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3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1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3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1

好像總是這樣,隨着一個人年齡漸長,能使他快樂的事越來越少,在日復一日的歎息和抱怨中,渾渾噩噩地過着一天又一天。蘇東坡,一個歷史上真真切切遭受過命運惡待,還能淡然微笑的人。

蘇東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後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藏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厲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正如他詩句所説:“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腐,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妄。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脱的態度堅持人生、對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國家不幸詩家幸”,在我看來蘇東坡是“人生不幸詩家幸”。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他的性格並沒變得尖酸刻薄,反而更趨温和厚道。這正是我們喜愛他的緣故。從古至今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的作家,即便他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喜愛,而不為短暫的文風淹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發乎肺腑的真純和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首曠達豪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現實中又有幾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用充滿洞察力的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曠達和逍遙。

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正如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餘情,經萬古流不盡!在這樣一個人面前,我們所有的傷春悲秋都顯得矯情,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感歎時代太糟糕、命運給的太少呢!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2

《蘇東坡傳》裏提到過曾有一天飯後,蘇東坡捧腹踱步,問道:“我肚子裏是些什麼?”侍者們分別説,滿腹都是文章、識見。而他的侍妾朝雲卻説:“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勝稱是。

“不合時宜”就是蘇東坡獨有個性。

蘇東坡一生幾乎從沒做過大官,這絕不是他的才華不夠,而是靈感來的總是不合時宜。在宋朝那個做任何事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時代,像蘇東坡那樣,顯然是不明智的。他也不是不明白,只是生性豪爽的他怎麼能忍住自己的心裏話呢?明明有能力卻不被重用反而被一貶再貶,縱然是蘇東坡也會對這個社會無奈吧?太多人的眼裏容不下他啊!即使是他隨手送給朋友的詩詞也會遭到別人的輿論。

“伏念臣性資頑鄙……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隋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蘇東坡這樣説過。

“新進”一詞,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遷的無能後輩。在朝為官的卻誤認為是蘇東坡不信任他們,認為他們必會在朝廷造反。(雖然是事實,但被人一語道破也沒面子。)於是,眾怒難犯,就是皇帝也不能放着那麼多人的抗議。蘇東坡的“不合時宜”終究還是害了他,自己被官兵追捕,朋友們被牽連。對那些酒肉朋友,他表示後悔,但對他的知心朋友,他卻表示絕不後悔。對社會現狀作出正確評論的蘇東坡,有什麼理由要後悔?好在後來有兩首送給子由的詩傳到了了皇上手上,他見子瞻措辭悲慘,這才使蘇東坡的案子雖有御史強大的壓力,但是最後卻判得很輕。這也許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蘇東坡的“不合時宜”幫了他。

蘇東坡總是受到歷代皇后的庇護。元佑年間,朝廷在短時間內使蘇東坡升至第三級翰林。不過蘇東坡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大官——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日,在蘇東坡懇請之下,朝廷終於降了他的職位,讓他出任杭州太守。

蘇東坡的不合時宜大概是他唯一的缺點了吧。在元佑八年的秋天,蘇東坡的兩個守護神相繼離世,自那以後蘇東坡的倒黴日子又開始了。直到他六十四歲去世的時候,一切才全部結束。

終了。世上再沒有第二個像蘇東坡這樣不合時宜的偉人了。再沒有了……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3

有無數筆者寫過蘇東坡,但也僅僅是寫過,東坡只是在他們筆下一閃而過,卻從未活過。

而林語堂先生喜歡蘇東坡,到了迷戀的程度,他在這本書裏説:“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所以,東坡先生,在他筆下活着。

有誰會不喜歡蘇東坡呢,除非他的內心盛不下這麼純粹的人。蘇東坡身上有着人們一生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語堂先生執着地喜歡着東坡,以致他筆下的東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們同樣熱情、幽默、豁達、真誠,也難免天真,並會為此遭受磨難。

雖時隔千年,林語堂在寫這本傳記時,仍無法冷靜,他把自己的生命體驗投射到蘇東坡的身上,牽動自己的悲喜,也讓這本書裏的蘇東坡活得更生動、立體。在這本書裏,林語堂是衝動的,富於想象的,他眼裏的東坡是一個神奇的綜合體:“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整本書裏,林語堂先生勾摹出一個看似熟悉又有很多獨特細節的蘇東坡,官方簡介的“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慢慢隱去,從林語堂這裏復活的是一個“造酒師、人道主義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詼諧者”。這是密友嘴裏的蘇軾,是老友重逢。

林語堂和他的這本書,想要描述的是一個優雅智慧而又有趣的人,他活在一個不完美的時代,但葆有着幾近完美的人生。苦難沒有讓他生活沉重,反倒拓展了他人生的邊界,這是林語堂渴望但無法企及的人生。

蘇東坡有一種自然的魅力,讓旁人無法抗拒,在平步青雲時,他心無旁騖,絕極詩、文、書、畫、詞的造詣。縱使後來身處海南的瘴雨蠻煙中,他仍能胸中自有一片心安故鄉。這又是他更大的魅力。當年面對烏台詩案,東坡被潑了一身的髒水,攜帶了二十多口家人來到黃州,生活從花團錦簇變成屋漏夜雨,悽悽慘慘慼戚。可他芒鞋短褂,親自動手開魚池、找菜種,經營苦難的生活,那些背後設計他的人,期待他落魄,希望他悲悲切切,他端出的卻是一碗“火候足時它自美的東坡肉”,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這樣的名篇。面對苦難,蘇軾説“一蓑煙雨任平生”,生活賜我以苦難,我報之以哂笑,面對人生低谷時的樣子,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格局。