但卻是最愛她的人,也不知道她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女兒是多麼可愛,她為了自己所謂的奢侈夢失去了多少更寶貴的東西。

一個人,可悲的是自己一生有很多東西都未曾得到過,但我想更可悲的一定是她在臨終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未曾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想必就是這樣吧。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8

年幼時候,是很難喜歡《包法利夫人》的,它不太合乎浪漫的情懷,《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20xx字。雖然它具備一切浪漫劇的條件:年輕美麗的女主角,不幸的婚姻,負心情人,毀滅的結局。可事實上,卻沒有期料中的那種傷情。尤其是在大量閲讀各種西方小説的青春時代,《安娜·卡列尼娜》,《被污辱與被損害的》,《簡愛》,《呼嘯山莊》,《約翰·克利斯朵夫》,特別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説:《初戀》,《貴族之家》,《前夜》等,從中攫取的多是美麗的委婉的憂傷。青春時代,大都是崇尚感傷主義的。不幸和犧牲罩了幻想的光環,格外照耀着經驗和認識都處於空虛的年輕時光。而《包法利夫人》卻熄滅了光環,令人看見底下黯然的真相。愛瑪的美貌、愛情、憂鬱、希望和絕望,甚至於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讚美的描寫中,呈現眼前,更不要説別的了。這一切都不夠熱情和甜蜜,無法滿足自戀的情結。即便是成年,再一次讀《包法利夫人》,覺出了它的好,也不是為它醉心。相反,因你比年幼時清醒,於是便冷靜了,它原是沒有一點讓人做夢的企圖,你領受到的是更為真實的現實。所以,你是,折服,折服寫實的殘酷。

重讀的新近周克希先生的復譯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説而發明“包法利主義”這個名詞,定義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其實,這已經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運的所有性質。多情和善感,追究起來,竟只是“把自己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終因“設想”和真實力量懸殊,跟循既定的邏輯,形成整個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卻又遠不是一個定義那麼簡單,如同現實一樣,“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是一個漫長的複雜的日常過程,這個過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脈、肌肉、豐富敏感的神經,也是決定它不是定義而是小説的全部理由。

還是要引用權威的語錄,序言中提到的左拉的話。如左拉這樣同是所謂自然主義者,他是能夠了解寫實的工作性質:“以《包法利夫人》為典型的自然主義小説的首要特徵,便是準確地複製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結構僅在於選擇場景以及某種和諧的展開秩序……”“場景”、“和諧的展開秩序”,便是寫實的美學要素。那麼,“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及遭致滅亡,是經由如何的“場景”與“展開秩序”而實現的呢?

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是從愛瑪十三歲的時候,開始孕育培養的。那一年,她被父親送去修道院讀書。愛瑪在修道院裏並沒有如通常那樣感到壓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養料。宗教、教義、宗教儀式,還有修女,為她組織了一個不真實的夢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氣質。修女們對待愛瑪非常友愛,懺悔時,神父纏綿的絮語,講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學們偷帶進來互相傳看的精美畫冊,還有那個每月來修道院一星期做針線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講故事,説新聞,甚至散播小説這種世俗讀物。在這裏,終因為遠離中心而綱紀鬆懈。於是,修道院便“充滿温情”。愛瑪的感傷性格在此得到豐厚褊狹的營養,她對生活的想象,即“歡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藴含較深又細水長流的日常生活,就顯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認為是個錯誤。

她是在與包法利醫生結婚之後,尖鋭地意識到這個錯誤。此前,閨閣的生活再是沉悶,到底還説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結婚。居住分散的外省鄉間,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機會其實很有限。於是,當包法利這個鄉間醫生一旦出現,她便將幸福的指望交給了他,而緊接着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這個笨人,實在是有着感人的愛,即便是對他從未愛過的前妻,也含着温情,何況是他深愛的愛瑪。“他情不自禁地經常要去撫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對她言聽計從;為了換個她樂意的環境,不惜放棄他好不容易立足行醫的託斯特,遷去永鎮;在愛瑪死後,還按着她的喜好行事;他終於發現愛瑪不忠實的證據,被嫉妒打擊得一蹶不振的時候,當他久久望着妻子的情人羅多爾夫,“他彷彿又見着了跟她有關的一樣東西”,竟也嫌隙盡釋,讀書筆記大全《《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20xx字》。這樣的愛是愛瑪沒有從書上讀過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沒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經的事情”,這其實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麼狹小,她沒有體驗的情感於她都是不存在的。由於她對客觀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説理解的願望,她才可能一任發展“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走入幻覺的深淵。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題“外省風俗”,包法利醫生就是“外省風俗”的最好體現。他比愛瑪更早登場,也更晚退場,是為愛瑪的劇情演出序幕和尾聲。這大約就是左拉所説的,“和諧的展開秩序”,命運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規律漸次進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畢會留下影響。小説的開頭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學讀書。這是一個老實、呆笨、心底淳厚、少見識但盡職守責的孩子,有多少鄉村醫生是用這樣的坯子做成。他們巡遊鄉間,會的就那麼幾手,可卻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見怪,因為有上帝召喚做後盾呢!而醫生的品格就是見證。像愛瑪這樣一個鄉下地主的女兒,與好名聲的包法利醫生結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會有更加出奇制勝的機遇了,除非出現神話,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嚴謹的自然主義向來不製造神話,他們從不企圖扭轉“普通生活的平常進程”,於是他們便也無法扼止愛瑪,這一個沉溺於自我幻覺的女人,一廂情願地製造神話。當然,他們同樣無法扼止生活的進程不斷地擊破她的臆造的神話。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9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因為她的幸福觀離現實太遠莫名其妙的離開。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説史上三位巨人之一。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此書通過愛瑪的曲折的愛情故事,揭露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